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就要有信仰和方向,不要做隨波逐流的浮萍!
相遇的美好
影片中故事大背景為薩爾許戰役中,沈煉(張震飾)、陸文昭(張譯飾)和第三人死裡逃生。
影片由皇帝寶船落水案、郭真在酒肆被殺案、殷澄不正當言論案、凌雲凱捉拿北齋案、凌雲凱被殺案、案牘庫被燒案等案件串聯起來。
沈煉的第一個案子是處理酒肆郭真公公被殺案。魏忠賢的外甥總旗凌雲凱和他搶功,沈煉手下的總旗殷澄散播皇帝和魏忠賢的八卦消息,被凌雲凱抓住把柄,從而被逼自殺。
坐而論畫
陸文昭幫助沈煉擺平殷澄的案子,並派凌雲凱去殺北齋。碰巧沈煉十分欣賞北齋(楊冪)的字畫,於是跟隨前去想一睹北齋真容。碰巧,北齋正是前幾日雨天為自己撐傘的美麗女子。有才華、有趣還年輕貌美的女子,誰人不愛呢?沈煉於是殺了凌雲凱,救下北齋。
初遇
誰知北齋不只是年輕貌美的字畫大師,還是信王朱由檢的情人。於是,受朱由檢手下丁白纓威脅,火燒案牘庫,並殺了鄭掌班。
在此期間,因凌雲凱死因離奇,南鎮撫司錦衣衛裴綸(雷佳音飾)一直在調查沈煉。並在沈煉家長吸溜完一大碗麵條後,說出一直死磕調查沈煉的原因:殷澄是他唯一的朋友。
陸文昭追殺沈煉一行人時,沈煉推測出所有案件的真相。原來一切是由皇帝的寶船落水案為頭,以信王朱由檢繼承王位為終的群體性案件。此時,幕後主使信王朱由檢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而下令誅殺所有知情人,包括沈煉、裴綸,以及自己的心腹陸文昭、丁白纓。
缺口
整部影片中案中套案,不同人物輪番出場下場,眼花繚亂,每個人都帶有不同的任務,推動劇情發展。
影片中太監郭真落地成盒,引出殷澄對當今皇帝和魏忠賢的編排,這段編排是作為信息傳遞給沈煉,幫助其想清整個環節。殷澄作為信息傳遞的工具人,在船上自殺身亡。
凌雲凱被殺是整個影片的激勵事件,導致沈煉的生活與過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引來了南鎮撫司裴綸調查沈煉,引來丁白纓(辛芷蕾飾)以此事威脅沈煉火燒案牘庫。凌雲凱完成推進情節進展的任務,光榮犧牲。
戰鬥
裴綸揪住沈煉進行深入調查,在其中他串聯起寶船監造紀要、北齋、陸文昭、丁白纓等事情,表面給沈煉製造麻煩,實際上卻幫助沈煉理清整個案件。在陸文昭的助攻下,裴綸和沈煉結合為一個整體。這個角色和沈煉其實是一個人,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偵破整個案件。
你有事
丁白纓是陸文昭的師妹,執行陸文昭不便出面的任務,她在影片中的事情,陸文昭都可以去做。
陸文昭經歷了薩爾許死裡逃生的修羅戰場後,一心想要換種活法。他看清時局,魏忠賢把持朝政,閹黨獨大;他堅信未來,信王朱由檢欲推翻閹黨,勤政愛民。陸文昭堅信要想打倒對手,一定要比對手更兇狠。陸文昭表面投靠魏忠賢,實則是信王的心腹,他把自己真實目的藏得很深,推翻魏忠賢把持朝政,他有著清晰的目標,和為了目標不擇手段的決心。
忍辱負重
沈煉是影片出場時間最長的人,最主要的選擇是殺凌雲凱,動機是保護北齋。後續的火燒案牘庫等都是被動行為。最後還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帶北齋逃跑。
影片中最大的對抗是魏忠賢和信王,然而在這二者之中,沈煉並沒有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在政黨勢力前是中立的,他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北齋那個奇女子。
絕望
哪怕世道不公,也該自己選擇活法。沈煉和陸文昭就是這樣的兩極,恰恰陸文昭有自己明確的目標,而沈煉只是隨遇而安。
北齋是一副皮囊。
皮囊
修羅戰場,只有一個人能活著離開。薩爾許戰場是修羅場,皇帝落水後病危的奪位之戰,也是修羅戰場。信王和魏忠賢只能有一個人勝出,失敗的人付出的代價是生命!魏忠賢低估了信王,在《繡春刀1》中死去。
影片中沈煉的一句話十分出戲。沈煉家中,陸文昭意欲殺其滅口,沈煉對陸文昭說:你們是要變天麼?聲音清晰,底氣不足。這句話放在其他時候絕對政治正確,沈煉忠心耿耿護衛皇權。而放在此時,沈煉絕對是閹黨!因為當時魏忠賢執政,顛倒黑白,賣官賣爵,朝廷烏煙瘴氣。不變天難道任由朝廷亂下去麼?沈煉的這句話讓人看不清他的立場,既然看不清立場那就殺了吧。所以陸文昭因此追殺沈煉三百裡,一定要將其滅口。
餵貓
影片代入感不如第一部,第一部沈鏈與命運對抗,與閹黨,趙敬忠,韓曠等對抗,而且每次對抗,距離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越遠,每次對抗後的溝壑越大。而《繡春刀2》中沈鏈和什麼對抗呢?陸文昭,丁穎,信王麼?沒有感覺到對抗,只看到一隻乖乖的小貓咪,任人擺布。
沈煉和陸文昭同是薩爾許修羅戰場的倖存者,兩人經歷了九死一生後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態度。陸文昭明確目標,投靠信王,用自己的方式改變朝局。而沈煉仍只是作為一個小人物,聽領導安排做事情。人,還是要有一些追求,縱然捨生取義,依然為人間正道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