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網路遊戲「藍鯨」導致玩家自殺的消息屢見報端,這款「自殺遊戲」已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引起了廣泛關注。
遊戲的創建者菲利普在法院承認,這款遊戲會引導玩家做出自殺行為。
與此血腥殘忍的遊戲不同,巴西的兩位廣告和圖畫設計專家安娜·霍佩和拉斐爾·吉爾舍爾一個月前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遊戲「粉鯨」。「粉鯨」的玩家也需要完成50項任務,但每項任務的目的都在於幫助自己的親人或取得與親人的相互理解。
霍佩指出,她們已經就這款遊戲中的所有任務向心理學家進行過諮詢。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任務放鬆心情,找回自我。但「粉鯨」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並不能作為治療方針,一些心理問題仍然需要進行醫學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粉鯨」起初只針對巴西13-17歲的青少年,而今已有世界範圍內不同年齡段的人加入其中。
什麼是「藍鯨」?
「粉鯨」幾乎扮演了「藍鯨」受害者們拯救者的角色,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藍鯨」遊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遊戲的創建者菲利普
這個號稱「藍鯨」的遊戲是努力將生活中的一切都無意義化,在加入後參與者只能走完全程接受死亡,不然就會受到威脅,類似於「我們會殺掉你全家」這類的,這些參與者年齡一般在10-14歲,判斷力不足很容易讓他們相信這些威脅並聽從對方的擺布。
這幾天看到關於藍鯨遊戲的新聞,立馬想起一部叫做《玩命直播》的電影,兩者的相似性大到很難不讓人懷疑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藍鯨遊戲特別相似,主人公需要通過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來「贏得遊戲」。但不同 的是,電影內的遊戲是網絡直播性質的,即任務內容不定,且以粉絲的數量決定誰是贏家;雖然並不直接涉及死亡,但很多人都在嘗試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喪命。而藍鯨遊戲則是基於俄羅斯最大的社交平臺VK,當用戶想要加入遊戲,只需發一個帶有特定的標籤的帖子,就會有遊戲的管理人員來找你。這兩者的相同點都在於,一旦走上這條路,就再也不能回頭。
在電影劇情中,好奇心是吸引人們加入遊戲的最大因素。而在真實的藍鯨遊戲裡,由於任務的數量、內容甚至結果都已經被設定好了,參與者也被告知他們在50天後就將死亡,他們並不會對這種遊戲產生多大的好奇心。那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些「任務」具體都是什麼:
——4:20起床,看恐怖電影;
——在胳膊上切出三道淺口;
——如果你準備好成為一頭鯨魚,就在腿上刻幾個口子;
——在VK時間線上寫道 「我是一頭鯨魚」
——在手上刻出一頭鯨魚;
——看他們給你的恐怖電影,聽他們給你的音樂;
——爬起重機;
——在Skype上和鯨魚談話;
——自己說出自己的死亡日期,並接受她;
——凌晨4點20起床去鐵路;
——不給任何人說話;
——宣誓自己是一頭鯨魚;
——之後的每一天都4:20起床,看恐怖電影,聽恐怖音樂,每天進行自殘並與鯨魚說話。
這款遊戲藉由網絡,從俄羅斯傳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英國、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內的多國都發布警告。
而在中國,「藍鯨」遊戲也通過社交媒體傳播開來,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到目前共清理涉「藍鯨」遊戲相關內容達1300餘條。
但在大規模的查刪行動之外,「藍鯨」死亡遊戲似乎並未就此消失。調查發現,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仍有人改換關鍵詞建立與「藍鯨」遊戲相關的群組。與此同時,還有人借「帶人進藍鯨遊戲真群」之名騙取女性用戶裸照。
一旦裸照落入這些謊稱「帶人入群」的騙子手中,他們就會要求女性用戶提供更多裸照,甚至索要錢款,一旦拒絕,他們就威脅要把裸照發布到網上。一名女性用戶提供的截圖顯示,被騙裸照後,騙子曾向其索要500元錢,稱給了錢裸照就不會洩露出去,否則要在「藍鯨」遊戲相關群組中發布當事人裸照。
玩家為何會深陷死亡遊戲?
外媒記者曾假扮15歲的青少年混進「藍鯨」,親自調查了遊戲過程進行揭秘。
據了解,這款網路遊戲可以在多個社交媒體上進行,鼓勵青少年在50天內完成一系列暗黑「任務」。
遊戲組織者每天向參加者發送秘密指令,比如要求對方使用刀在身上刻出藍鯨的形狀、看恐怖電影、在凌晨4點20起床等,並拍照證明完成指令。
遊戲玩家如果想中途退出,會遭到組織者威脅。當遊戲進入第50天,組織者就會發出「終極要求」:自殺。
之後,「藍鯨」遊戲會通過以下招術誘導控制參與者:
1.剝奪遊戲參與者的睡眠——要求遊戲參與者凌晨4點20分起床。持續增加參與者的負面情緒,並導致麻痺——看一整天的恐怖電影。摧毀參與者生活的信念——不時提出讓參與者懷疑、否定正常生活的問題。
2.威脅參與者不得「退出」——收集參與者的裸照、隱私部位照片等,用以威脅。誘導參與者通過自殘來尋求「解脫」——要求參與者用刀自殘。
3.分析「藍鯨遊戲」的特點不難發現,他們通過有計劃的誘導來操控「玩家」的心智,其方式和邪教「洗腦」十分相似。在這樣持續、密集的誘導下,參與者最終走向極度抑鬱、甚至自殺。
而俄羅斯還有20多萬人在玩這個遊戲。他們究竟為何會深陷死亡遊戲?
調查發現,組織者很會與孩子交流,並且很懂心理學,他們讓女生相信自己很胖,讓男生相信自己很失敗.
遊戲放大了孩子們生活的空虛和性格中的陰暗面,並向孩子灌輸「另一個世界」的概念,讓孩子們相信「這個世界不是我們的」,在另一個世界裡會更好。
揭秘:如何避免這類遊戲?
首先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環境,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時刻關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波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
其次要提高警惕,防止孩子因為好奇心或者受到他人唆使而誤入此類遊戲;若孩子已經進入其中,應及時制止,給予糾正;
第三,學校老師也應該更好更廣泛地利用校園資源,給青少年敏感的成長期帶來正確的引導。孩子在學校裡的時間比較長,除了正常的學習之外,學習也應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並宣傳不良遊戲的危害,讓學生對不良遊戲的危害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第四,社會應該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視。正確認識心理疾病,有專業人士對青少年的壞情緒進行疏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青少年的高尚情操,重視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教育,營造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社會氣氛來帶動青少年;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本身應該擁有清晰的認知,能辨是非,擁有堅定的內心,足夠抵禦各種誘惑。
只要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強大的內心,那麼他生命中的每一次坎坷都會是他前進動力。
看看這位網友,多機智!
(綜合自北京青年報、新華網、漢網等)
微信號:rmw_sc (←長按複製)
用人民的視覺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四川!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