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及其他攝影師的作品,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一直以來
我們的攝影環境普遍存在一些觀念
比如:設備為先,參數為先
人們看到一張照片,首先問的是設備,焦段,參數,怎麼調的色,用了什麼濾鏡之類的問題
真正關注內容的很少
還有「前期不足後期可補,三分拍七分修」這種不靠譜雞湯
以及所謂「人像三要素」 等等
很多人會更願意接受的是app裡那個不太真實的自己
我們似乎一直沒有get到一張耐看照片的核心是什麼
面對這樣的一個普遍現象
是很容易讓我們在初期就被帶偏到一條錯誤道路上的
但同時,在目前這樣一個網絡信息高度發達的年代
也很容易就能獲取到非常多有價值的的學習資料
並且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讓自己往好的方向發展
那麼,如何正確的開始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看
這不僅是第一步,也是應該一直堅持下去的一件事
因為你照片的靈感,語言,表達
很大程度都和你看到的事物有關聯
我自己是一名主拍人像的攝影愛好者
所以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些關於時尚類人像
我自己的看圖的方式和獲取信息的渠道
希望可以給提供一點點思路
1.網絡
現代的科技如此發達,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
但同時,因為網絡中的信息分類繁雜瑣碎,我們也非常容易接收到很多反審美的信息
所以分清楚審美和審醜是最基本的開始
如果有條件科學上網的話,可以多在國外的網絡平臺或者app上看圖,比如ig上就很容易找到非常多優秀的攝影師和藝術家的作品,當然國內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也同樣有很多。
在這裡我貼上幾個自己關注的的ig帳號,他們的照片都有非常鮮明的個性和風格
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波
2.畫冊和雜誌
其實買攝影畫冊在國內是相對較難的一件事情
一是因為國內書店引進的比較少,二是價格也相對較高
我所在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書店我也去過一些
但基本都是關於攝影教程類的那種書籍,我只在方所看到過相對比較多的原版攝影畫冊
觀看被印刷出來的作品,絕對是比我們在網際網路上看數碼圖片更讓人感到賞心悅目的
將照片印刷也是攝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儀式感
現在國內也有很多優秀的年輕藝術家和攝影師在出版自己的畫冊,價格會比書店裡賣的國外畫冊便宜很多
如果看到自己喜歡的,不妨支持一下
雜誌類的書籍也是非常有用的
但看雜誌絕對不要只局限於攝影類和時尚類
很多關於旅行、設計、生活類的雜誌也含有非常多的可用信息
這些雜誌中同樣有非常多好看的圖片
並且這些圖片的攝影師名字通常都能夠在雜誌中找到
看到自己喜歡的可以拍下來,記下來,再去網上搜索該攝影師的其他作品
這樣又可以繼續延伸出更多的學習資料
3.城市中的廣告牌
我們每天穿梭在街道上,身邊其實一直都存在著很多值得關注的優秀作品
服裝、化妝品、首飾中都有很多拍的很優秀的廣告片
不要只是把它當做廣告來看
它們中的某一個也許就可以為你的創作帶來靈感
看到覺得好看的,記下來,拍下來
同樣也可以去這些品牌的官網、微博、IG,甚至是淘寶店去看他們的其他樣片
4.看展、看電影
看展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現在我們國內在這方面也越來越重視,美術館越來越多,各種展也越辦越多
身臨其境的欣賞藝術家的作品絕對是比在網絡上觀看更加讓人震撼
會更讓人去思考作品背後的表達
可以多下載一些看展相關的app來關注你所在的城市有沒有開設新的展覽
不管是攝影展、藝術展、畫展,多去看
看電影同理,電影中的視覺語言、色彩、構圖、臺詞都有它想要表達的內容
多認識不同的藝術家,體會不同風格的作品
對審美的提升是非常快的
5.生活中
攝影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對生活的理解
生活方式和經歷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多留意對你審美有幫助的事物和人物
現代都市節奏之快,很多有意思的事物會在不經意中被我們錯過
其實儘量放慢你的生活節奏,多關注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美好,不要過於沉醉於一些不太有內容的信息中
身邊總會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東西
也許街邊的一間小店,街上某個人的穿著打扮,城市中某些色彩的碰撞
都有可能成為你開始創作的靈感來源
其實總結起來,攝影的基礎是審美,核心也是審美,最終呈現出的作品也是基於審美的形態
但審美又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課題
它很個人且很難相互交流,這是一種自發的意識,每個人千差萬別
一個人也很難將自己的審美灌輸給另一個人
我個人認為多看多欣賞是提升或改良自己最快的方法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如此豐富的時代
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人,看你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一切
即便沒有在短期內提升你的水平,也會在不經意中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