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遠離「藍鯨」遊戲 做到這些就夠了

2021-02-15 人民網四川頻道

近日,俄羅斯網路遊戲「藍鯨」導致玩家自殺的消息屢見報端,這款「自殺遊戲」已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引起了廣泛關注。

遊戲的創建者菲利普在法院承認,這款遊戲會引導玩家做出自殺行為。

與此血腥殘忍的遊戲不同,巴西的兩位廣告和圖畫設計專家安娜·霍佩和拉斐爾·吉爾舍爾一個月前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遊戲「粉鯨」。「粉鯨」的玩家也需要完成50項任務,但每項任務的目的都在於幫助自己的親人或取得與親人的相互理解。

霍佩指出,她們已經就這款遊戲中的所有任務向心理學家進行過諮詢。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任務放鬆心情,找回自我。但「粉鯨」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並不能作為治療方針,一些心理問題仍然需要進行醫學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粉鯨」起初只針對巴西13-17歲的青少年,而今已有世界範圍內不同年齡段的人加入其中。

什麼是「藍鯨」?

「粉鯨」幾乎扮演了「藍鯨」受害者們拯救者的角色,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藍鯨」遊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遊戲的創建者菲利普

這個號稱「藍鯨」的遊戲是努力將生活中的一切都無意義化,在加入後參與者只能走完全程接受死亡,不然就會受到威脅,類似於「我們會殺掉你全家」這類的,這些參與者年齡一般在10-14歲,判斷力不足很容易讓他們相信這些威脅並聽從對方的擺布。

這幾天看到關於藍鯨遊戲的新聞,立馬想起一部叫做《玩命直播》的電影,兩者的相似性大到很難不讓人懷疑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藍鯨遊戲特別相似,主人公需要通過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來「贏得遊戲」。但不同 的是,電影內的遊戲是網絡直播性質的,即任務內容不定,且以粉絲的數量決定誰是贏家;雖然並不直接涉及死亡,但很多人都在嘗試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喪命。而藍鯨遊戲則是基於俄羅斯最大的社交平臺VK,當用戶想要加入遊戲,只需發一個帶有特定的標籤的帖子,就會有遊戲的管理人員來找你。這兩者的相同點都在於,一旦走上這條路,就再也不能回頭。

在電影劇情中,好奇心是吸引人們加入遊戲的最大因素。而在真實的藍鯨遊戲裡,由於任務的數量、內容甚至結果都已經被設定好了,參與者也被告知他們在50天後就將死亡,他們並不會對這種遊戲產生多大的好奇心。那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些「任務」具體都是什麼:

——4:20起床,看恐怖電影;

——在胳膊上切出三道淺口;

——如果你準備好成為一頭鯨魚,就在腿上刻幾個口子;

——在VK時間線上寫道 「我是一頭鯨魚」

——在手上刻出一頭鯨魚;

——看他們給你的恐怖電影,聽他們給你的音樂;

——爬起重機;

——在Skype上和鯨魚談話;

——自己說出自己的死亡日期,並接受她;

——凌晨4點20起床去鐵路;

——不給任何人說話;

——宣誓自己是一頭鯨魚;

——之後的每一天都4:20起床,看恐怖電影,聽恐怖音樂,每天進行自殘並與鯨魚說話。

這款遊戲藉由網絡,從俄羅斯傳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英國、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內的多國都發布警告。

而在中國,「藍鯨」遊戲也通過社交媒體傳播開來,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到目前共清理涉「藍鯨」遊戲相關內容達1300餘條。

但在大規模的查刪行動之外,「藍鯨」死亡遊戲似乎並未就此消失。調查發現,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仍有人改換關鍵詞建立與「藍鯨」遊戲相關的群組。與此同時,還有人借「帶人進藍鯨遊戲真群」之名騙取女性用戶裸照。

一旦裸照落入這些謊稱「帶人入群」的騙子手中,他們就會要求女性用戶提供更多裸照,甚至索要錢款,一旦拒絕,他們就威脅要把裸照發布到網上。一名女性用戶提供的截圖顯示,被騙裸照後,騙子曾向其索要500元錢,稱給了錢裸照就不會洩露出去,否則要在「藍鯨」遊戲相關群組中發布當事人裸照。

玩家為何會深陷死亡遊戲?


外媒記者曾假扮15歲的青少年混進「藍鯨」,親自調查了遊戲過程進行揭秘。

據了解,這款網路遊戲可以在多個社交媒體上進行,鼓勵青少年在50天內完成一系列暗黑「任務」。

遊戲組織者每天向參加者發送秘密指令,比如要求對方使用刀在身上刻出藍鯨的形狀、看恐怖電影、在凌晨4點20起床等,並拍照證明完成指令。

遊戲玩家如果想中途退出,會遭到組織者威脅。當遊戲進入第50天,組織者就會發出「終極要求」:自殺。

之後,「藍鯨」遊戲會通過以下招術誘導控制參與者:

1.剝奪遊戲參與者的睡眠——要求遊戲參與者凌晨4點20分起床。持續增加參與者的負面情緒,並導致麻痺——看一整天的恐怖電影。摧毀參與者生活的信念——不時提出讓參與者懷疑、否定正常生活的問題。

2.威脅參與者不得「退出」——收集參與者的裸照、隱私部位照片等,用以威脅。誘導參與者通過自殘來尋求「解脫」——要求參與者用刀自殘。

3.分析「藍鯨遊戲」的特點不難發現,他們通過有計劃的誘導來操控「玩家」的心智,其方式和邪教「洗腦」十分相似。在這樣持續、密集的誘導下,參與者最終走向極度抑鬱、甚至自殺。

而俄羅斯還有20多萬人在玩這個遊戲。他們究竟為何會深陷死亡遊戲?

調查發現,組織者很會與孩子交流,並且很懂心理學,他們讓女生相信自己很胖,讓男生相信自己很失敗.

遊戲放大了孩子們生活的空虛和性格中的陰暗面,並向孩子灌輸「另一個世界」的概念,讓孩子們相信「這個世界不是我們的」,在另一個世界裡會更好。

揭秘:如何避免這類遊戲?

首先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環境,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時刻關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波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

其次要提高警惕,防止孩子因為好奇心或者受到他人唆使而誤入此類遊戲;若孩子已經進入其中,應及時制止,給予糾正;

第三,學校老師也應該更好更廣泛地利用校園資源,給青少年敏感的成長期帶來正確的引導。孩子在學校裡的時間比較長,除了正常的學習之外,學習也應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並宣傳不良遊戲的危害,讓學生對不良遊戲的危害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第四,社會應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視。正確認識心理疾病,有專業人士對青少年的壞情緒進行疏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青少年的高尚情操,重視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教育,營造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社會氣氛來帶動青少年;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本身應該擁有清晰的認知,能辨是非,擁有堅定的內心,足夠抵禦各種誘惑。

只要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強大的內心,那麼他生命中的每一次坎坷都會是他前進動力。

看看這位網友,多機智!

(綜合自北京青年報、新華網、漢網等)

微信號:rmw_sc (←長按複製)

用人民的視覺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四川!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遠離」藍鯨」遊戲
    「粉鯨」幾乎扮演了「藍鯨」受害者們拯救者的角色,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藍鯨」遊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遊戲的創建者菲利普 這個號稱「藍鯨」的遊戲是努力將生活中的一切都無意義化,在加入後參與者只能走完全程接受死亡,不然就會受到威脅,類似於「我們會殺掉你全家」這類的,這些參與者年齡一般在10-14歲,判斷力不足很容易讓他們相信這些威脅並聽從對方的擺布。
  • 令人髮指的藍鯨遊戲!
    接著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加入到一個願意帶我玩的「正規的」藍鯨遊戲QQ群,管理員上來就讓我在手臂上刻一個藍鯨,要刀刀見血的那種,用刀片!刻一個藍鯨!還要刀刀見血,是不是瘋了?哥又沒學過畫畫,這玩意畫得不好的話會不會畫成皮皮蝦或者小黃鱔什麼的,再引起別人的誤解怎麼辦,再說了,哥這輩子除了砍人就是被砍,哪有自己砍自己的道理?是不是傻!
  • 詭異似電影,警惕「藍鯨」遊戲誘導青少年自殺
    在這場充斥血腥、刺激、恐懼的遊戲裡,主人公亞當和勞倫茲·戈登醫生醒來後發現自己身處一間破敗的地下室內,沒有人知道自己為何被綁,也沒有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但兇手卻已將指示留給了他們。    他們要根據「豎鋸」的指示進行遊戲,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止,如果不按指示完成遊戲,他們面臨的只有死亡。如果按照遊戲規則,主人公必須自殘完成遊戲任務,這樣才有一絲生機。
  • 吉林女孩兒玩藍鯨遊戲要自殺!揭秘藍鯨自殺遊戲是如何讓青少年心甘情願去自殺的?
    吉林某地一女孩玩藍鯨遊戲,有要自殺的傾向,向我們求助。我們了解到,藍鯨遊戲的發明者已經被捕入獄。●●●呼籲廣大網友遠離這種變態的遊戲,不要傷害自己!!!被火車撞得血肉橫飛因參與藍鯨遊戲而自殺的花季少女截至2017年5月,已有超過130名青少年因為一款名為「藍鯨」的遊戲相繼自殺。
  • 死亡遊戲藍鯨50個指令曝光 俄羅斯藍鯨遊戲qq群號有嗎?
    [科技訊]5月18日消息,死亡遊戲藍鯨50個指令曝光,俄羅斯藍鯨遊戲qq群號有嗎?號稱死亡遊戲的藍鯨遊戲,其中最變態的就是它的50個指令,到底死亡遊戲藍鯨50個指令是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另外,有很多人都在尋找俄羅斯藍鯨遊戲的qq群號,關於俄羅斯藍鯨遊戲qq群號的事情,小編有一番非常重要的話要對大家說!
  • 「藍鯨」自殘遊戲殺入香港惹關注 專家呼提防
    從去年開始,外國網站上出現了一個駭人的遊戲,現在仍在世界各地、甚至已蔓延到香港。一款誘導青年自虐甚至自殺的遊戲「藍鯨(Blue Whale)」正在學生群體中流傳。俄羅斯逾130名青少年自殺自「藍鯨」在社交網站面世以來,導致俄羅斯至少130名青少年自殺,即使設計者Philip Budeikin後來被警方拘捕,他亦承認至少煽動16名女生參加他的「藍鯨」遊戲,但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淨化社會」,並稱那些參與遊戲的受害者是「生物垃圾」,應該「被清除掉」。
  • 自殺遊戲又來了?被稱為「新型藍鯨」的Momo為什麼讓全世界顫抖
    網警也發文警告大家——尤其是青少兒,遠離此類遊戲。Momo是否真的是另一款自殺遊戲尚未有論斷,威力大小也尚不可知。但是我們的確應當對此類「遊戲」保持警惕。至於原因,看完這篇關於「藍鯨」事件的詳細闡述,你就會明白。
  • 還記得「藍鯨」死亡遊戲嗎?現在藍鯨2.0Momo又來了……
    Momo遊戲最初以挑戰的形式在臉書出現,按照遊戲規則,應戰者需要在WhatsApp上給一個虛擬號碼撥打語音電話。 Momo的突然出現不禁讓人想起去年網上駭人聽聞的「藍鯨遊戲」。 記得去年「藍鯨」爆發後,國外網友在INS上發起了一個叫「快樂藍鯨」的抵制遊戲,並且設置了50個快樂積極的挑戰目標。
  • 「藍鯨遊戲」捲土重來?最恐怖遊戲,玩過的人將會自殺!
    「藍鯨遊戲」之所以會被叫做藍鯨遊戲,是因為參與者和組織者都會在社交網絡上發布藍鯨的圖片來證明自己的身份,並且第一天的任務就是要求參與者要用刀在自己身上刻出來一個藍鯨的圖案。說到這裡肯定有觀眾很好奇,所謂的藍鯨遊戲究竟都是要幹些什麼呢?大腿君之前去研究這個玩意兒時曾找到過這樣一張圖,詳細介紹藍鯨遊戲的各個步驟。
  • 死亡遊戲「藍鯨」潛入香港,比死亡更可怕的竟是......
    「藍鯨」遊戲很可怕時,本帥也是一臉懵逼的。內地多地發現有校園社交平臺中驚現「藍鯨死亡遊戲」字樣,在個別地方的中、小學生中「口口相傳」,已有多名青少年參與「藍鯨遊戲」的死亡任務。正式加入小分隊後,要將家庭住址、身份信息、以及自己的裸照傳給自稱監護人的群主,由群主對所有自殺小組成員發出任務指令,整個遊戲持續50天,一旦開始就不能結束。
  • 這比那個"藍鯨死亡遊戲"還恐怖...
    藍鯨遊戲如果看到有人發布這樣一句話「4點20分叫醒我」,並且用色調陰鬱,懸浮在半空的藍鯨,作為配圖,你就要警惕起來了,因為這隻藍鯨,是一個起源於俄羅斯的,知名網絡死亡遊戲的 logo。這個邪惡的遊戲名叫「藍鯨」,在西方網絡上臭名昭著,很快遭到了封殺。
  • 「你就是行走的垃圾」:藍鯨死亡遊戲怎麼殺死你的孩子?
    「我是在把社會裡的這些垃圾清理掉。」「(遊戲)始於2013年,我創辦了F57(在線)社區。關於這個主意我之前已經想了5年。我覺得有必要將正常(人)與垃圾區別開。」俄羅斯伏爾加格勒警方在調查藍鯨遊戲過程中,總結了如下防範自殺建議:一、設立網絡「家長監督」服務,過濾危險內容。二、監督孩子們上社交媒體的時間,不允許他們長時間沉溺在社交媒體。三、不要不好意思破壞孩子的個人空間,要關心他們的朋友名單、群組和感興趣的網頁。跟蹤照片。即使是無辜的藍鯨也可能成為危險的信號。
  • 「藍鯨」——青少年自殺遊戲再度蔓延至中國!
    曾經席捲全球的死亡遊戲——「藍鯨」,在中國再度出現!!!什麼是「藍鯨」?「藍鯨」,是一款俄羅斯死亡遊戲,遊戲的參與者在10-14歲之間,完全順從遊戲組織者的擺布與威脅,已經有 130 名俄羅斯青少年自殺了,而且這個遊戲還在向世界擴張。
  • 四川網警籲家長暑期聯手阻擊「藍鯨」,另一致命遊戲在日興起
    通過對相關案件當事人的調查發現,這些遊戲參與者多半都是自願主動參與的,他們自己通過QQ、微信、貼吧等網絡搜索加入遊戲群,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是受周圍人影響或邀請加入的。據介紹,為了避免遊戲參與者中途退出,遊戲群主會在發放任務前,要求遊戲參與者提供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父母電話等,有些甚至還要求提供個人裸照。開始執行任務前,基本上所有遊戲參與者都會被威脅。
  • 「藍鯨」遊戲任務曝光,做家長的千萬留意自己家孩子的QQ群!
    因為就在上周末,他正讀高一的兒子回家後告訴他,有個叫「藍鯨」的遊戲,現在很火,「從國外傳來的,是一個很酷的遊戲!」酷,是因為每個參與該遊戲的人都必須完成50個很極端的任務,比如在手臂上用刀片刻出一條藍鯨輪廓或者看一天的恐怖片,而其終極任務,則是讓參與者自殺。
  • 藍鯨死亡遊戲和《13駭人遊戲》 是怎樣走向人性的崩潰的
    這兩天被藍鯨遊戲刷屏了,心頭一驚,立即想到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13駭人遊戲》,兩者的相似性在於最後都走到了人性的對立面。
  • 家長們提高警惕,引導孩子自殺的「藍鯨挑戰」遊戲再次流行
    警方已經警告過父母要留心在線社交媒體上的一個自殺遊戲——這個遊戲鼓勵兒童自殺。諾森郡警方已經告訴家長們注意所謂的「藍鯨挑戰」,該遊戲正在Tik Tok、Snapchat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流傳。這項挑遊戲鼓勵青少年參與50項所謂的挑戰,最終一項就是引導孩子自殺。
  • "藍鯨"死亡遊戲流行,折射出青少年對生命的草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遊戲越來越受到青年人的歡迎,比如《英雄聯盟》《我的世界》《穿越火線》《QQ飛車》等等遊戲以其絢麗多彩的畫面、驚險的故事、刺激的打鬥刺激青年感官,讓很多青年沉迷其中。
  • 自殺遊戲傳入彝良,多名實驗中學、職高學生已經參加!請阻止「藍鯨遊戲」的暴行!
    ,也不要妄想自己能有能力控制,血的教訓擺在面前,「藍鯨遊戲」害人害己,一旦參與將會對家人、朋友、社會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為何要將自己囚禁在幽深的海底?究竟是這些孩子內心中缺失了什麼,讓他們能能夠在這個遊戲中尋找到慰藉,不由得引起每一位家長的深思。
  • 又一個「藍鯨遊戲」來了.
    momo是啥?它會主動加青少年為好友,並邀請對方 「 Shall we play a game ( 讓我們玩個遊戲 ) 」。在之後的交談中,momo 會不斷發送一些暴力血腥的圖片視頻,每天凌晨 3 點打騷擾電話,強迫對方完成它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