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書籍《窄門》:禁欲主義的精神戀愛會帶給人幸福嗎?

2020-12-24 大黑蟾歷千年

在我的生命裡,除了愛情找不到別的意義, 於是緊緊抓著它。除了期待我的愛人到來之外,我什麼也不等待,也不願等待。

聖經上說:世上共有兩條路。

一條是主耶穌的道路,也叫做窄門小路,這條路要引導人進入永生;還有一條路是寬門大路,要引導人進入滅亡。走在寬門大道.上的人,可以為所欲為,似乎是自由的道路,但結局是可怕的,因為此路的末段通到地獄;那窄門小路,卻是通到天堂.

這本書的作者安德烈紀德在1947年就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往往呈現了人性的各種問題和心理變化,以及表達了他對真理無畏的熱愛,從《背德者》到《人間食糧》再到這部《窄門》,每一本都在刷新我心中的排名節節攀升。

忽而詼諧忽而諷刺挖苦,忽而溫柔如情似水,忽而嚴肅認真,他的文風和思想軌跡是這麼跳躍,每讀一本書都在顛覆他上一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

他構建了一座文學迷宮,你越帶著方向帶著目的去解越會迷失道路,最好的辦法是摒棄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去接受他的辨不清道不明的文風,去感受他精妙文字裡的深刻意蘊。

這本《窄門》 主要寫了阿麗莎在愛情和信仰矛盾衝突的掙扎和抉擇。故事情節上比較簡單,是一個充滿了宗教情緒的愛情故事。阿麗莎和傑羅姆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都深受宗教的影響,形成了一種柏拉圖式的戀愛觀。

在他們眼裡,只有完善自己,完善道德,最後通過那道"窄門"進入到天國才是最終的歸宿。

在這樣的觀念下,

傑羅姆成了一個壓抑自己感情的怪人,該看阿麗莎時,他故意不看;該和她接近時,他卻以遠離表示對她的尊重與感情;該向他求婚時他一拖再拖;該擁抱她輕吻她時,他克制自己的熱情。

而阿麗莎對待"窄門"和愛情更加奇怪,她把和傑羅姆的結合視為對"窄門"的背道而馳,為了保持自己對主的忠誠,她只能期望在來世在上帝身邊與戀人相聚,在塵世中,她不斷拒絕傑羅姆,保持雙方的"純淨"。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悲劇,屬於人間的悲劇。

最後當我們讀到阿麗莎的日記,才能明白這個少女的心扉之中,曾經有著那些美好,又是如何被消磨殆盡。

這本書薄薄的一本,講述的雖然是平凡的故事,但是又似乎不同於其他愛情故事,也許愛情本身就是一扇很窄的門。所以,或許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個悲劇,但是在我心裡這是阿莉莎與傑羅姆最好的結局。寬路引向沉淪,窄路引向幸福。

這本書同時也提出來一個問題:禁欲主義的精神戀愛會給人幸福嗎?

情慾之戀使人們墮落、走向毀滅;柏拉圖式的精神愛戀也依舊沒有讓人產生完全的幸福。

我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完整地詮釋愛情。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有意識、有正常的七情六慾。任何"過分"的壓制都會使我們喪失最基本的快樂和擁有幸福的能力。

《窄門》講述的故事絕不只是一個信仰與情感的糾葛,阿莉莎太高尚了,又或者說紀德文法太細膩了,她最後的日記我反覆揣摩也無法完全理解。這本《窄門》是我少有的,剛讀完下一秒又立刻從頭翻看的書籍。

這本書有原型,但不是作者自己。這足以證明安德烈紀德文筆的細膩與熱情。該是多麼神奇的愛,能熱烈到把讀者灼燒。對宗教的描寫也不甘落後,讓我這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深受觸動。

原來真的會有這樣一種愛情,即使毫無希望,一個人也可以將它長久地保持在心中,即使生活每天吹它,也始終無法把它吹滅!

阿莉莎與傑羅姆的愛情是純粹的,可以說他們那個年代的情感都是很純粹的,值得慢慢思考細細品。讀完這本書我相信你會擁有一個完整的愛情觀,受益終生!

相關焦點

  • 紀德《窄門》:愛而不得,只因我無力對抗上帝把守的幸福之門
    清教徒的精神理念是必須禁慾和節儉。當兩個彼此摯愛的人,得到了周圍所有親朋好友的支持,沒有任何家庭地位或是權勢的幹擾,卻因為宗教信仰,在無限遺憾和孤寂的日子裡,只能任由愛而不得的思慮向死亡蔓延。這是宗教信仰帶給他們的結局,是時代背景下的愛情悲劇。要理解《窄門》必須重點介紹本書作者—安德烈·紀德。
  • 11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精神獨白
    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克·顯克維奇 即使人世間和我們的生活都變得最壞,也還有一樣東西永遠是美好的,那就是青春。 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謂幸福,是在於認清一個人的限度而安於這個限度。
  • 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會有的
    2019年10月0日,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獲得了 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獲得了 2019 年諾貝爾文學獎,兩個獎項諾貝爾有史以來第一次同時頒獎。01 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被授予2018 年諾貝爾文學:奧爾加·託卡丘克」具備一種豐富的敘事想像力與充滿了百科全書式的熱情,代表了作為一種生活形式的跨越。」2018 年文學獎獲得者奧爾加·託卡丘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年出生于波蘭的蘇萊霍夫,如今居住在弗羅茨瓦夫。她於 1993 年作為小說作家首次亮相,獲獎她的小說是《書人的旅程》。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證實:若非沈從文去世,他將獲1988諾貝爾文學獎
    近日,西方沈從文第一人金介甫在接受採訪時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漢學家馬悅然,以及曾任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埃斯普馬克,先後證實,沈從文若非去世,會獲得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如果沈從文拿了諾獎,「沈從文熱」可能會持續更久!那這會不會是真的呢?
  • 諾貝爾文學獎背後的理想主義:為現代人的精神沙漠尋找一片綠洲
    諾貝爾文學獎,是「獎給在文學領域裡創作了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優秀作品的人」。從1901年第一次評獎至今已近120年,縱觀這段評獎歷史,可以發現「理想主義傾向」不僅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特別強調的評選標準,也是所有的獲獎作家共同存在的文化精神傾向。
  • 1901_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都是誰
    1904年作品《金島》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他的詩作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樸精神」 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西班牙戲劇家、詩人。主要作品有《偉大的牽線人》《不是瘋狂,就是神聖》等。1904年作品《偉大的牽線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是她!速覽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
    2020諾貝爾文學獎剛剛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嗎?
    那些為此而爭得面紅耳赤的人,不如節省點時間,去認真讀一讀吧。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問題在於,現今世界,反權威的潮流愈來愈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文學作品獲獎的理由,可以有許多,不過,最核心的標準有二。其一,是作品的文學性。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品銷售怎麼樣?快來看看書店推薦
    北京時間10月8日傍晚,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據記者了解,每次諾貝爾文學獎頒發後,各大書店都會將獲獎作者作品陳列至推薦處,採購部門也會加大該作者書籍的採購。那麼,近幾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究竟銷售怎麼樣?哪類書籍最受歡迎?
  • 再議諾貝爾文學獎:露易絲·格麗克是最佳人選嗎?
    記者 | 陳佳靖編輯 | 黃月1『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與近日熱映的電影《奪冠》。再議諾貝爾文學獎:露易絲·格麗克是最佳人選嗎?
  • 24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100個經典名句,值得讀100遍!
    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誌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21.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22.
  • 《方方日記》先出海外版,是為了得諾貝爾文學獎嗎?
    《方方日記》在海外預售後,不少反對者將其比附為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並認為方方想憑藉日記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大家之所以產生這種看法,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1.二者都屬於自由個體敘事,並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敘事倫理的問題。
  • 老舍獲得了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嗎?為什麼沒有他的名字?
    老舍獲得了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嗎?為什麼沒有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到現在為止,它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了,但是在這一百多年裡面,中國的文學家卻從來沒有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一直到2012年的時候,莫言獲得了這個獎項,中國才從真正的意義上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村上春樹:世界級的暢銷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萬年陪跑者」
    在這次諾貝爾獎公布之後,書粉會對村上春樹更加同情吧。他們多半會一邊怒罵評委都是視力障礙者,一邊又去掏錢購買村上的新書。 如果這樣來看,倒不像是村上在「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了。其實真正「陪跑」的傢伙,是那些關注村上是否在「陪跑」的人們。
  •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經典語錄(1),值得收藏
    一個理智的人應該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會想去改變環境適應自己。但歷史是後一種人創造的。泰戈爾(1861—1941年):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 諾貝爾文學獎歷屆獲獎者名單 諾貝爾文學獎歷代作品
    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 你知道國內曾經有哪些作家入圍過諾貝爾文學獎嗎?
    可是諾貝爾文學獎這一百多年來,前面的一百年裡,中國居然沒有一個作家獲得過,直到2012年莫言獲得這個獎之後,才算是圓了中國人的一個夢。那麼是不是說諾貝爾文學獎前面的一百年裡,中國就沒有一個作家,能夠有這樣的資格,可以獲得這個獎項嗎?從目前的各種資料來看,那顯然並不是,至少是有四位作家,那是有資格獲得這個獎,可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使得他們沒有獲得這個獎。
  • 民謠搖滾歌手拿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何方神聖?
    ——鮑勃迪倫 我們甚至不用提及鮑勃迪倫出版過的超現實主義書籍。他出版過的書籍從散文詩到談論繪畫音樂到回憶錄《編年史》,使他一直游離在作家和音樂家的雙重身份之間。且不深談迪倫驚人的文筆和對人類精神可能性的深度思考,因為,單從他的音樂作品,就已能揭示他的本質是一名詩人,甚非歌者,就已能瞭然這個諾貝爾文學獎無疑實至名歸。如果說民謠是他的武器,那麼他民謠中如寓言詩般的歌詞才是這把利器所真正揮舞出的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