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在蓋房子時,對於地基的糾結別人是不能理解的,因為大家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地基是一座房子的基礎,而打好基礎非常重要。
所以,很多人在蓋的時候就會糾結這個地基怎麼打。過去都是一層瓦房,沒有那麼多的選擇,也沒有必要做出那些選擇。現在都變成,最少都是兩層以上,加上現在蓋房毫資巨大,每個人都想蓋好,免得以後出現麻煩事,導致自己心裡不愉快。
有些人在蓋的時候會糾結地基下是全部鋪地網為好,還是就用地梁為好。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啥是地網及地網的好處
對於這個地網,其實有些人是會產生誤解的,有些人覺得,我把地基最下面用素混凝土澆灌一下,這就是地網了。
其實這是個錯誤的理解,這個素混凝土對於一座房子來說,完全起不到地基的作用,裡面沒有鋼筋才叫素混凝土,這種用在地基下,不能叫地網,只能叫地面硬化。
房子受力主要是在牆上,這麼硬化一層,對於房子來說完全沒有承受力,根本無法承受上面的壓力,最直觀的壞處就是地基該沉降仍然會沉降,一旦沉降,屋裡地面開裂,牆體開裂,一樣都不會少。
真正的地網是滿堂紅基礎,啥叫滿堂紅?就是你下面地基錘實後,上面鋪設鋼筋,然後澆灌混凝土,在這些鋼筋上,其實已經留有地梁和柱子的接入口,下面的滿堂紅基礎打好後,上面其實還有地梁和柱子。
這樣做的確是好的,因為可以使下面的滿堂紅基礎和上面的地梁以及柱子成為一個整體,這些柱子又連著上面的圈梁和房頂,使房子由上至下成為一個整體,不發生翻滾性自然災害,這些房子就沒有事。
這是滿堂紅基礎的好處,但壞處也並不是沒有,最大的一個壞處就是造成了浪費。注意我們這裡不是否定滿堂紅基礎,而是說在農村自建房中沒有必要做這個基礎。城裡大樓這個滿堂紅是最基本的條件,但我們要知道那些大樓的高度及壓力。
而農村自建房跟這些大樓是沒有可比性的,不是深不見底的大坑上蓋房子,這個滿堂紅實在沒有必要做,這樣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下面的滿堂紅基礎,頂得上上面兩層主體的花費,這個浪費實在沒有必要。
所以,一般的地基,只需要地梁就行。
二、地梁是啥及地梁的好處
這個地梁在很多人印象裡,是直接貼地打起的一道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條形基礎不直接挨地,下面錘實後,上面其實是有一到兩層磚的,這個地梁是坐在這層磚上。
這樣做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一旦下面的地基有輕微沉降,這個地梁不至於鏤空,上面還有一到兩層磚呢。
上面我們說了這個滿堂紅地網沒有必要做,地梁上同樣也要注意,並不是越寬最大的地梁就越好,對於農村自建房來說,這個地梁做成「立梁」比較好,又寬又大的我們叫「臥梁」,而就承受壓力來說,上面接觸面越小,則承受的壓力越大,立木頂千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地梁的好處是很多的,有很多地基在蓋好房子後會有一定的沉降,畢竟上面壓力太大了,一棟房子,別的不說,就只說上面那一層房頂就有幾萬斤,更不要提大量的磚和水泥沙子了,這麼重的東西壓著,全靠地基,發生沉降也並不稀奇。
沒有地梁時,一旦發生沉降,由於下面沒有任何東西做依託,就會直接發生沉降部位跟著下沉,造成牆體撕裂,而有地梁的話,下面有沉降,但壓力在地梁上,地梁是一個整體,相互拉著,就算有輕微沉降,上面的牆也不會產生裂縫。
最後:綜上,黑嫂認為,假如要蓋的只是農村普通自建房,比如我們說的兩層半,三層半這些,是完全沒有必要做滿堂紅地網的,這樣只會造成浪費,當然這裡我們要排除那些大坑做基礎的房屋。如果是普通地方,做地梁就完全夠用了,雖然蓋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但蓋房子的花費也是巨大的,需要用的東西不要省,但不必要的浪費也要規避。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