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山位於西安城南20公裡的秦嶺北麓,被稱為西安城的」後花園「。翠華山原名太乙山,山下有漢武帝行宮」太乙宮「為證。唐朝大詩人王維在《終南山》一詩寫到」太乙近天都,接山連海隅「,說明翠華山的改名是唐朝以後的事了。
翠華山開發較早,又離西安市很近,我從小至今去過多次。記得有一次和朋友玩穿越,連滾帶爬從秦嶺的南五臺山翻過來,剛一上公路就被巡查的工作人員抓個正著。如果不補票,工作人員就讓我們原路返回。我們早已是人困馬乏,渾身骨頭散了架一樣,無奈之下「被旅遊」了一次翠華山。
翠華山是國家級的森林公園和山崩地質公園。景區由碧山湖景區、天池景區和山崩石海景區3部分組成,以奇石、奇洞、堰塞湖最為著名。春天看山花爛漫,夏天來避暑納涼,秋天看漫山紅葉,冬天賞寫意雪景。「皇家御花園」、「西安後花園」可以說名不虛傳、屢遊不倦。
沒想到這次旅行卻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就是翠華山傳說的主人公翠華姑娘是西安北郊趙村人。趙村隸屬西安市未央區譚家街辦管轄,沿歐亞大道向東,靠近滻河的一個2000多人的大村。同行的一位朋友是趙村的女婿,信誓旦旦地保證他說的絕對是事實,並帶我們去了趙村人集資修的翠華廟。廟在碧波蕩漾的天池旁邊,地方並不大,三間大瓦房,門前有一塊平地,中央擺了一個大香爐。朋友在香爐前鄭重其事地給他這位古代遠房的「姑姑」磕了三個響頭。
後來就這一傳說我專門向趙村的幾個熟人、同學打聽,得到的答覆是確有其事。「翠華姑娘是趙村的人,翠華山是趙村的山。」以前翠華山上山的路是趙村人修的,趙村在山上有地。早些年趙村人去上山,只須在村委會開個證明或介紹信,上山就可以通行無阻;後來村上集資蓋了翠華廟,每年在農曆六月初一到初三在山上舉辦廟會,全村人只要想去上山,坐上租來的大巴車就可以遊覽一次翠華山。
有次周末和同事去翠華山,導遊介紹翠華姑娘是涇陽人,我大呼「不對」。趙村人為此和長安區政府打了一場「文化官司」,結果勝訴,每年該村村民都可以在廟會期間免費遊一次翠華山。在山上,同事告訴我牆上的介紹說翠華是涇陽人。我一笑:官司打輸了還死不認帳,這是常有的事。翠華的哥哥收了涇陽老財主的豐厚彩禮,逼著妹妹去做妾。硬說翠華是涇陽人,這是不對的。這是「在家從父,父死從兄,出門從夫」的封建禮教的「三從四德」,不知奪去了古代多少妙齡女子的幸福!翠華姑娘和相愛的潘郎躲進深山,最後雙雙跳進天池自沉、以死相抗。她是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的奇女子!歷來為老百姓敬仰。這就是翠華山以她命名的緣由吧。
翠華姑娘死後被敕封為神,享受人間香火和膜拜。她是翠華宮和翠華廟的主神,有求必應、香火很旺。
走進山崩石林遊覽,入口處原先叫「鬼門關」,太悲涼些。後來請趙樸初題字,他大筆一揮:玄關。大師就是大師,這兩個字改得真好。我們好像進了翠華姑娘的洞房一樣,那高處不是「夫妻對拜」麼 ?那左邊是潘郎,右邊是翠華姑娘,天做媒,地作證,這一拜,兩個相愛的人終於在一起了。看著看著,我心一熱,眼睛溼潤了,我為這個感人的愛情故事感動了。
下午,我和幾個同事信步走在通往終南山的公路上,兩旁滿山紅葉,秋色宜人 。終南山在唐朝時多隱士。此地近皇都,一幫想做官的聰明文人故作高雅隱於此,平日裡吟詩唱和,與權貴、官員交遊,有了名氣和聲望一經引薦,便可以入朝做官。年老的同事走不到一半就走不動了,我們只好原路返回。看來這條「終南捷徑」非我輩所能走,只好一步一個腳印前行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