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死君按:
今天是處女座最後一天了!處女座做事情總是心思縝密,同時帶有精確的觀察能力,並且有著嚴重的完美主義傾向,他們總是用細膩的而又理性的思維邏輯和極強的洞察能力徵服他人,他們對於事業的堅守也總能在各自的領域中釋放光芒。
作為最富有知性魅力的星座,處女座在事業上也都保持著自己的赤子之心, 如葛麗泰·嘉寶、 科林·費斯、亞當·桑德勒、 二階堂富美、 馬丁·弗瑞滿、樸贊鬱、英格麗·褒曼、卡梅隆·迪亞茲等。
本文選了我最愛的二十位處女座導演。其中包括五名日本導演,四名法國導演,三名中國導演,三名美國導演,兩名韓國導演,兩名德國導演,一位捷克共和國導演。
統籌 | 陸支羽;公號 | 看電影看到死
撰稿編輯 | Glimmer、ChrisKirk
1.莫裡斯·皮亞拉
莫裡斯·皮亞拉是一個頑固易怒又不會輕易妥協的大師,他始終堅持將自己的人文關懷投射進電影中。他不被理解,卻是近二十年來最能代表法國精神的導演之一。
導演簡介:法國導演,1925年8月21日生於法國奧維爾涅省小鎮古尼亞,開始熱衷於繪畫,後來迷戀上電影,從1951年開始嘗試拍攝,有《去東貝的伊莎貝拉們》《可笑的表情》和《家庭陰影》等,但並沒有得到重視,受到紀錄片的影響,皮亞拉的電影觀有著固執的規則,拍接近現實並且輕鬆的電影。1962年的《雅尼娜》是他的第一部劇情片,到後期《關於我們的愛情》《在撒旦的陽光下》 他才取得了國際電影節的獎項, 雖然成名尚晚,但是他關於電影和真實生活的思考,都被他捕捉在每個瞬間,對他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一個堅持自己的美學和藝術性的導演。
2.樸贊鬱
樸贊鬱的電影中往往充斥著毫不避諱的血腥暴力和色情場面,暗流湧動下能夠體會到專屬於他的進攻性思維,殘忍得特別美麗。
導演簡介:韓國導演,1963年8月23日出生於韓國漢城。樸贊鬱的影片以復仇犯罪片聞名遐邇,其中復仇三部片《復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進入廣大群眾的視野,並憑藉《老男孩》榮獲了第57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11年,樸贊鬱又拍攝了《波瀾萬丈》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短片金熊獎。2014年又根據英國女作家莎拉·沃特斯的《指匠情挑》進行改編,拍攝《小姐》。樸贊鬱一直都是個進取求新的導演,除了尖銳的暴戾和悲劇風格,也曾拍攝過《機器人之戀》這種天馬行空的愛情喜劇片。很容易辨識的詭譎黑色風格滿溢著導演的強烈的個人思維,他把所有的這一切折射在螢屏之上,是評論界不可忽略的存在。
3.卜萬蒼
若無卜萬蒼,便無聶耳,便無《開礦歌》,便無如此完整的《母性之光》,便無中國電影史的重要一筆。
導演簡介:中國電影導演,1903年8月23日出生於安徽天長,最開始跟隨一名美國師學習攝影, 後拍了第一部影片《人心》, 在動蕩的二十世紀初期,人們對藝術的渴求沒有過多的限制。卜萬蒼在這期間拍了大量影片,包括《戀愛與義務》《桃花泣血記》《母性之光》等,而《掛名夫妻》正是卜萬蒼挖掘阮玲玉的伯樂片。1947為年永華影業公司執導了《國魂》、《大涼山恩仇記》等影片,在大陸引起轟動,他用影片反映現世,表達了愛國的氣節。此後他陸續拍了不少影片直到1964年,他在臺灣導演了《趙五娘》之後,退出影壇。1974年12月20日突發中風,30日在香港病逝,終年71歲。獨特的電影鏡頭語言編織出那個時代的電影特色。
4.三池崇史
三池崇史總是能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搭配著他的暴力美學輕輕舔舐著你的神經,他對血腥暴力充滿莫名崇拜的同時還能讓觀眾夠感受到一股蕩然於心的快感。
導演簡介:日本導演,1960年08月24日生於大阪,1991年以錄像電影《暴風!迷你巡邏隊》開始導演生涯,之後一直持續著製作喜劇、暴力、恐怖等等多種類型的電影,並且速度驚人。三池崇史高產幫派片,關注邊緣人士和繁榮的日本極大的反差,並用冷峻的鏡頭直接表現出來,和黑色幽默潤色,列如《新宿黑社會》《日本黑社會》《漂流街》《生存還是毀滅》等,精力和創作速度高產的三池崇史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他凌厲陰冷的風格一直受到西方的讚譽,也為九十年代當時低沉的日本影業帶來久違朝氣,他的代表作《切膚之愛》《熱血高校》《殺手阿一》等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讓人驚豔。
5.蒂姆·波頓
「哥特」、「黑暗」、「古怪」,你可以用這類詞定義這位好萊塢的另類天才,其電影中展現出來的誇張色彩和怪誕風格讓他在全世界都擁有著眾多粉絲。
導演簡介:美國導演,1958年8月25日出生於加州,因為擅長電影特效和驚人的奇思被稱為好萊塢的鬼才,1982拍攝了他的第一部迪士尼動畫短片《文森特》,1989伯頓得到了拍商業電影《蝙蝠俠》的機會。這部片子在當年獲得成功,也讓人們記住了波頓黑色的哥特系風格,這種離奇的藝術感也深受中國大陸影迷的喜愛,比如較著名的《大魚》和《無頭騎士》,當然和約翰尼.德普的合作更是被公認的天生一對,像《剪刀手愛德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愛麗絲漫遊記》《理髮師陶德》等作品廣為人知,波頓總是在陰鬱的畫風之下隱藏著斑斕的內核,《殭屍新娘》這部影片也在2006年獲得了第78屆奧斯卡的動畫長片的提名。
6.費斯·阿金
如果說整個國家的人,都被政府和歷史學家蒙蔽,那麼他們慢慢就會相信歷史被篡改後的樣子。——費斯·阿金
導演簡介:德國導演,1973年8月25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土耳其家庭。1995年,他初露鋒芒自編自導了首部短片《Sensin-Du Bist Es》,到1998年他又拍攝了長片處女作的《死亡煞星》或許和生長環境有關導演的作品題材多半以移民題材為主,人物經常是居住在德國的土耳其後裔,像是2001和2002年期間拍攝的《在七月》《索利諾》。2004年,阿金完成了他計劃拍攝的「愛情 死亡 惡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分《勇往直前》,這部影片榮獲了2004年的柏林金熊獎。雖然阿金並不是一個高產的導演,但作為在德國年輕的一代裡面也是有著相當的知名度和重要性。阿金輾轉在不同的藝術領域之中,構造關於土耳其文化用輕快的喜劇電影表現在世人面前。
7.增村保造
谷崎潤一郎所言「一切美的東西都是強者,一切醜的東西都是弱者」正是對增村保造電影的完美寫照。
導演簡介:日本導演,1924年8月25日出生於日本山梨県甲府市。1957年,增村保造拍出了第一部作品《腐爛醃的》。從第二作品《青空娘》開始與若尾文子合作。自此,若尾文子成為増村保造日後電影世界中不可缺的一環。他的作品都帶有著明顯的導演自己思想痕跡,經常描寫受環境埋沒,丟失自己和無法掌控命運的悲劇本質,他避開當時日本泉鏡花文學傳統的束縛,純粹的探索人性自身的一些東西,所以他的電影總是有極強的渲染力。有一個關於導演小插曲,他曾經和劇作家三島由紀夫就是在大學時期相識的。他的經典代表作有《清作之妻》《刺青》《獸根崎心中》《妻之告白》等。
8.大衛·芬奇
導演簡介:美國導演,1962年8月28日出生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大衛·芬奇開始以拍攝廣告累積經驗,直到拍攝了《異形3》和《七宗罪》受到電影界的矚目,他的電影帶有鮮明的大衛·芬奇式個人特色,如代表作《搏擊俱樂部》《班傑明·巴頓奇事》《戰慄空間》《十二宮》等都有著哀傷、抑鬱的基調。大衛·芬奇總是建立一種宏偉熱鬧的場面,然後將觀眾的意識捲入,讓觀眾自發的進行思考,並且有著廣受影迷追捧的敘事功力像《龍紋身的女孩》《社交網絡》和《消失的愛人》。
9.山下敦弘
山下敦弘用極簡的鏡頭語言記錄著普通人的生活瑣事,顛覆了電影中慣用的起承轉合,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荒誕精神;畢竟《深夜食堂》中的美味料理相信大多數人都無法抗拒。
導演簡介:日本導演,1976年8月29日生於愛知縣。在大阪藝術大學期間就製作短片作品《腐爛女人》,和讓他一舉成名的首部長片《賴皮生活》,隨後又拍攝了《瘋子方舟》和《賴皮之宿》,成為他的「賴皮三部曲」。山下細膩的觀察力和反叛主流的拍攝手法,成了日本前衛而特別的存在。而近年新作《苦役列車》已經少有早年叛逆的痕跡,一改最初失敗人生的刻畫,拍攝手法也已經逐步成熟,導演也將自己溫情的一面留給了2009年的《深夜食堂》,在浮華喧鬧的市井生活裡表達出平靜而簡單的日子,也不錯。
10.讓·皮埃爾·熱內
讓·皮埃爾·熱內喜歡用高飽和度的色彩展現人物性格和心理變化,寥寥數人便可打造出一首細節豐富的生命協奏曲。
導演簡介:法國導演,1953年9月3日出生於羅亞爾省羅阿訥,第一部動畫短片《旋轉木馬》獲凱撒獎最佳短片獎。在1991年完成了《黑店狂想曲》和《妙不可言》的拍攝,初露鋒芒;緊接著又拍攝了《童夢失魂夜》。在讓-皮埃爾-熱內的眾多作品中,超現實主義的《天使愛美麗》最受盛名,延續了法國的浪漫對生活給予極大的包容和悲憫,彰顯了導演天才而又溫情的一面;後堅持原班人馬,在2004年拍攝完了《漫長的婚約》,豐富的悲喜元素也使的這部影片獲得了第77屆的奧斯卡提名。
11.楊·史雲梅耶
楊·史雲梅耶是一個從不順應形勢和政治潮流的藝術家,他以食物做喻,用超現實的風格給觀眾做出了一桌滿漢全席。
導演簡介:捷克導演,1934年9月4日出生於布拉格,他的代表作《夢魘瘋人院》《貪吃樹》《極樂聯盟》《最後的伎倆》等都不受常規的限制,總是以另類的新意,將天馬行空的童話故事融合詭異的調子。他迷戀童年的純真,在他的作品裡總是在投射,將事物直接赤裸給觀眾看,就像《對話的維度》這部影片就是用了一種很新奇的拍攝手法,視覺多於對話建造一個新的世界帶來感光上的刺激,也許電影就是一種導演對這個社會探索的一種最好工具或者手法。
12.讓·雷諾瓦
生活如同遊戲,情慾是人類的共性,這大概是讓·雷諾瓦向觀眾發出的宿命論和無望情緒達到頂點時的絕望吶喊。
導演簡介:法國導演,1894年9月5日出生於巴黎,詩意現實主義電影的大師。一生創作了四十多部影片,1924導演了第一部影片《水姑娘》。1935到1939年雷諾瓦創作了《大幻影》和《遊戲規則》這兩部世界電影史上的不朽名作。他對電影追求真實性,並且個人風格色彩濃厚,像《河流》《法國康康舞》《黃金馬車》等。到後期雷諾瓦的作品已經內斂很多,已經沒有了早期30年代所披露出的尖銳的鋒芒。
13.沃納·赫爾佐格
雖然我變老了,但我的電影並沒有老去。——沃納·赫爾佐格
導演簡介:德國導演,1942年9月5日生於巴伐利亞,影像畫面斑斕獨特,這跟他有著豐富的遊歷是密不可分的。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片《生命的訊息》就有極強的個人風格的烙印,這種將對歷史的描繪寓言化讓人眼前一亮,《阿基爾,上帝的憤怒》《玻璃精靈》《加斯·荷伯之謎》延續了這種風格,他作品裡的主角大多有著某種難以言說的孤獨和狂想,著筆於人力和天命的激烈矛盾,所創作的不少名作也使得他被公認為新德國電影運動中最著名的導演之一。他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是《陸上行舟》,此外還有《侏儒也是一樣長大》《在世界盡頭相遇》《史楚錫流浪記》等。
14.黃蜀芹
黃蜀芹的電影裡呈現出來的是藝術的書寫,是生命的書寫,同時也具有強烈的關懷取向。她追求的第一要義便是藝術上的鮮明個性。
導演簡介:中國導演,1939年9月9日生於上海,1981年拍攝電影處女作《現代人》。1984年,她獨立導演的電影《青春萬歲》獲蘇聯塔什幹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7年導演了女性主義電影《人鬼情》,這部影片也寄託了導演自己的精神家園,她用女性不同的視角旁觀世界。雖然只有八部影片,但力爭完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女導演。黃蜀芹除了電影之外也拍攝了《圍城》、根據張恨水改編的《啼笑因緣》等,這些作品也讓她在內地獲得了不同的反響。
15.山田洋次
有「喜劇山田」、「庶民劇大導」之稱的山田洋次是一位道盡日本人心事的電影大師,他強調電影的娛樂性,並且一直都希望自己的電影能夠與民同樂。
導演簡介:日本導演,1931年9月13日生於豐中市。1961年正式拍攝了第一部影片《住在二樓的人》,隨後開始了漫長的電影生涯。山田洋次總能細膩地直達日本人的心靈深處,作為一名知名導演,他的作品都有《電影天地》《兒子》《小小的家》《家族之苦》等。在1969年開始拍攝的系列片《寅次郎的故事》深受日本群眾的喜愛。山田洋次的影片詼諧幽默,貼近生活,從愛情片到古代劇(《黃昏清兵衛》《武士的一分》等)他的作品一直偏大眾化,娛樂性較高。
16.奉俊昊
奉俊昊是韓國首屈一指的類型片導演典範,不管是《漢江怪物》還是《殺人回憶》,他都能講社會議題「電影化」,實現了「作者電影」與大眾文化的嫁接。
導演簡介:韓國高人氣導演,1969年9月14日出生於大邱廣域市。2000年,憑藉長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一鳴驚人。2003年拍攝《殺人回憶》,奠定了他在韓國電影界的地位,並獲得第2屆韓國電影大獎最佳導演。2006年的恐怖片《漢江怪物》,驚悚懸疑片《母親》,還有末日科幻片《雪國列車》,這些廣為流傳的影片都和他長時間的積累相關,他超越傳統將社會現實「電影化」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是一位始終值得期待的電影導演。
17.奧利弗·斯通
「越戰三部曲」展現出奧利弗·斯通傑出的導演才能,他慣用各種手法諷刺政治,使人們更能捕捉到他細膩婉轉的心思。
導演簡介:1946年9月15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導演、編劇、製作人,迷幻的鏡頭加上複雜的技巧《天生殺人狂》(1994)這部暴力因素明顯的愛情片,在今天依然被人們爭議,但它的藝術性和搖滾情緒都露骨的在提醒觀影者導演過人的才華,奧利弗·斯通1981年執導處女作《驚魂手》。1986年開始執導「越戰三部曲」系列(《野戰排》《生於七月四日》《天與地》),並憑藉此系列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導演獎等大獎,拍攝完《挑戰星期天》之後沉寂了一段時間,但他並沒停歇,陸續又拍攝了《華爾街》《斯諾登》等。
18.雅克·貝克
雅克·貝克曾擔任過讓·雷諾瓦的助手,他的電影總是能夠生活且準確的描繪出法國的社會風情,反映法國各階層的人物性格和生活。
導演簡介:1906年9月1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編劇、演員,他的影片能準確的刻畫法國生活,電影沉穩而有力量,著名的作品有犯罪片《洞》(1960)《金錢不要碰》(1954)當然除了導演電影,雅克本身也是個非常優秀的演員,像《紅手古比》中的農民、《花邊》中的時裝店店員、《安東尼夫婦》中的工人。
19.今村昌平
不同於小津的「不動如山」,今村昌平更擅長於動態描寫,不管是生、死還是性,人類的貪婪和暴力在鏡頭前展露無遺。
導演簡介:日本導演,1926年9月15日出生於東京,作為小津安二郎的學生,1951年任小津《早春》助導,並與小津合作了三部影片。 《日本昆蟲記》和《楢山節考》和是今村昌平的重要代表作,1997年的《鰻魚》是他的第二次高潮創作,再次聲震坎城,他的作品偏向性愛和人性弱點衍生的暴力,今村昌平為日本電影的復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受之無愧的電影大師,在日本《電影旬報》評出的「日本最佳100部電影」中,今村昌平的入選有6部。其他重要作品還有《赤橋下的暖流》《諸神的欲望》《肝臟大夫》等。
20.彭浩翔
彭浩翔的電影很多都聚焦於邊緣人物,表達其不尋常的生活常態,並且嘗試著多重敘事手法,展現出其創作的大膽和創新。
導演簡介:1973年9月2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自幼熱愛電影。1999年拍攝了《暑期作業》並獲得臺灣金馬獎的提名,2001年拍攝首部長片《買兇拍人》,給中國電影注入了新鮮血液。他的作品都似乎帶有一點邪氣,譏諷現世和對小人物的寬容。之後拍攝了《大丈夫》《青春夢工場》《破事兒》等,2010年的《志明與春嬌》道盡現代人男女關係,深受年輕人的追捧,他電影裡的港式人物隨手拈來,融合著黑色幽默和離奇怪異念頭。
統籌| 陸支羽;公號|看電影看到死
撰稿編輯 | Glimmer、ChrisKirk
【星座榜單】
24 位 【獅子座】 導演
20 位 【巨蟹座】 導演
16 位 【雙子座】 導演
23 位 【金牛座】 導演
22 位 【白羊座】 導演
18 位 【雙魚座】 導演
21 位 【水瓶座】 導演
12 位 【摩羯座】 導演
17 位 【射手座】 導演
13 位 【天蠍座】 導演
電影節目推廣 | 電影老撕基 | 22分25秒
鯨魚放映室的小夥伴們:這是我們用心製作的第一檔蒙面辯論真人秀《電影老撕基》,請大家收下這枚愉快的安利!不怕辣眼睛你就戳吧!
【近期熱文】
這部小粉紅的電影究竟說了些啥
絲路電影節,快看這些冷門佳片
他們英年早逝,沒有活過三十歲
李安新片120幀/秒顛覆觀影體驗
連這種電影你也會去看,友盡惹
迷妹大逃殺,要從這張床照說起
趁還活著,每一次都要好好道別
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撕撕撕!這座瘋狂動物城有點二
這部電影絕對入選2016華語十佳
【最新活動】
詩電影!被遺忘的帕拉傑諾夫
在最美的季節,迷失於大都會
電影是藝術的最後一口氣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鯨魚放映室|麥田電影院|看圖猜電影
有一張劇照|有一個影人|有一句臺詞|有一段原聲
影史軼事|深度影評|導演訪談|資源共享
喜歡請關注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
死在電影院 是影迷們最大的夢想
死在片場 是導演們最美的絕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