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21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白玉蘭戲劇獎」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成為具全國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記者從第30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的白玉蘭戲劇獎各獎項提名名單已經產生,主角獎提名演員19名,配角獎提名演員 10名,新人主角獎提名演員6名,新人配角獎提名演員4名。其中,終身成就獎將授予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獎掖其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做出的突出貢獻。
第30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海報(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自1989年創設至今,三十年來始終與改革開放的節拍共振,深深根植於人民中間,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戲劇文化、發現扶持優秀戲劇表演人才、促進上海和國內外戲劇界的交流與合作、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戲劇藝術的繁榮興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稀有小劇種嶄露頭角 多種舞臺樣式百舸爭流
據統計,第30屆白玉蘭戲劇獎參評劇目54臺。其中戲曲類劇目33臺,包括臺灣地區2臺、香港地區1臺;非戲曲類劇目21臺,包括國外2臺。參評演員109人,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20歲。上海籍參評演員21人,外地籍參評演員88人。其中,參評主角獎43人;參評配角獎38人;參評新人主角獎17人;參評新人配角獎11人。
這109名參評演員,分別來自京劇、崑劇、越劇、黃梅戲、秦腔、豫劇、婺劇、黔劇、花鼓戲、粵劇、揚劇、白劇、高甲戲、盱河高腔、話劇、歌劇、舞劇等17個劇種,其中盱河高腔、白劇、新老戲、黔劇等劇種均為首次申報參評。這表明白玉蘭戲劇獎的影響力,日趨得到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甚至外國戲劇人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稀有小劇種在此平臺嶄露頭角,體現了白玉蘭戲劇獎海納百川的精神,彰顯了上海戲劇大碼頭的地位。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新創新編劇目佔參評總量七成 一批謳歌時代作品湧現
在本屆白玉蘭參評劇目中,湧現了大量新創劇目及新編劇目(共38臺),佔申報參評劇目總量的70%,湧現出一批耳熟能詳的優秀紅色題材、現實主義題材作品。
本屆申報參評劇目中傳統戲曲之外,話劇、舞劇、歌劇等非戲曲類劇目參評比例顯著提高,舞臺表演樣式更加豐富多元。
在第30屆白玉蘭戲劇獎評選過程中,正值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舉辦,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原創作品在上海的戲劇舞臺得以展示。「十二藝」節期間,共有16臺優秀劇目申報參評,包括《永不消逝的電波》《谷文昌》《柳青》《追夢雲天》等,在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戲劇文化的同時,努力創演近現代題材作品的豐碩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靜安戲劇谷演出期間,兩個著名國外劇院——以色列卡梅爾劇團的話劇《安魂曲》與俄羅斯亞歷山德琳娜大劇院的話劇《零祈禱》申報參評,進一步體現了白玉蘭戲劇獎的多元性與上海國際演藝之都的開放性、包容性。
「白玉蘭戲劇獎」三十而立 從上海走向世界
白玉蘭戲劇獎進入「而立之年」。三十年來,申報劇目2200餘臺,劇種89餘個,參評演員3700餘名,獲獎演員700餘人次,為數代戲劇工作者提供了展示、交流、提升的平臺,眾多藝術家、青年戲劇人才通過這個平臺嶄露頭角、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白玉蘭」的影響力也從上海、長三角拓展至全國、海外,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權威性的戲劇獎項之一。
作為「白玉蘭戲劇獎」重要活動之一,今年的頒獎晚會將與每年一度的上海中秋戲曲晚會合併舉行。9月29日晚,「根深花綻放 今宵月更圓——第30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主題之夜暨2020中秋戲曲晚會」將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辦。
晚會除了將揭曉本屆「白玉蘭戲劇獎」各獎項名單,還將匯聚尚長榮、蔡正仁、張靜嫻、韓再芬、茅威濤、謝濤、李梅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屆、本屆白玉蘭獎得主六十餘人齊聚主題之夜舞臺,共同回顧白玉蘭獎戲劇獎三十載發展歷程、展望白玉蘭與戲劇的美好明天。
此外,作為30周年紀念的一部分,白玉蘭戲劇獎推出了「玉蘭芬芳三十載」紀錄片及紀念短視頻系列,邀請了部分白玉蘭戲劇獎獲獎者、各劇種代表性人物來談談他們心中的「白玉蘭」,再憶他們與白玉蘭戲劇獎的緣分,寄語「白玉蘭」與戲劇藝術的美好未來。
作為上海這座城市一項重要的戲劇獎項,白玉蘭戲劇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發揮上海「碼頭」「源頭」作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推動上海與國內外戲劇界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