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曾陪伴我們十年的「第10放映室」回來了

2021-02-15 新京報書評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與477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愛看電影的小夥伴們知道這個消息麼?

《第10放映室》在央視10套復播了。

《第10放映室》新LOGO


編劇史航在微博上歡迎「十放」歸來——

@鸚鵡史航:十放歸來,大有用武之地;千帆競秀,多是漏底之船。橫批:國產電影在等你。

1月12日的《第10放映室:影話2015》

前世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天使愛美麗》的主題曲不是在電影中,而是在《第10放映室》的片尾中,手風琴為主調的旋律和龍斌那不緊不慢亦莊亦諧的配音陪伴了我們不知道多少個周末,過年時《第10放映室》的集錦節目更是殺時間利器。如今,復播的消息又勾起了不少人對這個停播兩年多的節目的點滴回憶。

La Valse D'Amelie Yann Tiersen - Amelie from Montmartre (Bande Originale du Film)

[ 前身:「電影界的新聞聯播」 ]

1995年,央視一套創立了《銀幕採風》節目,這部以宣傳國產電影為主旨的節目被戲稱為「電影界的新聞聯播」,也是「第10放映室」的前身。「第10放映室」後來的製片人屠小文和王玲玲、龍斌的合作也始於此時。當時龍斌因為能力突出、採訪犀利,擔任《銀幕採風》的主編。


龍斌

《第10放映室》配音解說,因用央視播音腔吐槽電影而受到熱捧

2000年,央視科教頻道成立,屠小文團隊被調至科教頻道負責《視覺》欄目,那是一個以電影為主題的演播室訪談節目,張小北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屠小文團隊。


張小北

影評人,《第10放映室》撰稿人,受熱捧的「恭賀系列」解說詞主要出自他手

2004年,科教頻道改版,在《視覺》的基礎上推出了新欄目《第10放映室》。同一年,龍斌提出離開央視出外闖蕩,但十年來堅持給《第10放映室》配音,他沒有跟屠小文談過錢,最初是免費的,後幾年漲到800塊一期。

《第10放映室》早期的形態類似於DVD導演、主創的評論音軌,圍繞一個主題介紹三到五部電影,電影剪輯畫面加解說,用於填補周六周日節目編排的空白。張小北、崔毅、賈樨分別負責不同類型的電影,節目播出後,收視率節節攀升,十期之內就進入科教頻道前三名。

— 《第10放映室》前五期節目單 —

【總001期】[首期節目·當電影遭遇愛情]

【總002期】[話說《靜靜的頓河》]

【總003期】[映像·史匹柏]

【總004期】[銀幕玫瑰·電影中的女性形象·三八婦女節特別節目]

【總005期】[黑客帝國的故事]

【總006期】[銀幕硬漢]

……

[ 黃金時代:「十放體」流行 ]

2006年到2010年末被屠小文視為《第10放映室》的黃金時代,2006年,《第10放映室》改版,90分鐘的節目濃縮為50分鐘,播出時段調整,更加靠近黃金時段。2007年,《第10放映室》達到頂峰,甚至擠進央視一套,在「五一」「十一」長假裡特別編播。

這幾年,中國電影的格局迅猛發展,為《第10放映室》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受眾基礎。同一時期,中國網際網路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模式,《第10放映室》風趣幽默的解說風格受到了網友的歡迎,更多的反饋來自於網際網路,年度回顧節目「恭賀系列」開始在網絡上受到追捧。

「恭賀系列」始於2004年,《第10放映室》與當時主辦「華語傳媒電影大獎」的《南方都市報》合作,製作了2003年華語電影回顧專題。因為效果不錯,2005年,欄目統一以「恭賀XX年」為名稱,對過去一年在內地公映的中外電影做回顧梳理。隨著網絡的反饋發酵,「恭賀系列」最後已經成為爛片的吐槽盛會。其中不少吐槽金句被網友稱為「十放體」,一本正經的央視主播腔加上無敵毒舌的解說詞,吐槽的同時不忘從行業角度傳達憂思,迎合了群體的趣味又不失深刻性,讓觀眾連呼:「該彈幕全程高能。」

指著中國電影一把就出個泰坦尼克,那是該吃藥了。

——恭賀2013·夏季篇開篇詞



現在有權利決定拍什麼電影的那些人,他們中絕大多數都已不再是年輕人了,他們年輕時候的感悟和現在的年輕人所思所想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有地球到火星之間那麼遙遠。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喜羊羊的電影真的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每年都如期而至,然後拿一份該拿的錢,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就像過年拿紅包一樣,給錢的和拿錢的都開心祥和,各得其所。唯一值得我們擔心的就是看著喜羊羊長大的小朋友們可能真的會覺得用平底鍋敲自己老公的腦袋會很好玩,在此嚴肅的提醒下小朋友們,這樣做,會出人命的。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

在中國,任何一部標榜自己是鬼片的驚悚片最後都要毫無例外的抽自己的臉。

——《繡花鞋》

國產片在突破下限方面,永遠能給觀眾帶來意外和驚喜,在經歷了諸如《B區32號》這樣的奇葩片考驗之後,觀眾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再也沒有什麼爛片能夠摧毀他們粗壯的神經了,但是他們又錯了。《堵車》作為一部不知道為什麼被拍出來的的所謂的電影,他的中文名字《堵車》只是一個縮寫,而他的全名應該是讓觀眾讀心難受要死但是發現救護車在路上永遠也到不了。這部所謂的電影已經全面超越了我們對於國產奇葩片的所有惡毒想像。

——《堵車》



作為著名的偽3D代表作《諸神之戰》的續集《諸神之怒》發憤圖強,雖然還是後期轉制3D,但是在3D效果上終於有了一點進步,除了字幕外,在個別場景裡也出現了3D效果。本片的3D效果終於像那麼回事了,起碼是帶著3D眼鏡才能看了。

——《諸神之怒》



這部電影的最大意義就是告訴大家:謝天謝地,這個系列終於快要結束了。

——《暮光之城4:破曉》

面對這樣的電影,我們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自恃清高,這就是成熟的好萊塢工業體系在視覺奇觀電影方面所能做到的最新高度。全世界觀眾都無法抗拒這樣的電影,我們也不必假裝自己和別的國家觀眾有什麼不一樣。對於中國電影來說,《碟中諜4》這樣的電影在創作上基本毫無參考價值,因為這是領先於我們好幾代的工業體系生產出來的產品,我們即使想山寨它,都會發現,我們連一直引以為自豪的不差錢方面都望塵莫及,更不要說那些設備,技術,以及使用他們的專業人員了。
所以,輕鬆當個觀眾好了。

——《碟中諜:幽靈協議》

有人曾問張小北,犀利吐槽是否刻意為之,張小北回答說,這並不是他們做節目的初衷。《第10放映室》更多在做優秀電影的推薦工作,「恭賀系列」觀點更鮮明,語言犀利,更容易獲得網友的關注。同時,身為資深網友的張小北並不否認,撰稿時他很容易帶入網絡趣味,有意識去加強這種風格。「恭賀系列」的娛樂色彩越來越強,但吐槽並不是節目的全部。

關於《恭賀系列》我也不想再多說什麼了。我不想被人當成一個段子手而記住。不管我們如何嬉笑怒罵,但心中要有愛。調侃的前提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所有的憤怒和譏諷,前提都是要愛電影本身。因為愛電影,因為懂電影,所以才能每次都說出觀眾的心聲。它不應該也不會是一個秀嘴皮子的節目。

——張小北

[ 因何而興,因何而衰?]

2013年,《第10放映室》因改版而宣布停播,網絡社交平臺引發沸沸揚揚的集體追憶,然而《第10放映室》的工作人員們表現得相對淡定。曾經的工作人員、豆瓣網友「阿拉丁」說:「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足以讓一個26歲的年輕人變成腰椎間盤突出的大叔,所以沒什麼放不下的。」

節目停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收視率下降。「恭賀系列」點評《飢餓遊戲》時有一句解說詞講道——

這部電影唯一值得我們警醒的細節就是他告訴所有的電視工作者一個嚴肅的真理:如果電視節目收視率不好,製片人就得去撞牆。

這句解說詞或許摻雜了撰稿人自己做電視節目的心得。《第10放映室》開播時趕上了中國電視發展最後一段無需面臨網絡威脅的歲月,隨著中國電影格局的擴大獲得越來越多的觀眾。網際網路的發展給電視媒體猝不及防的一擊,整個電視行業開機率下降、網絡分流受眾、觀眾構成變化,包括《第10放映室》在內的諸多電視節目都面臨著收視率走低的問題。為了保證頻道收視率,科教頻道屢次調整節目播出時間,節目播出時間不穩定加劇了《第10放映室》收視率下滑。

上海中視國際廣告有限公司曾代理央視科教頻道的廣告,其網站上「2012年1-10月科教頻道欄目收視表現」顯示,《第10放映室》的收視率是0 .301,而「2013年1-3月科教頻道欄目收視排名」顯示,《第10放映室》在17個節目中位列第15位,收視率僅0 .16。

《第10放映室》與網絡有天然的契合點,在央視這一正統平臺上做生動有趣的影視評論和吐槽節目,契合了當下的網民心理,故《第10放映室》在網上不缺追捧者。但因為沒有適應網絡點擊觀看的節目運作模式,這部分網絡受眾沒有為節目收視率的改善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時,網絡的關注度也暴露了《第10放映室》的種種缺點,比如版權問題,加上收視率走低壓倒了最後一根稻草,停播也在情理之中了。

今生

《第10放映室》停播之後接連出現了多個與其相關聯的節目。央視十套將《第10放映室》改版後,以《影視名堂》為名播出,節目以演播室為核心,雖然同是影視文化評論節目,但已經是不同於原版的全新節目。甘肅衛視推出影評節目《新10放》,雖然名字和定位類似,但與《第10放映室》沒有直接聯繫。

[ 龍斌大話電影 ]

新出的節目中,最受觀眾歡迎的應是龍斌擔任主持和解說的網絡影視評論節目《龍斌大話電影》,節目解說詞撰稿為影評人韓景峰。龍斌不是央視體制內的員工,節目停播後,他與56網合作製作這樣一個影視評論節目。很多觀眾以為這是《第10放映室》的回歸,但龍斌一直強調新團隊中沒有任何人與《第10放映室》有直接聯繫。事實上,龍斌一直想疏離《第10放映室》,尋找屬於自己的風格。

2013年9月2日,《龍斌大話電影》節目上線,第一期節目吐槽公認的爛片《小時代》。網絡環境下,點評文案寫得更直接了。

那些在遮光板下拍攝的慢鏡頭,以及男性特寫的詭異笑容和身體的接觸與展示,幾乎混亂了性取向。觀眾甚至看不明白,這些鏡頭要講什麼樣的故事,以及表達什麼樣的,外星人思維。

因為龍斌的配音是《第10放映室》的標籤之一,他的節目免不了會被拿來與《第10放映室》相比。有人評論說龍斌脫離了央視就像脫韁的野馬,點評更加犀利,也有人不喜歡這種不加節制的風格,沒有了《第10放映室》原來專業冷幽默的氣質。

這個視頻從頭至尾,只有龍斌一個是第十放映室的元素,缺少了第十放映室嚴謹的畫面剪輯和編導,缺少了張小北犀利的文字,只剩下龍斌的聲音了。跟第十放映室比真心還比不上。

——B站網友「勞動改造」

沒有張小北的龍斌顯得格外譁眾取寵。迎合部分觀眾的心態,讓節目某些觀點有失偏頗。十放的影評是在有爭議的地方起到評價的效果,對電影作品產生預警的作用。反觀龍斌大話電影,就是純粹為了吐槽而吐槽,用詞粗俗,過於表現。

——知乎網友Lemon Tsui

2015年《龍斌大話電影》改版,新節目名為《龍叔說電影》,繼續在網絡上播出。改版後的節目像一匹脫韁之後快要瘋掉的野馬,解說詞更加直接,30多分鐘的節目裡經常能看到用身體當笑料的段子,B站上的彈幕到處都是:「龍叔怎麼變得這麼汙,嚇死寶寶了。」而這種「汙」,有人看的津津樂道,有人卻接受不了。

說起來,這麼汙就是在與B站想交融後的結果吧,我覺得很有趣啊, 而且這是汙得有趣,並不下流。覺得過了,只是在和曾經央視播的節目做對比吧。但要知道,節目已經不是央視的節目,而是一檔網絡節目,頗具吐槽擔當。已經有新的定位了,同樣好看啊。

——B站網友「神原白麟」

吐槽節目有趣的地方在於【吐槽對點】,而不是【我知道這是爛片,所以怎麼說都好玩】。這期點評就算是一些爛片,有些吐槽也是沒吐到點子上,只是用了很多俏皮話去把一個吐槽點寫得似乎喧譁,但能讓人會心一笑的點很少。除此以外,為了滿足網友的趣味,還強行加入了很多沒什麼必要的黃段子。
龍叔,做電影一味迎合觀眾會死得很慘,做網絡節目也是。

——B站網友「冰箱子」

還有人不滿於《龍斌大話電影》與《龍叔說電影》的製作和剪輯,稱其無法與央視水準相比。這樣的比較似乎有些苛責了,一個網絡節目的製作團隊自然無法與成熟的電視節目相比的。

在這個眾生喧囂的網絡時代,我們愈發思念當初那個周末與我們定時相見的《第10放映室》,想念它詳實的資料儲備、鮮明尖銳不失價值的觀點和誠意十足的製作。

它直白而鏗鏘,娓娓道來電影的臺前幕後。它奉獻人類電影史上的精華影像,以評論為載體,以誠意為指向,敏於思,捷於言,盤點出最具質感的電影往事。它是觀影的實用手冊,亦是趣味讀物,為影迷發聲,為電影人撰寫心靈史。它未曾佔據過黃金時段,卻在小屏幕上為大銀幕奉獻出頗具深度的正能量。

——《第10放映室》獲《新周刊》2011年度「最犀利影視評論節目」評語

[ 「十放」歸來 ]

1月12日晚22點45分,《第10放映室》這幾個字時隔兩年再一次出現在央視十套的屏幕之上。

第一期節目名叫《影話:2015(一)》,與原來的「恭賀系列」類似,評點了2015年1月到3月在國內上映的中外電影。復播節目整體延續原來的風格,但總覺得和原來的節目不大一樣。也許是因為換了節目包裝,片尾沒有了放映機也沒有了《天使愛美麗》的主題曲;也許是因為換了配音,新的女聲與原來龍斌的風格還有些距離;也許是因為頭三月的電影還沒有達到過去一年的瘋狂巔峰,解說詞看上去鋒芒較從前略有收斂。

資本運營,明星製造,綜藝興起,「跑男」電影版的紅火可以說是這諸般種種共同作用的結果,可唯獨與「電影」二次,攀不上半點關係。

——《奔跑吧兄弟》大電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導演和製片人們都開始研習起了心理戰,比起打磨精良劇作、搭建適合班底來,他們似乎更願意把精力放在揣測觀眾的心理上。似乎電影這門藝術形式,一下變成了夏天的涼蓆,年根兒下的掛曆,只要合乎時節,便能在流水線上成為永不擔心滯銷的商品,這部《一路驚喜》便是解讀這種心態的一個現成註腳。

——《一路驚喜》


不僅是迪士尼,整個好萊塢近年來的動畫電影,都習慣於在概念和人物形象上多下功夫。而在最重要的故事和人物塑造上往往偷懶至極。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角色設定夠萌,細節夠豐富,觀眾就會買帳。但這些細節需要一個同樣用心的故事串聯,才能真正成就一部偉大的電影,就如當年《機器人瓦力》給我們帶來的震撼一樣,注意我們想起的不是瓦力和伊娃的形象,而是這部電影。

——《超能陸戰隊》

這還只是第一期節目,各種調整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它是否承襲了原來的節目內核,過幾期節目再下判斷也不遲。

《第10放映室》減弱吐槽的力度也許是想走出「網絡狂歡」式的怪圈,回到節目最初的定位——探尋影視藝術的內涵與哲學,求索影視商業的趨勢與得失。畢竟當下,網絡影評節目層出不窮,人們不缺犀利的吐槽,但缺乏專業視角的理性評論。在日後的節目中,如何在專業評論中找到群體趣味的契合點,在一眾影評節目中找到自己的特色,是節目組需要思考的問題。另外,在當下複雜的媒體環境下要想保證收視率,緊靠冷幽默式的解說詞和情懷是不夠的,如何利用新媒體平臺、在版權保護背景下尋找合適的節目運行模式,應是當下製作團隊應思量的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龍叔說電影》在兩周之前剛剛發布了他的2015年春季電影盤點,我們截取了其中對於《重返20歲》的解說,權與歸來的《十放》做一比對:

憑藉兩位女演員的表演和頗為接地氣的本土化改編,讓走進影院的觀眾眼前一亮。被觀眾罵亦步亦趨沒有新意,也好過胡亂發揮,搞砸經典。對於未來少不了要接觸類似翻拍項目的中國導演而言,這句話應該被銘記在心。

——《第十放映室》

即便是「一劇兩本」,《重返20歲》與韓劇《奇怪的她》的重合率之高也令人瞠目結舌。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他們節約資源地使用了同一個分鏡頭繪本。為欣賞國產明星大頭貼,但也沒必要非給電影戴上「出類拔萃」的高帽子。好萊塢在處理商業片時會棄用那些被明顯使用過的橋段,而大洋彼岸的我們會心甘情願接受這碗遲到一年的剩飯。山寨就是我們生活的常態。

——《龍叔說電影》

最後,還是替所有《第10放映室》的鐵桿觀眾說一句,歡迎回來。

本文部分內容整理自《南方都市報》報導——《<第10放映室>十年小傳:就要告訴觀眾這是垃圾》、張小北知乎評論,網友評論整理自B站評論與知乎回答。整理編輯:榕小崧、小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京報書評周刊

ibookreview

投稿&合作郵箱:ibookreview@163.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點擊以下 關鍵詞 查看精彩內容

年度好書 | 四月好書 | 紅鏡頭 | 聶隱娘 | 同性戀群像 | 馬克·吐溫 | 康夏 | 權力的遊戲 | 小王子 | 孤獨圖書館 | 黃家駒 | 腋毛禁忌 |二十四節氣 | 伍迪·艾倫 | 夏日翻書 | 禁菸令 | 瑪麗蓮·夢露



點擊 閱讀原文,手工製作年貨,帶回《團圓》

相關焦點

  • 曾經陪伴我們十年的「第10放映室」回來了!
    瀘州青年| 有趣 | 有用 | 有態度 |「青年專屬的微信公眾號」
  • 四葉草:在QQ音樂等待「我們的十年」
    每年八月都是四葉草們的「狂歡月」,第七年的八月也毫不例外。男孩們精心準備了演唱會,粉絲們則回憶著那些「崢嶸歲月」。有了同齡人的陪伴,連原本重複枯燥的訓練都似乎變得有意思了起來。 後來王源在採訪裡提到,他長大後再走進那個地下通道,一瞬間仿佛穿越回過去,心裡咯噔一下,無法形容的滋味。2013年8月6日,一部叫《十年》的宣傳短片上線,鏡頭裡三個稚嫩的男孩談論著未來和夢想,一起定下了十年之約。
  • May'n中國大陸巡演2018 「音樂包子」——有你陪伴的第十年
    十年,是一個很浪漫的詞。歌詞中唱到「十年之前十年之後」。古詩裡也說「十年磨一劍」。大家習慣於把十年作為一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
  • 5.16「周四」來電放映室《柏林召喚》柏林孕育了Techno,Techno孕育了柏林
    🎥「這是我們向你撥打的第19通觀影邀請的來電 」⏰5/16 周四 9PMMay 16, Thursday,9PM 每周四 ⚡️來電放映室 會選擇一位好友來為來電放映室選擇一部自己中意的電影叫上幾位好朋友,喝點小酒,欣賞自己選的電影這樣來電放映室不再是將作為自己的地方而是作為大家的地盤在周三這個小周末給你私人PARTY的感受來呀!
  • 裡森放映室 | 第三期 Cory Arcangel「美味新鮮 (賽百味)」
    裡森畫廊推出裡森放映室,本季共六期,由裡森畫廊總監 Ossian Ward 策展,為觀眾實時呈現藝術家的電影與影像作品,每期將在裡森畫廊官網
  • 有一種日記叫「十年日記」
    她在「紐約時報」和 Real Simple 雜誌做家庭教育專欄。她分享的話題是 Catastrophic HAPPINESS  《災難性的幸福》,講述了她生育和養育兩個孩子的苦和樂。於是,她告訴大家她有一本「十年日記」,記錄著10年來孩子的各種變化。每一頁上都是同一個日期,然後分成10年來記錄。所以,當你翻開這頁的時候就是十年前的今天,九年前的今天.. 一直到今天發生的事情記錄。原來還有這樣的日記!在書寶貝會員群裡和大家馬上分享!大家也都很喜歡這個主意!10 Year Journal 是這個樣子的。
  • 「北京搖滾之王」Joyside十年歸來無人聽:「現在年輕人太開心」
    與其說Joyside是某一個時期的「北京搖滾之王」,不如說他們曾是一代「北京樂迷的青春」。「當年臺下的少女,如今已是少婦。」所謂青春逝去,不就是當你環顧四周,才發覺生活早已變了模樣。2019年重組歸來,2020年站在「樂夏」的舞臺上, Joyside還是原來的那個味兒嗎?
  • 人物 |「色,戒」十年陳冠希
    98年時我忙著集卡開卡,為湊齊《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央求爸媽買了無數包小浣熊乾脆麵而深圳有個年輕人在聽完「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張朝陽的演講後,當天夜裡輾轉反側。剛剛和同學成立公司的他下定決心研發他的首個項目,OICQ。那個人是馬化騰。我後來發現網際網路上許多人都有這種錯覺:十年前,是1998還是2008?
  • 「我」的十年——商業攝影師許曉東
    「老師沒有教我們一定要怎麼去拍照,而是告訴我們很多攝影背後的思考。一張照片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還有一些哲學上的東西,其實非常重要。」也是從那個時候,曉東開始了解August Sander(奧古斯特·桑德)、 Ansel Adams(安塞爾·亞當斯)等攝影大師,開始對攝影這件事有了興趣,開始在拍照的時候模仿大師。
  • 微信第一行代碼曝光!「掃地僧」到「地成佛」,張小龍十年磨一劍
    【新智元導讀】騰訊官方微博今日凌晨發布了微信10年前在微信後臺第一天提交的代碼,這個在今天看來略顯簡陋的代碼,最終孕育了龐大的微信。張小龍這個「產品經理」,也用十年時間,打磨出了一款「國民級」應用。10年前的今天,你在幹什麼?你可能在吃飯、在睡覺、在QQ上聊天,但你絕對不可能是在刷微信朋友圈。
  • 魔方工作室居然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十年洛克,歸來仍是少年!
    張晗勁覺得一切壁壘都被打破了:「我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我們用滑鼠和網頁搞定了一切,降低了門檻。但如果有一天,孩子們都在用手機玩遊戲,看視頻甚至聽故事,我們還有什麼優勢?」 2014年-2015年,《洛克王國》仍在保持增長,但焦慮同樣在蔓延。
  • 來了,來了,蘇打綠「改名」回來了!
    2016 年,蘇打綠憑藉《冬 未了》這張專輯,拿下了當年金曲獎的「年度最佳國語專輯」、「最佳樂團」、「最佳作詞人」、「最佳專輯製作人」 「韋瓦第音樂計劃」是他們以維瓦爾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為靈感,用「四個季節,四個城市,四種情緒」為主題創作的 4 張專輯。
  • 《愛情公寓》電影版定檔~~原班人馬,十年重聚,我們回來啦!
    前兩天,一些曾陪伴了我們整個青春的演員統一更新了社交媒體狀態
  • 《娃娃臉 第一季》那個三俗「女司機」回來了,這喜劇絕了!
    從第一季的驚豔,到第四季的略為失望,雖然口碑逐年下降,但也抵不住它陪我們一起走過的時光。6年來,我們見證著兩姐妹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我們認識了落魄的富家千金 Caroline,也認識了那個毒舌又性感的Max。
  • 丁當「想戀一個愛」高雄演唱會一連兩場飆唱臺語歌 要追求者「好膽你就來」
    >重溫燈會主題曲《夢交響》回顧高雄足跡近距離會鐵粉鐵粉對抗病魔缺席演唱會現場歌迷大合唱「手掌心」暖心加油打氣「全民情歌天后」丁當出道十年,愛唱歌的心十年不變,每場演唱會,是和各地歌迷的相見的時刻8月,她與臺北歌迷談天說地後,聽到南部歌迷聲聲呼喚,想念的聲音丁當聽到了,11月4、5日於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10樓國際活動展覽中心舉辦一連兩場「想戀一個愛」一戀十年演唱會,與好久不見的高雄「當粉」相見,她說:「有人問為什麼這次不是在高雄巨蛋,因為想和你們近距離,想走到你身旁。」她將這些年的故事和心情全化作歌聲,近距離和臺下的死忠鐵粉們分享。
  • 「相信家族」丁當、家家、鼓鼓、宇宙人齊動員 跑透透趕場拼跨年
    鼓鼓備妥「跨年法寶」 保暖滿電過網癮宇宙人跨年趕場不走失綁住宇宙友啟動「我們的探險計劃」2017年最後一夜,「華人第一天團」五月天在桃園國際棒球場和2.4萬名員工「上班」跨年,「相信家族」丁當、家家、鼓鼓、宇宙人也動員起來,跑透透趕場拼跨年,用溫暖又熱情的表演,陪伴所有歌迷們揮別2017年,迎接2018年嶄新的第一秒,紀錄最感動的一刻。
  • 那個陪伴在你童年的人「原創第311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文韻未央,ID:wenyunweiya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親愛的女孩,你的城堡裡是否也曾有一個人,陪伴著你成長,保護你,教會你勇敢,讓你感覺全世界都充滿了驚喜,我就有。
  • 入行十年事業曾備受抨擊 連詩雅發文感謝伴走低谷好友
    在2010年出道的連詩雅,日前在社交平臺發表長文,回望入行十年的心路歷程,Shiga並感謝這些年來陪伴她走過高山低谷的好友。 (取自IG) Shiga並發表長文,感慨表示就「就樣就走過了10年」,她寫道:「這10年來經歷了很多的高高低低,有失去的,也有得著的。至少從前的那個小妹子,現在都已經是一位大女孩。
  • 再熱,也不能放過日式燒肉呀 | 燒肉放映室
    說起去年底格外的出挑的「燒肉放映室」,老闆坦言,本想做個年輕人吃肉的性價比之地,結果口碑超過了市場平均水準,一不小心躋身高端店行列。但比起城中人均動輒千元的日式燒肉店,「燒肉放映室」果真輕快自在的多。比起日式主題的「一席禪意」,「燒肉放映室」可以說相當粗獷了,以至在青磚黛瓦的老門東裡,成了一記粉紫的現代符號。
  • 2016 日本零食大賞的 Top 10,我們最愛「明治」的小萌物!
    這時候就輪到我們「不怕胖小分隊」出動啦!前陣子馬達拋下我們奔向東京,帶回來了這次大賞 Top 10 的零食,於是,我們替你測評了日本零食大賞中的 TOP 10,看看哪一款會正對你的胃口。這兩款大受歡迎的巧克力還曾在 2001 年掀起大規模的「蘑菇派 VS 竹筍派人氣大比拼」,儘管「竹筍派」獲得了勝利,但馬上第二年又開始了一場「蘑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