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勁是怎麼練出來的?

2021-02-19 國學智慧

點擊上方"國學智慧"↑免費訂閱,增健康!增智慧!增好運!一見社群/書院歡迎你!

能否達到懂勁,是太極功夫入門必經之路,只有懂勁後方可練出太極功夫,愈練愈精。懂勁分為懂自己勁和懂別人勁。

                                  

懂得自己勁叫知己功夫,知己功夫要從拳架中學求,知人功夫要從推手中求。太極拳架為體,推手為用。自己懂勁是要處處用心意練習拳架,默識揣摩每式用法,功夫無息法自修,日久逐漸掌握太極拳的變化規律和運動特點,練出妙不可言的太極內功。

                                  

                                       

要懂得別人之勁必須具備聽勁,聽勁是反應和感覺的結合。聽勁為視聽和觸聽,視聽是在搭手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對方雙肩和面部表情,俗話說:「提膀拳,斜膀腳」,對方右肩微後撤,左腿必上;左肩微後撤,右腿必上。右肩微上提,右手必進擊;左肩微上提,左手必出擊。面部表情(眼神)由寧靜變為緊張,必然進攻。

觸聽是在推手過程中,通過倆人搭手接觸,感覺對方攻擊前兆的聽勁。如果倆人在搭手時感覺對方由快到慢,由輕到重,其勁路的調整都是攻擊的前兆。對方攻擊是千變萬化的,要具備良好的聽勁,只有經過長期太極推手訓練方可得。

通過兩人搭手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地劃圈,練出聽勁功夫,有了較深的聽勁功夫,對方微變動,即能感覺並且無處不懂如何化解,如何進攻,達到與人交手,聽勁準,化勁巧,拿勁穩,發勁狠,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之境界。

此階段注意以下幾點:

一、懂勁的基礎就是陰陽生克,五行變化之理。

你剛我柔,你軟我剛,你實我虛,你虛我實,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虛實訣曰:「練拳不諳虛實理,枉費功夫終無成。」

二、輕靈。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在練拳架時動作輕靈,全身能高度放鬆,不用拙力,不存緊張,內勁才能逐漸增強,氣血才能暢通,動作才能高度協調。在太極推手時要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稱彼動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

但並非一味從人,先從人後由己。能輕靈才能提高聽勁水平。對方勁力微變化,即能聽出對方勁力的大小和快慢,及時利用聽、化、拿、發將對方打倒,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境界。

三、上下相隨。

拳論講:「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在練拳架時,整個身法,手法,步法要緊密配合,一身之勁行於一家,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到無有不到,以腰帶動四肢,保持身體的動態平衡和穩定,才能達到松穩慢勻的太極神韻,久之則會產生富有彈力的內勁。

在推手過程中做到上下相隨才能去掉頂、扁、丟、抗之四病,才能做到不丟掉不頂,實現粘、沾、連、隨,順勢借力,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功效。

四、調息

太極拳鍛鍊,調息至關重要。在練拳架時要以腹部呼吸,要均勻深長地自然呼吸,配合拳架的起承開合,達到練拳時汗而不喘,長久練習,丹田似有一熱氣球充實帶脈,隨著功力的增進,氣流逐漸增強,運行於血脈之中,調合氣血,增力內勁。

相關焦點

  • 太極勁的練法,一看你就會了!
    太極勁的練法,生化之道在於柔柔化象徵著生機,為運化功力之基。孟乃昌先生說:「單純之剛,堅實而難變;柔勁則柔中有剛,柔能克剛,人剛我剛,兩相對抗,人剛我柔,柔以承之,……則走化矣。」
  • 淺談如何從練氣入手練太極
    9、什麼方法對含胸撥背的練習最有效?最有效的是靜坐,所以靜坐是太極基本功之一。松沉是練太極的要求和現象,是練的一種目的,但是不是練法,很多人練了幾十年都還是僵成一團,少數人只半年至三年就已經大松大軟。做到運勁如抽絲,實際就已經松沉了,沒有松沉,早不可能產生運勁如抽絲的體悟的。只要通過練氣,達到氣遍周身,放棄用力的想法,意到則氣到,則根本不用過多去注意什麼,自然就松沉了。如果不練氣,那麼松沉就必須守住一個字,那個就」!怎麼理解」,想像一下生大病的感覺吧。
  • 看看你的太極真的練對了嘛?
    不這麼練,不練出這個就無法節節貫穿,周身一家,也就絕對不會練出太極拳的整勁。這就是練太極拳為什麼總強調「中定」二字的重要性。古人也講過,「動手不是太極拳」。這說的不是練拳的時候手不能動,手不動怎麼能有各種招式呢?古人還說「手是兩扇門」呢!門是有開有合。手之門逢力來而不開即謂之頂,頂就無法引進落空,當然就打不出人去,打出去也打不妙也。力來雖開門,但若不開到時機恰好時而合之也是不行的。
  • 練好太極,事半功倍的27點經驗!
    一、先賢曾說,「打拳打個理」「學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所以學習太極理論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才能打出明白拳。  二、太極拳是一種大腦意識支配下的整體運動,只是抬手、提足,肢體主動習練,而不用腦者很難成功。  三、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陰陽相濟是太極拳的根本,也是人生存之根本。太極拳練的就是陰陽變化。  四、深研太極拳。要體用結合,拳架是體,推手、技擊為用,兩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太極內練之層層破關
    太極內練之層層破關讀鄭子之太極拳自修三病篇,頗有所感
  • (極其珍稀的太極資料)中國太極老人林墨根大師示範太極拳推手發勁 再現太極真功夫
    本視頻由中國太極老人林墨根大師與弟子完整演示楊式太極拳各種太極勁路發放,完美再現了太極真功夫。由於拍攝年代已經較久,視頻顯得尤其珍貴。
  • 練太極有訣竅!我們應該把功夫下在何處?
    我們就要把太極功夫下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堅持練基本功基本功是提高動作質量的基礎。沒有紮實的基本功,一切都是空談。基本功必須天天練、刻苦練。「功夫是練出來的」。多練永遠是提高拳術質量水平的根本途徑。這是一種既不僵硬,也不疲軟,介於二者之間的柔和狀態,也就是帶有彈性與韌性的「勁」。如果你要想得到這種勁的話,我建議你從抖動功,無極樁功,太極雲手入手去修煉。由外到內松,由內到外松,內外皆松。這樣才可以把體內的僵勁化得更為乾淨,換來的才是太極拳的靈活勁。昨天晚上,我在陳冬梅老師創立的老幹部太極3群,和眾多的太極拳朋友們交流太極拳的松,許多老師收益了。
  • 太極拳不是「苦練」就能練出來的
    現在一練站樁就練得人胳膊疼腿疼,不是那樣。你練得腿直哆嗦,好像有功夫了,可是這和太極拳沒有關係。       太極拳不是「苦練」就能練出來的。「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這和你站大馬步樁有什麼關係?你那樣練,長的是腿上的肌肉和力量,這個力量推手的時候可不好使,它不「靈」。因此,方法錯了,弄一輩子也弄不出來。
  • 臺灣太極大師心得
    另一個層面則是練法的問題,很多人問,站樁要不要練,那麼多練法對不對,都對,也都要練,但是要先在拳架裡頭練。因為拳架是活的,站樁是死的,拳架練不好,拳絕對用不出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任何的心法口訣都要在拳架中練出來,若拳架中練不出來,那要如何練出功夫呢?
  • 練太極拳「不順」怎麼辦?練好太極拳先掌握四個理!
    這裡所說的「順」,就是指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氣路順、架勢順、心情也順等,總歸就是有興趣,興致高,越練越想練,以致欲罷不能。遇到「不順」時,則心煩氣躁,甚至中途停下來再也不想繼續練下去。有的人練拳不順時會放棄練習,這是不對的,堅持下去,再加上不斷地領悟,很快將會掌握拳理拳法的核心。
  • 太極門外話太極
    心影留蹤:咱們這麼說,這樣練,未必能練出能打的勁,但是如果不這麼練,永遠練不出太極勁,一身的肌肉力氣,和太極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太極門外:這個肯定的。不是要練出能打的。這個跟下的功夫有關,但是理論上要講得通,才能讓人知道原來如此。
  • 練好太極混元樁的六大要領,早看早知道!
    樁功太極樁功太極拳的基本功修煉,對太極拳的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人提高自身功力是十分重要的。混元樁是內功中的一種健康樁法,入門採取站式,練成之後行氣坐式、臥式均可,進入到較自由的一種境界。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練習混元樁的六大要領及注意事項,一起去看看吧混元樁要領一:要求虛領頂勁所謂頂勁,就是頭顱的後半部分向上頂,但是脖子又不能向上用力的拔,貴在一個虛字。如何才能做到虛?就是讓頸椎微微放鬆,向上拉伸即可,不可過於用力,一旦用力過度,就會使人頭暈目眩,不但不能練功,反而有害健康!
  • 太極劍的練習方法及常練太極劍的好處,乾貨滿滿!
    現代社會,人們練劍更多是用來健身養性,同時緬懷歷史古典的情懷,而最適宜現代人練的莫屬太極劍。太極劍輕鬆柔和、綿綿不斷、意領身隨,又有優美瀟灑、靈活多變、身劍合一的特色。1、劍法清楚動作正確演練太極劍,首先要明白各種劍法的特點、要求和動作要領,以及劍法之間的區別。初練時,最好要根據動作名稱來練習。2、動作基本連貫要做到動作基本連貫,就需要掌握每次劍法之間的銜接動作。
  • 兩位拳師對每天練太極練多久的建議,值得看看
    看後很受啟發,言為心聲,表達出一種真實,練一遍有一遍的收穫;練一萬遍有一萬遍的感覺。是從哪裡出來的,是從情趣中出來的,是從質量中出來的,是從悟性中出來的,聽拳友們說練一遍拳後,再靜心的思考,能有一遍拳更多的體會和感悟!練拳也是能舉一反三的。
  • 練太極的男人不變壞,練太極的女人不一般!
    愛練太極的男人和女人總是別有一番意味,經得起風雨,享得了從容,睿智優雅,值得信賴。 人到了一個階段,生活開始給你做減法。 在練太極的過程中,沒有人和你說話,你卻在和自己交流。聽風在沙沙作響,觀雲在翻江倒海。享受內氣在丹田的醞釀,遊走於體內的蒸騰,偶爾的感悟,便是今日的收穫。有時侯,遠離喧噪,獨自太極,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境界。 人生要學會知足,但是不要輕易滿足。
  • 練太極,主要不是練拳腳功夫,而是練頭腦中、心靈中的功夫
    西方人稱之為「東方芭蕾」,而中國人則稱之為——太極。太極,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曲中求直。剛柔相濟,虛懷若谷,是太極拳的品格,也是中國人的精神品格。氣遍周身,如九曲行珠。內勁磅礴,如大海浩瀚。輕靈流暢,如綠柳回燕。
  • 第776期 | 真太極的入門磚——「勁形合一」.無論剛也好,柔也好,都是要練「形」的!
    ,柔也好,都是要練「形」的,這個「形」就是我們練的拳架。        這種勁與形的配合是有規律可循的,傳統的練法就是「找勁」,「對骨節」,其具體配合或搭配的原則,就是「形」要「整」,要為勁的運行提供一條無牽扯阻滯的「滑利」通道,凡有阻滯,便是「不整」,便是「形散」,就會形到勁不能到,或勁欲往而形牽扯不利,勁就不能「整」,就得不到「整勁」,沒有「整勁」的拳架就是花架子
  • 一位臺灣太極大師的練拳心得,值得一看!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任何的心法口訣都要在拳架中練出來,若拳架中練不出來,那要如何練出功夫呢?這是不是又是很簡單的道理,如太極拳八法,在拳架中都有,如果拿出來單練的話,也很難練出效果,知道心法口訣沒有用,沒有師父的口傳心授的話很容易走偏方向。以前恩師光教一個揉法,就糾正了近一年才真正進入了身體裡,我常鼓勵學生天天來練功,為的是要讓學生真正練到身體裡,而不是只有比招式而已。
  • 一個人太極練得怎麼樣?眉宇會「暴露」出來
    一方面,從身體這個整體來看,放鬆眉宇部位,只是整個身體放鬆的極小部分,但它具有全身放鬆的表現特徵。習練太極拳時,應養成放鬆眉宇部位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也會幫助習練者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起更加科學的健身養生法。許多拳友在日常工作、學習、思考等用腦過度和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種舒展眉頭的動作,有時抬一抬眉頭,有時展一展雙眉,有時按柔前額,有時甚至會用拳頭輕輕敲打幾下前額,如此活動眉頭之後便會產生舒服輕鬆的感覺。
  • 大道古太極大師叫板宗師王佔海:你練的根本不是太極,不服擂臺見
    那麼如果說有人站出來否定甚至挑釁王佔海,您會怎麼想?還真有這樣的人,來自天津的大道古太極掌門人王振嶺就是其中之一,王振嶺站出來叫板王佔海,他認為王佔海的太極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太極,而是假太極,只不過打著太極的名號而已。王振嶺還表示,如果王佔海不服,可以擂臺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