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畫幅大還是中畫幅大? 為什麼說底大一級壓死人

2022-01-12 攝影筆記

收錄於話題 #攝影經典教程 47個

經典攝影教程

「 總第十期 

書接上文(是什麼造成了畫面的「空間感」)。其中我們談到了當我們使用不同焦距的時候,我們的拍攝距離往往也會改變。但是這個焦距說的就是等效焦距。在什麼是等效焦距?一文中,也說了等效焦距是因為傳感器大小不同產生的討厭的東西。

那麼傳感器大小到底有多少規格呢?確實挺困擾新手的。尤其是我經常聽到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全畫幅比中畫幅大多少?

我:……

曾經在iPhone7的時代我做了一張圖,圖中真正的大畫幅可以放3700個iPhone7的傳感器。但是時代在進步,現在手機的傳感器真的越來越大了。

從幾年前的1/3.X英寸,到現在都有1/1.28英寸的傳感器了。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傳感器越來越大。這目前還算是同一代的。比起前面的幾代,更是差距巨大。

上面的圖是我重新做了一下。將更大手機傳感器更新進來。這些傳感器也是咱們常見的傳感器尺寸。我們可以通過這樣一張圖直觀地看到不同傳感器尺寸的大小差異。對於專業的商業攝影領域。哈蘇H6D相機的傳感器有53mm×40mm的尺寸並且高達1億像素,絕對是巨無霸了。

但是標準的中畫幅是6×6或者6×7,就算645全畫幅,其實本身就是個中畫幅的殘幅……


但是這還不是畫幅的盡頭。在數碼化之外,還有大畫幅依然在膠片的控制之中。沒有數碼化的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要是真有大畫幅數碼後背,肯定要7位數的價格了。


這才是大畫幅!

因為真的很大。普通的大畫幅也是4×5的尺寸,就是4英寸×5英寸的尺寸(125.4mm×99.6mm)。更大的還有,大畫幅還有一種8×10的尺寸,將會是252.5mm×201.7mm。

可以說8×10的尺寸,就是民用級相機的頂點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大的手機傳感器<1英寸卡片相機傳感器<M43傳感器<APS-C畫幅傳感器<全畫幅傳感器<中畫幅<大畫幅。

我們目前主要使用的可換鏡頭相機都是135相機,簡單說就是全畫幅或者APS-C畫幅的相機。拍攝視頻的很多同學用的是M43。富士這幾年做得讓我覺得南波灣的就是講中畫幅相機的價格降了下來。雖然44mm×33mm是中畫幅殘幅的殘幅,但是依然比135全畫幅大很多。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底大一級壓死人」。到底傳感器大有什麼好處呢?1、更大的傳感器成像更好。因為更大的傳感器能感受到更多的光。光越多,成像也越好。2、更大的傳感器更容易獲得廣角。所謂長焦易得,廣角難求。如果不夠長,甚至我們可以後期裁切一下。但是想更廣,靠後期就難了。3、更大的傳感器會有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因為同樣距離拍攝同樣題材使用的實際焦距會越長,所以虛化效果會更好一些。當你用小尺寸傳感器時,你就會有等效焦距的問題。這個可以看之前的教程。同時也會遇到一個等小光圈的問題……這個問題我之前寫過,我將那部分文字截取過來大家看看吧。這個話題其實有年份了。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我也覺得蠻奇怪,弄個等效光圈幹嘛呢?
我之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成為擁護者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個教攝影的老師,從學習攝影以及實際拍攝來說,等效光圈這個概念其實並不太遇得到。或者遇到了你也意識不到。
而等效焦距卻是實實在在每次拍攝都要遇到的。這個作用稍後說。但是基於和滕飛老師多年的兄弟情分,以及對於他專業的信任,在他第一次和我說了之後,雖然過程中我也在反駁,但是後來不管什麼場合有人問我,我的回答都是,我相信滕飛老師的專業度,所以我相信有這麼回事。
結果昨天下午看他和別人在微博上又談起這事兒,加上這些年偶爾這個問題也會在我腦子裡轉一下。於是我決定好好思考思考。
於是和滕飛老師微信聊了聊。印證了我的想法確實和他是一樣的。我也在昨天的直播給大家講了。
首先,光圈等效,我們要看效果。這個「效」字太重要了。
等效焦距的效,就是取景範圍的變化。仿佛真的焦距變了。
如果這倆效果都影響了,那麼可以說光圈有等效。只要有一個沒影響,大家大可不必承認等效光圈。
當我們對焦在某一個地方的時候,對焦上了。那麼這個地方是清晰的。這是一定的,如果不是的話,一定是你或者你的機器有問題。因為你對焦的點所在的無窮多個空間中的平面中,有一個平面與你的傳感器是平行的,這個平面上所有的點都如同對焦了一般。簡單說就是你看下圖的合影,大家站一排,我其實對準中間的人對焦,這一排平行於我的相機傳感器,這一排都是清晰的。因為出了這個平面的元素確實模糊了,但是還有可能模糊到你還看不出來,相機也分辨不出來。這就好比下圖中,雖然大家站的前後不一,但是相當多的人在畫面中是清晰的。這就是因為他們還沒模糊到我們能看出來,默認都是清晰的。
我們都知道大光圈容易背景虛化。其實就是光圈是可以控制景深範圍的。大光圈往往能得到很小的景深範圍,我們叫景深淺。自然就容易虛化。
但是景深的控制不僅僅在光圈一項。更長的焦距,更近的對焦距離都可以讓景深變得淺。得到虛化的效果。
那麼我們先看看景深方面,全畫幅和APS-C有什麼區別吧。我們有一臺全畫幅相機,我們叫這臺相機為A。我們還有一臺APS-C畫幅的相機,我們叫這臺相機為c。你看,大寫的就是全畫幅,小寫的就是APS-C畫幅。我這個例子多講究。
A和c同時使用一支一摸一樣的80mm焦距的鏡頭,光圈都使用F8。
在A上面,80mm就是等效80mm不變。焦距如此。而在c上面,80mm因為裝在了APS-C上了,等效焦距就是——咱們假設c是佳能的相機吧。等效就是80mm×1.6=128mm。如果想拍攝到同樣大的取景範圍,c就要站得比A遠一點去拍攝這個場景,誰叫你等效焦距長了呢。
實際焦距相同,光圈都用F8,但是因為A相機離得更近,c離得遠,對焦距離不同,所以實際上A拍攝出來的照片的虛化效果是比c更強烈的。
我們再做個比較。如果A和c非要在同樣的距離拍攝。那麼c要是想得到和A同樣的取景範圍,就沒辦法再用80mm的實際焦距的鏡頭了。只有等效80mm才行。那麼這樣我們要換一支實際焦距為50mm的鏡頭,才能等效80mm。
咱們都用F8光圈。拍攝距離一樣。但是A的實際焦距是80mm,c的實際焦距是50mm,所以顯然還是A的虛化效果更強。如果你站在同樣的位置拍攝,A使用實際焦距為80mm的鏡頭,而c使用實際焦距為50mm的鏡頭,拍攝的取景範圍是一樣的。想要景深效果相同,c的鏡頭的光圈就要更大才行。A可以用F8拍攝,c想要同樣的效果就只能用F5這個更大的光圈。APS-C畫幅想要F8?哈哈哈,您得要F5這樣更大的光圈才能等效人家全畫幅的F8啊。當我們使用A和c拍攝同樣的場景,拍攝距離一樣,A用80mm,c用50mm,光圈都是F8。
假設拍攝的參數為ISO 800,1/60秒,算上F8的光圈,這時候曝光合適。你理論上可以拍攝到同樣亮度的畫面,兩臺相機曝光都合適。我們給A相機再詳細一點的描述吧。比如這臺相機叫EOS 5DS。稍有器材知識的就知道這倆機器有啥聯繫了。如果你不知道沒關係,我現在告訴你。c,就是70D,是2000萬像素的相機,是APS-C畫幅的。
A,就是5DS,是5000萬像素的相機,是全畫幅的。
或者說的再直接一點,一大塊傳感器原材料。我切割出來一塊全畫幅的,就是5DS。切割一塊APS-C尺寸的,就可以裝在70D上面了。ISO 800,1/60秒,F8,這組參數確實得到了兩張曝光一樣的照片。但是,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個參數,其實只有快門是真的一樣的。這時候會有人說:呸!明明是一個傳感器,怎麼可能畫質更好。按照你這個理想的模型,放大100%噪點的位置都應該是一毛一樣的啊!
但是,70D你不配讓我5DS放大的100%,因為我特麼有5000萬像素,你才2000萬。所以合併完之後,驚訝發現,我5DS也就是個ISO 320的畫質水平。而你70D卻是ISO 800。如果你想要和我一個畫質,抱歉,感光度降低之後,你的光圈又得開到F5!同樣的道理,可以輕鬆反駁那些說D810用全畫幅模式和DX模式拍攝同樣場景的人。
我們再弄臺大B,B你看,大寫的,又是全畫幅。也找個2000萬像素的,比如6D2吧。同樣這組參數ISO 800,1/60秒,F8,拍攝同一個場景。這回B和c都是2000萬級別了。但是B傳感器大啊,單個像素麵積大啊,ISO 800的畫質就是比你70D的ISO 800強啊。你要是想要和我一個效果——同樣的畫質和亮度。對不起,你還得把光圈開大!P.S.之所以不提等效感光度,是因為這個參數,會受到科技進步的影響。攻擊水平啊,新科技的加入啊,更厲害的算法啊,等等……
好吧,70D同學,其實你用50mm鏡頭拍攝,等效80mm,站在了你大哥5DS旁邊了。你倆的拍攝範圍一樣了。
70D同學,你大哥用了F8光圈,你用F5光圈,你倆虛化效果也差不多了。
70D同學,你大哥用了F8光圈,1/60秒,ISO 800拍攝,你要用F5光圈,1/60秒,ISO 320拍攝。才能得到同樣的亮度,和同樣的畫質表現。
人家5DS用80mm,你用50mm,這叫等效焦距。
對於手機來說,那麼小的傳感器,真的是大一點就好很多。
對於相機來說,每一級的底都差了挺大的,所以也是底大一級壓死人。大家都知道我是很推薦購買全畫幅的。因為這是體積、價格、畫質、配套完備性最為平衡的。但是如果你說我有錢,要買中畫幅,我絕對不攔著,因為在不差錢的情況下,真的是底越大越好啊。

[ END ] 

如果您覺得本系列文章對您用幫助

歡迎轉發,點讚,評論

素質三連

相關焦點

  • 暴走的中畫幅Leica S!底大一級果然壓死人...
    更好的高感在弱光夜攝中意味著更細膩的畫質、更乾淨的成像、和更好的手持拍攝性不妨在實拍中來看看S 007的夜攝功能【以下樣片來自於REDDOT FORUM,作者David Farkas】配上中畫幅的Elmarit-S 45mm f/2.8 ASPH鏡頭(中畫幅45mm相當於全畫幅36mm)手持拍攝夜景在 ISO 6400 下▼
  • 「底大一級壓死人」,真的是這樣?
    坊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底大一級壓死人」,也就是說CMOS尺寸越大,那麼拍攝效果就越好,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難道相機真的是畫幅越大越好?今天本文,好機友攝影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CMOS尺寸與相機拍攝效果之間的關係。在討論傳感器尺寸大小對拍攝效果造成的影響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傳感器是什麼,它是做什麼用的。
  • 全畫幅大還是中畫幅大? 用圖示直觀表示攝影中的畫幅大小
    ,不同的傳感器尺寸造成了就算你用同樣焦距的鏡頭,最終的取景範圍還是不一樣的。那麼到底有多少不同的畫幅呢?確實挺困擾新手的。尤其是我經常聽到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全畫幅比中畫幅大多少?我:……再加上前段時間某南波灣品牌居然管殘幅中畫幅叫起了大畫幅,實實在在又混淆了一把。翻出一篇幾年前寫的文章。別的不說,就說傳感器畫幅的大小,給大家徹底做一個科普。
  • 相機:全畫幅、半畫幅、中畫幅分不清楚?帶你選擇適合自己的畫幅
    在你想擁有一部相機時可能除了需要選擇相機品牌之外最先面對的就是相機的全畫幅、半畫幅、中畫幅是什麼,這麼多種畫幅而我連畫幅是什麼都不知道真有點讓人傻傻分不清楚。這裡就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搞懂相機畫幅的區別,哪一個級別畫幅的相機比較適合自己,讓你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
  • 底大一級壓死人,從理論來說底大小對鏡頭視角影響
    )開始說第二個知識點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機器有不同大小的coms(感光元件)就好比殘畫幅機器和全畫幅機器我們先選定一個comscoms規格這裡選用135規格(注意:相機135和攝影機的135成像面積是不一樣大的)這裡選用相機的135成像尺寸是36*24mm135規格coms裝到我們機器上
  • 買相機選APS-C還是全畫幅 新手小心被騙錢
    現在的用戶選擇相機,普遍會在APS-C畫幅和全畫幅中機型選擇。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聊聊什麼是相機的畫幅,新手買相機是選APS-C畫幅還是全畫幅。畫幅是什麼,其實畫幅指的就是傳感器的尺寸,或者說傳感器的大小,或者說傳感器的面積。那麼傳感器又是什麼,就是讓我們周圍的光信號轉化成電子照片的電子信號。沒看懂嗎,那麼返回到膠片相機時代,傳感器就是膠捲。
  • APS-C 畫幅和全畫幅相比,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全畫幅、中畫幅、APS-C畫幅(或者被人戲謔的稱為殘幅),甚至是 M43 畫幅都有什麼區別嗎?首先來說全畫幅,其實所謂的全畫幅格式就是指傳感器大小和傳統 135 膠片的感光部位的尺寸大小相同,因為和中畫幅甚至是大畫幅相比,135 格式在膠片時代是最為便攜的,因此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
  • 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殘幅傻傻分不清楚?
    之前給大家分享相機知識是,經常會提到中畫幅、全畫幅、殘幅之類的名詞,很多人表示搞不清楚,希望能詳細講解一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殘幅方面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我們常說的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殘幅就是指不同尺寸的感光元件,也就是相機傳感器的大小。
  • 索尼A7C——年輕人的第一臺全畫幅微單
    (圖文:西西里)接觸索尼全畫幅微單™A7C已經好一陣了,有幸成為第一批體驗者並參與樣張拍攝。從A7C發布一直到現在感覺還是不少人對這臺機器並不太理解。  我從一個旅行攝影師的角度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 最低不到5000元 四款值得入手全畫幅相機推薦
    01 佳能EOS RP:7999元,送原廠轉接環和SD卡目前的全畫幅相機中,佳能EOS RP算是非常新的一款了,它是今年年初剛剛發的微單相機。這款相機除了面向於入門級全畫幅用戶之外,真正的做到的微單相機的概念,因為它的機身在全畫幅裡,算是特別小巧輕便了,甚至已經追上了很多APS-C畫幅微單相機的規格。現在,它的機身售價是7999元,還送原廠轉接環和SD存儲卡。佳能EOS RP配備了約2620萬像素的全畫幅CMOS,具備全像素雙核對焦技術,共有4779個對焦點,最高5張/秒連拍速度。
  • GFX100來了,1億像素中畫幅
    1、專業攝影師的尷尬中畫幅也最終走向了平民路線,以後滿大街都是掛著中畫幅相機的遊客,如同現在的單反、微單。。。。。專業攝影師恐怕得再想辦法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了。2、更多的人進入專業攝影行列GFX100具備1億像素的解析度,可以拍更大畫幅的圖像。
  • 高顏值高實力 全畫幅微單哪些值得購買
    攝影圈素來有"底大一級壓死人"的說法,跟APS-C畫幅相比,全畫幅相機可能有更出色的畫質,雖然這種說法有點絕對,但的確有用戶痴迷於全畫幅。可傳感器面積越大,相機的體積也會更厚重,為了在全畫幅和輕巧機身之間找到平衡,全畫幅微單應運而生。
  • 這可能是你的第一臺中畫幅數位相機,富士GFX50R
    可能有朋友覺得「性價比」和「中畫幅」這兩個名詞放在一起會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富士確實創造出了這麼一臺「格格不入」的出色中畫幅相機。其已經成為了如今中畫幅市場中最為便宜的一臺相機,也是最輕便的相機,配合上中畫幅強勁的成像能力,說它極具性價比一點都不為過。
  • 底大一級壓死人——大底手機盤點
    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傳感器,那麼無論你的鏡頭和後期算法如何優秀,畫質都只能差強人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玩相機的都知道一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這裡說的「底」指的就是傳感器。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來說傳感器面積越大的確畫質越好。我們今天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這些年都有哪些「底大一級壓死人」的手機。1/3 英寸
  • 【大畫幅攝影】大畫幅攝影的魅力
    另一方面,大畫幅相機生產廠家也設計出一些實用的可攜式的大畫幅相機,方便攝影師外拍時使用。如仙娜f1型相機、林好夫、騎士、星座、申豪等各種形式的便攜型大畫幅照相機,摺疊起來都可以放入不太大的攝影包中。近些年來,很多外國攝影家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創作,都使用大畫幅相機拍攝,其靈活性比使用小型相機的人也不差許多,相反從他們的作品質量和表現力度來說似乎更勝一籌。
  • 聊聊4/3畫幅無反:驚人規格背後的貓膩
    4/3系統看起來似乎真的是非常猛,再加上E-M1 MK2一來就以60fps連拍碾壓全場,一時間可能會有不少人會覺得4/3畫幅原來是這麼牛X的存在,但實際上背後的故事或許比你想像的要複雜。首先來說鏡頭,F1.2的確是非常大的光圈值,而且還帶自動對焦,一出就多達3款,聲勢浩大,但在此前小胖的「趣談大光圈:為什麼原廠不出F0.7這樣的鏡頭呢?」一文裡其實已經有過詳細的表述,從鏡頭結構來看,小像場(可基本理解為小CMOS)和無反先天就有做大光圈的優勢,做到F1.2並不稀奇,從口徑上就不難看出端倪,45mm F1.2的口徑僅僅62mm,鏡身直徑70mm。
  • 認識數位相機的全畫幅與半畫幅
    ,衝印照片的效果差別從兩張圖片對比中得出:在同樣的焦距鏡頭和被攝物體距離相同的條件下,APS-C所得照片的視角(可更解成高度與寬度)比全畫幅的小(圖1),衝印同樣尺寸的照片APS-C畫幅顯示的物體比全畫幅的大(圖2)。
  • 重新定義全畫幅:ARRI發布全新大畫幅數字攝影機和鏡頭
    有意思的是,當其他家都用全畫幅為自家產品貼標籤的時候,ARRI卻用了「大畫幅格式」這個原本泛指的詞來為新款攝影機命名,LF是Large Format的簡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次命名將使得大畫幅的定義由「泛指比S35大的畫幅」具象為全畫幅/FF、VISTA VISION畫幅之類的格式。
  • 【盤點】全畫幅大變焦鏡頭演化史
    在這支鏡頭之前,也有不少手動對焦的全畫幅28-200mm鏡頭,不過無論是體積還是重量,都要誇張不少。不過這支鏡頭並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比如放大倍率這個騰龍一貫的強項,這支鏡頭只能做到0.1倍,所以騰龍迅速在之後的幾年裡迭代了多款28-200mm,補足缺點。
  • 索尼A7C微單評測:入門級全畫幅,是真香還是解毒?
    隨著索尼A7S3微單相機的推出,索尼再次證明它在全畫幅無反相機領域佔據著霸主地位。雖然佳能、尼康、富士等競品也有著不俗的表現,但從整體性能或者市場反應來看,索尼的地位還是沒人能撼動。不過說到APS-C,也就是所謂的殘幅相機,索尼能不能佔據頭把交椅就存在疑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