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紅旗頌》,拉開昨晚「保利文化二十周年·中國愛樂樂團二十周年全國巡演上海站」音樂會的序幕。指揮家餘隆站在臺上,為他參與創立的這支樂團執棒。隨後,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和德沃夏克《第八號交響曲》接連奏響。兩首演完,樂團又在現場樂迷的盛情之下加演了《我的祖國》《雷電波爾卡》等四首曲目。餘隆說:「中國愛樂樂團用20年為中國交響樂畫下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昨晚,這道風景在上海觀眾的眼前亮相。
圖說:餘隆指揮上海愛樂樂團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與中國交響樂一同成長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不僅迎來中國愛樂樂團建立20周年和保利文化20周年,還遭遇了一場疫情。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中國觀眾能看到的外國交響樂團演出屈指可數。因此,餘隆為此次巡演選擇的曲目,都是古典樂迷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作為國家級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演繹的經典旋律讓許多經歷疫情影響、盼望回歸舞臺的樂迷們過足了癮。「隨著中國交響樂的發展,樂迷們的審美也在不斷提高。他們不再衝著某位名家而來,而是為了聽心儀的古典樂作品而來。巡演選擇經典之作,正是為了滿足更多樂迷的需求。」
開場曲目《紅旗頌》,是中國愛樂樂團的拿手曲目之一,曾被作曲者呂其明贊為《紅旗頌》演奏「範本」。 「中國愛樂樂團讓很多作品走進世界觀眾的視線,見證了國內交響樂創作的發展,這在中國音樂史上都有重要的意義。」
圖說:餘隆在指揮中國愛樂樂團演奏《紅旗頌》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為年輕音樂家敞開大門
20年前,參與建團的餘隆還是一名剛剛36歲的青年指揮家。而昨晚,與他同臺演出的樂團成員中,有80%已經不是建團時的那批了。在新生代力量不斷加入的過程中,樂團的風格和創作、演出水準卻仍能一直維持。「這就是中國愛樂樂團區別於其他樂團的最大優點。」
在餘隆眼中,中國愛樂樂團是「國內最具創作動力和感染力的樂團」。樂團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藝術創造力,源於其始終對年輕音樂家敞開大門的態度。20年中,樂團完成了趙季平《喬家大院》、葉小綱《大地之歌》、陳其鋼《悲喜同源》等許多中國交響樂新作的首演。「我們給新人新作提供機會,讓年輕人創作的與時俱進的中國故事,能登上世界的舞臺。」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