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落創始人|一代宗師唐茂盛(修增版)

2021-02-23 紹興東西

紹興蓮花落大師胡兆海,唐茂盛徒孫

文/傅滋培

一,淵源流長

      說起蓮花落,紹興人是家喻戶曉,喜聞樂見,一般人都還會哼上幾句。

        但你知道紹興蓮花落是怎麼演繹和發展起來的呢?

       這事還得追溯到清光緒年間。當時下三府(杭、嘉、湖)一帶,有個姓張的民間藝人,綽號叫長手指甲的,來紹興村頭田間賣唱,唱詞隨編隨唱。長手指甲多年奔波於紹興周邊,居無定所,孑然一身,無依無靠,眼見年事已高,他想收幾個徒弟,老來也好有個依靠,給他養老送終。

      於是長手指甲一邊到處賣唱,一邊留意有喜歡唱曲的年輕人,好收為徒弟。一日,長手指甲來到了上虞松廈住下,伺機物色收徒。

二,舉家搬遷

       紹興城西南方有座亭山,清朝末年,叫亭山鎮,亭山腳下有一戶姓唐的人家。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隨著」哇呀!哇呀!」的嬰兒啼哭聲,唐家又添了一個男丁。多了一張小嘴,使這本就貧窮的人家更加雪上加霜。

       這家主人叫唐吉安,妻子李彩鳳,長子唐茂興,剛出生的幼子,取名唐茂盛,世代種地主租田的唐吉安,總想自己的兒子能茂盛興旺。這年,國家不太平,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田裡遭災,糧食欠收,吃不飽飯。

       「茂盛他娘,我看這日子過不下去了,你還要奶孩子,我想搬家!」唐吉安無奈地說。李彩鳳白了丈夫一眼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伢小老百姓到哪裡都是窮,搬家也搬不富的。」

     」他娘啊!沒辦法呀!在坡塘我有幾個遠房侄子,都混得不錯,我們投奔他們去,至少有個溫飽。」唐吉安繼續說:」坡塘是個埠頭,客來客往人很多,做個小生意,削削筷(從清末一直到解放後,生產竹筷是坡塘的一大手工業)都能賺個小錢啊!」

       「還有,我家世代窮苦,主要是沒讀書的緣故,所以,我要讓茂盛讀書識字有文化,聽說,坡塘的學堂很好!」唐吉安剎不住話匣子了。李彩鳳聽了丈夫的一番話,思考了很久,最終同意舉家遷移到坡塘。

       說搬就搬,唐吉安先向地主退了租房,退了租田,以斷後路。

      俗話說:窮三擔,最窮的人家也有不少的罐甏碗瓢,破被草墊等。唐家把一些農具分給了鄰家,借了一隻捻泥、換料的船,把其他東西放到船中,唐吉安自己搖船從風則江坡塘江,直到坡塘下埠嶽廟橋,他在嶽廟橋南側找了一間破舊的矮屋安頓了下來。

      坡塘是個已有2510年的古村落,越國大夫範蠡在紹興築城後,即到坡塘,聚土為坡,積水成塘,築堤養魚,發展經濟,坡塘有此得名。

      唐吉安一家在坡塘街裡安頓下來後,經過請教學習,很快做起了做筷和賣筷的營生。

       在清末,民國及解放初期,坡塘的制筷手工業十分發達,有一句順口溜說得好:城裡錫箔坡塘筷,南池掃帚比籮大。還有人作了一副對聯曰:坡塘竹筷細,南池掃帚大。當時因為紹興到諸暨的公路還未修建,所以南部大山中如紫紅、大慶、同康、下家塢等山民,走古道,翻陳家嶺,經雲松,把毛竹、木柴等運送到坡塘埠頭,因此坡塘制竹筷的原料源源不斷。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一家四口的溫飽生活,李彩鳳沒日沒夜的削筷(將劈成長條的毛竹用削筷刀削成圓滑均稱的筷子),唐吉安把成品的筷子販賣到紹興城、蕭山、杭州等地。

掃描加好友,註明「少爺」

       光陰荏苒,溫飽的日子沒多久,當唐茂盛6歲那年,父母倆因過度勞累,五十剛出頭就相繼過世,兄弟倆哭得死去活來,幸好家中還有點積蓄,兄弟倆草草地安葬了父母。之後哥哥唐茂興繼承了父親的衣缽,賣筷為生,養活自己和弟弟。為了遵循父母的遺願,唐茂興在弟弟6歲那年把他送入了坡塘小學堂讀書,唐茂盛天資聰慧,口齒伶俐,很得教書先生的器重。

三,拜師學藝

       時間又過去6年,茂盛讀完了小學,已經是個英俊的少年了,他非常喜歡聽小曲,聽大書,聽小科班(越劇前身)和宣卷。哥哥唐茂興希望弟弟能進一步讀書,但茂盛執意不肯再讀了,要和哥哥一起做賣筷的小生意,哥哥拗不過弟弟,同意讓他跟著學做生意。

         唐茂盛根據所聽的各種曲調,自編了幾段曲子,還用毛竹老頭做了一隻鬥鼓,作為打擊伴唱。

        一天,兄弟倆到上虞松廈做生意,在松廈街頭,把竹筷擔排開,小茂盛就用一根筷子敲打竹管老頭:」咯的的,咯!咯的的,咯的咯!」一陣悅耳的節奏,引來了不少圍觀的人群。」竹筷細,竹筷長,夾著和飯飽肚腸。筷子細,筷子長,做筷毛竹出同康,我家的筷滑又圓,夾來的飯菜特別香…………稚嫩清脆的童音伴著的篤打擊聲特別好聽,而且腔調奇特,韻味回味無窮。這樣一來,想買筷的,不想買筷的,都掏錢買了筷,一擔竹筷頃刻只剩了兩隻空籃。

       兄弟倆正要挑著空籃,準備回紹興的時候。」喂!兩位小兄弟慢走!留步,留步!」一個洪亮的聲音使兄弟倆停住了腳步。回頭一望,一個五十多歲穿著長衫的人,快步趕了上來,唐茂盛回眸一看,似曾相識,哦!想起來了,這不是唱「蓮花樂(蓮花落的前名)」的張先生嗎?唐茂盛見是長手指甲,忙畢恭畢敬的鞠了個躬說:」張先生好!」長手指甲見到如此懂禮之人,非常高興,湊近說道:」小倌人,幾歲了,叫什麼名字,讀過書嗎?」一連串的問題,一古腦兒的兜了出來。」我叫唐茂盛,今年13歲,讀過6年書,家住紹興坡塘村。」小茂盛清晰的回答道。」好!哈哈哈哈!」長手指甲邊拍手邊大笑起來:」是塊好料子!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緊接著,他扶著唐茂盛的肩膀說:」你願意跟我學唱戲曲嗎?我看中你!」茂盛羞澀的一笑說:」得問我哥哥。」唐茂興開心地說:」只要我弟弟願意,我都答應。」唐茂盛是非常喜歡唱戲和表演的,滿口答應。長手指甲叫上另一個剛在上虞松廈收的徒弟沈阿發,和唐家倆兄弟馬上一同到了坡塘。拜師儀式在唐家擇日舉行。

        從此,少年的唐茂盛走上了曲藝的這條路。

四,改革發展

        唐茂盛拜師後,師父悉心教徒,徒弟專心學藝,師徒三人演出,由街頭的即興演唱,逐步走上了登臺演出。時間到了1911年,清政府的封建王朝被推倒,進入了民國時期。

       這年,唐茂盛已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師父在早一年去世,師兄也分道揚鑣,他的唱功和演技也日益長進。唐茂盛受越劇吟嘎調和宣卷調的影響,開始採用接腔的方法,創造出了自已獨有的一套基本唱腔。茂盛還著手創作了唱本,稱作節詩,既有故事情節,又有唱詞的念白,情節面向廣大勞動群眾和家庭瑣事,通俗易懂,富有地方風味和風土人情,唱腔韻味耐聽入耳,念白滑稽、詼諧、幽默,走臺、身法、做念,具有諷刺、誇張的特色,令人喜愛,讓人青睞,被大家親暱地稱為茂盛先生。茂盛先生將師父的」蓮花樂」改為」蓮花落」,便用」獨歌幫腔」的藝術手法,一個人同時飾演多個角色,惟妙惟肖地將角色的性格、扮相模仿得栩栩如生。茂盛先生還編寫了許多情節曲折,故事跌宕起伏的節詩,如:《娘家節詩》、《長婆節詩》、《箍桶節詩》、《分家節詩》等,它取材於民間和農村,演出也多為農村,用農村獨有的稻桶,四隻翻轉、倒扣地上,鋪上木板,便是一座不錯的戲臺,有的村莊建有萬年臺,那更是一座良好的現成戲臺了,「蓮花落」從此由原來的隨地演出,發展到了登臺演出。

       茂盛先生對伴奏也有了新的改革,由先前獨自的三翹板(能同時發出三種響聲),增加了大三件伴奏,四胡沉穩、激昂的琴聲與他高亢的沙喉混成一體,琵琶的彈撥和鼓板的打擊與唱腔渾然天成。(當時沒有擴音設設備,全仗演員之喉)演出中,臺下的觀眾往往不夠盡興,從下午唱到半夜,觀眾久久不肯散去,特別是一些農村裡做壽、辦滿月酒時需連唱三日三夜。於是,茂盛先生又編寫了《鬧稽山》、《馬家搶親》、《天送子》、《何文秀》、《珍珠塔》、《顧鼎臣》、《遊龍傳》等等,使」蓮花落」節目深入人心,蓬勃發展,是紹興及周邊城市、農村人民一項不可缺少的娛樂節目。

五,情藝雙收

       紹興人有句老話叫」生活教人」,隨著茂盛先生的戲曲藝術日日創新、精湛和成熟,請他唱戲的村民,特別是一些大戶人家,越來越多,請他唱戲得先預約。茂盛先生名氣越大,想來拜師學徒的小夥子門庭若市。

       茂盛先生為了傳承蓮花落的事業後繼有人,代代相傳,他先後收了王阿土、劉世榮、高長慶等熱愛蓮花落藝術的人為徒。蓮花落也使茂盛先生唱來愛情,他在多次演出中,有許多姑娘都向他示愛,有的他不喜歡,有喜歡的人家父母不同意,對演戲的人有世俗的偏見。

        一天,唐茂盛第一次到離坡塘十多裡外的朱家岙村演出,是一戶姓戴的老爺做60大壽,戲臺搭得很考究,正中一個大大的壽字,兩旁對聯寫的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條桌上點上壽燭,旁邊擺上壽桃等物品。戲臺正對面十多米處搭著一座別致的看臺,戲臺上設置三個座位。「請壽」開始,壽星臺中正坐,有三個徒弟飾演福、祿、壽三星「請壽」,「請壽」結束,大戲開始。

      這時,在臺上演唱的唐茂盛才發現,對面看臺上坐著三個人,從左到右分別是戴老店王、戴夫人和他們的獨生女戴阿藕。戴阿藕,20多歲的樣子,面貌俊秀,梳著兩支長辮,一雙明眸直勾勾地盯著自已,當兩眼相視時,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使唐茂盛為之一震。戲一直唱到半夜,唐茂盛未曾再正眼往看臺上瞧,當他情不自禁地又斜眼掃過去時,已是人去臺空。

       說好唱三天三夜的戲,結果只唱了二天一夜,戴老店王就叫唐茂盛不要唱了,不過鈔票按原定的照付。唐茂盛回到坡塘後,覺得非常失落,很是沮喪 ,好幾天沒興趣唱戲,腦海裡總是不自禁的浮現出戴阿藕的身影。後來他又幾次去了朱家岙演出,卻始終沒見戴阿藕來看戲。

        又過了幾年,唐茂盛年已三十有餘了,哥哥茂興和嫂子都為他張羅婚事,但茂盛執意不娶,總是說,還早,還早,親友也沒辦法。又過了些日子,唐茂盛漸漸地有點淡忘了此事,事情卻奇蹟般地發生了轉機。

       一天,一隻前邊船篷上圍著紅綢的烏篷船緩緩地停靠在唐茂盛家門口的街河踏道邊,船頭腦先跳上岸,穩住船體,接著船艙中一人站了起來,穩步跨上踏道。眾人停住了腳步一看,見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穿著紅衣紅褲,步履輕盈地走上踏道,手提一個用紅布包著的包裹走進了茂盛家中。這就是朱家岙的富家小姐戴阿藕,她經過和父母的抗爭,終於衝破了舊社會的世俗觀念,感動了父母,父母屈服了,但兄弟執意不同意,母親幫她收拾了些細軟,讓她趕緊租船去坡塘找茂盛先生。這突如其來的好事讓唐茂盛喜出望外,忙把戴阿藕接進屋子,並通知了哥哥。俗話說,長兄為父,在哥哥嫂嫂的張羅下,鄰居鄉裡的幫助下,擇了一個黃道吉日,唐茂盛和戴阿藕喜結良緣,有情人終成眷屬。一年後,阿藕產下一女,茂盛取名唐月仙,寓意月中仙女,一家三口過著小日子,其樂融融。

六,抗日被毒

       1941年4月17日,日本鬼子侵佔了紹興,紹興城淪陷,紹興周邊鄉鎮各地都築起了碉堡,成立了偽政權,紹興人成了被奴役的亡國奴。一向嫉惡如仇的唐茂盛本來就不滿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加上這次日本鬼子的恣意妄為,使他義憤填膺,激起了抗日的決心。

       於是,他想到了用唱蓮花落的手段,來宣傳抗日,喚起全民的抗日決心和信心。說幹就幹,唐茂盛特意編寫名為《抗日節詩》的蓮花落唱段,凡是請他唱戲的人,他都免費送上這段《抗日節詩》,並多次在鬥門、馬山、南池等地演出,很受老百姓的歡迎和擁護。

       唐茂盛用嘆的手法在《抗日節詩》中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及汪偽政府的幫兇罪行,痛罵了國民黨反動派抗戰不力,腐敗無能的醜惡嘴臉,共十嘆,每一嘆都尖銳有力,一針見血,老百姓拍手稱快。字字血,聲聲淚,唐茂盛用感嘆、悲嘆、急嘆、長嘆、哀嘆、怒嘆等象利劍那樣的直刺敵人胸膛,演繹了近代版的禰衡」擊鼓罵曹」。

       喪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和漢奸走狗被罵痛了,他們伺機報復。一日,茂盛先生正在家中吃早飯,只聽見外面有人喊道:」茂盛先生!有人帶信來說,叫你上晝頭(上午)去南池的順民茶樓洽談,找王店王,說要唱三日三夜戲。」送口信的人說完就走了。唐茂盛不加思索,換好衣服便趕去了南池,順民茶樓門口,一個穿著講究,獐頭鼠目之人正踱著方步,見唐茂盛遠遠走來,便上前打了個招呼:」茂盛先生!你好!」唐茂盛並不認識此人,有點疑惑,但還是禮貌地說:」王先生吧!」那人「哦」了一聲,伸手示意茂盛先生進了茶樓裡的一間雅座。兩人落座後,一個堂倌模樣的人泡來兩壺茶,各斟上一杯,唐茂盛見這堂倌手勢生硬,不象跑堂之人,有點警覺起來,那人見狀忙舉起茶杯,說了一聲「請」,一飲而盡。唐茂盛忙說:「我們吃開口飯(唱戲)的人不碰菸酒茶,王先生,你自己請。」見唐茂盛不喝茶,所謂的王先生馬上凶相畢露,他「啪哧」一個響指,從內門衝出兩個彪形大漢,一個一把撥牢唐茂盛的頭髮,使他仰頭,另一個捏住他的鼻子,等唐茂盛透氣時,王先生將一壺茶直接灌入唐茂盛的口中,然後一聲」呼哨」四人揚長而去!唐茂盛一時懵了,反應過來後大喊一聲:「是毒茶!啊!天理何在!公道何在!」唐茂盛跌跌撞撞地走出茶樓,一口氣就走到了棲鳧,他俯臥在溪邊,不知漱了多少口,又喝了多少水,然後忍著咽喉的極烈疼痛連跌帶爬地回到坡塘家中,3公裡路整整走了兩個鐘頭。

七,悲憤離世

       唐茂盛回到家中,戴阿藕見後,驚恐萬分,淚如珠下,忙去請醫生前來醫治,這時坡塘根本沒有西醫,只有請隔壁的王中醫前來。王中醫是坡塘乃至是四鄰八鄉最有名的中醫師,他看了一下唐茂盛的喉嚨說:「咽喉部紅腫,聲帶發黑呈焦狀,是極毒啞藥所致,咽喉部的紅腫我用清火解毒的藥物慢慢調理,今後是否能發聲,很難說了。」王醫師開好了藥方,匆匆離去。

      半年下來,唐茂盛的咽喉已基本恢復正常,但嗓子完全啞了,甭說唱戲了,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這對一個靠嘴生活,靠嘴來實現自己深愛的藝術人生的人來說,真是比死都要難受。為治病配藥,唐茂盛幾乎耗盡了家財,為了生計,他在家門口擺了一個小攤,賣些竹筷及竹製品,收入甚微。茂盛嬤嬤(即戴阿藕,坡塘人對已有小孩婦女的尊稱)削筷,賺些油鹽錢補貼家用,但仍入不敷出,幾個徒弟有時接濟他們一些,但總是救急難救窮。又挨過了一年,茂盛先生由於不能說話,心中憂鬱,常言道:心病難治,果然,茂盛先生的身體每況愈下,他終於又病到了,而且一病不起。躺在床上,茂盛先生不願再看病服藥,他的飲食也逐漸減少,他思緒萬千,覺得社會太黑暗了,他痛恨日本鬼子,痛恨這個萬惡的社會,他已沒有活下去的決心了。

        一開始在妻子和女兒的勸說下,還勉強吃一些粥,後來連粥都吃不進了。茂盛先生萬念俱灰,痛心疾首,他知道自己時日已不長了,他叫妻子把所有的文稿都拿來,並拿來火盆,他將他多年編撰的文稿都盡數銷毀,他望著跳動的火光,那在空中飛舞的片片紙灰,都是他的心血啊!他心碎了,蒼白的臉上顯出了萬般的無奈,他欲哭無淚,悲憤欲絕。

       1943年某日深夜,茂盛先生在妻子和女兒的守護下,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含恨離世,終年僅50歲。紹興蓮花落創始人,一代宗師唐茂盛先生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茂盛先生是實在撐不下去了,他也不想死,他只要能再堅持6年,紹興解放了,太陽終於衝破了黑暗,光芒萬丈,照亮人間,但是他還是看不到了。

       茂盛先生可以欣慰的是,他所未完成的事業已後繼有人,發揚光大,枝茂葉盛。

       這裡還要交代一下的是,解放後,妻子戴阿藕和女兒唐月仙都加入了紹興坡塘鄉竹筷合作社,成了新中國的手工業工人,唐月仙也招女婿進門,1957年月仙生了個兒子,取名唐海良,後又相繼添有幼子唐國良及女兒(名不詳),現仍健在,住坡塘老街。

        最後,我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及有識之士,籌款在唐茂盛的故鄉,歷史深遠,紹興蓮花落的發源地,山青水秀的坡塘村,建造一座紹興蓮花落紀念館(展示館),並不定期地舉行紹興蓮花落學術研討會,舉辦蓮花落演唱、表演大獎賽等活動,使紹興蓮花落更加發揚廣大,以告慰先生。

傅滋培,浙江紹興人,1945年9月出生。1965年7月參加工作。初中文化,從小酷愛文學。在紹興市紡織機械廠,歷任計劃、統計、工會宣傳、廠辦文書等工作,現退休。

此公號不錯,值得關注

相關焦點

  • 蓮花落創始人|一代宗師唐茂盛
    回頭一望,一個五十多歲穿著長衫的人,快步趕了上來,唐茂盛回眸一看,似曾相識,哦!想起來了,這不是唱「蓮花樂(蓮花落的前名)」的張先生嗎?唐茂盛見是長手指甲,忙畢恭畢敬的鞠了個躬說:」張先生好!」長手指甲見到如此懂禮之人,非常高興,湊近說道:」小倌人,幾歲了,叫什麼名字,讀過書嗎?」一連串的問題,一古腦兒的兜了出來。」我叫唐茂盛,今年13歲,讀過6年書,家住紹興坡塘村。」小茂盛清晰的回答道。」好!
  • 90後護「花」使者王名樂 守護太原蓮花落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探訪太原蓮花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名樂,領略咱太原蓮花落的獨特魅力。初識蓮花落「他是一名太原蓮花落的傳承者一句『師恩難忘』和一顆初心讓他毅然關閉辛苦創業的連鎖婚慶店在別人說蓮花落沒有前(錢)途時他卻因自己是一名文化傳承者而自豪!」
  • 「90後」蓮花落傳人的「雲端」戰「疫」
    疫情下的太原蓮花落如何傳承?「90後」非遺傳人是怎麼做的?太原蓮花落創始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曹強弟子王名樂抓住契機,將這門藝術搬上了「雲端」。王名樂供圖中新網太原5月10日電 題:「90後」蓮花落傳人的「雲端」戰「疫」作者 高雨晴「中華兒女一條心,團結起來抗疫情,提升預防是關鍵,我倆說來大家仔細聽……」疫情期間,一曲朗朗上口的太原蓮花落在網上流傳。國家級非遺太原蓮花落代表性傳承人、「90後」王名樂藉助網絡平臺,向民眾宣傳防疫知識。
  • 聽了蓮花落 三餐吃得落
    閒園定於每周日晚開設紹興蓮花落專場,上周日晚七點十五分,由「紹興新師爺」錢澤霖(師承著名紹興蓮花落表演藝術家倪齊全先生)為大家表演了一出紹興蓮花落《乾隆下江南》,受到在場觀眾的一致好評。本周日(7月9日)起,將由吳偉泉為大家表演中篇紹興蓮花落《琵琶記》,歡迎預約留座。
  • 一代·宗師
    因此,在3D版上映之前,我一直在好奇,這3D與2D有何不同,是簡單的將2D轉製成3D麼?帶著這個疑問,1月6日我走進了電影院,看完了電影,拍手稱快之餘,不由得對那個所謂的4小時完全版更嚮往了,因為如果說2D版是「一代」,3D版是「宗師」,那麼4個小時的版本,應該才是真正的「一代宗師」吧。先說說2D版和3D版的差異吧。
  • 「90後」小夥王名樂:讓非遺太原蓮花落「開得更嬌豔」
    1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食品街「懿曲社」內,經典的蓮花落唱段喚起臺下老太原人的記憶,臺上正在表演的是太原蓮花落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曹強先生的弟子王名樂。 王名樂提供 攝「俺家的貓兒最聰明,聽上音樂能跳芭蕾;俺家的貓兒最勇敢,看見老鼠使勁追。
  • 《一代宗師》再發粵語版預告片 梁朝偉原聲演繹
    舉報 王家衛執導的功夫巨製《一代宗師
  • 《一代宗師》粵語原聲版上映 梁朝偉呼籲再看粵語版
    張震、趙本山、小瀋陽國際在線娛樂報導:《一代宗師》上映兩周斬獲2.6億票房,為冷淡的大陸1月市場打了一個不錯的開局,此成績不但創造王家衛導演個人票房紀錄,更開創了華語片1月開畫最高票房紀錄,香港及臺灣地區同樣票房長紅
  • 「一代宗師」還是「一袋宗師」?
    對於我這個形式美學迷來說,看《一代宗師》還是很得了一些享受。構圖別致的特寫,光色美輪美奐的場景,找不到切換點、頗有迷離質感的剪輯,挺酷。就連人物的服飾和髮型都讓人看到用心,隨時給人視覺愉悅。武術大師一掌下去,看起來也沒用多大力氣,只一頓,對手就倒退幾丈,破窗飛出去。
  • 《一代宗師》首周1.6億元 粵語版將映成話題
    搜狐娛樂訊 (陸十三/文)王家衛新片《一代宗師》1月8日內地開畫,開局表現強勁,首周6天吸金1.6億元,累計票房有望4億元起跳。目前網絡上圍繞《一代宗師》展開的討論非常熱絡,有褒有貶,更有最新消息稱粵語版即將上映。銀都相關負責人張先生表示,所謂粵語版應該叫「原聲版」,但截止記者發稿前,張先生表示上映時間仍未確定。
  • 《一代宗師》上映3D版 八個理由再看葉問宮二
    1   有新視角不是簡單重映   《一代宗師3D》的故事中心雖仍然聚焦在葉問、宮二、一線天等一代宗師以及他們背後的民國武林,但卻是一部重新立項、重新剪輯、重新製作的新作。正如導演王家衛所言,「《一代宗師3D》採用了一種創新、鮮明並打磨過的視角」。
  • 【考據】《一代宗師》北美版與國內版的區別?
    前兩天出了美版,即108分鐘版的《一代宗師》。國版是130分鐘,兩版擱一塊,高下立判,有幾處還叫人甚是意外。
  • 一代宗師的心路歷程 橫版格鬥《葉問3》評測
    葉問,是中國武術界的一代宗師級大人物,他發揚光大的「詠春拳」至今都是一門廣被喜愛並且推崇的武學技藝。
  • 王家衛:《一代宗師》3D就是終極版 本應拍成三部
    原標題:王家衛:《一代宗師》本應拍成三部電影   不存在四小時版,3D版就是終極版   新京報:其實之前一直在傳《一代宗師》有一個四小時的版本,後來你表示不存在那個版本。那目前這麼多版,3D版是你最滿意的版本嗎?   王家衛:我一直說我們拍電影的時候有一個量,但是不代表它是一個電影。
  • 【張看電影】《一代宗師》3D版:筆到意也到
    《一代宗師》中,葉問對宮二小姐說:「功夫是纖毫之爭」。電影每秒24幀,又何嘗不是「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值得字斟句酌,反覆推敲。 王家衛在《一代宗師》2D版上映的兩年後,重新剪了這部電影的拍攝素材。可以看到他是多麼愛這個故事——甚至不惜推倒重來。這次的3D版相比兩年前大陸上映的《一代宗師》2D,是一個更清晰的版本。它更飽滿,易懂,憂傷,親和,更屬於大眾。
  • 解讀經典《一代宗師》幕後故事
    一代宗師》共有四個版本:內地公映的「國內版」,時長130分鐘;柏林電影節公映的「國際版」為115分鐘;北美版108分鐘;內地3D版111分鐘 。一代宗師》3D版於中國內地上映 ,票房超過6000萬,創造了國產影片重映最高票房紀錄。
  • 解讀經典《一代宗師》幕後故事
    ●《一代宗師》共有四個版本:內地公映的「國內版」,時長130分鐘;柏林電影節公映的「國際版」為115分鐘;北美版108分鐘;內地3D版111分鐘 。●拍攝過程中,梁朝偉被王家衛抓去了開平,為了進入角色,在房間閉關生活九個月,除了拍戲,足不出戶,在房間打坐、潛修、看書。
  • 《一代宗師》3D版10.23上映 增「宮二64手」戲份
    《一代宗師》3D版10.23上映 增「宮二64手」戲份 時間:2014.09.2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離心力 分享到:
  • 《一代宗師》3D版的情節與之前比有哪些改動?
    來自豆瓣電影王家衛的《一代宗師》3D版於今天上映,除了良心的3D轉制效果外
  • 《宗師之路》——《一代宗師》紀錄片
    《一代宗師》是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功夫電影,由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王慶祥、張晉、趙本山、小瀋陽等人主演。該片講述了民國期間「南北武林」多個門派宗師級人物,以及一代武學宗師葉問的傳奇一生。兩年前,《一代宗師》2D版本上映,成為了王家衛電影票房最高的一部。兩年後,《一代宗師》3D版本的出爐,再次掀起了一股宗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