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常態化,各地電影院開始陸續復工,延期了4個多月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也宣布將於8月22日至29日舉辦。加上此前的FIRST青年電影展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夏天內地已經有三個電影節正式開啟,這也象徵著國內電影產業正在緩慢的復甦中。7月27日,在影迷歡呼雀躍之時,一張北影節的先導海報卻登上了熱搜。相比上一屆北京電影節「西蘭花」海報引發的眾嘲,這一次大眾對這張海報的意見卻呈現出兩極化。我們很少能看到平面設計進入公共討論的領域,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海報設計的標準和範式時,這樣的討論本身對視覺設計領域具有很高的價值。
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海報是由立入禁止工作室設計,工作室主理人是知名平面設計師劉治治。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設計工作室,「立入禁止」一直以風格大膽、前衛而聞名。這次的電影節海報選擇以靜態和動態兩種形式展示,引發大眾質疑的正是這張靜態海報。簡單直白的黑體大字,高高堆疊的大小圓盤,以及復古紛繁的七彩配色讓不少人感到困惑不已。事實上,「奶瓶」樣的物體是天壇的縮影,它是由一堆鏡片組成。北京電影節的獎盃叫做「天壇獎」,而根據官方規定,電影節的海報設計要包含天壇和風車元素,另外希望光感、色彩上能夠有電影的感覺。2020年是北京電影節十周年,因此主打概念是「十」這個漢字。設計師拿「十」做成風車,風車轉得比較快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圓,這就是動態海報的設計初衷。而這張先導海報只是截取了動態海報其中的一幀,十個鏡片堆疊在一起,顯示的是鏡頭裡的結構。相比金雞百花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電影展也許沒有那麼出名,但卻憑藉自身的小眾氣質,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FIRST青年電影展誕生於2006年,前期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直到2011年才落地青海省西寧市。2020年7月26日舉辦的是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與北京國際電影節這樣的大型賽事相比,FIRST青年電影展像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從海報設計之中能看出其特立獨行的氣質。6月28日,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發布了三款主視覺海報,主題是「回歸」,三款海報分別是Back to FIRST、Back to Future、Back to Cinema。海報採用了「重複構成」的設計手法,分別以紅、藍、黃為主色調,逆流的魚、回眸的人、與時代不符的蒸汽火車作為主角,象徵「逆流而上」的精神。統一協調的配色、大膽創意的構思、獨特的版式,整體灑脫不刻板,給人一種非常高級的視覺體驗。在FIRST青年電影展舉辦的前一天,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也迎來開幕之日。今年的主視覺海報以「重逢」為主題,寓意廣大影迷即將在大銀幕上與電影重逢。看完文章,如果有任何意見或問題,歡迎加入我們的設計交流群。
這裡集合了大量設計專業學生以及相關業內人士,解疑答惑、互動交流,不亦樂乎。
(加群時請備註「專業方向「便於群主審核)
△ 《花木蘭》為品牌演繹現代女性形象帶來新故事
△ 疫情之下,品牌如何用設計影響消費者
△ 從《古董局中局》到《龍嶺迷窟》,互動劇的興起給品牌帶來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