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為中年女文藝,我很抱歉——飛刀《那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文藝腔》

2021-02-08 剖一刀

作者:麗華


如今網絡發達,網民素質參差不齊,就有一些人樂衷混跡於各大網站評論區大放厥詞。他們看到有關藝人的報導,必在後面評論戲子如何如何;看到有關外國的報導,必會評論如果在中國將怎樣怎樣。

 

這類人在網上有一個特定的稱呼,叫「網絡噴子」。

 

他們如同現實中的流氓分子,慣以語言暴力傷人,信奉「逮啥噴啥,逮誰噴誰」,而這些人充其量還是低段位的「噴子」。

 

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近日小剖看到一篇長文《那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文藝腔》,署名費蠟齋。 文章批判60後、70後這一批中年婦女附庸風雅地拿起筆寫作,文字歸於套路,陳詞濫調,思想僵化,即便被各大雜誌、報紙副刊發表,也還是透著一股惡俗的文藝腔

 

文章中的確有震耳發聵的觀點,值得我等中年婦女思考並去避免及改正,但很多內容就如網絡噴子一樣,為了達到標榜自己的目的而用力過猛

 


《那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文藝腔》,文章標題就值得討論一番。

 

「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三個中性詞修飾「文藝腔」,「文藝腔」則給人拿腔作調的鄙視感。

 

那麼「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何罪之有要被用來修飾這個貶義詞呢?

 

作者為了吸引眼球一一解釋這四個詞語,順序卻未從關鍵詞「文藝腔」開始,而是為了達到亮劍特定人群,彰顯觀點分明的目的先從修飾詞開始。



步入中年的女性們,孩子大了,生活定了,情趣安逸起來。一部分講情調的,免不了飽暖思文藝……


少些八卦,遠離麻將,做些風雅的事,自然是極好的。然而由於生活單調,視野窄小,見識膚淺,加之審美偏狹,於是只能寫出些「文藝腔」來。


費蠟君眼中的中年女性像極了解放前纏著裹腳布的小腳老太。

 

何為豐富的生活?喝酒、旅行、聲色犬馬。

 

何為寬闊的視野?人的眼睛有大小之分,但終究大不過鬥,既不是廣角攝像頭也不是天文望遠鏡,即使站在最高山峰,也不能將世界萬物盡收眼底。

 

術業有專攻,60後、70後深耕的領域,對於費蠟君也許白紙一張。


何謂膚淺?何為深刻?只有拼命深挖人性的黑暗、社會的醜惡、滿紙負能量才能謂為深刻嗎?

 

審美偏狹?一千個人心裡住著一千個哈姆雷特,美的定義不一而足,對於審美又何來偏狹一說。

 

此之甘怡,彼之砒霜。中年女性有選擇自己以為美的東西的權利,與人與己賞心悅目。

 


費蠟君用幾百字來寫「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的寫作套路:記敘文的結構,講故事得道理的簡單方法。

 

從這類作品的結構來看,中年的文藝的婦女拾起的寫作手藝,大概是停留在初中三年級階段的作文水平,看來至少是學會了當年的記敘文結構的。


大多篇幅短小,結構統統為一個故事,外加一個小道理。或者先講故事,以為道理的佐證。或者先點明道理,再說個故事以示論證。總沒忘卻前後呼應的手法,結尾便免不了點一點題。


但無論長短或其他變詐,總是「說故事、講道理」的套路。


數次提到「初中三年級水平」的「記敘文」。記敘文在費蠟君眼裡應該是最簡單低級的文體吧!他在寫文的時候一定一邊寫一邊想:「哎喲喂!這些個記敘文簡直入不了我的眼。」


人吃百樣飯,樹結百樣果,不能說誰就比誰高級些。記敘文作為學生學習的第一種文體必是最常使用的,雖然通俗,但不是低級。

 

文學世界瑰麗壯闊,各式文體自成一格,從無高低貴賤之分。如果說詩詞歌賦是文學百花園裡的「梅蘭竹菊」,記敘文即使是小小的苔花,也有它的芳華。

 

讓費蠟君覺得不爽的還有「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的」寫作的內容,

 

這些道理大多膚淺、流俗,或眾皆周知,或不值一提,而更多則是似是而非的謬誤,實在沒有一寫再寫的必要。

 

有的道理即使淺顯也有一講再講的必要,比如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自尊更要尊重他人,還是有人成年後依然不懂。

 

中年文藝婦女的文章結構也被費蠟君嘲笑了。

 

如肯加幾個小標題,或者偷懶只賞幾個數字的序號,結構則更加分明,便顯得很有照顧讀者的菩薩心了。

 

可是他的這篇長文也用一到七的數字分拆結構,我等也要謝謝他的菩薩心腸了。「五十步笑百步」這又何必。




費蠟君為了言之有物,讓讀者更加了解「文藝腔」的行文習慣,他強忍欲吐的生理衝動以一篇文章為例,這篇文章在他的眼光歸納下的確步步驚心地走進「文藝腔」的雷區。


開頭是這樣的:


家鄉人把燉一鍋高湯叫「熬湯」,這名稱似乎是一種人生的譬喻,因為許多人認為,生命的鮮美往往是「熬」出來的。


這種「人生」「生命」且「生命的鮮美」的措辭,已經透出文藝腔的口臭,下面緊接著就要開始講故事了吧?毫無意外,你看:


那年……


我實在不忍細看講了幾個故事,直接看結尾吧:


生活其實就如同在燉一鍋高湯,在人生的沸騰翻滾中,需要我們不斷撇去生命中的「沫」。只有如此,人生的高湯才能鮮美異常。


諾,這到底是在說什麼?這不過是裝腔作勢的文藝腔,以求不明覺厲的效果。


看到這裡,我等中年文藝婦女覺得費蠟君簡直字字珠璣,羞愧地無法抬頭,雙手做投降狀,可還想反手給他點個讚。


不過再仔細想想,不對呀!


費蠟君有言事例論證、名言論證本是最不靠譜的論證,因為某事的邏輯未必具有普遍性而可用以證明他事。他偏偏自犯錯誤,也以舉例試證他的觀點。


隨後,費蠟君轉身給個迷之微笑說:


作者段奇清,不知何許人也,但看名字似乎可能中年,卻不是婦女。那麼,那「中年的文藝的婦女」裡,實際上包括了一大批男人。


全文集中批判中年的文藝的婦女,批判對象皆以「她們」相稱。那麼費蠟君舉一個男作者的文,是想反證自己的觀點呢,還是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你確定不是在開玩笑嗎?拿我們中年的文藝的婦女當羊肉開涮嗎?



費蠟君既然提出了中年文藝婦女的文藝腔問題,也試著去分析問題,他認為是時代造成的後果。

 

中年文藝腔們思維的淺薄,實在也是時代的原因。60後、70後這一批人,也趕上了較為紮實的基礎教育,但因為其紮實,外加其他信息的極端封閉,自幼就被灌入了很多單一價值的東西。


成年後又被「現實」「政治」的字眼嚇怕……被洗腦的僵化、胎裡帶的無知……年事漸高之時,偏趕上千年盛事……


60後、70後受到紮實的基礎教育在費蠟君眼裡竟也是一種錯誤。費蠟君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基礎教育一定也很紮實,是不是將來也會被00後一批人恥笑呢?


60後、70後成年時已是80、90年代,何為被「現實」、「政治」的字眼嚇怕,80-90年代是中國政治高壓期嗎?「胎裡帶的無知」,我等凡人尚在胎中確為無知。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幾十年才有一個,費蠟君胎帶聰慧,莫不是「轉世靈童」的孖仔兄弟。


「年事漸高之時,偏趕上千年盛事」(「盛事」疑為錯別字,是不是應為「盛世」呢?)

1991年世衛組織劃分44歲以下為青年,60後、70後中年紀最小的才39歲,在費蠟君筆下已然年事漸高,我等頓覺土埋半截,死神招手。



千年盛世是國家的盛世,是一代代中國人雙手創造的,這裡面也有年富力強的中年人的奉獻。一句「偏趕上」,仿佛從天飛降一批中年人坐享其成這盛世年華了。



縱觀全文,費蠟君始終一副鼻孔朝天的小人得志相。


最近,我很耐心地學習寬容……

我以憫天憂人的大慈悲想了一下……


如真有憫天憂人的大慈悲,是否已成佛,不必再如此牙尖嘴利擺出令人討厭的高姿態。登高必跌重是人生常態,何況只是一幀讓人腳軟的擺拍呢?



總有一些人以妖魔化他人為樂,最熟悉的是「垮掉的80後」、「垮掉的90後」,眼見80後、90後已茁壯成長,又將眼光瞄向其他人。


「扶不起的老人家」「跳廣場舞的大媽」「管教不嚴的熊孩子」,覆蓋老青少各個人群。中年人似被遺忘,淺笑著躲在角落裡。



從2017年下半年中年人也漸被妖魔化,前有油膩的中年男人、油膩的中年女人,後有教授如何中年不油膩。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被歷數,蒼天何曾饒過誰


費蠟君在2018年1月份推出這篇文章,想必是要跟上這股妖風吧!雖然嗤之以鼻,我(60後、70後)仍然要對費蠟君鞠躬致言:


忝為中年女文藝,實在很抱歉,雖然讓你看不順眼,可我們仍然活得挺美!




相關焦點

  • 《一片森林》背後:我們需要更多的文藝中年
    記得某個早晨,我一睜開眼,看到林平先生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自己拍攝的秋日圖,一地的金色秋葉,是濃淡相宜、深淺交疊的金。配字是:「秋天很美」。這中國字的排列組合,到底比那有限的英文字母氣象萬千,叫人不禁生出屏氣凝神的端正。再染一縷康熙體的纖麗懷古之意,就是那秋高氣爽的人間了。
  • 看《長安道》就是看一個文藝中年如何毀滅
    範偉演的萬正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是知識分子,不看重錢。他驕傲於或者說熱衷標榜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這是文藝愛好者最容易陷入的一種刻奇。這個犯罪電影,講的是一個文藝中年的毀滅。萬正綱不但是文藝中年,而且是腦內劇場一觸即發的文藝中年的頂配。動不動就能從文字創作上升到帝王將相酷吏詩人附體的高潮。他哀求著保留著最後一期電視節目,理由是有話要說否則會憋死,這種執著壓倒了一般知識分子非同小可的尊嚴。
  • 拉黑半個娛樂圈的文藝中年!彭磊是沒情商,還是真「搖滾」?
    拉黑半個娛樂圈的文藝中年!彭磊是沒情商,還是真「搖滾」?眾所周知,當下最火的綜藝節目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不僅如此,在之前的一期節目裡,為了彰顯「搖滾精神」,導演組還特地請來了音樂節最火的樂隊——新褲子。
  • 拉黑半個娛樂圈的文藝中年!彭磊是沒情商,還是真「搖滾」?
    拉黑半個娛樂圈的文藝中年!彭磊是沒情商,還是真「搖滾」?眾所周知,當下最火的綜藝節目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在節目現場,早就對彭磊有所耳聞的李誕提出想要互換微信,但彭磊則回覆說:「那我得刪掉一個。之前拉黑了徐崢,這次就刪掉寧浩或者陸川吧」。聽完這番話,觀眾才意識到:無論多有名,想成為彭磊的微信好友都很難。
  • 外國文藝電影裡的中年男人油膩起來也能讓人雞皮疙瘩掉一地!
    《彩虹照耀》是關於兒童霸凌的一部電影,在孤兒院遭遇長期霸凌,被媽媽領養回家,這是我看到的最溫暖的一個養母!《海蒂和爺爺》比較童話一些,海蒂被賣到有錢人家做陪讀,克拉拉美的像個天使,海蒂像個精靈!《書店》是英國電影,滿滿的文藝氣息,中年男女未果的愛情!
  • 開春後中年女人這麼穿,知性文藝又保暖,美得清新脫俗
    告別了冬天的厚重,迎來了春天的清爽,這時候對於中年的女性,挑選春裝要特別的慎重。款式挑選的好,讓自己看上去年輕又減齡,如果調整不好的話,反而會顯得老氣,沒氣質。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相信很多小夥伴也跟我一樣首先想到的是風衣,沒錯,就是它!質地不厚又不會太薄,這樣的天氣穿剛剛合適。不算太凜冽的風吹過來,衣擺隨風揚起,哇哦,文藝片一般的趕腳!
  • 出軌情殺入獄喪子,這些豆瓣均分7.6的文藝電影只有人到中年才看得懂
    雖是煙花巷的風風雨雨,卻有《大明宮詞》落寞悽冷的基調,做為古裝片在尺度上卻是收放自如,整體上是清新又人文氣息濃厚的。說回故事本身,一個無限唏噓又老套的痴情女和負心郎的故事。作為串聯賈樟柯宇宙中的重要一環,繼《山河故人》後為影像中的中國發展史再添文藝一筆。
  • 【《半路父子》:劉若英式文藝愛情】
    暌違8年,劉若英攜《半路父子》重返螢屏,儘管該劇主打暖心品牌,關注接地氣的中年再婚男女困境,但全劇亮點確實女主劉若英依舊延續了一直以來的文藝風格,儘管女神多次表示不知為何被貼上文藝的標籤,但都市現實故事卻從頭到尾透著一股心靈雞湯的味道。劉若英依舊帶著那幾分獨立特別的脫俗味。
  • 劉若英,你還是當年那杯暖心文藝的奶茶
    隔著小小播放屏幕,我看著一身寬鬆白襯衣的劉若英在老戲院裡開唱,偶爾帶我們遊走在這一方文藝懷舊天地,歌曲之間講一席話,裡面全是歲月的痕跡。溫柔奶茶,她還是那個頗有代入感的文藝女歌手,之前還出演過張愛玲(女歌者中也只有她有勇氣去演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角色),會寫作,會拍照,也會適時把一種文藝氣氛傳遞給觀眾。奶茶昨晚的講話,是我最感動的時刻。
  • 從文藝青年到中年大叔,黃磊如何演繹「四度人生」
    生涯的高度與深度 ——「總有一天我要徵服這裡」演員宋佳說過一句話,每一個80後文藝女青年心中,都曾經住著一個黃磊。20年前的黃磊,眼神憂鬱,長發飄逸,身材清瘦,愛抱著吉他唱歌。不但唱得好,還寫得一手好詞。
  • 文藝是一場騙局嗎?
    習慣了黃磊《我想我是海》中文雅倜儻形象的人,或許很難接受今天的他:一個典型的中年男性,一頭短髮,顯著發福,家長裡短和人情往來是生活重心。那些為他奠定口碑和國民度的作品,比如《邊走邊唱》、《暗戀桃花源》,成了綜藝裡中年男人們一起回憶往事時的佐料:談資而已,沒有意義。
  • 油膩的中年猥瑣男人 VS 乏味的中年庸俗婦女 (轉瘋了)
    》躥紅之後,王婷婷不甘示弱隨後出爐一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醜陋的中年婦女》,文風相對而生,道出了中年男人和婦女的面臨的中年危機的內心聲音,如何避免且來看原文。曾幾何時,我們除了未來一無所有,我們充滿好奇,我們有使不完的力氣,我們不怕失去,我們眼裡有光,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下身腫脹,我們激素吱吱作響,我們熱愛姑娘,我們萬物生長。曾幾何時,時間似乎在一夜之間,從「賴著不走「變成「從不停留」。
  • 文藝氣質女青(中)年一旦成為媽媽
    文藝氣質的女青(中)年一旦成為媽媽,一般會有兩種走向。第一是成為媽,第二是成為文藝型媽。
  • 為什麼臺灣女明星多出文藝女青年?
    雖然大家對伊能靜的「作」多有嘲諷,但她是一個標準文藝女青年的事大家應該都沒有疑問,畢竟她演過那麼文藝的電影:▲1994年伊能靜主演侯孝賢的電影《好男好女》(上圖)被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下圖為她主演的侯孝賢電影《南國再見,南國》。
  • 我說:文藝青年愛泡妞
    追在姑娘屁股後面跑來跑去,那叫情色;心裡想著來一碗炸醬麵多好,手裡舉著香檳說我最愛吃7分熟牛排,那叫裝逼;情懷,是「一把吉他浪跡天涯」,是有事沒事幹點破事兒,是我們叫他賣曲兒的,他們還堅持自稱流浪歌手,當然也時常顛倒互稱,以示自謙。這叫做情懷。拋卻外界給予「文藝青年」這個詞彙的偏見與光環,文藝帶給男人的氣質,是特立獨行,是令人神往。
  • 時評 迎接文藝發展的「黃金時代」
    國家與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和水平,既體現在名家大師群峰並起,不斷為後世文藝創作提供典範樣本,也體現在經典名作交相輝映、各領風騷的生動格局上。這些作品或樹立標杆、建立法度,或引領風潮、開宗立派,或獨闢蹊徑、自成絕響,使得藝術園地花繁葉茂、爭奇鬥豔。
  • 一個海外漂一族不太油膩中年文藝男的神一般的車載歌單!
    這份歌單不是中年男拍腦袋想粗來的,是海漂久了大把時間可以揮霍,忽然想攢點歌聽一聽,於是在相熟的朋友圈小範圍徵集來的。先說中文歌:中文歌推薦的理由五花八門,有些人建議我循環播放紅歌,但又不給出詳細歌單。熱推的流行曲目有:註:版權原因,上述Blank Space為翻唱版本原唱是黴黴Taylor Swift 最後這一首被來自帝都魔都的愛好者分別點播了三次,從歌名看,大家都是從抑鬱症裡走出來的拖延症患者,相互鼓勵加油哦!
  • 要麼文藝,要麼殺死文藝
    我猜測這一個我應該有著粗糙的門類學分野意識,會參加一年一次的「Color Run」活動,熱衷於記錄每一個在他人口中時髦的調侃,經常在朋友圈轉發熱門話題並且提出極端見解等待反駁之人出現並與其嚴肅地撕逼,對於單向街的「文學之夜」保持著「你若舉辦,我就參加」的狂熱(雖然去了只是為了合影籤名)……好,今天我給你一篇這樣的文章,大家讀得愉快。也有文藝至死的理科男。
  • 《長腿叔叔》最早的文藝腔
    說起來它對我愛情觀的養成還是很有些影響的,比方說它再一次強調了灰姑娘與王子這一戀愛模式;比方說女主不一定要驚人美豔,但一定要滿腹才華,文藝範兒十足,接受經濟資助卻還保有精神人格的十足獨立;比方說覺得通信非常浪漫,只是現在對約翰史密斯這個名字有點介懷,這不就相當於中國的張三李四嗎;比方說覺得愛情要悶騷,一定要憋到第四十集,男女主皆內傷,這才施施然揭曉答案~最厲害的還是長腿叔叔愛朱蒂的方式,默默的注視著
  • 資陽市婦女兒童類優秀文藝節目徵集活動開始啦
    資陽市婦女兒童類優秀文藝節目徵集活動開始啦 2020-10-21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