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國學智慧"↑免費訂閱,增健康!增智慧!增好運!一見社群/書院歡迎你!
能否達到懂勁,是太極功夫入門必經之路,只有懂勁後方可練出太極功夫,愈練愈精。懂勁分為懂自己勁和懂別人勁。
懂得自己勁叫知己功夫,知己功夫要從拳架中學求,知人功夫要從推手中求。太極拳架為體,推手為用。自己懂勁是要處處用心意練習拳架,默識揣摩每式用法,功夫無息法自修,日久逐漸掌握太極拳的變化規律和運動特點,練出妙不可言的太極內功。
要懂得別人之勁必須具備聽勁,聽勁是反應和感覺的結合。聽勁為視聽和觸聽,視聽是在搭手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對方雙肩和面部表情,俗話說:「提膀拳,斜膀腳」,對方右肩微後撤,左腿必上;左肩微後撤,右腿必上。右肩微上提,右手必進擊;左肩微上提,左手必出擊。面部表情(眼神)由寧靜變為緊張,必然進攻。
觸聽是在推手過程中,通過倆人搭手接觸,感覺對方攻擊前兆的聽勁。如果倆人在搭手時感覺對方由快到慢,由輕到重,其勁路的調整都是攻擊的前兆。對方攻擊是千變萬化的,要具備良好的聽勁,只有經過長期太極推手訓練方可得。
通過兩人搭手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地劃圈,練出聽勁功夫,有了較深的聽勁功夫,對方微變動,即能感覺並且無處不懂如何化解,如何進攻,達到與人交手,聽勁準,化勁巧,拿勁穩,發勁狠,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之境界。
此階段注意以下幾點:
一、懂勁的基礎就是陰陽生克,五行變化之理。
你剛我柔,你軟我剛,你實我虛,你虛我實,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虛實訣曰:「練拳不諳虛實理,枉費功夫終無成。」
二、輕靈。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在練拳架時動作輕靈,全身能高度放鬆,不用拙力,不存緊張,內勁才能逐漸增強,氣血才能暢通,動作才能高度協調。在太極推手時要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稱彼動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
但並非一味從人,先從人後由己。能輕靈才能提高聽勁水平。對方勁力微變化,即能聽出對方勁力的大小和快慢,及時利用聽、化、拿、發將對方打倒,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境界。
三、上下相隨。
拳論講:「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在練拳架時,整個身法,手法,步法要緊密配合,一身之勁行於一家,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到無有不到,以腰帶動四肢,保持身體的動態平衡和穩定,才能達到松穩慢勻的太極神韻,久之則會產生富有彈力的內勁。
在推手過程中做到上下相隨才能去掉頂、扁、丟、抗之四病,才能做到不丟掉不頂,實現粘、沾、連、隨,順勢借力,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功效。
四、調息
太極拳鍛鍊,調息至關重要。在練拳架時要以腹部呼吸,要均勻深長地自然呼吸,配合拳架的起承開合,達到練拳時汗而不喘,長久練習,丹田似有一熱氣球充實帶脈,隨著功力的增進,氣流逐漸增強,運行於血脈之中,調合氣血,增力內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