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陳思誠正在泰國拍戲。有一天晚上,他路過了唐人街,第二天他去跑步,跑到一個天橋時他突然想,為什麼不做一個發生在唐人街,關於一對偵探推理的故事。唐人街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容器,可以規避掉許多麻煩,專心、盡情講故事。隨概念一起來的,是兩個偵探形象,一個猥瑣大叔,一個鮮肉少年,躍然陳思誠腦海搭檔破案。
關於角色,架構故事雛形時,陳思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好友寶強。陳思誠覺得一個演員,更多的是需要不斷的造出新的自己,寶強在同類型角色裡陷得太深了,幾乎每一部戲都是在演自己。後來拍《唐探》時,陳思誠讓寶強去學廣東普通話,就是要讓寶強和過去割裂,造出一個誰也不熟悉的,新的寶強。於是,一個過目難忘的唐仁出現了。
2014年8月,陳思誠開始寫《唐探》劇本。大部分劇本都是陳思誠在飛機上寫的,尤其是長途飛機。《唐探》的劇本陳思誠總體上寫的時間不長,但他為兩個角色寫的人物小傳,篇幅超過了劇本。劇本一共四萬字,小傳寫了十萬字。他在人物小傳裡,專門為角色配了適合的星座和血型。他照編年史的方法,從二人出生開始寫起。
陳思誠自己非常喜歡推理小說,《唐探》的推理故事是經典的本格推理,之前國產電影裡並沒有類似題材的成功案例。作為創作者,同時要面對精進創作和培養觀眾兩道題。
最終,《唐探》上映後,滿足了很多人,收穫八億票房。有「推理小說之神」稱號的日本著名推理作家島田庄司也非常喜歡《唐探》,公開宣稱希望陳思誠執導自己的作品。2014年,電影局公派路陽、寧浩、陳思誠、肖央和郭帆一起去好萊塢學電影。市場口碑雙收,陳思誠作為一個導演,扎紮實實的立住了。
掌控一個電影的根基,就是掌控劇本,他參與了自己每部戲的編劇工作。到了《唐探2》,陳思誠省了小傳,但最終還是寫了三個月。
《唐探2》把故事放到了美國,整個世界觀都變大了,給陳思誠的拍攝難度也隨之變大了。在現場,他需要協調控制國際化團隊,「現場不僅有兩三百個老外,還有像妻夫木聰先生從日本來的演員。所以包括中英之間,中日之間,日英之間,它完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合作關係」。
建立了「偵探排行榜」,設置了更大的世界觀,有更多偵探出場。《唐探2》探出了一個《唐探》宇宙。韓寒感慨,《唐探》是國產電影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可以構成宇宙的電影。
陳思誠說他想把《唐探》打造成像漫威一樣的大IP,「電影我覺得除了本體夢想以外,你肯定還得有產業夢想,產業夢想最成熟的最成功的就是漫威。」
陳思誠說《唐探3》就是他《唐探》系列導演的收尾之作,未來他會更多的轉向監製。
現在電影院開門了,本來是春節檔就該上映的《唐探3》,一直留到了現在,全國影迷都在等它。期待早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