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裂的稻田。
樂至金順鎮一古井存水不足20釐米深。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田雪皎 王祥龍 攝影報導
3月27日上午,資陽市樂至縣金順鎮海鷹村,85歲的村民陳義德連續揭開家門前兩口古井蓋子,10多米長的竹竿插到底,測量的井水深度都不到20釐米。而這兩口井要供附近7戶人家飲用。
「全市全面進入抗旱狀態。」27日,資陽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及部門分3組,分別調研下轄的雁江、安嶽、樂至三地的春旱情況。資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明說,資陽在前期抗旱中提前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冬春連旱,讓資陽成為全省10個春旱市州中最嚴重的地區,資陽仍需做好抗大旱、久旱、長旱的準備。
27日下午,資陽市抗旱工作匯報會舉行,資陽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資陽市民政、財政、水務、農業、衛計、氣象等多部門匯聚樂至,共同會商抗旱大計。向天要水、向地找水、改走「旱路」三招抗旱舉措,成為參會人員的共識。當日起,資陽市有抗旱任務的公務人員禁休公休假。
A 目擊
村民一天用一桶水 樂至兩大水庫已無法取水
資陽市氣象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18年1-3月,資陽全市平均降水量僅30.5毫米,比歷年同期減少52.6%。
資陽市副市長周月霞通報稱,資陽農作物受災面積超過85萬畝,佔全省受災面積約三分之一;全市城鄉飲水困難人口達24.6萬,其中城區人口達16萬人,以樂至縣城最為突出。
「很長時間沒洗澡了,都不好意思說。」在樂至縣金順鎮公寺鎮村,村民林紅瓊揭開井蓋,4米深的水井,以前彎腰就可以打水,而現在變得只剩下不到20釐米的水。林紅瓊說,家裡還堆著冬天的衣服沒洗,「這一口井養著5戶人家,輪流提水,一家一天提一桶。」
在樂至縣,供應縣城20萬居民用水的八角廟水庫、十裡河水庫均已經無法取水。八角廟水庫僅存20萬方水,佔水庫正常容量的4%,十裡河水庫僅存25萬方水,也僅佔水庫正常庫容的4%。「繼續取水,水庫就要報廢。」資陽市水務部門工作人員說。
樂至縣涼水鄉岔岔河水庫,是樂至城區的應急水庫。附近村民發現,最近水庫水位明顯又下降了。「這裡最多還能供應樂至城區兩個月用水。」樂至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如果再無大的降雨,這個應急水庫也將告急。
同時,雁江區也表示,幾個處在旱區的鄉鎮,水庫用水僅能維持在兩個月以內。
安嶽通報旱情稱,全縣10條河道斷流,1座水庫乾涸,2018年3月以來,全縣累計降水量僅8.7毫米,較歷年同期減少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