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一升高,飲料市場順勢而動。在今年上海的飲料市場上,標稱「0糖0脂0卡」的「三無」飲料頗受歡迎。不論是率先打出「0糖0脂0卡」旗號的元氣森林,還是緊跟其後介入飲料市場的喜茶、伊利,或者農夫山泉、康師傅等老牌飲料企業,紛紛發力「三無」。無糖氣泡水、無糖茶汽水、無糖茶飲料層出不窮,便利店等經銷商也這類飲料放在貨架的顯眼位置。
飲料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目標很清晰:瞄準年輕人愛喝飲料又愛健康的心理。但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僅有「健康牌」還不足以贏得消費者。
「0糖0脂0卡」的真相
雖然「三無」飲料熱銷,但相關疑問也不少:既然「0糖」,為什麼還是甜的?「0脂0卡」真能喝了不胖?
原來,根據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安全營養標籤通則》,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升含糖量不超過0.5克,就可稱為「無糖」;熱量不超過17千焦或4千卡時,就可標註為「零」。也就是說,「0糖0脂0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0糖」「0卡」。當然,它們的含糖量和熱量要比普通飲料少。
至於「0糖」飲料裡的甜味,來自代糖。查看那些標註「0糖0脂0卡」的飲料配料表,可以看到不少代糖的名字:元氣森林和喜茶的「0糖」飲料裡有赤蘚糖醇和三氯蔗糖,零度可樂裡有阿斯巴甜,還有不少「0糖」飲料添加了甜菊糖、蔗糖素等代糖。
大部分代糖的甜度非常高。比如,阿斯巴甜是蔗糖的180倍。所以,只要添加一點點代糖,飲料就有了甜味,而含糖量和熱量都不會超過標註「0糖0卡」的規定。
但若以為「0糖0脂0卡」就吃不胖,也是誤解。醫生提醒,代糖攝入過量容易引起腸道功能混亂,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並不會降低肥胖、糖尿病的發病率;此外,代糖同樣會增進人們的食慾,容易讓人「管不住嘴」。所以,即便是「0糖0脂0卡」飲料,也要適量飲用。有醫生建議,最健康的飲料是「涼白開」——燒熟冷卻的飲用水。
有意思的是,也有企業生產了真正的「0糖0脂0卡」飲料,比如康師傅的「喝開水」、今麥郎的「涼白開」。這些屬於「熟水飲用水」,口感與飲用水相差不大,但它們在生產環節中,有超高溫加熱殺菌的過程。
要健康,更要創新
「我一般不喝飲料,但看到『0糖0脂0卡』的標籤,動心了。」消費者孟小云為了身材堅持健身,也很注意飲食,每次吃飯都用手機軟體認真記錄熱量。不過今年夏天,她已經喝了好幾瓶元氣森林等「三無」飲料,「就算有一點點糖和熱量也不要緊,至少比傳統飲料健康。」
消費者鮑洋洋也不愛喝飲料,但今夏同樣成為「三無」飲料的支持者,「我不是看了廣告後買的,而是短時間裡好幾個同事、朋友介紹這類飲料,我一嘗試,覺得口味不錯,就喝了,還推薦給別人。」她覺得,飲料賣得好不好,關鍵看口味,「好概念加上好口味,會形成好口碑」。
業內人士分析,「三無」飲料並非這些年的新產品。最早的「三無」飲料可以追溯到2005年上市的零度可樂。當時,零度可樂憑藉健康理念,在兩年內實現了10億美元的銷售額。這些年,「飲料少糖」的市場需求更加明顯。現制飲料品牌「奈雪的茶」在去年底的調查中發現,有半數消費者在購買茶飲時會選擇「少糖」或者「不加糖」。
不過,今年「三無」飲料的風行,與元氣森林這一新興品牌不無關係。既放大了「0糖0脂0卡」的概念,又創新地從果味氣泡水這一細分市場切入,可以說為飲料市場注入了新意,所以引來跟風者。據不完全統計,元氣森林面世不過兩年,已先後推出青瓜、櫻花白葡萄、酸梅汁、卡曼橘、白桃等多種口味,最近又添了乳酸菌味氣泡水和萊姆淡姜味氣泡水兩種。新品牌的「打法」給飲料界從業者啟發,那就是少糖的健康飲料將是大趨勢,但產品創新不能只靠「三無」這個概念,還要有更加豐富的創新內涵。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