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小記者夜遊植物園,尋找小動物。
小記者為刺蝟配置食物。本版圖片/新京報實習生 梁思成 攝
安裝紅外觸發相機、配製刺蝟餐、繪製面部偽裝彩繪……8月6日晚,20餘名新京報小記者們走進北京教學植物園,在多位專業老師的帶領下,探尋動植物的奧秘,感受夜幕下生命的多彩。這也是新京報小記者學院自8月1日成立之後舉辦的第一次會員活動。為給小記者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拓展視野、提升能力,新京報小記者學院後續還將不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主題活動。
「夜遊植物園,探訪夜精靈」活動是北京教學植物園主辦,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資助的公益夏令營,今年專門為新京報小記者學院會員定製了一期活動。從活動內容到體驗環節的設計,都鼓勵孩子們團隊合作、自主探究、主動思考,同時也讓他們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在心裡種下保護環境的種子。
設置個性化主題 鼓勵自主探究
「紅外觸發相機可以感受到附近活動的溫血動物,在0.6秒之內激活鏡頭……」在夜遊之前,北京教學植物園松果子老師為小記者們講解了野生動物監測的基本方法,以及紅外觸發相機的工作原理,小記者們聽得津津有味。
關於紅外觸發相機的具體使用方法和參數設置,老師並沒有直接教給孩子們,而是先讓各小組自主探究,最後再揭秘正確的方法。「我們組討論的結果是,這個黑色小燈是閃光燈,中間是鏡頭……」新京報小記者沙莫楠分享了他們組經過觀察、分析後得出的結論。
研究完相機的使用之後,每個小組領到一張專屬任務卡,任務各不相同,有的是「拍攝刺蝟在小吃店進食的視頻」,有的要「拍攝含羞草的葉子在清晨展開的照片」……小記者們要根據任務將相機設定為不同參數,確保能拍攝到任務規定的視頻或圖片素材。為了鍛鍊孩子們的自主動手能力,相機電池安裝和參數設置都由各小組合作完成,帶隊老師只做適時提示,並不過多幹涉。
強調體驗性 激發孩子好奇心
「和校內教育比較注重知識性和技能不同,我們設計活動環節時以體驗性為主」,北京教學植物園植物部部長李廣旺告訴記者。活動中,小記者們不僅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實踐和操作,還會不斷地發現問題、獨立思考。
「除了動物,遠紅外攝像機也可以觀察植物,例如一些比較有特色、生理變化較明顯的植物,像含羞草、決明等,它們葉片打開和閉合的過程都很有意思。」聽了老師的講解,小記者湯懷遠產生了疑問:「相機原理是紅外觸發,而植物不是溫血動物,那相機如何才能拍攝植物呢?」松果子老師幫他解開了疑惑,還誇讚他「這個問題非常好」。
善於觀察是記者的必備素質,在夜探植物園的過程中,小記者們觀察細緻,常有意外收穫,比如有的發現了漂亮的鳳蝶毛毛蟲、有的找到了金線蛙。「螢火蟲在什麼情況下會發光?」「跳舞草的葉片為什麼聽到音樂就會動呢?」「這隻蛾的翅膀花紋為什麼和樹皮一模一樣?」……好奇心被激發的小記者們,不斷地提出一個又一個新問題。帶隊老師們在孩子們有新發現時適時地引導和提示,讓他們通過觀察和思考,一步步找到答案。
零距離接觸自然 培養生態保護意識
「好萌啊!」夜遊植物園時,一群小記者在草叢中發現了一隻兩歲左右的刺蝟。「動作輕點,不要嚇到它……」小記者們小心翼翼地圍著小刺蝟觀察了一會兒,就趕忙為它讓開了路。「我們不要耽誤小刺蝟回家」。
「人類儘量不要隨意給野生動物投餵食物,否則就會干擾它們的正常生活,弱化它們自己尋找食物的本領……」帶隊老師提醒小記者。為了讓小記者們了解更多夜行動物的有關知識,本次活動還特意安排小記者探訪夜行動物標本館,了解黃鼠狼、穿山甲等夜行動物,讓小記者們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通過觀察、了解和近距離接觸這些可愛的動物和植物,讓孩子們對大自然產生感情」,李廣旺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培養和提升孩子保護動植物進而保護生態的意識。
■ 小記者觀察
學習夜間生物監測
新京報訊 (小記者湯懷遠 安芮瑾)2018年8月6日,30名新京報小記者前往北京教學植物園參加夜遊探訪活動。
現場分組後,北京教學植物園的松果子老師進行了《白頰獼猴發現的故事》和《紅外觸發相機》兩個講座。小記者學習了野生動物監測的基本方法,熟悉紅外觸發相機的結構。隨後,雪松老師主講的《刺蝟小吃店》使小記者們初步了解刺蝟的生活習性,大家將燕麥片、貓糧、炒雞蛋、麵包蟲4種配料按照「食譜」中規定的量進行混合,完成了刺蝟餐的配置。
「狩獵的是雌獅還是雄獅?」「黃鼬愛不愛吃雞?」……在標本館裡,老師為小記者們解疑釋惑,介紹了多種夜行動物的生活習性,讓大家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室內活動結束後,小記者們迫不及待地走進夜幕,探索植物園。剛進入園區,就有眼尖的小記者發現草坪上有一隻金線蛙,隨後發現的小刺蝟更是讓大家興奮不已。每個小組都在記錄本上認真記下自己的發現:大樹上的蟬,小徑上的蝸牛,停在枝葉上的黃蜻蜓,在草叢裡跳躍的蟋蟀,飛舞的蝽、舞姿優美的跳舞草、具有藥用功效的決明子……此外,小記者們也沒忘記安放紅外相機和刺蝟餐。活動中,小記者們在感受科學知識魅力的同時,還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記錄植物園深夜故事
新京報訊 (小記者段欣雨)8月6日下午,30名新京報小記者來到北京教學植物園,參加夜遊植物園夏令營活動。小記者們分為四組,通過研究紅外觸發相機、配製刺蝟餐、標本館講解等活動,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研究紅外觸發相機時,四個小組內部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人說這個部件是LED燈,有的人說這是個紅外線發射器……直到老師揭曉了答案:紅外觸發相機主要由分置的紅外發射器、接收器和拍照相機等部分組成,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現場,老師帶領小記者們設定了夜間自動拍照時間。「想知道植物園深夜的故事?紅外觸發相機拍攝的照片將為大家還原現場。」
終於盼到野外探秘的時間,小記者們分別進入北京教學植物園的兩個園區觀察。在第一個園區內,大家看到了植物葉片的閉合現象,最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跳舞草,只見它聽到聲響後,葉片會輕輕轉動,就像舞者在跳舞一樣。第二個園區則有許多小刺蝟,小記者們將事先配製好的刺蝟餐放在草坪上,小刺蝟們就會過來食用。此外,小記者們還幸運地看到了黑夜小精靈——螢火蟲。它們有的靜止不動、閃閃發光;有的越飛越高,亮光時隱時現。由於夜遊當日剛下過雨,空氣溼潤,園區路上到處是小蝸牛,一腳踩下去咯吱響,小記者們一片驚叫,生怕踩壞了它們。
「大自然太奇妙了!」活動中,小記者們頻頻感嘆。除了見識多種動植物夜間的形態,他們還意識到了觀察的重要性,在體驗中收穫了成長。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