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北京公布1例9月齡女嬰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病例,其後浙江、海南省均公布最小發病年齡是3個月,2月4日貴州省公布的確診2019-nCoV肺炎病例包含了1月齡的女嬰。新生兒作為一個特殊弱勢人群,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且存在特殊感染途徑-母嬰垂直傳播的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易感人群之一。
據此,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王琍琍、副主任周登餘提醒寶媽們在護理新生兒時需要知道的幾個防護要點:
什麼是新生兒疑似和確診感染?
在分娩前14 d和分娩後 28 d內的有 2019-nCoV感染病史的母親分娩的新生兒,或者新生兒期間直接暴露其他有 2019nCoV感染病史的接觸者(包括家庭成員、醫護人員、探視者),無論有無症狀,應考慮疑似感染病例,確診感染需要核酸測序。
新生兒感染後可能會和成人表現相似,表現為無症狀感染、輕症感染和重症感染,新生兒尤其早產兒的症狀表現可能更為隱匿,沒有特異性。主要表現:
1.與普通感冒類似:發熱、感覺四肢無力、乾咳,也有症狀不明顯病例,或者表現為其他系統症狀如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症狀等,尤其是新生兒、嬰幼兒症狀可能更不典型,一旦發現,病程進展快或已錯過觀察期。
2.不同與普通感冒:腹瀉、呼吸逐漸變得困難,如:呼吸過快或過慢,呼吸過深或過淺,嬰幼兒或新生兒則表現為張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煽動(鼻孔一張一合),點頭呼吸,甚至出現口唇、面色改變和呼吸三凹徵。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診!
母親疑似 2019-nCoV 感染,新生兒生後怎麼辦?
首先告知產科和新生兒科醫生,使其有充足時間穿戴防護裝置。有疑似或確診新生兒病例應儘早收入新生兒病房監護與治療;如疑似產婦隨後2019-nCoV檢測為陰性,新生兒一般情況好,可母嬰同室;如反應欠佳,有呼吸困難相應表現,進入新生兒科觀察。
母乳媽媽感染病毒,還能繼續母乳嗎?
對於疑似或已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孕婦的新生兒,暫不推薦母乳餵養,但建議定期擠出乳汁,保證泌乳,直至排除或治癒後才可行母乳餵養。
家長如何幫助小嬰兒防護?
1、及時正確隔離:房間分開、避免和兒童接觸、戴合適口罩。
2、家庭日常防護:不能適應戴口罩的小嬰兒或新生兒,家長應該特別防護保護孩子,因為家長沒有症狀的也有可能是帶菌者,家長都應主動戴口罩,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將口鼻完全遮住(如果來不及用紙巾,應將手臂遮擋自己的口鼻,再徹底清洗手臂),並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流動水洗手。不親吻孩子,不對孩子呼氣、喘氣,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餐具、飲具,不用嘴巴吹氣的方式讓食物變冷再餵食。
家長應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外出規範佩戴口罩,從室外進門後立即更換衣服鞋子,正確處理口罩,徹底全身洗簌清潔後再接觸小孩。家長自己外出前後、早晚指導小孩一起用鹽水嗽口,提高防範意識。
3、嚴格規範洗手: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病從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訴小孩手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尤其是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在家裡也不要隨意亂摸是兒童防護重中之重。飲食前、大小便後、接觸不潔物體後要及時洗手,教會孩子七步洗手法。
4、加強房間通風:有條件的家庭每日定時應開啟空氣淨化器,紫外線消毒等,條件限制的家庭每日每個房間輪流通風2~3次,每次開窗通風30分鐘到1小時,房間通風時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風時孩子受涼。
5、家庭清潔消毒:保持家庭環境衛生乾淨整潔,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每日用酒精消毒擦拭物體表面一次,如果有疑似家長沒做好防護措施在家裡打噴嚏、咳嗽,需立即對所在區域重新消毒。保持地面清潔乾燥,不要有潮溼的角落,避免病毒細菌滋生,如果家庭備有含氯消毒劑的84消毒液,可以按正確方法(84消毒液10ml+990ml水)進行配置後,每天拖地1~2次。如果家庭有疑似或確診的家長,使用過的物品或居住過的房間消毒時則應該將84消毒液的濃度提高到4-10倍,即將84消毒液的原液由10ml增加到40~100ml加入到960~900ml中。外出買回來的東西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用消毒液進行二次消毒再使用。(周登餘 王琍琍 張燕)
推薦閱讀:
【抗疫日記】安徽援鄂醫療隊員朱守俊:今天立春了,一切都會有轉機的
居家隔離缺物資? 肥東一村書記暖心幫「代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