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伴隨著2021年「最強寒潮」的助力,圍繞著冷冬所展開的話題不斷在網際網路上發酵,各地的「第一場雪」紛紛登上熱搜。與此同時,2021年元旦期間瓦屋山、張家口、哈爾濱、北京等滑雪遊目的地的搜索熱度,也同步上升。其中,張家口太舞滑雪場、長白山周邊的跨年熱門高星酒店的部分房間,在12月第一周即顯示「低價房型即將售完」。
雖然受疫情影響,近期預售量有所回落,但近年來冰雪產業所呈現的蓬勃向上趨勢不容小覷。隨著2022年在北京舉辦冬奧會日趨臨近,隨之而來的政策扶持、實力企業入局等積極牽引,讓冰雪小眾運動穩步向大眾邁進,可以預見的是至少未來兩年的運動熱潮裡,勢必有「冰雪」的身影。
冰雪產業從「小眾,高昂」 朝「大眾,品質」邁進
事實上,相對於歐美以及日韓等國家,我國滑雪產業起步較晚,初期冰雪產業的發展主要服務於競技體育,市場容量有限。同時,受到票價高裝備貴,場地局限大風險係數高,中國市場的滑雪設施種類還在不斷完善等原因,實際上,中國的滑雪運動仍是「少數人的運動」。因為「持續愛好」滑雪運動,背後需要付出的經濟,時間,和精力讓滑雪運動呈現一種「階層」劃分,一直局限於「小眾」「高昂」的運動之一。
而隨著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為我國冰雪運動的普及和冰雪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隨之而來的政策扶持也在肉眼可見的不斷增強。國務院46號文件明確提出要「以冰雪運動等特色項目為突破口,促進健身休閒項目的普及和提高」,並將《冰雪運動發展規劃》列為了22項重點任務之一。而體育總局等23部門聯合制定了《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加大對群眾冬季運動的投資力度,引導號召企業群體在此浪潮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搭平臺、促發展,為冰雪運動的「大眾化」蓄力。
各大企業紛紛入局 伊利憑「匠心」耕耘出圈
在國家政策號召引導下,各產業的領軍企業也紛紛抓準時機,助力國民冰雪運動。例如中國聯通打造智慧冬奧戰略、中國國航開啟冬奧冰雪航班、中國銀行發行冬奧主題卡等;在一眾合作企業中,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唯一官方乳製品合作夥伴的伊利,自2017年起便致力於推動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其建立的「伊利冬奧學院」突破以往品牌營銷的方式,以體驗為核心,堅持長期主義不斷迭代和深耕,從讓更多人認識冰雪運動、了解冰雪運動再到愛上冰雪運動,逐步將小眾冰雪運動融入更廣泛的普通大眾的生活。
2017年,伊利冬奧學院將雪場搬進城市中央北京三裡屯,讓都市人群近在咫尺地感受冰雪魅力。2018年,打造「冰雪航班」,為無法體驗滑雪的南方消費者提供了頗為貼心的解決方案,拉近冰雪運動與更廣泛大眾之間的距離。再到2019年,伊利帶著眾多少年前往全球冰雪聖地瑞士,幫助中國冰雪運動的未來種子開拓眼界,根植理想,感受冰雪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特殊體育地位。剛剛過去的2020年,隨著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伊利冬奧學院更是推出「世界冠軍當教練」「冬奧賽場提前體驗」「冠軍喝啥你喝啥」的奧運級三大體驗,讓普通大眾能提前感受冬奧氛圍。
四年迭代,從體驗「上冰雪」到「上奧運」,伊利冬奧學院以「匠人之心」通過不斷迭代出新、緊跟歷史節點,一步步拉近了消費者與冬奧、冰雪運動之間的距離。這也使得伊利成為了推動冰雪運動破圈企業中,走得最遠、出圈效果最好的一個。當然,在冰雪上長期耕耘消費者體驗的舉措以及收穫,與其多年來與奧運攜手的經驗積累也有著不可拆分的聯繫。一路走來,遠比四年的時間要久遠的多。
17 年沉澱,伊利始終步伐穩健地與奧運同行
從 2005 年到 2021 年,伊利與奧運相伴 17 年,持續為中國奧運健兒提供營養和服務保障。2005年,伊利便已經全程參與、助力並見證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歷史時刻,此後始終陪伴中國奧運事業一起長跑。
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伊利都是幕後團隊的一份子。十七年來,伊利累計為全國32個訓練基地、28支夏奧隊、11支冬奧隊、數萬名運動員提供不間斷的營養助力。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張藝謀《北京八分鐘》文藝表演後,冬奧會正式進入北京時間,伊利在「第九分鐘」裡為國人發布了冬奧主題視頻,也成為第一個為北京冬奧時間發聲的中國品牌。
自攜手冬奧之日起,伊利便成為了國內唯一同時服務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雙奧」乳製品企業。與奧運的不解之緣讓伊利始終用「奧運」的精神嚴格要求著自己,堅持創新與品質的雙標準,不斷與奧運共前行。可以說,剝開伊利乳製品企業的外殼,它的內裡,保留著矢志不渝助力體育強國的初心。一次次不斷迭代升級的營銷舉措,不僅是順應國家政策的走向、市場需求的導向,也將大眾生活與品牌發展進行了緊密連接。相信未來,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迅速發展,伊利仍會用企業之力帶來更多教科書級的合作案例。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