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漢字讀音以字典為準 百度不靠譜-漢字,讀音,書寫,新華字典...

2021-01-11 快科技

近年來很多國家都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這也讓更多地中國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語言文化。說到漢語就不能不提漢字,這種方方正正極具美感的文字一直都是老祖先留給國人的瑰寶。

然而,在數位化浪潮的席捲下,現在已經很少見有人整天用筆和紙來記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鍵盤與各種各樣的輸入法。外加各種不同文化的融合,現在國內的漢語環境可以說已經產生了混亂,在調查中很多人都會出現用詞不準、發音不對以及提筆忘字的現象。

近日,在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會》中,諸如「熨帖」還是「熨貼」,讀「咋(zé)舌」還是「咋(zhà)舌」等一些詞語的發音和寫法就引起了人們爭議。為此,國內媒體《長江日報》專門採訪了漢語語音與詞彙學者、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教授王若江。她告訴記者,漢字的語音、寫法應該遵循《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國家標準,網絡上的字很亂,百度搜索的結果不能作為標準。

字形和讀音應遵循國家標準

此次漢字聽寫大會,以《現代漢語詞典》為詞庫,該書由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纂。

在比賽現場,「熨帖」一詞,成人體驗團的正確率僅為10%。據記者查詢,在不同版本的《新華字典》中,都存在寫作「熨貼」的情況。王若江說,即使在標準化的字典中,也會標註有異體字的存在。比如《康熙字典》中,許多字相同的意思,會出現完全不同的寫法。

「咋舌」的「咋」,標準讀音為zé(音「責」),很多人會讀成zhà(音「炸」)。對此,王若江解釋說,語音是從古代延續而來,國家語委正音委員會確定語音時,會考慮到古代發音、方言等多種因素。發音習慣發生變化,語音也會隨之調整。比如「蕁麻疹」一詞中的「蕁」字,在早期的字典裡,都是念qián(音「前」),後來考慮到大家的發音習慣,將讀音統一為xún(音「尋」)。

王若江還提到,國家現在已經開始給中小學生免費派發《新華字典》,「這是從國家角度來規範語言」。

若我出題會考「的」「地」「得」

王若江介紹,現在對於初中生,要求至少掌握2500個漢字,高中生至少掌握3500個漢字。「很多孩子認字沒問題,但遺忘率很高。」成年人也是如此,提筆忘字,「會認不會寫」。

王若江認為,這與電腦、手機和百度搜索的使用率越來越高有一定關係。「現在國家提倡書法進中小學課堂,就是為了引導孩子們多寫字」,王若江笑道,「毛筆字可必須得拿筆寫。」

「不僅要多寫,還要寫好。」王若江講到自己在法國一所學校裡碰到的趣事:這所學校在進行漢語教學時,在教材的前幾頁印上正著、反著、斜著的漢字,老師們讓學生從中找出正確的寫法。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完全不認識漢字的外國學生,竟都能找對。「因為那個字是最好看的」,王若江說,漢字有其形式之美,這一點不能忽略。

王若江說如果《漢字聽寫大會》由她來出題,她會多考常說常用的漢字,比如「的」、「地」、「得」,提醒人們注意常用字的使用規範,「讓大家意識到,自己已經開始提筆忘字了。」

相關閱讀:

人大代表建議漢字書寫考級 避免提筆忘字

網絡時代9成人提筆忘字 你也如此嗎?

相關焦點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 小夥伴驚呼讀完舌頭打結了
    前不久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大概「打擊」到了不少人。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有那麼多的漢字都只會說不會寫。不過如果你現在還這麼以為的話,那也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事實上,很多漢字你不僅不會寫,恐怕就連讀都讀不出來。近日,微博上出現的二十多個漢字以及它們的奇葩讀音「秒殺」眾人。有網友高呼:「你怎麼了舌頭?怎麼打結解不開了!」
  • 南北古今爭議不休:漢字讀音是如何確定的?
    1926年10月,《增修國音字典》的12大冊稿本基本審訂完成。該字典修訂的總原則為「以北京的普通讀法為標準』。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制定的《國音常用字彙》在序言裡明確指出,「以北平地方音為國音之標準」。雖然這句話後面還跟著「所謂以現代的北平音為標準音者,係指『現代的北平音系』而言,……並非字字必遵其土音」;但實際操作裡倒是有些矯枉過正的嫌疑:很多漢字的讀音都選用了北京土話中的習慣讀音。
  • 《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背後:為一字跑遍全國
    在字典的第363頁和408頁,有這樣一個看似著實不顯眼的字「公式」,後面標註著字的讀音和用法,分別是「ōu,陳~(地名,在山西省高平,『公式』現寫作『區』,音qū)和「用於地名,鄒~(在江蘇省常州,今作『鄒區』)」。別看只有短短幾行說明,這背後是程榮為了確定這一個字用於地名時的寫法和讀音,分別跑到江蘇和山西兩個省的鄉鎮做實地調查。
  • 「嗯」根本不讀「en」?讀錯不怪你,真正的讀音連字典都查不出來
    在任何一個版本的字典中,你可以查到「嗯」的讀音包括「ǹg、ńg、ňg、ǹ、ń、ň」,但就是沒有「en」這個讀音。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ng」這個讀音逐漸被「en」取代,而且因為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很多人都不知道漢字其實是有很多特殊讀音的,像ng、n、m、ê這些讀音都是可以不依靠元音字母而單獨成音,並且還可以標明音調。
  • 《新華字典》「上新」:國民字典時隔9年更新,新在哪裡
    新版更新了《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覽表》《地質年代簡表》《元素周期表》等; 八是正文每頁附二維碼,用「新華字典App」掃碼,就可看到當頁所有單字的部首、筆畫、結構等信息,免費收聽字的標準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
  • 第12版《新華字典》為何一經發布便衝上了熱搜?
    別看《新華字典》的「個頭兒」不大,卻包含70餘萬字、成為億萬中國人認字學字「不說話的老師」;別看《新華字典》已「70歲高齡」,卻每隔幾年就會「升級換代」,更新最新的知識。《新華字典》修訂要經過多少流程?如何確定增加的新詞?誰來參與修訂?……10月下旬,新京報專訪了《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的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程榮,揭秘《新華字典》修訂背後的故事。
  • 《新華字典》修訂:增補新詞新義 引導用字規範
    《新華字典》不但是新中國幾代國人最熟悉最鍾情的語文工具書,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最有標誌性的文化教育產品之一。《新華字典》的啟動編纂,標示著我國五千年歷史上一個盛況空前的教育大發展、文化大普及的嶄新時代的到來。而12版的出版,則是《新華字典》繼承傳統、與時俱進、服務國人的初心在新時代的充分展示。
  • 《新華字典》上新!多了這些內容
    與2011年的第11版相比,時隔9年新出的第12版《新華字典》主要進行了8項內容的修訂,包括增補字頭、添加新詞新義新用法,完善《部首檢字表》等。除了這些常規的修訂,第12版《新華字典》還在每頁都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這也是《新華字典》首次實現應用程式App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
  • 70歲的《新華字典》上新了,網友吵翻了
    除了這些常規的修訂,第12版《新華字典》還在每頁都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這也是《新華字典》首次實現應用程式App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新華字典》(第12版)責任編輯宿娟表示,有讀音發音、筆畫的動畫版,方便孩子使用。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為一字跑遍全國,為一詞修改數遍:揭秘《新華字典》修訂背後故事
    別看《新華字典》的「個頭兒」不大,卻包含70餘萬字、成為億萬中國人認字學字「不說話的老師」;別看《新華字典》已「70歲高齡」,卻每隔幾年就會「升級換代」,更新最新的知識。 《新華字典》修訂要經過多少流程?如何確定增加的新詞?誰來參與修訂?
  •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新華字典》就是一個無聲的老師」「我爸媽就是拿著《新華字典》給我的起名字」……網絡上一波回憶殺,讓網友懷念起小時候《新華字典》的各種用法。《新華字典》出版70年來,它陪伴了幾代讀者的成長,也見證了時代的流轉飛揚,成為國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餘桂林說,「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
  • 《新華字典》助力我走進作家行列,成長中伴著漢字的溫度
    從背上書包跨入學校大門,書包裡總少不了一本《新華字典》。記得剛開始識字後,我就央求母親帶我到新華書店買本《新華字典》,那時候,一本巴掌大的字典才幾毛錢,媽媽還幫我把漢語拼音字母標在字典的書口上,查起生字更方便。
  • 《新華字典》出了個官方版 app,但憑什麼叫價 40 元?
    查生字的打開方式:打字輸入、漢字元素檢索、相機識別、跨軟體查字想查一個字的意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搜索欄裡輸入想查詢的字,即可以獲取相關信息。除此以外,用戶還可以沿用以前紙質版的習慣來使用 app。只需要直接在搜索欄裡輸入該字的拼音讀音、部首、筆畫數,或是四角號碼,都可以進行漢字檢索;用戶還可以通過 app 提供的拼音、部首和筆畫檢索,如翻字典一般查閱。
  • 撒貝寧專屬懟懟,行走的新華字典康輝,參加綜藝還不忘糾正讀音!
    撒貝寧專屬懟懟,行走的新華字典康輝,參加綜藝還不忘糾正讀音!康輝這個主持人大家不會不認識吧,每晚的7:00大型「連續劇」主持人之一!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康輝堪稱行走的新華字典!不僅在糾正在生活中的常見錯誤發音,在面對「花蛤」一詞上,一絲不苟的康輝一邊介紹一遍掏出了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的電子版!不得不說,都是主持人,這中間的差距就是敬業能力了,連第7版都記住的男人,惹得尼格買提直言就不應該照主持人當嘉賓!
  • 新華字典修訂將加注常用網絡用語 有望推手機版
    餘桂林表示,《新華字典》對國家發布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及時跟進,維護了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嚴肅性,也因此而保持了《新華字典》的規範性。比如:國家1956年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新華字典》1957年就採用了簡化字;國家1958年正式公布《漢語拼音方案》,《新華字典》的字頭排序立即改用漢語拼音的字母順序。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 「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是說秀才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讀半邊字,一般都能對上。這是一個偷懶查字典的小技巧,同時也是我們讀錯字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上趣味故事就是誤讀半邊字的結果。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幾乎十人九錯的漢字:嗯。其實,「嗯」的真正讀音包括「ǹg、ńg、ňg、ǹ、ń、ň」,就是沒有「en」!許多人常常把「嗯」與「恩」混為一談,甚至連二者拼音都隨便混用,其實這是一種公理性質的錯誤。「恩」可以作名詞、動詞、形容詞,而「嗯」只是嘆詞,表示應允、肯定或疑問。不管在哪種版本的字典中,「嗯」的讀音都沒有en。
  • 《新華字典》初版記
    有一天,魏建功想到門外「王記腳行」的名字,就笑著說:「我們五個人不就是『伍記』嗎?我們的字典就叫『伍記小字典』好嘍!」這當然是玩笑話,據金克木回憶,字典只是停留在設想、討論階段,後來,由於工作變動等種種原因,幾個人陸續脫離了「伍記」,「伍記」自然也沒有真正成為字典的名稱。
  • 原來漢字讀音也能將錯就錯,收藏好別讓孩子丟分!
    之前《新聞聯播》中,主播郭志堅關於「六安」的讀音曾引發熱議。他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有網友指出該讀法有誤,應讀「六(lù)安」。事後,郭志堅發微博附上了《現代漢語詞典》的照片。字典內容顯示,確實現在「六」只有「(liù)」這一個讀音了。
  • 1000個常用漢字詳解解釋、拼音、讀音、五筆、部首、筆畫、筆順
    1000個常用漢字上圖強教育網查找1000個常用漢字的詳細詳解解釋、拼音、讀音、五筆、部首、筆畫、筆順、註解。1000個常用漢字大全是根據1988年出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字表中收集的3500個常用字的1000個常用字,《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可以視為是現行規範漢字的依據之一,中國漢字數量多達十幾萬個,但是常用的漢字不多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圖強教育網漢語字典中的每個漢字都有拼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