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值歲尾,健康民生事業踩足油門全速前進,利好不斷!12月19日,歷經兩個五年規劃、十年打磨的首個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落成投用。
這是繼上海光源、上海蛋白質中心之後第三家落戶上海的國家級大設施,也是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的首個國家級大設施,將針對我國重大疾病診療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重點攻關腫瘤、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
轉化醫學夢想落地,
邁入引領行業全速發展新階段
站在新落成的瑞金醫院轉化大樓裡,96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感慨地對記者說:「沒想到,我當年的『空想』真的落地了。」
王振義是我國轉化醫學領域的先驅代表,他與瑞金醫院血液科團隊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等在白血病領域的持續攻關,大幅提升了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相關治療方案造福全球患者,「瑞金血液」的這一實踐也被視作轉化醫學的典範。
轉化醫學,簡言之,即醫學創新成果轉化為直接造福人群健康的具體成果,包括新藥、新器械、新治療方法等。近10年,伴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醫學成果轉化備受關注。
如何為轉化醫學再添薪火惠蒼生?2011年,王振義曾建議:在我國大力開展轉化醫學研究,提高我國的醫療服務水平,更好服務國民健康。該建議後被採納,由此拉開我國轉化醫學建設的帷幕。
具體來說,我國在上海、四川、北京、陝西布局建設轉化醫學研究設施,形成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轉化醫學研究支撐網絡。其中,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為其中唯一綜合大設施。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此次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掀開面紗,標誌著全國轉化醫學網絡「弓滿待發」,「國之重器」——轉化醫學大設施正式從全面建設階段,昂首邁入引領行業全速發展新階段。
總投資近10億元,
聚力「總攻」重大疾病
「國之重器」承載的健康夢想,正在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一一具象化。這是一座醫院裡的大樓,但可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病房樓、住院樓、科研樓。
在該轉化醫學大設施內,共設300張臨床研究床位,所有床位通過智能設備及信息化技術組成「多功能智慧臨床研究集群」,每個床單元具備自動感知、臨床研究數據自主集採功能。其中,50間萬級層流研究性病房,單體研究機構臨研床位規模世界第一。
▲全世界首家人體數位化能量代謝監測平臺
精妙的人體為什麼會得病?還有哪些謎題待解?在這棟大樓裡,全世界首個人體數位化能量代謝監測平臺將一探人體的精微細節。該平臺由多達8臺代謝倉(單體研究機構數量全世界第一)組成代謝倉群,其中,環境模擬代謝倉可模擬低壓、低氧等人類生存極端情況,對人體在靜息、日常、運動等各種狀態進行精確的能量代謝監測,解開更多健康密碼。
這棟樓裡還有一批不一樣的「超級冰箱」。這是全世界首個實現全氣動傳輸、深低溫存儲、可擴展的生物樣本自動化存儲運送體系,通過轉化醫學大樓內的氣動物流體系,臨床生物樣本可快捷地在實驗室與樣本庫之間自動化傳輸、存取和整理,實現「讓樣本飛」的遠程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轉化醫學的理念與服務並不僅限於這棟大樓。據介紹,瑞金醫院現有的高通量測序平臺、藥篩平臺、質譜平臺等研究設施,將與轉化醫學大設施公共技術平臺形成合力,將轉化醫學公共服務延至大樓之外,輻射全國乃至全球。
瑞金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表示,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建築總面積5.4萬平方米,是當今國內首個集臨床醫學與基礎研究於一體的大科學設施,將針對我國重大疾病診療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重點在腫瘤、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研究相關發病機理和規律,解決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通過搭建系統化、規模化、集成化的科學設施,開展從臨床實踐到基礎研究、醫藥產品和技術開發再回到臨床實踐的轉化醫學研究。
發揮「雙基地」優勢,
原標題:《聚焦 | 上海再添「國之重器」!創新療法更快來到患者病床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