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歌手張韶涵曾在《遺失的美好》中唱到,
海的思念綿延不絕
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
愛如果走得夠遠
應該也會跟幸福相見
我始終帶著你愛的微笑
一路上尋找我遺失的美好
再多的風景也從不停靠
只一心尋找我遺失的美好
是的,謙遜與低調,正是我們生而為人,曾經具有,卻又遺失的美好。
這種美好,由來已久。
在我國春秋時代,正考父是宋閔公長子弗父何的曾孫,曾輔佐過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個國君,他貴為帝室之胄,博學儒雅,文武兼備,德高望重,深受宋國幾代國君倚重,官拜上卿,卻是個謙謙君子,為人處世十分恭謹低調,平和有加,儉樸至極。
他三次被任命為上卿,卻一次比一次恭謹。為了惕厲自儆,也是為了教誡後代,他特意在家廟鑄鼎銘文: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
饘於是,粥於是,以糊餘口。
其意是說,我曾經三次被國君任命為上卿,每一次都是誠惶誠恐。第一次我是彎腰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時我總是順著牆根走路,生怕別人說我傲慢自大。雖然如此,也沒有人看不起我或欺侮我。不論是煮稠粥還是熬稀粥,我都是在這一個鼎裡,只要能餬口度日就滿足了。
他的恭謙節儉竟然到了如此之地步!
所以孟僖子,也就是魯國大夫仲孫貗預料道,
其後必有達人。
正考父後來生子孔父嘉、宣靖。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後為太宰華督所害。孔父嘉之子木金父為避禍,而遷居魯國。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生聖人孔子。
作為孔子的直系祖輩,正考父血脈之中流淌的謙和、智慧之素,亦在數代後傳至孔子,終成高山之仰止。
二
這種美好,傳承至今,光芒猶存。
2000年,中國第一支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袁隆平起初並不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後來經過領導的勸說,加上考慮到公司成立後,雜交水稻研究可以不需外國人投資,就同意了。
隆平高科給這位名譽董事長的待遇是:每年200萬元科研經費+姓名使用權折算的5%股權。後來,因其突出貢獻,袁隆平再次獲得70萬股股票期權。於是有人就建議他賣掉股份,可以輕鬆套現上億,他卻拒絕說,
我一分錢都不能賣,我一賣,「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會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了?
公司成立不久,袁隆平就辭去了董事職務,致力於新一輪超級稻研究。即使在很大程度上,他的雜交水稻養活了數千萬上億人口,即使身價上億,他卻喜歡說自己是「種田人」。
上世紀的80年代,湖南省請他出任省農科院院長,正廳級。他拒絕了,
我不適合。當院長,意味著我要離開雜交水稻的研究崗位。
他進而指出,
我們一生有很多東西需要堅守,如果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些事情,我們也要勇於放棄,必要的放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堅守……無論多麼優秀的人,如果太自私,對社會、對人沒感情,不行。我橫下心來,一門心思研究水稻,研究雜交稻、超級雜交水稻。動機和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吃飽飯。
《彖》曰: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三
這種美好,流布中外,無遠弗屆。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助教、出生於中國的歐怡(Amy Ou)曾與同事一道,採訪了63家中國非上市公司的CEO,並對與這些CEO共事的1000名高層和中層管理人員進行調查。調查及訪談旨在確定作為這些CEO手下的高層和中層管理人員,謙虛的領導風格如何會對那些關鍵問題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該研究以1到6分對CEO的謙虛程度進行打分,平均值落在了4.47分,換句話說,大多數CEO傾向於更謙虛而不是相反。
研究得出的結論是:
CEO越謙虛,中高層管理人員報告的反應越正面。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凱瑞商學院(W.P. CareySchool of Business)的管理學教授安傑洛·基尼齊(Angelo Kinicki)直言不諱地指出,
如果你非常個人主義,那麼你很難做到謙虛。
他還補充道,
有一種負面的僵化思想認為,謙虛的人往往軟弱無力和缺乏決斷。這完全不是事實。
四
謙虛,還意味著一種價值觀,那就是大道至簡,認清自己的本質身份和真正的人生意義所在,你就不會用那麼多浮名虛利讓自己困擾其間。
尋訪臥龍諸葛亮之初,已經四十多歲卻始終一事無成的劉備,一開始還對門口小童說道,
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小童卻裝聾作痴,說記不得這麼多頭銜。
劉備只好放下架子,端正態度,恭恭敬敬道,
但說劉備來訪。
最終三顧茅廬,才終於以謙遜恭敬的態度感動了諸葛亮,從而助他開創鼎立三國之局。
對我們來說,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不也是我們文明以止的人生方向嗎?
只要我們沿著心靈文明的指引,越努力,越幸福;越謙恭,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