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生命裡,除了愛情找不到別的意義, 於是緊緊抓著它。除了期待我的愛人到來之外,我什麼也不等待,也不願等待。
聖經上說:世上共有兩條路。
一條是主耶穌的道路,也叫做窄門小路,這條路要引導人進入永生;還有一條路是寬門大路,要引導人進入滅亡。走在寬門大道.上的人,可以為所欲為,似乎是自由的道路,但結局是可怕的,因為此路的末段通到地獄;那窄門小路,卻是通到天堂.
這本書的作者安德烈紀德在1947年就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往往呈現了人性的各種問題和心理變化,以及表達了他對真理無畏的熱愛,從《背德者》到《人間食糧》再到這部《窄門》,每一本都在刷新我心中的排名節節攀升。
忽而詼諧忽而諷刺挖苦,忽而溫柔如情似水,忽而嚴肅認真,他的文風和思想軌跡是這麼跳躍,每讀一本書都在顛覆他上一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
他構建了一座文學迷宮,你越帶著方向帶著目的去解越會迷失道路,最好的辦法是摒棄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去接受他的辨不清道不明的文風,去感受他精妙文字裡的深刻意蘊。
這本《窄門》 主要寫了阿麗莎在愛情和信仰矛盾衝突的掙扎和抉擇。故事情節上比較簡單,是一個充滿了宗教情緒的愛情故事。阿麗莎和傑羅姆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都深受宗教的影響,形成了一種柏拉圖式的戀愛觀。
在他們眼裡,只有完善自己,完善道德,最後通過那道"窄門"進入到天國才是最終的歸宿。
在這樣的觀念下,
傑羅姆成了一個壓抑自己感情的怪人,該看阿麗莎時,他故意不看;該和她接近時,他卻以遠離表示對她的尊重與感情;該向他求婚時他一拖再拖;該擁抱她輕吻她時,他克制自己的熱情。
而阿麗莎對待"窄門"和愛情更加奇怪,她把和傑羅姆的結合視為對"窄門"的背道而馳,為了保持自己對主的忠誠,她只能期望在來世在上帝身邊與戀人相聚,在塵世中,她不斷拒絕傑羅姆,保持雙方的"純淨"。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悲劇,屬於人間的悲劇。
最後當我們讀到阿麗莎的日記,才能明白這個少女的心扉之中,曾經有著那些美好,又是如何被消磨殆盡。
這本書薄薄的一本,講述的雖然是平凡的故事,但是又似乎不同於其他愛情故事,也許愛情本身就是一扇很窄的門。所以,或許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個悲劇,但是在我心裡這是阿莉莎與傑羅姆最好的結局。寬路引向沉淪,窄路引向幸福。
這本書同時也提出來一個問題:禁欲主義的精神戀愛會給人幸福嗎?
情慾之戀使人們墮落、走向毀滅;柏拉圖式的精神愛戀也依舊沒有讓人產生完全的幸福。
我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完整地詮釋愛情。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有意識、有正常的七情六慾。任何"過分"的壓制都會使我們喪失最基本的快樂和擁有幸福的能力。
《窄門》講述的故事絕不只是一個信仰與情感的糾葛,阿莉莎太高尚了,又或者說紀德文法太細膩了,她最後的日記我反覆揣摩也無法完全理解。這本《窄門》是我少有的,剛讀完下一秒又立刻從頭翻看的書籍。
這本書有原型,但不是作者自己。這足以證明安德烈紀德文筆的細膩與熱情。該是多麼神奇的愛,能熱烈到把讀者灼燒。對宗教的描寫也不甘落後,讓我這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深受觸動。
原來真的會有這樣一種愛情,即使毫無希望,一個人也可以將它長久地保持在心中,即使生活每天吹它,也始終無法把它吹滅!
阿莉莎與傑羅姆的愛情是純粹的,可以說他們那個年代的情感都是很純粹的,值得慢慢思考細細品。讀完這本書我相信你會擁有一個完整的愛情觀,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