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2020年的冬天,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冠肺炎上時,流感早已悄然來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12月28日發布的《11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報告流行性感冒22783例,死亡1例。
流感高發季,除了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習慣,日本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喝綠茶也能有效預防流感。《生命時報》結合這項新研究,採訪茶葉領域專家,教你「喝」出健康的身體。
原國家茶葉質檢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沈紅
喝綠茶有助防流感
日本福岡女子大學國際人文學院飲食與健康研究學者發表在《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的一項勞動領域多部門隊列研究表明,綠茶對流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喝茶越多,流感感染風險越低。
研究結果表明,與幾乎不喝綠茶的組相比,幾乎每天喝綠茶的組,流感感染風險明顯降低39%;綠茶飲用越多,感染風險越低,二者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關係。
通過有無預防接種的分析發現,未接種疫苗組中,幾乎每天喝綠茶的人,流感感染風險降低52%,接近於流感疫苗一半的預防效果,作用極為顯著。
多項研究證實綠茶的好處
除了預防流感,綠茶對身體的多項健康益處也被研究證實。
1
防癌
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9年時間調查,發現每天喝4杯綠茶能將癌症風險降低40%;歐美多國研究證實,綠茶能降低乳腺、前列腺、肺、口腔、膀胱、結腸、胃、胰腺等多部位腫瘤發生的危險性。
2
護眼
2010年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多種複合物對眼部組織,尤其是與角膜相關的組織有保護作用。
3
預防痴呆
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天喝4杯綠茶,出現抑鬱症症狀的機率減少44%;每天喝2杯以上綠茶的老人痴呆機率比每周喝3杯以下的同齡人低一半。這是日本東北大學研究人員對超過1.4萬名65歲以上老人隨訪3年後得出的結論。
4
護牙
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稱,綠茶富含的茶氨酸可使人體抵禦感染的能力增強5倍;用綠茶漱口能有效預防牙齦出血和蛀牙。
5
有益心臟
日本東北大學研究還發現,與一天喝少於1杯綠茶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男性,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減少22%,女性則減少31%。
6
抗衰老
茶中富含抗氧化劑,有助強化老年女性的腿部肌肉組織,能抗衰老,還有助平衡膽固醇含量,保持體重。
3種方法泡好一杯綠茶
綠茶的保健功效得益於茶多酚、葉綠素、茶氨酸、胺基酸、維生素等物質,若不講究泡茶方法,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一般來說,綠茶的衝泡方法可分為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種。
上投法
先加水、後加茶
目的是讓茶葉與水緩緩接觸,浸潤速度慢而溫和,可以避免茶因水溫過高而被燙壞。上投法多適用於茶形細嫩的名優綠茶,它們不耐高溫,一般全是芽頭或滿身披毫,如特級碧螺春、信陽毛尖等。
衝泡方法:
先向杯中注入七分滿的沸水,等待數秒,水溫降至 90℃以下時進行投茶,等茶葉幾乎都沉到水面以下後,輕輕轉動杯子,使杯中茶湯均勻,稍後即可品飲。
中投法
先加水、後加茶、再加水
一方面,中投法可以避免水溫過高傷茶,影響香氣與口感,另一方面,又能讓茶與水充分融合,充分釋放茶葉的味道。中投法對茶類要求不高,一般綠茶都可用這種衝泡方法。
衝泡方法:
先將沸水注入杯中約1/3處,待水溫涼至90℃左右時(等待數秒即可),將茶葉投入杯中,稍稍轉動杯子讓茶葉浸潤,再加入80℃~90℃的水,慢慢添至七分滿,稍後即可品飲。
下投法
先加茶後加水
下投法能讓茶與水接觸更快,避免水降溫過快的弊端,冬季尤其適用。下投法適合絕大部分茶葉,原料較成熟、外形沒那麼緊緻的茶,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衝泡方法:
將茶葉投入杯中,加入80℃~90℃的水至七分滿,稍後即可品飲。
茶葉專家的買茶秘訣
茶葉不一定要選貴的,學會這幾招就能買到性價比最高的綠茶。
看標識
標識齊全的茶葉產品應有產品名稱、配料、等級、執行標準號、原料產地、生產廠名、廠址、淨含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
看色澤
綠茶的基本品質為清湯綠葉,購買時要看茶葉條形是否細緊,色澤是否為翠綠或者深綠。
聞氣味
質量好的綠茶聞起來很清香,帶有澀味的質量差。
嘗味道
取茶葉5克,放入250毫升玻璃杯中,用開水衝泡2次,每次泡10分鐘。
衝泡後先觀察葉子的形狀,真茶的葉脈呈明顯的網狀,葉莖表面光滑而背面有茸毛,葉色翠綠、碧綠或黃綠。
喝到嘴裡清香濃鬱、滋味淳厚,劣質茶無茶香,茶水混濁帶青色,散發出清臭氣,並帶澀味。
需要提醒的是,太便宜的茶葉可能摻有茶末、茶片等,不建議購買。另外,綠茶微寒,容易刺激腸胃,胃寒或經常胃痛的人應該少喝或不喝;睡前、飯前、飯後不宜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