蘇東坡有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的含義解讀起來有點複雜,初讀上去,似乎暴露了蘇東坡內心深處最柔弱的部分,首先,狂放不羈,那些所謂公卿,比我差遠了,愚鈍,魯莽。其次,我太聰明了,我好後悔父母給了我這麼多天賦,不然我人生就不會如此顛沛流離了,老早做到更高的職位去了。
蘇東坡彼時正值烏臺詩案,九死一生,逃出生天,剛剛被貶至黃州做團練副使。但是蘇東坡依然保持了豁達樂觀的心態,字裡行間充滿了調皮、戲謔、反諷。
東坡詞是豪放派的無可爭議的扛鼎代表。正如被人津津樂道的北宋有一文,南宋有一武。江湖地位那是響噹噹。
魯在蘇東坡的這首詩裡初讀起來大致是貶義,跟愚一樣平等和不討人喜歡。但是有個國家/省份,有個地方的一類人就簡稱魯人。以魯字建國,以魯字修身,既魯且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針對魯,孔子倡導君子衲於言,敏於行。
老子認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個相當高的境界。
何謂直?耿直、直爽、直接、沒有彎彎繞繞、沒有花花腸子。
電影《手機》裡葛優的經典臺詞是「大家好,歡迎收看《有一說一》,我是嚴守一」。
春晚小品裡山東人的典型代表魏積安稱自己的性格是「我是小胡同裡趕豬,直來直去」(此處應有膠東普通話BGM)。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很慶幸自己出生在這片飽受中國傳統文化浸潤的黃土地。從小到大,大家都是這麼說話,都是這麼做事,都是如此交朋友,對人對事從無二心。
「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這種事情從不會發生在我家,因為走動太頻繁,有事沒事就湊到一起。更不用提逢年過節本就不可缺的聚會。
一到過年過節,大家慌裡慌張的像打仗一樣,因為少見了誰都覺得少了許多。
有個朋友讓我對比杭州和濟南,更喜歡那個城市,這怎麼取捨哪?這完全沒有可比性,一個風姿綽約,秀麗江南,吳風越氣;一個大氣磅礴,豪放中原,孔孟之鄉。這就好像西湖和泰山沒有可比性一樣。
在濟南出現最高頻的詞彙,是老師兒,陌生人彼此互稱老師兒,沒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老師。我們尊師重道的風氣可見一斑。
好客山東真不是蓋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山東人的待客之道是賓至如歸,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就跟到自己家一樣,千千萬萬別作假」,生怕有一星半點禮數不周的地方。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據說有9種標點符號和斷句的組合)。留宿朋友在山東完全是家常便飯。從小到大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次因為天色晚,路途遠,酒喝多等原因住在同學、親戚、朋友家裡。也能更加深刻理解「好基友、一被子」的含義,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心思你會懂。
山東人特別直,崇尚直。在我們家,不「講」是一個相當嚴重的評價,一個人如果被人貼上不「講」的標籤,基本上他的人設就崩塌了。
人在世上顛,不能不用心經營自己的個人口碑。
在具體的語境裡,「講」涵蓋了講義氣,講道德,講榮辱,講取捨等等,沒錯,不包含講政治,講學習,講規矩。
反過來。我們很少誇一個人「講」,因為「講」這件事情在我們看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做到是應該的,做不到就不應該。有之未必然,無之必不然。
山東人好交朋友,愛交朋友,對朋友一片真心,所以水滸傳的故事主體發生在山東。
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身邊異姓兄弟比比皆是,結拜的事情在我老家稀鬆平常,結拜的雙方被稱為仁兄弟,仁兄弟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比親兄弟還親,不然也不會到了結拜的地步。
同樣,認乾爹認乾媽的比比皆是,乾爹乾媽從來也沒有把乾兒子、幹閨女當外人,大家津津樂道於幹父母乾子女之間如何往來。這在其他地方可能是沒法想像的事。
做兄弟有今生沒來世,所以要格外珍惜這特別的緣分,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的的確確不是一句嘴上蕩蕩的口號,而是被身體力行的事情。
為什麼武松那樣一等一的高手聽聞及時雨宋江的大名,倒頭就拜?武松完全是被宋江的豪俠之氣,周濟世人所折服。惺惺相惜之情難以言表,正如「為人不識陳近南,自稱英雄也枉然」。
我身邊就有類似及時雨這樣的人,為人豪俠,樂善好施,廣交朋友。同樣的,他自己因為真誠待人,人們也真誠對待他,他在工作生活中順水隨風,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想起了禪宗佛印和蘇東坡的一段公案,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打坐參禪,日移竹影,一片寂然,良久,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便問佛印:「大師,你看我的樣子如何?」佛印答道:「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心中歡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微笑而已。
佛經有云——凡所見色,皆是見心。你心裡有什麼,你就看到什麼。
你在貶損別人的時候,你其實是貶損自己。如果一個人是對的,那麼他的世界就是對的,反之亦然。
聖經說,你不要只看到你弟兄眼中的刺,卻看不到你自己眼中的梁木。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和義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寧願餓死,也不能失節。
田橫門下五百賢士聽聞主上寧死不降,自刎而去,五百門客一起自刎,隨之而去。這片土地一直有浩然正氣激揚在人間。
不管有沒有做到大富大貴,衣錦還鄉,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每次回來都有種特殊的情感。忽然就理解了葉落歸根的含義,儘管「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但浪跡天涯的遊子啊,終於有一天也要回歸故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沒有這樣的土壤、水質、大氣環境,沒有整體的氛圍和共通的個性,怎麼會養成這樣的性格哪?
沒有既魯且直的根基,如何養成勤奮、踏實、真誠、勇敢的品格哪?沒有這些優良的品格保駕護航,我如何面對人生的磨難,幾起幾落?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感謝天地、感謝父母讓我出生在這裡。
我曾何福,我又何辜?
人過四十日過午,這是傷春悲秋的說法。換個角度看,如日中天。
春華秋實,秋天其實是豐收和碩果纍纍的季節。秋天又是個播種的季節,冬小麥安排上了,妥妥的。
永遠牢記——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對於未來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去了味道,怎能教他再鹹哪 ?
我魯我直我驕傲,又魯又直並不能就此一帆風順到公卿,但無愧於天地,無愧於家國,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師長。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無多,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2020-10-7日 初稿於曹縣,8日修改於濟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