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2021-02-16 堅持裝深刻

最近,某公號向我推薦了Netflix新出的一部紀錄片《社會困境(Social Dilemma)》(文末有完整視頻連結),批判社交媒體的,據說在國外大火。 

看完這部紀錄片,覺得比較有特色的是,不同於一般紀錄片用上帝視角的四平八穩地平實講述,這部紀錄片的觀點非常鮮明。另外一個特色是紀錄片拍出故事片的感覺,兩條不同的主線穿插,一條真實線,一條虛擬線。

 

虛擬線講了一個戲劇化的故事,一個普通美國家庭遭受社交媒體帶來的衝擊,特別是對孩子們的影響。一家人餐桌上沒有交流,各自刷手機。媽媽試圖抵制,遭到女兒的強烈反抗。十二歲的女兒沉迷於虛擬世界的人設,用各種濾鏡、貼紙美化自己,而卻遭來嘲笑而自尊受損。十六歲的兒子企圖抵制社交媒體的誘惑,可是在屏幕的另一頭,算法化身的三名男子卻在監控和記錄他所有的行為,分析他的性格,通過不斷給男孩餵送他最關注的信息而讓他欲罷不能。男孩仿佛被施了咒一樣隔絕了現實生活中的親情和友情,看越來越激進的視頻,變成了一個極端分子。

 

真實線中,「矽谷良心」、前谷歌道德設計中心員工哈裡斯痛陳社交媒體打開的潘多拉魔盒裡的一個個魔鬼——錯誤信息、操縱人的思想、成癮性、信息繭房、人的觀念極化以及社會分裂。哈裡斯說:「這不僅僅是一場爭奪我們注意力的戰鬥,這可能是人類的終結。」

 

為了坐實社交媒體是魔鬼的論斷,一個又一個重量級的證人「出庭」被傳喚作證。這些人都是矽谷工作的高管,比如Facebook前貨幣化總監蒂姆·肯德爾,他坦陳當年他的工作就是通過擺弄人心實現利潤;發明「喜歡」按鈕的賈斯汀·羅森斯坦,他作證我們的注意力被企業當做礦藏挖掘變現,AI想要的是我們盯住屏幕而不是享受真實生活;所有人都譴責他們以前的工作。

 

他們的觀點其實也不新鮮:我們被社交媒體包圍,它們通過各種方式不擇手段吸引注意力。社交媒體像是個老虎機,拉一下就可以一直爽。即使知道社交媒體怎樣運作,也無法擺脫,因為有一批心理學家、腦神經科學家在算計我們最大程度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算法都是刻意設計過的,不受意識的控制(刷過抖音、快手的人都知道在說什麼)。

 

紀錄片:廣告商,才是為網際網路產品付費的顧客。而我們每個人,是被銷售的產品。

紀錄片:只有兩個行業,把客戶稱之為用戶,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在我們刷手機的同時,而算法逐漸把我們放到幾個兔子洞裡,我們變成了算法認為的樣子,向我們推送我們覺得看的爽的信息,而無論其無論真假,同時,算法順便向我們安利各種產品商品。

 

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就變成了算法的奴隸,而且我們生活在信息繭房裡,不想再聽對方的觀點,一方的觀點就越來越極端化,覺得和我們觀點不同的人那麼可笑,而和我們觀點相同的人又有那麼多,造成觀點極端化、種族衝突、政治分裂。

 

造成的後果我們都也看到了,現在全球中間立場的黨派都不行了,極左極右政黨勢力上臺。一方面,民粹主義抬頭。比如,在緬甸,Facebook就是網際網路的代名詞,而其中有大把煽動反穆斯林的言論,對羅興亞穆斯林的暴行煽風點火(上期特別講了緬甸的昂山故事,不幸本周傳出來她又被抓了,這下西方又要認為昂山是英雄了)。

 

另一方面,全球反智主義盛行,認為新冠疫情是陰謀論,還有大把的人認為地球是平的。不光是想法,也有人採取了行動,發生的如華盛頓DC的披薩門、認為5G信號塔傳播新冠而導致毀塔的活動。

 

雖說社交媒體對我們的影響已是陳詞濫調,但由這些人來講述分外有力,其中不乏一些新的觀點和有趣的論據:

 

1、             社交媒體並不是工具。如果一個東西是工具,它就會忠實地坐在那裡,比如自行車,想用了就用,不想用了就停在門口。如果一個東西不是工具,它會在你身上有所求。我們已經走過了以工具為基礎的技術環境,來到以致它具有成癮性,人反而成了工具。

2、             說扎克伯格有個撥盤,他可以精確操作和調整算法,今天可以要更多的韓國用戶,明天可以要更多利潤。可以精確調節(我覺得AI還沒到這地步,這也是陰謀論)。

3、             谷歌會根據你所在的地區不同的政治傾向顯示不同的搜索推薦:比如在一個州輸入:「Climate change is(氣候變化是)」可能會跳出來的第一推薦的關鍵詞是disrupting(破壞性的);而在另一個州,可能就是hoax(騙局)。

 

4、             在美國,每10萬個少女因割腕或者自殘進醫院接受治療的人數在2011年之前是非常平穩的,在那之後就直線上升,目前,10-14歲的少女增加了189%,15到19歲的增加了70%。而2011年正是社交媒體開始流行的元年(這組數據還比較震撼,雖然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但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解釋了)。

 

5、             因為假消息比真消息傳播速度快6倍,而傳播假消息能讓社交媒體巨頭獲得更大的利潤。社交媒體就變成了動搖和侵蝕社會結構的工具。(川普是操弄社交媒體的高手,但美國兩黨分裂、社會撕裂的內因並不在他,他是結果。而且這種撕裂在全世界範圍發生,歐洲、澳大利亞、巴西、還有俄羅斯。沒有了傳統媒體新聞從業者的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每一個自媒體都語不驚人誓不休,而每一個自媒體周圍都聚集了一群意見相同的人,自媒體也讓他們找到了戰友)

 

6、             本紀錄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比喻:人類行為的基礎平面傾斜了,讓一些行為更難,一些行為更容易。你總是可以自由地走上山坡,但那要費很多力氣。一般人不願意花這個力氣,所以在社會範圍內,基礎平面傾斜了,改變了數十億人的想法和行為。(的確如此,現在全球範圍內的反智主義,大家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大多數人已經沒有意願好好來說理了,據說現在刷手機還能看文字而不是刷視頻的人只有十分之一。聲音太多,要兼聽則明、保持理智思考,修正自己的想法,這是很高的要求,過程還很痛苦。)

怎麼看待這部紀錄片?

這不是一部四平八穩的BBC類型紀錄片,而是Netflix出品的爭議作品。某種程度上,它也是為了突出矛盾,將一些觀點極化,其中也不乏陰謀論,很多圖標和數字也未必經得起推敲。

我個人覺得,社交媒體本身的作用並不都是負面的。社交媒體讓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社交的半徑更廣。這次疫情如果早10年發生,如果沒有社交媒體和相關技術,將會造成大規模的社會停擺,孩子們連網課都不能上,被隔離在家與世隔絕會造成的大面積的心理問題。

 

社交媒體對美國社會的衝擊特別大,是因為在美國言論自由是一條鐵律——在沒有造成迫在眉睫的違法行為的情況下,言論充分自由。在美國,3K黨、納粹的言論都受到保護,甚至都可以舉行合法的示威遊行,而這種極端主義的表達在大多數國家下都不被允許。

美國一貫信奉的是思想的自由市場理論,認為不受審查的允許各種聲音存在是美國民主的根基,廣大民眾自然會判斷是非,漸漸地極端言論就會沒有市場而偃旗息鼓,虛假言論就會被事實真相反駁的沒有立錐之地。

思想的自由市場理論在傳統媒體時代是可行的。原來在普通紙媒和電視媒體,傳播假消息會拉低媒體信譽甚至會被追究責任。而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發布者會有意無意製造假消息而不用承擔責任,但極端言論會吸引粉絲,而且虛假消息以6倍的速度傳播。(我國的WX辦在打擊假消息問題上還是很有功勞的。)

對於每個個體而言,要克服惰性,多聽不同意見很難,傾斜的坡度有人願意走,而大部分人就呆在了底部舒適區。社交媒體為他們提供了他們願意聽到言論的溫床,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盟友們。同時,社交媒體通過極端言論凝聚人心,塑造假想敵「他們」,觀點更加偏激,沒法好好說話。

所以,傳統的美式言論自由理論受到了挑戰,在社交媒體條件下,言論自由的限度究竟在哪裡?到目前為止,美國的立法機構和司法機構都不願意觸碰這個敏感的話題,而平臺背後的扎克伯格們就不得不面對這些現實中的選擇。

扎克伯格在美國的名聲並不好,仿佛他就是打開魔盒的魔鬼。他一不小心變成了那個科幻小說中母體裡的大Boss,被群起而攻之。原來媒體在美國被視為三權分立以外的第四種權力,而小扎卻意外地握住了看似沒有限制的權力的權柄。

他掌握著每個用戶最隱秘的信息和喜好,也面臨來自用戶和政府的各種挑戰。他必須面對判斷哪些信息應當被屏蔽,決定是否應關閉川普的帳號。他也在努力解決問題,比如設立獨立的道德委員會,重建FB的信譽。但怎樣公眾怎樣才能信任一個盈利機構為社會設立的新道德標準?

怎樣解決社交媒體中存在的問題?紀錄片中這些大拿也天馬行空地說了一些方案:向大企業收取數據資產稅,以減少它們搜集數據的欲望;國家出臺法案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濫用,限制社交媒體平臺的權力。聽著都對,但都是大而泛之的方法。

普通人而言,當下我們很難避免使用社交媒體。你看,這部紀錄片也是社交媒體給我推薦的。可能更實際的是兩條建議:一是讓自己信息來源多樣化,書呀,雜誌呀等傳統媒體都得看一些。社交媒體上的信息也得多元化,關注不同類型、風格、觀點的公眾號,有意識地識別今日頭條這類利用算法推送的信息的真實性。二是控制孩子的屏幕時間,並從小培養他們區分觀點和事實的區別,幫助他們獲得鑑別真假消息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德國媒體:潘多拉魔盒已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獲得全球支持
    德國媒體:潘多拉魔盒已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獲得全球支持!其實我們國家早期科技發展的時候,對於西方國家的科技還是非常依賴的,但是因為美國對我們國家進行技術封鎖,導致我們只能各個領域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所以科技才能進步的這麼迅速。
  • 日本媒體: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中國獠牙漸顯有望壟斷晶片市場
    日本媒體: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中國獠牙漸顯有望壟斷晶片市場!我們國家在半導體領域投入1.4萬億美元的巨額資金,為的就是要在5年內將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自給率提升到70%以上,這樣就能擺脫美國的幹擾。對此,日本媒體認為,美國這個做法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美國直接激起了中國的潛力,原本中國在半導體行業多依賴美國和日本的技術,但是如今他們已經開始了半導體自給的過程,更可怕的是,華為和中芯國際已經雙雙在晶片和光刻機領域完成了突破。如今中國半導體行業已經展現出了獠牙,一旦實現量產或將壟斷晶片市場。
  • 辛巴辛選事件,輿論操縱者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我們足不出戶享受到便捷科技的同時,無疑中也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人性中的貪婪、誹謗、嫉妒在網絡環境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近日,火爆全網的「辛巴燕窩」事件在辛選方面替品牌方先行賠付6000多萬的舉措下暫時告一段落。
  • 法國媒體: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華為究竟藏了多少底牌?
    然而對此法國媒體卻說,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華為究竟藏了多少底牌?簡單給大家捋一下華為的科技實力如今在世界上的地位,智慧型手機領域任正非曾說過華為的一生之敵就是蘋果。另外在華為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的對手是美國的思科;至於5G領域技術,華為沒有對手!就是這麼囂張,華為是通訊領域真正的王者。
  • 華為之後,美國又對4家企業下手,「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
    華為之後,美國又對4家企業下手,「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華為被美國打壓的事情在最近兩年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華為這家企業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都在使用華為的智慧型手機,華為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除此之外,華為也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廠商。
  • 《最強蝸牛》潘多拉魔盒怎麼獲得 潘多拉魔盒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最強蝸牛潘多拉魔盒怎麼獲得?
  • 「婚外情與潘多拉魔盒」
    01「婚外情」,就是一隻潘多拉魔盒潘多拉魔盒,又叫潘多拉盒子。這是一個典型的希臘神話故事:眾神之王宙斯,為了懲罰普羅米修斯給人類送來火種,聯合終身製造了美人潘多拉和一隻裝飾精美的魔盒。潘多拉天性好奇,喜歡新奇事物,打開了盒子,結果把「貪婪」、「嫉妒」、「怨恨」等罪惡放出了人間。
  • 潘多拉的魔盒
    還不是我們當初去埃及看金子塔對神明犯下的不敬畏.不是,這些都沒事的,我雖然是開羅萌發起創造LH的決定,但氣運是不是憑空產生,是當世中有人也在那一刻向天祈求拉希望的力量,那會,代表潘多拉的星辰也回應了它的祈求,並暗中給予了它的力量 .
  • 港版「顏色革命」的潘多拉魔盒,到底是如何打開的?
    港版「顏色革命」的潘多拉魔盒到底是如何打開的?4個多月的混亂,背後潛藏著怎樣的暗流?風起於青萍之末2011年時,黃之鋒剛剛14歲,正在上初中。這年5月,他建立了學生組織「學民思潮」,成為次年大規模「反國教運動」的始作俑者,從此徹底投身政治運動。
  • 最強蝸牛潘多拉魔盒怎麼獲取
    在最強蝸牛中潘多拉魔盒是人氣類貴重物品之一。置於米國博物館會有額外的效果。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取?
  • 英國媒體: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獲100多國家支持
    英國媒體:潘多拉魔盒被美國打開,中國這項技術獲得100多國的支持!目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越來越完善,正是GPS處於壟斷地位的時候。然而,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橫空出世,如今已經開始取代美國的GPS導航的地位,用北鬥的強大實力,搶佔了美國的市場,為全球用戶提供導航服務。
  • 204班的潘多拉魔盒
    飯桶指著它說:「它叫潘多拉魔盒。我們要玩的遊戲就是潘多拉魔盒遊戲。」「一個盒子,怎麼玩啊?」我們異口同聲地問。飯桶笑了:「嘿嘿,這你們就不懂了吧?你們有沒有聽過現在白領們常玩的一種遊戲?就是每個周末一群人聚集在其中的一位家中,他們在一個盒子裡放入最想說的話或是一個秘密,收看人是所有的人,而真實的收件人只有一個或者根本沒有。」
  • 潘多拉魔盒被打開,越南3000億大橋一夜倒塌,反向中國討要說法?
    科技是世界各國都在全力發展的領域,我們也能感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科技樹出現了新的分岔,每個國家的研究方向都不一樣,除此之外,科學家的精力和數量都是有限的,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各個領域的科技上領先,今天我要說的是潘多拉魔盒被打開,越南3000億大橋一夜倒塌,反向中國討要說法?
  • 我們常常聽到的潘多拉的魔盒到底是什麼含義?
    在很多神話故事中我們都常聽到一個詞叫做「潘多拉魔盒」,那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呢?終於我們在希臘神話中找到了種種跡象,在電影中的潘多拉魔盒表現的形象就是寶物,在希臘神話中潘多拉魔盒代表的就是災難,其實在這個盒子上有一個經典的希臘神話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 《戰神》系列中的希臘神話元素(十五):潘多拉魔盒
    此時,雅典娜指引奎託斯去尋找潘多拉魔盒以獲得弒神的力量。通過塞壬的割傷,奎託斯找到了背負潘多拉神廟在沙漠中徘徊作為戰敗懲罰的第二代神王泰坦克洛諾斯。奎託斯潛入其背上所負的潘多拉神廟,通過層層試煉最終找到了潘多拉魔盒。在他正要打開魔盒的瞬間,被在雅典城戰場上的阿瑞斯知曉並被其擲出的木樁殺死,蘊藏強大神力的潘多拉魔盒被奪走。這段劇情裡出現了希臘神話中的一個經典故事,潘多拉的魔盒。
  • 面對「挑剔」的年輕消費者,腕間「潘多拉魔盒」是怎樣被打開的?
    起源於丹麥的飾品界黑馬潘多拉,已經推出了近千款獨具意義的串珠,消費者們仿佛吃盒子裡的巧克力,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樣,從而打造屬於自己的、唯一的潘多拉手鍊。不過潘多拉的品牌的碑卻很兩極化:愛它的人熱烈追隨,不愛的人嗤之以鼻。有消費者吐槽道,手鍊材質並非上乘,戴久甚至會氧化變黑成「歷史古董」,價格也算不上「便宜」…即便「槽點」滿滿,為何還是不斷有人躺平在潘多拉的深坑中?
  • 物理被稱為「打開潘多拉魔盒的科學」,物理學令人震撼之處在哪裡
    物理學在世界萌發發展之時,就被稱為:「打開潘多拉魔盒的科學」。物理科學涵蓋的領域是我們發現宇宙的奧秘、發現太陽內部運作模式、發明原子彈等滅絕性殺傷武器。那麼物理學為什麼讓很多人害怕而恐懼呢?不得不說,物理學是我們現代所有科技創造和運行的基礎。同樣的物理學也是一把雙刃劍。
  • 佳片 |《古墓麗影2:生命的搖籃》:沒人可以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水靈幫的背後主使是生化武器專家強納森·萊斯,他搶奪光球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傳說中的「潘多拉魔盒」,製造出最強的生化武器。 用聲音密碼激活光球之後,潘多拉魔盒的秘密終於解開,最終所有線索都指向了非洲,一切的答案都藏在有大地母親之稱的吉力馬札羅山中。
  • 【東瀛新映畫】西川美和-打開潘多拉魔盒
    薄荷糖電影季第二季 八月號薄荷糖電影季,影片依舊好看,講解依舊精彩,薄荷糖電影季,不光容納相似的時光,,更是貧瘠的文化土壤裡長出的一顆常青樹。薄荷糖電影季第69期第五周(2015.8.30)東瀛新映畫西川美和--打開潘多拉魔盒8.30周日 14:00 觀影 《親愛的醫生》導演:西川美和主演:笑福亭鶴瓶 / 瑛太 / 八千草薰 / 香川照之 國家/地區: 日本上映日期
  • 民國反思:是誰打開了「泛政治化」的潘多拉魔盒?
    宙斯讓他去毀滅人類,給她取名「潘多拉」,意為「被授予一切優點的人」。宙斯給潘多拉一個密封的盒子,裡面裝滿了禍害、災難和瘟疫,讓她送給娶她的男人。普羅米修斯深信宙斯對人類不懷好意,告誡他的弟弟厄庇透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贈禮。可他不聽勸告,娶了美麗的潘多拉。潘多拉被好奇心驅使,打開了那隻盒子,立刻裡面所有的災難、瘟疫和禍害都飛了出來。人類從此飽受災難、瘟疫和禍害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