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有了心中另一個自己的陪伴,生活也變得不再孤單,而與自我的對話又何嘗不是一種思考和反省。當我們遇到困境、不解的難題,理性的思考總是幫助我們冷靜下來;而那些雀躍和歡快的情緒,也因為自我肯定提升了自信。也許總有不同的「我」展現在世人面前,而「我」知道,心中的嚮往從未改變,成為一顆星,不負這黑夜。
寫在前面
我是誰?
一個平平無奇、愛憎分明、理性嚴謹卻又神經大條時常掉線的直白毒舌天蠍女;和大部分出國黨不同的是,我來自體制內;和不少體制內出國黨不同的是,我初三下有了要出國的打算卻依舊拼了命地考進了所體制內學校🤷♀️
以上,應該不難看出,我是一個話多且廢的人,但本質思路還算清晰...下文的風格也會是如此,所以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希望你是時間充裕並且耐心的(憨憨微笑/respect)。
「別低頭,皇冠會掉」—— 一場跨越三年的隔空對話
「現在的你,是不是覺得當年的自己很頹啊,什麼都不敢做,都不去做……希望你回頭看這三年是驚喜與感動的。至少,皇冠要戴起來。「
——2017.9
這是我在入學之初寫給三年後的自己的一封信裡的一句話。
不止一次地聽老闆大姐談論我的成長,說我長成了一個敢於剖開自己聊過去聊現在聊未來聊夢想的人,自己卻終究沒什麼實感,心裡想著「我以前也沒那麼差勁吧」,多少有點淡忘了曾經的模樣。聊文書的時候大姐問過我,是哪個事件/哪個時刻讓你發現你變了。我思考了很久,沒答上來。因為在我的印象裡,似乎沒有特定的某個點強烈到足以讓我卸下身上的包袱,只是隨著時間,和經歷的人和事潛移默化地發生了些秘密的化學反應吧。
直到一個星期前的畢業典禮上,我收到了這封毫無印象卻又確實是我的字跡的信件,寄件人署名3年前的我。這些陌生的文字仿佛立刻把我拉進回憶的漩渦中去,自己腳下走過的每一步路若隱若現。
只和現在的我相處,你絕對想像不到當年寫信的那個姑娘是個怎麼樣的人。不妨在這裡給大家描述一下我記憶裡的三年前的gyq的模樣:
剛經歷了自主招生的「辣手摧花」,精神狀態開始好轉;即使排名不低也會因為一次數學考試的成績低於預估值5分而縮在教室角落委屈落淚;自卑,對未來的一切畏懼、不知所措、抗拒;還算平安地度過了抑鬱期,眼睛裡沒有火光,對世界沒啥好奇。
猶記三年前暑假第一次與老闆的面談:
「為什麼高中選擇了現在的這所學校?」
「初中成績還不錯,自招的時候其他同等別的學校要麼沒要我要麼我沒考慮,沒得選。「(dbq我就是人間真實本人)
「既然你成績挺好的,按現在的軌跡好好學的話說不定能上個復旦交大,為什麼會在這種時候決定出國呢?」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不太適合我吧,我會在這種環境下把自己逼太緊,奢求一些我夠不到的東西。太累了。我不想再做沒感情的刷題機器了。太無聊了。」
「那未來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談吐自信的、舉止大方的、有光芒的人吧。「
甚至在申請季過後,還常有人在了解了我的履歷過後替我「惋惜」,沒堅持考個國內「好大學」。是,本科出國留學並不從一開始就在我的人生清單上。我曾以為我會像身邊大多數同學的選擇一樣,順著一條在別人眼裡光鮮亮麗的體制內道路一路摸爬滾打到底;我也曾以為我會一直把理科競賽搞到高中,不愧對於「理科班」名號,安安穩穩做個理科生,即使我的頭腦不曾支持我擁有良好的遊戲體驗🤷♀️。
終於,九年制義務教育接近尾聲,少了些天賦又少了些運氣的初三把我搞得渡劫一般的身心俱疲之時,才突然醒悟自己走岔了路。我所追求的並不是我擅長的,更不是我喜愛的。不是我的永遠都不會是我的,到頭來也不過白忙活一場,免不了最終舉起白旗。
三年後的今天,不說我做到了全部,至少,我越來越靠近那個小心翼翼縮手縮腳的女孩理想中的樣子……
若要現在的我給三年前的她回一封信:
「雖然當年的你,把日子過的要窒息一般,確實怪遜的,但我卻也敬佩你願意繼續努力地活下去面對的信念和勇氣。正是因為你所經歷的、承受過的一切,那些旁白那些姿態那些傷害讓未來的我能更加堅強更加勇敢更加平(fo)穩(xi),同時也給了我機會早早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別後悔,別多慮,別罵,別恨,別討厭自己。You’re worth it.
別低頭,皇冠會掉。「
——2020.7
「現實下墜,夢境破碎」——一個等待過的愛
整個申請季,對我來說最折磨人的,依然是標化。這些應試的東西似乎不論過去還是將來都會是我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淌淚)……「非考試型選手」這個名詞大概是給我這種人最有力的安慰和最荒唐的藉口吧。儘管最後呈現在成績單上的那幾個數據還看得過去,但那樣的持久戰這輩子不想再經歷第二次(努力擠出微笑jpg.)。
這場我所謂的持久戰,從2017.9開始,到2019.10才正式落下帷幕(若不是到了最後的ddl,說不定12月還能看見我)。前前後後,託福考了6次,SAT考了5次,SAT2全盤皆輸,AP也沒有全部滿分。
前些日子,我以一個學姐的身份寫了一篇過來人的託福經驗,推文標題「模考60,最終117,託福成績兩年翻番如何實現」(非本人自擬)。看到標題我第一反應:這誰,好nb。點進去看到我自己的名字,my jaw dropped. 我完全沒想到這麼個光鮮亮麗的標題能套用在我身上。當下覺得有些臉紅,因為117隻是拼分後的成績罷了,沒看上去的那麼厲害。再後來靜下來回味整個考標化的過程,和這個有靈性的標題配合食用,總覺得確實勵志,又有那麼些諷刺……
去年10月說起來是我整個人感到最疲累的時候,託福SAT都沒出分,尤其是託福,每次考完試都抱著能出分的希望又每每落空,是一種得持續努力卻又不知道盡頭在哪的無力感。本來9月自己估算了基本能出分,出考場的時候長籲了一口氣,不料ETS給我開玩笑一樣的打了個寫作史上最低分,止步109(真的迷惑行為)。因此在10月迫於壓力,瘋了一樣地報了SAT考完後的連著兩個星期的託福考試,不帶一點喘息的機會。考「最後一場託福」的前一晚,電腦裡開著小站,筆記本裡是作文模板。我盯著屏幕很久很久,腦子是空的,看不進去也聽不進去,兩個小時過去一事無成。我不知道前個星期的考試是否能如願出分,也沒有心思再去準備第二天的考試。就像是在經歷一場博弈,贏了光榮,輸了功虧一簣;期待又不敢懈怠,想一鼓作氣卻又燃不起鬥志。「再而衰三而竭」,說的就是這吧。我終究是慌了,糾結了很久去不去第二天的考試,怕自己毫無準備地上考場白白浪費機會時間和金錢;而內心有十萬個抗拒和不情願。那個晚上兩種聲音交戰,我大哭了一場,也是申請季唯二兩次哭的其中之一。第二天我還是去了,以摸魚的心態去的。好在最終前一個星期的那場託福就已經出分,最後一場也不意外地上了110,甚至兩次還能拼出個117(雖然沒什麼用lol),怎麼說都還算是一個happy ending吧。
沒有tough time的申請季大概是個假的申請季,反正標化是給了我點顏色瞧瞧,好像是在報復我小時候不追美劇很少看原版書lol。也許有人會說,至少你結局是好的,有的人考那麼多次還不一定有這樣的結果呢(no offense),沒必要「賣慘」(習慣活在到處都是ETC的世界)。沒毛病,我只是覺得我三年以來的付出和回報遠不成正比,多多少少有些遺憾。因此在這裡也給各位21、22、23er們一個忠告:規劃要趁早,但千萬別把戰線拉太長,一定要合理分配各門考試的時間,給自己留足備考的餘地,這樣效率才會高。不然就會淪落到像我一樣從九升十暑假就開始了到申請遞交前一個月還一門都沒出的尷尬境地。
順便,既然前文剛好講到了申請季以來第一次哭,那不妨就在此處交代一下第二次哭的起因經過結果好了。終於輪到我愛了一年半的Tufts「渣男」(僅於我個人而言/噓)出場了!18年樹英之夏一見鍾情,19年暑假嘗試著進一步接觸了兩個星期以拉近親密關係,環境、氛圍、人、晚霞、落日餘暉下的Carmichael、每日途徑的Jumbo、每天的目的地——civic life那幢樓地下一層的小教室、每日一天三頓必吃的食堂冰淇淋……Tufts的所有所有,都給我一種「越看越喜歡」的感覺,是即使相冊內存嚴重告急也永遠捨不得刪掉的一段記憶。我一直抱有幻想我倆能「牽手成功終成眷屬」,以至於在ddl前三天我還在更換supp的topic只為呈現最好的自己,趕在截止前一晚才抖抖索索地點下submit並開始祈禱。自始至終我一直相信I’m going nowhere else. She is my school and I’m the one she wants. 但現實是現實,幻想是幻想,20.2.6 7:00夢醒時分:自始至終不過是我一場心潮澎湃義無反顧的單箭頭明戀。害,終究是我錯付了..那兩天真的煎熬,常常一個人坐呆呆地在書桌前,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究竟是為什麼,活脫脫一個失戀少女模樣(嘖)。萬幸那時候不用再趕著寫文章,好多抽出些時間給自己做心理建設,立馬和老闆大姐商議擬定下一步計劃並開始實行(PlanB是我最後的理智)...
算了,抬起頭朝前看,說不定會有更好的在等我呢。
「另一個世界,教會我很多」——一個渴望天空的人
在我所有寫過的文章裡,心中桃浦一直是WM的supp,一篇關於天空的題材,即使寫得不是最優秀的,也是我寫過最快樂的一篇文章。我一向嚮往天空,自稱「天空愛好者」(所有的空中極限運動都在我的人生playlist裡lol),因為上面的空氣好新鮮(?),因為上帝視角給人帶來靈感,因為我「迷信」天空之上存在著另一個世界。
我說上帝視角給我靈感,出自於跳傘的體驗。從空中俯瞰,大好河山盡收眼底,是平面裡很難體會到的新鮮感;它教了我格局、眼光、和角度。天空廣闊,像鐘罩一樣圈住大地,包羅萬象;它教了我包容和接納。
所謂格局、眼光和角度,舉個例子:體制內學校自身沒有很多資源,但由於目標明確目的清晰,再加上我一定會盡力把握住對我有利的機會(潛臺詞:我就是功利本人),我的「聽話」為我爭取到不少的時間做活動,一切都好像順其自然地發生著。毫不避諱地說,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我做事一般都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所以一開始做活動的初衷是功利性的。但到後來慢慢我發現做人處事沒必要一直都那麼功利狹隘,轉化看問題的視角,與其說是完成任務似的填滿十個空用來申請大學,不如說是藉機培養各種能力開拓視野豐富生活,包括科研、自我探索(簡稱自學)、組織領導、交際溝通等等。即使看不到當下的意義所在,也要相信未來一定會有其所用之處。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
再說包容和接納:我從小是一個很傳統(甚至封建)的人,高中之前都像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孩子,對追星啊、穿著打扮啊、三觀啊、感情啊都抱有很大偏見,對「異者」排斥;而來到sy之後封閉的社交圈就此打開了缺口,逐漸演變成一個「大型真香現場」。三年以來在各種場合我結識了形形色色,與我背景、膚色、生長環境、理念觀點都不相同的人,也有幸成為朋友。一個自我的人,在學著傾聽與認同,在試著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存在即合理。
那個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等我去發現吧。
「拋去雜念,把心歸零」——一些散落的記憶碎片
就像我之前說的,我是一個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常把自己逼得很緊的人,從申請季各個方面,標化準備也好,活動規劃也好,文書進度也好,都有所體現。這點從小到大從未改變,因為我不覺得這是需要調整的狀態,反而對於我而言是必要的。不同於往日的是心態——從常有的大的情緒起伏到逐漸佛系平穩,甚至在ED翠菊的那天一滴眼淚沒掉,像個沒事兒人一樣開始一天的作息,繼續趕工RD的文書,因為我腦內早已有過上百次演練,提前準備好了各個情況的應對方案。
大姐說我「有點太佛系了,感覺沒啥上進心,什麼都不爭不搶。」可我自認為是個勝負欲和控制欲都挺強的一個人,甚至某種意義上還有點傲,內心戲很多。但同時我又是一個理性>感性的人,目標通常明確,再加上長著一張不善於表達的嘴,在行為上「aggressive」的表現就不會那麼明顯了。害,人都是矛盾體,沒辦法啦。
我前面說整個申請季我沒怎麼哭過,但我覺得自己其實談不上有多堅強,甚至可能仍然是個愛哭鬼(哭又沒什麼不好,我的過去告訴我沒必要憋著苦悶委屈痛苦假裝堅強),只是自從心理痊癒,我就一直告訴我自己,天不塌,啥事兒都好說。聽人說「人生的常態是不開心的」,那麼積極地過好生活,少焦慮急躁,戒抑鬱,必然沒有錯(雖然雞湯)。總之,我覺得我現在的狀態以及處理問題關係的能力大致已經找到了一個平衡,願意去爭取我感興趣的東西、嘗試不一樣的可能性,又保持著冷靜思考的習慣,過得自在又充實(也希望精彩)就是了;)
順便提一嘴,讓很多人頭疼的、同時也是申請季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書,反而是我相對放鬆的一個環節。雖然我的寫作水平確實很有限,但從未被慧玲姐催過文書是我整一年最驕傲的事情(本屆勞模之一的高光時刻yes I made it)!!!
最後,一波我要感謝的人——
老闆:
謝謝老闆創辦了sy哈哈哈哈!sy彌補了我的高中遺憾,讓我沒有那麼後悔初升高時的選擇lol我一直說,每次煩惱沒有頭緒的時候進老闆的辦公室,出來的時候感覺自己又是一條好漢,真的蠻神奇的。謝謝老闆給了我那麼多資源和建議,一直在鼓勵我去爭取我想要的,讓我意識到connection的重要性,也一直表現出對我能力的信任和肯定,我真的超感動!同時,我也對你作為一名教育家表示崇拜。雖然有很多能吐槽的,但依然是我理想中的亦師亦友的樣子沒錯了哈哈。愛你!!!
大姐:
天蠍line賽高!!很有幸被分到了大姐的組裡。知心大姐名號不是吹,每次和大姐聊完心情都會舒暢很多收穫也不少,從選校到文書到各種有的沒的。記得去年12月的時候經常半夜還能「抓」到你掛個急診號,月底的時候還好有你的緊急召喚我的long才得以獲救,也就是救了我的大半個申請季吧(熱淚)。後申請季一輪一輪出結果的時候,你陪著我一起煎熬,並總是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安慰我,幫我一起制定下一步的計劃。大姐就是我的定心丸!!!
慧玲姐:
沒有慧玲姐我這神經大條的人怕是難熬過這申請季了哈哈哈哈。慧玲姐就像我的哆啦A夢,不涉及核心業務的技術層面,不懂就問慧玲姐總沒錯lol。沒有一次讓慧玲姐成功催到我的文書這事兒我可以吹好久吧,反正慧玲姐在我印象裡從來都是溫柔可愛的形象;)慧玲姐勇敢飛,鍋鍋子永相隨!
Kerri:
「Hey Jane」 spoken in a much special tone, I haven’t heard this greeting for so long and I miss it a lot!! You’re definitely one of the best persons I』ve ever met! I miss the days we were on zoom calls, sharing about our life stories and interests, brainstorming and exploring possible essay topics, or just chatting like normal friends, like what you 「required」 me to do when we first met last April. I’m so thankful for your huge work on my essays, from October helping me with my long essays up to the last minute saving my Tufts supplement. And every time after the college decision was released,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comfort me and to encourage me to keep going. I love you soooo much!! Btw, I』ve watched the version you suggested for the movie Jane Eyre and I love it!
Rebecca:
It’s my honor to have you as my mentor and work with you for nearly half a year. Though I have to admit the annotations and messages were somehow overwhelming sometimes, your clear instructions were super helpful that guided me to come out with better essays.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patience! And plus, I appreciate much that we exchanged our life and concerns with each other like friends too! Btw, even though you forgot to follow-up pictures of your cutie niece in the little dragon costume, I still wanna say that your niece is an angel!!
Daphne:
The first time we met was when I need support on my club activity, and then we worked on my UC essays together. I have to admit that every time I sought you for help, I brought you some trouble lol. Thank you for being there and helping me solve those emergencies!
樹英ers:
領我進sy之家並給了我很多tips的大神Pace學姐;為我申Tufts操碎了心的Evon學姐和Jack學長;很早就認識了愛勸人喝酒愛灌毒雞湯的班傑明;頻道相同可以一起玩一起鬧分享彼此心事的Zoey學姐(有機會我一定來找你玩哦!!);
Essay B一起奮鬥的大佬們;高中(甚至初中)一直以來和我相依為命的閣;Tufts姐妹花11、哈爾濱喬欣和Yolanda;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追劇小姐妹李午;追星一族趙蝦仁……謝謝你們,遇到你們一定花了我不少好運氣吧哈哈!
最後,爸爸媽媽:
媽,從小學到初中你無時無刻不在焦慮著。上高中以後,我原以為你終於願意放手了不管我了不再為我事事操心焦慮了,但後來才得知你怕我嫌煩,不敢當著我的面嘮嘮叨叨,總是繞開我通過別的渠道(比如大姐)表達你的焦慮心情。爸,我倆經常思維對不上頻道導致意見不合,我也因此總惹你不悅,吵吵鬧鬧成了日常。可能在你們眼裡我一直都是一個任性不懂事的孩子,總會讓你們失望失落,我也知道對於家裡人來說我的表現經常過於自我...我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我承認,我很愧疚我的表現似乎沒有給予你們對我的愛與付出應有的回應,但請你們相信我很感恩你們18年以來的養育之恩,很感恩你們對我所有決定的理解、支持與幫助。對不起,我愛你們。
最後的最後,用我最喜歡的歌手之一演唱的,也是給我申請季帶來莫大力量的一首歌結束我的sycz:
即使陷入黑暗也別放棄,努力做一顆散發光芒的星去追尋心中自由,「告訴自己,沒辜負這黑夜。」
樹英學會 Class of 2020 錄取結果統計
樹英成長2020 | 基於兩種立場我會罩著你——張珉嘉(西北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Stepping Stones —— 程淳(埃默裡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與自己和解 這是我的樹英成長——包亦昀(康奈爾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楊哲清(紐約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I Did It My Way ——孫嘉穀(康奈爾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終有輕舟越過萬重山——曾家鈺(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未生——孫一禕(維克森林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四方食事,人間煙火——趙雪倫(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原來我,是可以被依靠的啊——張詩涵(範德堡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Step Out of My Comfort Zone——徐郅佳(紐約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致姍姍來遲的你——黃一漪(波士頓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限定遊戲——肖涵(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尋找答案的兩年——項楠(塔夫茨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金子鶴(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如果可以——公雲帆(西北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順其自然——芮子言(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成功永遠屬於擁有實力的追夢者——張溢晨(康奈爾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Awkward Persuit —— 劉宣成(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意難平——趙炫寧(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全獎)
樹英成長2020 | Some call it 中介,I call it home ——馮葶昀(紐約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你不能兩次遇到同一個我——羅奕(莎拉勞倫斯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佛系女孩的成長之路——金亦暘(斯沃斯莫爾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Afterglow——蘇心菲(南加州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再見伯克利——洪芫浩(卡內基梅隆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只屬於自己的日子——朱麒添(丹尼森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一手爛牌打贏了——Melissa(紐約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克萊因藍——孟俊邑(紐約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Making It to The Other Side——周沫(聖母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從一個月亮走向另一個月亮——莫培瑄(卡內基梅隆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Once a Shuyinger, always a Shuyinger ——謝濱鴻(聖母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Dazed ——劉叢睿(帕森斯設計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價值遲早會回歸價格——鄒子堯(紐約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從一些general的事情開始說起——葉茂林盛(卡內基梅隆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A Never Ending Show ——劉欣蕙(東北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平凡,也不要停下努力的腳步。——方萱寧(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我人傻了——顧犇(拉法葉特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那些山林, 那些飛鳥——華景雯(華威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內心獨白——陶佳潞(威廉瑪麗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迷途——俞駪潼(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牆——張常嘯(UCLA)
樹英成長2020 · 轉學 | 沒有什麼不可能——徐嘉鈺(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樹英成長2020 | Stand Your Ground——李午(北卡羅來納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接受和擁抱不完美——李凱星(UCSD)
樹英成長2020 | 接受真實的自己——趙致雅(劍橋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知足且堅定——趙寧淇(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
樹英成長2020 | 定風波——張楠笛(範德堡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李想(UCSD)
樹英成長2020 | 匆匆走過的申請季——耿旖然(康奈爾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做「平靜如水」最真實的自己——周青羽(德州奧斯汀大學)
樹英成長2020 | 穿越人海,只為與「你」相擁——呂盛豪(倫敦大學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與夢相伴——趙炫寧家長(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全獎)
樹英Parents 2020 | 感恩節的心裡話——孫一禕家長(維克森林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貓娃亦虎妞——包亦昀媽媽(康奈爾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走過一個真正「陪伴」的申請季——程淳媽媽(埃默裡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遇見——陶佳潞媽媽(威廉瑪麗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探索未知,有趣人生——黃箐閣家長(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塵埃落定——趙寧淇爸爸(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遇見樹英,我們的小確幸——劉宣成媽媽(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永遠的家人——馮葶昀媽媽(紐約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就這樣長大——呂竺音媽媽(波士頓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最後的選擇也是最好的——Melissa媽媽(紐約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記一段相互陪伴的旅程——陸秋依家長(波士頓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焦頭爛額不如佛系——王菁伊媽媽(波士頓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No Pains No Gains ——宋悅琪媽媽(凱尼恩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尋覓那個適合她的,樹英——徐子涵媽媽(聖母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靜靜地,等風來——張楠笛爸爸(範德堡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樹英成長,在我心裡的某個地方——姚禮姍媽媽(塔夫茨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成長的路——石宇軒媽媽(莎拉勞倫斯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靜待花開」的日子有樹英相伴——楊哲清父母(紐約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一路相伴、放飛成長——徐郅佳媽媽(紐約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小草,在疾風中成長——黃一漪媽媽(波士頓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人生猶如馬拉松——金亦暘媽媽(斯沃斯莫爾學院)
樹英Parents 2020 | 芝麻開門——洪芫浩家長(卡內基梅隆大學)
樹英Parents 2020 | 親愛的,沒有一所大學會辜負你——周青羽媽媽(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樹英Parents 2020 | 一花一世界,成就樹英er——宣弘毅媽媽(UIUC)
樹英Parents 2020 | 陽光總在風雨後——張常嘯家長(UCLA)
樹英Parents 2020 | 放養也是一種成長——夏藝航媽媽(卡內基梅隆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1 闢謠!熱搜「頭條學霸」雷孟子昂的真相究竟為何?
走過申請季2.0 | No.2 劉詩茵和達特茅斯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No.3 肖楚涵和範德堡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4 程淳與埃默裡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5 走在成長的路上:趙炫寧和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
走過申請季2.0 | No.6 張珉嘉和西北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7 金亦暘和斯沃斯莫爾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No.8 馮葶昀和紐約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9 耿旖然和康奈爾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10 夏藝航和卡內基梅隆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11 孫一禕和維克森林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12 楊哲清和紐約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13 劉宣成和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No.14 徐子涵和聖母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15 周沫和聖母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16 王虹儒和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No.17 張常嘯和UCLA
走過申請季2.0 | No.18 包亦昀和康奈爾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19 夏子蘇和紐約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0 張詩涵和範德堡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1 王可欣和紐約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2 趙寧淇和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No.23 葉茂林盛和卡內基梅隆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4 徐郅佳和紐約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5 林萱和紐約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6 孫嘉穀和康奈爾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7 韓琳佳和西北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8 計佳伲和紐約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29 姚禮姍和塔夫茨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轉學 | No.30 張溢晨和康奈爾大學:請回答2020
走過申請季2.0 · 轉學 | No.31 芮子言和巴納德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轉學 | No.32 公雲帆和西北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33 趙致雅和劍橋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34 陳家加和布林莫爾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No.35 石佳明和南加州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36 李午和北卡羅來納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37 張馨予和布蘭迪斯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38 王菁伊和波士頓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39 黃一漪和波士頓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No.40 郭昱晴和布林莫爾學院
走過申請季2.0 | No.41 劉叢睿和帕森斯
走過申請季2.0 | No.42 洪芫浩和卡內基梅隆大學
走過申請季2.0 | No.43 陶佳潞和威廉瑪麗學院
對留學感興趣的朋友
可以聯繫王老師:18616770219
或掃碼添加微信
[更多申請故事]
[從這裡開始認識樹英]
[他們的申請故事]
Brown University:開始懷念申請季 | 得失輾轉御城蕪 言止清寥嘆陌路
Cornell University:乖乖聽話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人生若失去方向,便選擇更艱難的那條路吧
University of Chicago:點滴拼湊中與芝加哥的意外邂逅 | Congratulations from UChicago | 我和樹英的緣分 | 與清醒為鄰 |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Wellesley College:願Wellesley的榮光歸於你 | 總有一些什麼,比offer更重要
Swarthmore College:我的成長日記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終於等到你 還好沒有放棄
Duke University:申請季不言放棄
Harvey Mudd College:我的申請季,從一個失敗的賭局(Gambler’s Ruin)開始
Haverford College:一個和別人大同小異卻是我自己的故事
JHU:做個普通的好人
Northwestern University:只要方向對了,我不在乎比別人走得慢一些 | 一個北京女孩的樹英成長日記 | 在申請季中尋找自我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出國那麼辛苦,一起努力會好很多吧 | 開始 | 感恩遇見你,感恩還是你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樹英成長,你長什麼了? | 所謂勇氣就是知道不畏懼什麼,也知道畏懼什麼 | 那些樹英教我的事 | Go forth and have no fear,要相信,上天自有好的安排 | 我與樹英與成長 | 成長,永遠都是進行式 | 擦肩而過 | 生活永遠都會給你最好的選擇
Smith College:撞在這個不言而喻都變成言而不喻的世紀上
Rice University:一蓑煙雨任平生 | 米飯女神給樹英的情書
Vanderbilt University:你是我最重要的決定 | 樹英帶給我的改變 | 此心安在,便是吾鄉 | 來自學姐的一封信 |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Emory University:最明智的決定!樹英Class of 2015 | Alice夢遊仙境記之樹英奇遇記 | 我想活的開心
UCBerkeley:學一個錯誤的真理 | 還好沒放棄,還好遇見了你 | 所謂成長 | 難忘一起走過的日子 | 故事的最後
UCLA:What’s my favorit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吃貨也是有夢想的
NYU:我的兔子洞奇幻旅行 | 分享一個Taylor Swift的BFF的小學妹的故事 | 從「傻瓜」到「樹英人」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USC: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愛,長在我們的心底的地方 | 謝謝讓我遇見你 | 樹英的樹 | Oxymoron | 原地落體,自由起飛 | 救贖迷茫的自己 | 唯有自己不可辜負 | 這不是一篇人生啟示錄
CMU:沒風你就使勁划槳 | 沒人走的路也是路 | 在願望的最後一個季節
Tufts University:樹英三年
GIT:少年四維特別煩惱
Hamilton College:Know Myself | 相約在四季 | 檸檬芝士味的那些日子呀
Cornell University:接納失敗是一種勇氣 | 經歷過漫長的寒冬終將會迎來春天
Barnard Collge:論增發之不可得-後樹英成長記
USC:夢校,我來了
Cornell University:幸運
UCLA:這位實現夢想的女人,她背後的男人有兩個
Columbia University:A Thank You Letter to ShuYing | 在光中看見光
Emory University:最好的安排
Middlesex School:來自Middlesex的一封信
[家長眼中的樹英]
Brown University:遇見樹英,是人生一場美好的邂逅
Duke University:哲學家媽媽和拖延症孩子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有樹英的陪伴,申請季一樣快樂
Vanderbilt University:最美的遇見 | 申請季,看到別人眼中真實的Max | 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
Hamilton College:偶然中的必然
Smith College: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
UCBerkeley:樹英,一直都在! | 我們的申請季,一起走過的日子
Emory University:和樹英的美麗約會 | 淡淡的幸福
NYU/Cornell:這對姐妹來自NYU STERN和Cornell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一場美麗的遇見 | 走過申請季 | 見證成長 | 與樹英同行
USC:樹英,一個讓藝術生夢想成真的地方 | 執我所愛 | 申請季,和女兒一起成長 | 小趙和一個叫「樹英」的地方
CMU: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University of Rochester:憑海臨風,以夢為馬
GIT:無法摻水的成長
Boston College:女兒人生中最豐富的四年
[如何加入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