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看到這一類文章:「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碩博研究生」,「7萬碩士送外賣」,「不上大學自己開公司,等上大學的畢業了給你打工」,「本科就是給大專生打工的」等等。
這些文章即使可以寫得比較中正,比如,前兩個探討有了學歷也要踏踏實實努力,後兩個探討沒有學歷只要踏踏實實的努力也有成功的機會。
但人們卻總願意從中獲得一種學歷不重要的思想,甚至討論費勁上學浪費時間,學習知識技術不如自己開公司,開公司不需要學習這樣的思想。
一篇文章可以寫來讓人不要自暴自棄,卻被很多人用來自欺欺人,甚至弄出個學歷無用論。
看到一個人失敗,不去思考他的缺點,而是找到他身上自己沒有的優點,然後自我安慰,看,有了這個優點也會失敗,我沒有這個優點,不需要去努力獲得;
看到一個人成功,不去思考他的優點,而是找到他身上自己也有的缺點,來自我滿足,看,有了這個缺點也會成功,我也有這個缺點,不需要去改正。
社會上總有這種人,人們似乎更願接受這些比較飄的優越感。
可惜,學歷重要不重要,恰是這些報導與廣泛討論,已經告訴你了部分真相。
沒有學歷,能夠成功的少之又少,而且大都付出了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所以才比較有傳奇性,才會有個就被廣泛報導和關注。
而有了學歷,只有重大成功才值得報導,一些小成功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如果不幸失敗,當然更值得廣泛討論。
長沙網紅景點「超級文和友」的創始人文賓,可以說就是一個這樣的傳奇。
少年慘,4歲父親去世,母親離開,初中還沒有畢業就出來打拼生活。
時夠
青年苦,22歲到夜市攤上炸串串,晚上9點推著小攤車出門,凌晨3點之後,甚至可能早9點才能收工。
時夠
熬出了未來,曾經的小攤車,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美食品牌。
而這樣的人,功成名就之後,卻是入讀馬雲的湖畔大學學習。吃夠了生活的苦,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學歷不重要,能力才重要。的確是這樣,不過能力不是一目了然的,學歷恰恰是能力的一種證明。
當你有了足夠優秀的工作經驗,自然就不需要學歷去證明了,也許這時候你可以驕傲地說一句,學歷沒有什麼用了。但是,足夠優秀的工作經驗從哪來,沒有學歷作為起點哪來的選擇工作的機會。
即使一些不需要什麼技術的銷售工作也經常要求大專以上學歷,不管網教還是開大都可以,起碼代表著上進心。
前段時間,2020年高校畢業生的平均月薪8688元的話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說數據的準確度,學歷越高平均薪酬越高,大多工作限制學歷門檻,這確實是現實。如果連門檻都無法達到,何來選擇好工作的機會。
前段時間比較火的華為「天才少年」,與其說華為選擇了這些「天才少年」,不如說是這些「天才少年」選擇了華為。這些「天才少年」哪個不是手握多個企業的offer,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挑選,最終選擇了華為。
當然,其實很多人並不是真的覺得學歷沒有用,一邊嘴上掛著學歷無用論,一邊回家督促孩子學習,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大學。
可是,言傳身教,這樣的家庭,孩子真的認同學習嗎?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學著大人,一臉鄙夷的說,學習有什麼用,長大以後做明星、做網紅就能賺大錢。
好像明星、網紅能夠火起來是件多麼容易的事情。先不說有多少人顏值足夠,那些明星要不影視大學畢業,要不從小辛苦練歌練舞,而且又有多少能歌善舞的小鮮肉小美女費盡心思搏出頭,甚至曇花一現。
常被提起的人氣主播李佳琦,剛開始只有零星幾十個粉絲,因為試用口紅被網友罵「不男不女」。最有名的拿手技能塗口紅,是多麼辛苦練出來的,熟背所有的口紅色號,是做了多少準備工作。
成功哪有什麼輕鬆的捷徑,大都是靠著紮實的專業能力一步步拼出來的。
現代社會條件好,不讀大學也能吃飽穿暖,但想要成功,就要去努力,去拼搏,而學歷可以說是最初的拼搏,不願意為學歷拼搏,人生又有多少機會能夠願意去拼搏。
更可悲的是,常被認可的成功,經常只是開了多大的公司賺了多少錢,而不是那些能夠在自己崗位默默貢獻的人。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走出貧窮,更是為了思維的提升。學習知識、認識世界、找到人生的方向,利用所學的知識,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是最好的成功。而學歷是學習知識和學習能力的證明,是用來實現目標的輔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