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展覽 | 又見莫奈—日出·印象

2021-02-07 Cola貓







01

又見莫奈



1921年莫奈拍攝于吉維尼家中花園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出生於1840年的法國巴黎,從小就表現出極強的繪畫天賦,莫奈的父母是經營食品的商人,所以提供給他比較自由、殷實的條件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20歲時莫奈開始進入斯維賽畫院學習並有機會認識了庫爾貝和華沙羅等畫家,隨後莫奈去往阿爾及利亞服兵役後結識了馬奈、巴齊耶、德加等一群懷激進思想的藝術家,他們走出畫室在戶外寫生,他們崇尚描繪事物在光線下的真實狀態。莫奈是一位高壽的畫家,雖然在印象主義後期逐漸被新的藝術形式取代的年代,莫奈仍然堅持他對光影的理解在莫奈花園中堅持繪畫30年,直到再次創作出晚年的巔峰之作《四季睡蓮》後,1926年在吉維尼家中離世。



這次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帶來了莫奈九件作品,其中包括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也是讓莫奈一舉成名的《日出·印象》,這也是莫奈創作出《日出·印象》150年以後,它第一次來到中國,另外的八幅真跡是莫奈1870年後中年到晚年時期的作品。








1870年的夏天,莫奈與他的新婚妻子卡米爾去到了特魯維爾—一個海濱城市度假,在這期間莫奈創作了一系列以沙灘、海水為背景的作品,這次展出的《海灘上的卡米爾》就是其中之一。






海邊快速流動的雲朵幾乎與海面融為一體,傾斜的線條給予觀者空氣掠過的印象,畫面最近處的女孩以及在海邊閒散漫步的人群形成了一靜一動的對比。



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無論是商業的船隻來往還是單純以娛樂的為主的水上運動成為法國的流行的風潮。所以看到莫奈在1871到1878年間創作了很多關於船舶、帆船的作品,由於管狀顏料的發明,讓這批先鋒藝術家走到了戶外,以至於能夠對於海面、湖面,這種受到空氣流動和光影變化特別迅速的場景有很好的捕捉。










1883年-1903年莫奈作品進入到中晚年的升華時期,1883年開始他開始在巴黎近郊的一個吉維尼小鎮定居。對於水面的描繪幾乎貫穿了莫奈一生,無論是對於海濱、湖面主題的創作還是在晚年他對於睡蓮的熱愛,莫奈一直感慨不能更好的描繪出光影在水面中的變化,甚至他會同時擺出5、6塊畫板同時創作,但是仍然無法完全的記錄下海邊快速變化的光影,而這樣的藍色和玫瑰粉色也一直會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1899年-1901年間莫奈有三次到訪倫敦,他特別喜歡倫敦這座霧氣瀰漫的城市,泰晤士河映襯下的倫敦國會大廈,滑鐵盧大橋、查令十字橋都是特別有英倫特色的描繪對象。它們被霧氣籠罩,大量的水氣讓光線變幻莫測,這讓莫奈感受到與法國海濱城市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並給予他很多創作的靈感。





晚年時期的莫奈(1904年-1926年)在搬進吉維尼小鎮後就很少走到戶外風景寫生了,在他經歷了卡米爾和兒子相繼離世後,加上一戰的爆發,莫奈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他的花園中度過的,他將自己在吉維尼的住處布置成為一個可供他寫生的場所,種滿睡蓮的池塘、日式拱橋、浪漫的垂柳,滿地的鬱金香,到過莫奈花園的人都不願意離開。這幅畫與1917年的《勒阿弗爾港的船隻》已是他少有的戶外作品。




02

印象主義的誕生



1870《巴齊耶的畫室》法國巴黎 奧賽美術館


提到印象主義那群先鋒派,不由地會想起這張巴齊耶最著名的作品《巴齊耶的畫室》,在這張畫作中記錄了最初印象主義先鋒們聚集在一起暢談藝術的場景。畫面中心高個男士就是畫家巴齊耶本人,他的左側依次是馬奈、莫奈,站在樓梯上是雷諾瓦和與其對話的斯歇爾德雷,而右側正在演奏鋼琴的是音樂愛好者梅特爾。

《巴齊耶的畫室》創作於1870年,這是「印象主義」風潮醞釀的前期,這群希望打破傳統的藝術家們,他們需要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而這個機會就出現在四年後的1874年4月,那些無法進入到巴黎主流沙龍的藝術家們舉辦了他們的第一次展覽,名為「匿名藝術家合作協會」,那次展覽在一個廢棄的攝影工作室舉行,莫奈的《日出·印象》在展出後,一位受《喧譁》雜誌委託的評論家引用了莫奈《日出·印象》中的一詞「Impression」,發表了一篇名為《印象派展覽L'exposition des impressionnistes》的文章,這片文章及其爭議,更多的潛臺詞是對這群先鋒藝術家的嘲諷,他在文章中寫道:「這幅畫代表什麼?印象!我確信那是印象,因為我對那幅作品印象深刻,裡面一定有一些印象。」 而在文章發表幾天以後,另外一位評論家朱爾·卡斯塔尼亞用及其正面的口吻報導了這次展覽的開創性,並直接引用印象派(Impressionist)這個詞來代表這股風潮和參展的藝術家,印象主義就此誕生,猶如莫奈的日出印象。


「我們就是要走向戶外,走向光、走向現代,我們就是——印象派。」





03

那些向莫奈致敬的藝術家





這次展覽中,除了莫奈的9幅作品,還有另外兩位藝術家帶來的相關主題,他們受到大師作品的啟發,站在當下對「日出·印象」給予了自己的詮釋。



維琪·科隆貝特的日出印象



 

《日出》#1427-19,2019年


《日落》#1450-20(日落系列),2020年

  布面油彩、顏料(鎘橙、鎘黃、瑪斯紅和太白)和醇酸樹脂作畫




《水與光》#1450-20(日落系列),2020年

  布面油彩、顏料(群青、深亮鈷紫、淺鈷藍綠、瑪斯黑、鈦白和藍鈷綠A)和醇酸樹脂作畫



維琪·科隆貝特(Vicky Colombet)是一位法裔美國藝術家,這次與莫奈作品一同展出的四幅作品也是受到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特邀所創作。在過去四年中科隆貝特對於莫奈的深入研究,從早期的「日出·印象」到莫奈晚年的「睡蓮」,她對於光影、水面、自然也有著與莫奈一樣的迷戀。通過不同時間記錄下水面光影的變化展現自然界日晝更替。同時科隆貝特也對東方藝術的喜愛讓她的作品有一種山水畫的哲理,所以本次的策展策劃也將她的作品安排在展覽之初,成為連接中國觀眾與莫奈之間的藝術橋梁。



熱拉爾·弗朗格的日出印象




  右圖《陽光下的風景畫,陽光穿過窗戶照耀在畫上》

(破碎的風景畫系列)1966年-1967年左右




 

 

  中圖《太陽每天升起》(破碎的風景畫系列)

  1966年-1967年左右



 



《日出·印象2019》2019年






  右圖《一分為十的畫(破碎的風景畫系列)



熱拉爾·弗朗格(Gerard Fromanger)同樣也是一位法國畫家,與莫奈一樣都來自法國諾曼第,但不同與莫奈他在作品中記錄的不是光影的瞬息萬變,而是將這樣的瞬間轉化為一種解構的圖案符號。無論是大面色塊的拼接還是純色抽象金屬材質的使用,在他的眼中時間的維度被放大了,就像《日出·印象2019》作品中的日出被放到整個太陽系中,圍繞在太陽周圍的九大行星,以及在這個時空中人類歷史長河流經於此。





04

Impression Sunrise  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創作於1872年11月,莫奈在勒阿弗爾的拉米勞特酒店房間裡畫下了這張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清晨莫奈站在窗口,勒布瓦碼頭和庫爾貝碼頭在朦朧的海面上映入眼帘,煙囪、起重機、桅杆和通往大西洋船閘入口在這日出微光的照射中若隱若現。稍縱即逝的日出景象莫奈在半個小時內將這個瞬間永遠定格在此。


1874年,由一群落選於巴黎沙龍的藝術家在攝影師納達爾的工作室舉辦了他們第一場匿名藝術家展覽。莫奈那一年34歲,其中與他一同參展的畫家(馬奈、塞尚、德加)後來都成為了大家熟知的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他們的先鋒性給那個時代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從文藝復興過渡到後來的巴洛克、洛可可風格,在本質上還是遵循著對於事物的結構、透視進行創作,但實際上並沒有給藝術風潮帶來很大的變化。而「印象派」的這幫藝術家他們走出畫室來到戶外,他們在大自然中寫生,他們捕捉光影在事物上留下的痕跡,他們認為這才是真實的再現。當我們站在今天再去回望歷史,無論是文藝復興還是印象主義,實際上他們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追求真理、尊重科學,不同的是看待真實感的角度不太一樣,代表古典藝術的文藝復興更在意的是物體的透視與合理的結構,而印象主義強調的是走進自然戶外寫生,只有透過光影呈現出的物體形態才是真實的展現。


莫奈曾說:「真正的美無需理解,只要學會去愛惜就已經足夠了。」 







印象主義文章推薦:

| 總有歡樂的色彩在閃爍—雷諾瓦

| 孤獨的凝視者—德加

| 靈魂深處的吶喊—梵谷

| 原始自我的找尋—高更




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


上海久事國際藝術中心 

Shanghai Jiushi International Art Center


上海久事國際藝術中心,坐落於外灘1號原亞細亞大樓,解放後為上海冶金設計研究院在此辦公,也是當時外灘最高的一棟建築(7層),整棟建築為新古典主義風格,大樓正面是採用巴洛克風的四根愛奧尼克立柱,窗欄為銅質做工的把手,建築內部的地磚有顏色各異的馬賽克拼接而成,至今仍保持著修建初的格調,它大門面向外灘黃浦江左鄰和平飯店,在冶金設計研究院搬遷後改為今日的久事國際藝術中心對公眾開放。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7日-2021年1月3日公共運輸:地鐵2號線站南京東路站、10號線南京東路站或豫園下車步行至外灘;有軌電車71路延安東路方向;公交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方向外灘站下車步行即可




歡迎關注公眾號Cola貓,遇見喜歡藝術的你們 



相關焦點

  • 唐能翻譯為莫奈《日出·印象》展覽開幕式提供法語翻譯服務
    談及「印象畫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在西方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直以來也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如今,印象派的開山之作終於來華了,「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9月16日在上海開幕,唐能翻譯為展覽開幕式提供了法語口譯翻譯服務。
  • 莫奈名作《日出·印象》首次來華展出
    9月16日拍攝的莫奈名作《日出·印象》。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新華社上海9月17日電(記者吳宇、岑志連、劉穎)16日下午,上海外灘一座藝術中心大樓前,人頭攢動。莫奈名作《日出·印象》首次來華展出,展覽一開幕便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 APAX TRENDS | 莫奈《日出·印象 》
    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的"莫奈《日出·印象》"展於今天正式登陸魔都。這是《日出·印象》在中國的首次亮相。本次展覽展出了47件印象派和當代作品,其中包括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鎮館之寶《日出·印象》等9件莫奈畫作。
  • 瑪麗安娜談莫奈《日出·印象》:六年前還不確定日出還是日落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藝術史上有著深遠的意義。近日,隨著展覽「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在上海的開幕,由於是這一印象派開山之作首次在華展出,這也成為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日出·印象》的意義有哪些?與當下又著怎麼樣的關聯?
  • 伴著外灘的日出看《日出·印象》 為148歲的莫奈慶生
    11月14日是印象派大師莫奈148誕辰紀念日,他的代表作《日出·印象》正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美術館展出。11月13日,在外灘日出時刻,莫奈《日出·印象》生日慶典在此舉辦。
  • 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莫奈《日出·印象》來了!
    今天(16日),由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上海開幕。
  • 印象主義繪畫開山之作,莫奈《日出·印象》首次來到中國
    >▲克勞德·莫奈,《日出·印象》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法國藝術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具有多重重大意義昨天,這幅作品亮相在上海舉行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這也是其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
  • 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在上海迎來148歲「生日」
    正在上海展出的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受訪對象供圖)  新華社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楊愷、吳宇)正在上海展出的莫奈傳世名作《日出·印象》13日迎來了自己的148歲「生日」。展覽主辦方特別在當天為這一跨越世紀的文化遺產舉辦了一場「生日會」。  為與《日出·印象》營造的意境相契合,主辦方特意將慶祝活動時間選在清晨時分。
  • 一部集莫奈研究及《日出·印象》「藝術作品」為一體的書
    」——《莫奈:日出·印象》序在這特殊的一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莫奈《日出·印象》離開它的館藏地巴黎瑪摩丹莫奈博物館,來到了上海,這是這件名作首次來華展覽。這件印象派開山之作的到來,引起了藝術愛好者的高度關注,展覽已經閉幕,但沒有看展的同學可以通過這部官方圖錄來了解莫奈及《日出·印象》。
  • 莫奈《日出 印象》展
    也許是因為真跡國內首展,也許是因為名人效應,《日出印象》居然這麼火爆。
  • 莫奈《日出·印象》首次登陸中國,王嘉爾穿潮T刷展 你還記得亮相成...
    無論你是文藝青年,還是印象派的粉絲,亦或者只是單純地想看一眼莫奈的真跡,「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上人頭攢動,觀眾用那幅著名的《日出》刷屏自媒體。其中,就包括歌手、主持人王嘉爾。他身著同款印花T恤帥氣十足,致敬莫奈。
  • 莫奈的經典名畫《日出·印象》要來中國展出!坐標: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
    每經編輯:趙慶據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方微信今日消息,據《費加羅報》報導,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經典名作《日出·印象》等9副畫作將在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展出《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開山之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它於1874年春在首屆「無名畫家展覽協會」展上首次展出,引起極大爭議。
  • 穿越世紀的色彩,光明乳業邀您一起走進「日出?光明――莫奈《日出...
    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這一幅用光影與色彩交織描繪的傑作打破了傳統學院派,推動了美術觀念和繪畫技法的革新,顛覆了寫實語言的藝術變革。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於9月17日在魔都Bund One Art Museum三樓展出,這是《日出?
  • 6年後,又是莫奈!排隊到日落,只為看「日出」
    「6年裡,我每天牽掛著《日出·印象》這件作品,希望把它引入中國展覽。」兩次展覽的主辦方天協文化董事長謝定偉在開幕式上說。最重要的這件作品安排在展廳深處的玻璃櫃中。莫奈所繪的勒阿弗爾港(LE HAVRE),是法國北部的一個港口,作為雜貨商的兒子,莫奈在那裡度過了童年。畫面顯示著一輪橘紅色的朝陽,正從海面懶洋洋地升到天空中。
  • 《印象·日出》到《晨光·破曉》——莫奈色彩
    印象畫派始於莫奈的《印象·日出》, 莫奈運用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其作品沒有明確的陰影,也沒有傳統的清晰輪廓線,更重要的是色彩運用更為細膩,在實踐中探索著色彩與光線的藝術表達。
  • 魔都6月展覽來襲!白晝幻想、印象莫奈、海賊王...快來邂逅你的夏日小確幸吧!
    那就來上海的各個展覽享受你獨有的靜謐時光吧多數人喜歡在晚上進行創作,我則偏愛白晝。那道日光,加上樂聲和鉛筆,就是生命中快樂的源泉,和所有幻想的伊始。——天野喜孝此次的展覽是天野在中國舉辦最具規模的藝術巡展,包括近200幅原畫,32幅彌足珍貴的藝術家新近創作的大型手繪原作,以及5部動畫電影作品,喜歡他的小夥伴們一定不能錯過啊!
  •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
    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這也是其繪畫的最大特色。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賞析莫奈的油畫日出作品。莫奈大師曾經於1872年在勒阿弗爾港口創作了一幅油畫《日出·印象》。這幅油畫生動地描繪了晨霧籠罩中的日出港口景象,用美妙的光的變幻與運動展現了迷人的景色,以及莫奈用輕快跳躍的筆觸刻畫了光在寬闊的海面上反射與顫動的生動景象。
  • 一文讀懂莫奈,1872年,他為何將這幅畫命名為《日出·印象》
    1872年11月13日上午7時35分(據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2014年的研究成果),莫奈停筆,他將這幅畫命名為《日出·印象》。「印象」這個詞不是莫奈的發明,至少在1867年前後,有評論家用它來形容杜比尼和瓊康的風景畫,莫奈心儀二人,意向已定。
  • 莫奈真跡展來上海啦
    9月17日,這幅作品呈現在了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聯合主辦,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報業集團大力支持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中,這也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
  • 日出 印象
    今天一早起來拉開窗簾,就看到歐洲中央銀行旁邊鮮紅的朝霞,現在早上8點是看日出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