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年幼的清末帝溥儀宣布退位,大清王朝就此滅亡。如果按照世界歷史的正常流程,每代王朝的最後一代皇族都是要被處決的,但是我國清朝的皇族無疑是最幸福。1912年到1924年,他們不僅享有所有一切原本的資產,每個月還有民國政府提供的400萬銀元。
不過到了1924年,馮玉祥趕走了還住在紫禁城享樂的一群皇權貴族,這也就意味著清末皇室完全失勢,民國政府給皇族的「月薪」銳減,原來住在皇宮中的人都需要自己另謀出路,更別說是京城中還剩的14萬愛新覺羅家族人士。
即使是愛新覺羅氏,也有地位的優劣之分,但他們大多都是被人伺候著吃香喝辣,女性十指不沾陽春水,男性則更是養尊處優,完全不懂「亡國恨」。所以在揮霍慣的日子戛然而止之後,他們的生存能力基本上是要比普通百姓還要差,餓死或者病倒在路邊的大有人在。
「鐵帽子王」晏森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去拉黃包車,而溥儀的妹妹三格格韞穎跑去擺地攤、叫賣香菸的事情說起來看似可憐,但卻也不值得同情。想想1924年,軍閥進入紫禁城後,裡面所有的東西都被搬空了,就知道他們皇族人到底揮霍了多少東西。
除了部分人靠著自己的雙手勞動掙錢之外,還有很多人就是可靠著揮霍自己老祖宗中的東西度日,當時不知道有多少古董、至寶、書畫被他們賣到海外。而且清朝的皇權貴族普遍還有一個嗜好——抽大煙。
婉容就是被大煙折磨致死的,韞穎在戰亂之中保住了性命,但是晚年抽菸沒停過,至於那十幾萬清朝皇族人,就不需要一個個去分析了。除了這些落難的清皇族人之外,絕大部分滿清族人回到了他們的東北老家,畢竟女真族就是在東北發家的,而且溥儀也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政權。
跟在溥儀身邊做官,他們能夠繼續欺壓百姓,搜刮錢財。而且,最受清皇族人追捧的職位莫過於巡捕或長官,也就是現在的警察。那時候的巡捕長官權力很大,而且可以黑白兩道通吃。
有不少愛新覺羅氏族的人還因此和日本人搭上線,將財產轉移到了海外,成為了賣國賊,比如「川島芳子」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川島芳子還有幾個兄弟姐妹,有好幾個成了精忠報國的革命烈士。
不過,跟著溥儀去偽滿洲作威作福的,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要麼被蘇聯抓走,要麼被判成賣國賊,也算是惡有惡報了。不過這些人只能算是少數,清皇族人雖然大都接受不了幹粗活,但有一樣本事,是他們中幾乎人人都有的,那就是知識。
不管是哪一個朝代的皇族,都會接受到當時最好的教育,但凡是國內有厲害的人才都是給皇族服務的。皇族人可以是吊兒郎當的二世祖,但一定不能是文盲,他們所接受的嚴苛的文化訓練比現在所謂的精英人士都要強。
所以,翻開近現代教育家、醫學家、書法家、美術家、鑑賞家等名冊,你會發現這些行業裡面,愛新覺羅氏族的人一抓一大把。原清廷御醫鸚烈鵬一生都在懸壺濟世,把所有的宮廷醫方都貢獻給了國家;1921年出生的七格格韞歡從26歲開始便投入到教書育人的行業。
而溥心畲、金意庵、溥雪齋、溥毅齋等清朝皇族後裔的書畫家,都是枚不勝舉。當代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國學大師啟功先生便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不過他自己並不願意提家族的背景。
可以說,民國時期,書畫一行的很多精髓和傳統能夠得以傳承下來,少不了這一批人的團結努力。清末民初最早一批的書法組織,繪畫協會大都是由皇族後裔建立起來的,直到現在也仍有很多愛新覺羅氏族在其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