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梁韋斌,分享一次之前去拍星空延時攝影時候寫的經驗心得技巧,如果你還沒有空出去拍,可以提前收藏一下本文,以後可以複習再看。

拍攝前的準備工作
目測天空,判斷接下來的天氣情況,萬裡無雲空氣通透,是個拍攝銀河的好天氣。激發拍攝欲望的往往是天氣,預想到可能會有好天氣的時候,說拍就拍的行程會立即啟動。所以對於讓我下次叫他一起去的朋友,我只能讓他關注群消息,有拍攝一般我都會在群裡喊的。哈哈。通過Stellarium軟體(現在更推薦巧攝app)查看日落時間和角度,銀河升起時間與走向,月落時間和角度,日出時間和角度,提前預知整個拍攝過程這些拍攝對象的運行情況。通過晴天鍾(現在更推薦莉景小程序)查看即將要拍攝點的天空雲量,大氣視寧度、透明度以及氣溫與溼度等情況,作為對目測觀察天氣的進一步判斷。通過逐時天氣查看降水概率和風向等情況,也是作為參考,儘量是利用多種手段做到心中有數。檢查所有的拍攝器材,帶上充足的電池到達拍攝地點,用指南針確定現場日出日落月出的方位,以便做好構圖,提前就知道拍攝對象在畫面中的運動走向。根據現場環境情況,安排好兩臺相機的拍攝任務:魚眼鏡頭拍攝東邊日落餘光+銀河升起+日出的延時,拍攝時間達15小時左右。廣角鏡頭拍攝西邊日落+月落,等月亮落山後,廣角鏡頭機位再拍攝南邊銀河延時以及拍北面做一個圓圈星軌。合理的安排,目的是儘量在這次拍攝多拍些素材。設置好參數,對好焦,關掉鏡頭自動對焦,準備好開始拍攝。

拍攝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和技巧
有一臺相機的電池電量拍攝時間預估不對,導致中途有幾分鐘的拍攝盲期,好在影響不大,以後嚴謹的拍攝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拍攝星軌時可以將相機設為連拍模式,用有鎖定功能的快門線一直拍攝,可以減少拍攝的間隔。做出來的星軌就比較連續。這次拍攝延時過渡,因為要照顧兩臺機器,所以剛開始用A檔拍攝,天準備完全黑之後改用M檔,兩臺機器之間來回調整。相機用了手柄和6顆充電五號電池,能長爆連續拍攝約4小時,隨時觀察電量,迅速更換電池,更換電池導致某些張間隔變大其實可以忽略不計(現在電源解決方案,我更推薦大容量的外接電源+假電池)。在現場用繩子綁了兩塊大石頭,吊在腳架中軸下,石頭剛接觸地面,避免風吹晃動,增加腳架穩定性。這次拍攝溼度不大,鏡頭沒有起霧情況,如果有,可以用暖寶寶和布或者毛巾包裹鏡頭來解決(也可以用usb供電的鏡頭除霧帶)。同行的群友,忘記帶三腳架,慘痛的教訓!輕視了城市光汙染的程度,銀河升起地平線的時候被光汙染擋住了,到了深夜升起較高了才顯示出來。

後期製作情況
使用LRTimelapse 和Lightroom軟體處理RAW延時序列。用AE和BCC去閃插件處理圖片序列做成素材,用Pr製作成最終視頻。星軌副產品使用了ps插件StarsTail來製作。以上就是本次實戰拍攝的分享,如果有不明白的,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