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2月17日,北京法院第五期「京法精品課堂」在昌平法院舉行。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農村委員會委員王慧敏、周曉滿,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高聖平,北京市農工委員、二級巡視員王修達在現場參加了活動。
全市其他法院民事審判庭幹警、教培工作人員以視頻直播方式參訓。
活動開始
昌平法院的教學團隊
獻上了一堂精彩的案例課
案例教學 精彩開講
會上,由昌平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北京市審判業務專家潘幼亭、法官尤文靜、朱晉華、楊傑和法官助理多美琪、谷佳琛組成教學團隊,以該院審理的「某觀光園大棚房案」作為典型案例,對「如何在法律與政策之間進行價值平衡」、「如何確保利益格局被打破後各方利益保護的均衡性」及「如何確保農業政策有效落地和土地制度改革穩妥推進以做到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三個難點進行一一回應。
同時,教學團隊歸納出審慎認定合同無效和違約解除的「兩個全面」原則和妥善處理善後處置事項的「兩個注重」理念,形成了「效力識別——全面審查——合意判斷——分類處置」的涉違法建設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審理模型,為大家帶來了一堂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意義的案例課。
隨後,受邀專家學者、人大代表
結合業務領域
對本次授課進行點評
授課點評 專業多元
高聖平教授對授課團隊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提出在三權分置的大背景下,應時刻把握農村土地承包權的社會保障屬性,司法審判應積極應對當前農地「非農化」與「非糧化」帶來的挑戰。
王修達委員提出糧食安全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中之重,土地管理的歷史過程是不斷與違法建設行為進行鬥爭的過程,並肯定本次講授案例有助於加強對違法建設行為的警示與引導作用。
王慧敏代表認為本次授課很好地解決了法律與政策之間的銜接問題,審理思路的總結兼顧法律邏輯、社會價值和國家利益考量,對類案審理具有重要參考作用。
周曉滿代表認為昌平法院主動適應實踐需要,創新運用案例教學的方式,對涉農地違法建設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形式新穎、效果明顯,並呼籲出臺相關規定明確「現代農業、休閒農業」的標準,加強對行業協會的培訓和引導。
昌平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薛春江表示,各位代表委員、專家學者的精彩點評讓人深受啟發,兄弟法院的參與和支持亦使得活動增色不少。他還介紹了昌平法院圍繞「四個高地」建設,挖掘選樹精品案例的相關實踐。
一是以「精品課堂」為依託,深挖精品案例中凝聚的法官智慧成果、促進適用法律統一和強化司法公開公信的內在價值;
二是以「精品課堂」為抓手,提升法官辦理精品案件、總結提煉規則和團隊協作的能力,運用資深法官的集體智慧為疑難精品案件「把脈問診」、抽絲剝繭,為打造精品案例「鋪路架橋」;
三是以「精品課堂」為牽引,打造過硬隊伍,要深化高校共建,通過案例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同時樹立「憑德才、憑素質、憑實績、憑本事」用幹部的良好用人導向,培養一批有能力、有擔當的青年人才。
北京高院政治部教育培訓處處長王曉豔強調,「京法精品課堂」是北京法院案例教學的新品牌,作為本年度授課的圓滿收官之作,昌平法院本次授課案例選得好、講義備得好、教學團隊年輕有活力,不僅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更展示出對案件本身的深刻把握、對相關法學理論的嫻熟運用,以及對服務大局和社會治理的強烈責任感,為法院審理類似案件提供了參考和借鑑。
為加強和完善「京法精品課堂」相關工作,王曉豔處長提出以下希望:
一是要繼續強化精品意識和品牌觀念。昌平法院通過「試用、初任、賦能、轉型」四個階段切實加強了對法官助理的培養,希望在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方面繼續探索創新,打造更多品牌。
二是在青年人才培養上多總結經驗。昌平法院湧現出了全市法院最年輕的司法業務技能比賽標兵,並就青年人才培養出臺專門文件,今後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青年審判人才培養工作,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將「上講臺」作為專家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專家型人才評價的標準不僅是「能辦案、善研究」,還要能「上講臺」,為類案處理貢獻經驗和參考借鑑,讓精品課堂成為展示綜合實力的新舞臺、共建共享優質培訓資源的新陣地。
供稿:昌平法院
攝影:佟堯
原標題:《北京法院第五期「京法精品課堂」在昌平法院舉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