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外匯網
原標題:影響力高居前三甲!研判人民幣行情正成為匯市交易員每日必修課?
據外媒報導,在每天6.5萬億美元的全球外匯市場中,人民幣中間價已再度成為市場參與者每日聚焦的一個關鍵變量。
近來,人民幣匯率的貶值行情影響到了一系列其他貨幣的日常走勢。雖然相關性在較長時期內缺乏,但上周三的經歷就顯示,人民幣匯率對其他貨幣可能產生的即期影響:在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下跌0.7%。澳元兌美元最多下跌1.3%,哥倫比亞比索兌美元下跌1.4%。
「人民幣絕對在我的雷達(關注範圍)之內,」QIC Ltd.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Stuart Simmons說。該機構管理著830億澳元(530億美元)資產。「我將其更多地用作捕捉市場機會的指標。」
其他人則直接針對人民幣進行交易。Mansoor Mohi-uddin這位擁有超過20年市場經驗的資深人士現在是NatWest Markets駐新加坡的宏觀策略師,他表示,「人民幣已成為投資者外匯投資組合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
「在投資者評估全球貨幣的前景之時,人民幣現在位於前兩三個貨幣對之內,」Mohi-uddin說。他說,人民幣正成為是全球風險情緒以及貿易走向的一個風向標。
人民幣吸引的注意力與它在全球交易中所佔佔有率仍然很小並不相稱。在國際清算銀行(BIS)去年的一項調查中,人民幣佔全球交易量的4.3%,約為日元的四分之一,仍落後於澳元和瑞郎等貨幣。
然而,較小的交易佔比份額顯然並不能掩蓋人民幣在當前市場上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人民幣可以讓投資者立即洞察國際地緣局勢的核心發展,而英鎊等G10貨幣反而卻做不到。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駐巴黎外匯及衍生品策略師Olivier Korber在談到人民幣對市場人氣和風險偏好的影響時說,人民幣現在比日元或英鎊等貨幣更為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央行每日設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次成為交易員每日監控的一個固定指標。中間價公布時間為北京時間上午9點15分。
對於人民幣接下來的走勢,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分析師Zach Pandl在5月31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在我們看來,過去一個月中國央行對人民幣逐步貶值表現出了一定的容忍。」該團隊將其對未來三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預期下調至7.25。
而其他多數業內人士則仍對人民幣較為樂觀。德國商業銀行表示,目前尚無下調人民幣全年預測的行動,維持美元/人民幣7.1的判斷,一方面原因是美元近期弱勢不變,因此不會推動人民幣大幅貶值,另一方面,國際緊張局勢並非新的市場不確定因素,可以說自去年市場就已經存在一定預期。
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可能會保持在7.0~7.2的區間內。原因在於,從經常帳戶角度看,中國二季度有望出現順差;從資本帳戶來看,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利差也大幅擴大,考慮到估值因素和正在進行的國際指數納入,外資流入中國股、債的情況將會繼續;此外,就經濟基本面而言,中國二、三季度相對於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強勁,也應支撐人民幣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