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先別急著下定論,畢竟之前天價魚事件提醒我們,這種劇情往往會有幾番反轉……
近日,一段「中國遊客泰國吃自助餐瘋狂鏟蝦」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當時的場面,那真是相當壯觀!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先來感受一下現場的氣氛↓
那搶的,你推我搡,盤子當鏟,恨不得多生出三頭六臂把泰國大蝦一網打盡。整個場面眼看連泰國蝦都HOLD不住了有木有。
怪不得連泰國人看了都慶幸「中國人好艱難,連吃都要搶,還好生在泰國」。
之後有網友又上傳了後續圖片,讓人看的尷尬癌都犯了。
事件被曝光僅數小時,海內外關注度直線飆升,天朝遊客形象再次讓海外人「自愧不如」。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感到無語,難道是導遊不給吃的,一群人怎麼餓成這個樣子?難不成這是什麼高級美味大蝦?可左看右看,就是一般的蝦。瘋搶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搶來的蝦這樣浪費真是太任性了。飽受詬病的國民素質什麼時候能提高一點呢?
然而,知道事態嚴重後,一些知情人士出面發聲了。
做好準備,劇情要開始反轉了↓
根據去過這家餐廳的知情者說法, 問題其實出在這家餐廳身上!這家餐廳是泰國跟團遊的最後一站,遊客基本都來這邊就餐。除了蝦外,其他的東西中國遊客並不習慣,而且蝦的補餐速度相對較快,所以大部分遊客都以吃蝦為主。
當時取餐和餐檯處人很多,而且夾子少,餐廳明顯超負荷,總的來說菜品滿足不了那麼多遊客的需求,所以才會出現視頻中的那一幕!
上千人用餐,人多菜少只能搶蝦
蝦冰涼吃不慣,導遊半小時就催
同時,有遊客反映,因為蝦是冰涼的並不好吃,而且大概吃了半個小時後,導遊就會來催促他們離開,這也是食物剩下的原因。
這家餐廳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應該是一兩年前的事,不明白為什麼網上現在出現這條視頻。」
旅行社的導遊們說這家餐廳因為開在免稅店裡,所以泰國當地人很少,餐廳裡95%的客人都是外國團隊,而其中90%都是中國人,客人拿盤子取餐的情況的確有,但像視頻中那麼瘋搶、浪費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
編輯/劉笑雅 文天天(綜合新浪微博整理)
理智聲音——「泰國搶蝦」是素質的事兒嗎?
一則關於中國遊客在泰國餐廳搶蝦的新聞引爆輿論,人們紛紛指責中國遊客「素質」低。可沒過多久,相關媒體卻曝出,這段熱傳的視頻至少有兩年的歷史。更關鍵的是,視頻中的中國遊客之所以「搶蝦」,實因餐廳其他食物太少,只有蝦能隨意取食,但是取食鉗又太少,而旅行團又在催促遊客儘快就餐。
說起來,這根本無關「素質」。從心理學角度,只要是資源匱乏不能滿足更多人的需要時,人與人之間就必然會產生競爭的焦慮,並很容易促成蜂搶。即使在歐美,也不乏在聖誕促銷季蜂搶的顧客。問題是,這麼一則毫無價值的舊聞,何以就能成為熱門話題?更重要的是,類似事件,近年來已出現多次。
從事件的性質而言,歪曲事實的炒作比蓄意造謠看起來似乎要「好」一些。像「搶蝦事件」畢竟確實在視頻中反映了中國遊客在「搶蝦」,與子虛烏有的「江西年夜飯事件」猶有不同。但從傳播心理角度,歪曲事實的炒作與蓄意造謠帶來的社會影響卻往往「等量齊觀」,甚至影響更壞。因為子虛烏有的事,一旦澄清,誤解容易消散;而刻意歪曲炒作的「真事」,卻不易說清。
一般來說,在公共輿論中,大多數人獲取信息的方式像個認知吝嗇鬼,會儘可能減少大腦的負荷,不會為流傳的觀點和輿論進行更多的理性思考。因此,只要傳播的訊息「投其所好」,人們就會傾向於不假思索地採信,並加以轉發或再傳播。所以,熱傳的訊息大體上與人們腦子裡根深蒂固的偏見和刻板印象相吻合。「中國遊客素質差」、「外地鳳凰男不可戀」等等,都是社會中流行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因此,之所以刻意曲解真相的炒作比子虛烏有的造謠更可能具有危害性,就好比那種在9句真話中夾雜的1句謊言,比徹頭徹腦的謊言更難識別和澄清。對於後者,輕信的人們只需要理解「那件事是假的」就足以澄清;而對於前者,輕信的人們要理解的認知負荷就複雜得多,「那件事是真的,但不是你想的那樣」,有時候澄清解釋反而會被認為曲意掩飾。
所以,面對那些迎合人們偏見和刻板印象的訊息傳播時,負責任的媒體和自媒體都應當更加謹慎,多核實信源以及查證事實。為博取眼球而不假思索甚至故意傳播散布不實的訊息,無論是9句真話裡夾雜1句謊言,還是徹頭徹腦的謊言,都是令人鄙視的。
閱讀全文~猛戳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