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愛書寫人生的傳奇,記武岡二中退休校醫廖名國的感人事跡
他不是慈善家,這些年卻救助了幾十個貧困學子完成了學業。他家不是救助站,可吃飯時每天總有七,八,十人吃飯。他是個普通的人,可武岡很多人都認識他。他有一個美麗賢惠的病妻,可他請保姆照顧也不回,因為他的家裡還有很多的孩子需要他。他有一萬多元錢一月的收入,可總是入不敷出。
他每天往返於學校和醫院之囘,為的是給他的學生送飯做版。他就是武岡二中退休的校醫,現年八十歲的廖名國老師。
初識廖老師是在一次教師聚會上,他說他住的那棟樓廁所很破爛,又沒有電燈,廁所門前有一堆垃圾,於是我來到武岡二中他的家裡。這是一棟上世紀八十年代修的老式樓房,總面積只有四十多個平方米。可他家裡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一個大冰箱裡放滿買來的各種菜還有沒有吃完的包子,兩個衣櫃裡整齊地堆滿了孩子們的衣服。廖老告訴我,這些衣服都是孩子們的,每人放一個地方。廖老還告訴我,這些學生來自城裡的不同學校,有二中的,有雲峰的,有豐育的,也有洞庭等。總之這些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家庭貧困或家裡缺少溫暖的,他們把這裡當成了自已的家,把廖老師當成自已的爺爺。聽完廖老師的陳述,我對眼前的廖老師肅然起敬。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在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的今天,竟然還有這樣一位怪老頭在默默堅守,用自已的良知,用人性的大愛書寫生命的傳奇?
我撥通了周校長的電話,周校長說剛來二中,對這裡的情況還不清楚,答應立即整改。
回到家裡,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一個普通的校醫,是什麼支撐他這樣做?他為什麼贏得這麼多人的愛戴?帶著這個問題,我再次走近廖名國,近距離地感受他的情感生活。
1、廖老師傳奇的人生經歷
廖老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傳奇。1942年,廖老出生在安樂一個富裕的家庭,在幼小的心靈中記得父親希望他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廖老師從小學習刻苦,初中畢業後考入武岡師範學校,本想用自已所學的知識傳授給他的學生。可陰差陽錯,1960年師範畢業那年,廣州軍區部隊文工團來學校特招,團領導卻看中了這個長相英俊,能歌善武的帥小子。到了部隊,廖老師用洪亮的歌喉給大家帶來了歡樂和享受。他本想在舞臺上一展身手,成就他的的事業。因為一次扁桃體發炎需要手術,從此他含淚告別心愛的舞臺和喜愛的音樂。那段時間,廖老師的情緒降到了冰點。部隊領導也捨不得他,只得將他送到廣州軍醫大學的前身去學醫,畢業後留在軍區醫院當醫生。
從演員到醫生,儘管角色變換,但他對生活的熱情絲毫沒有變。廖老照樣是那個愛說愛笑,陽光帥氣的小夥子,醫院領導都很喜歡他,領導把他調到高幹病房。
1972年,廖老轉業到了婁底,不久調回武岡。他本來應去醫院做他的老本行,想不到卻分到了教育戰線當教師。最初在新東小學當了一年教師,後調到武岡四中當校醫。
2、用愛贏得孩子們的尊重。
校醫的職責本是負責學校的安全衛生,對學生的突發疾病進行及時診治並聯繫送醫,以及學生因運動產生的外傷處置。可廖老師待人很隨和,學生都願和他交朋友。
在四中當校醫期間,司馬衝有個叫李小斌的學生,家裡很窮,交不起生活費。廖老師了解情況後,主動找到他,叫他吃住在自已家裡,直到完成學業。李小斌非常感激,並且也很掙氣,高中畢業後到珠海發展,現在做了老闆。每年回家,都到廖老師家拜年,以謝當年的救助之恩。
廖老師不僅是個校醫,他更像一個心理醫生,他會用樸實的道理紿迷途中的人指名前進的方向。
在二中當校醫期間,原四中畢業後考上湖南省林業學院(現更名為林科大)的鄭子華同學,畢業後分配到武岡國營林場當職工。當時單位正在改革,沒有什麼事做。他經常想到二中和廖老師聊天,可每次來時,他總看到廖老師忙不贏,問廖老師你怎麼有這麼多事做。廖老師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是啊,哪個像你這麼清閒。鄭子華說:你叫我做什麼事?廖老師認真地說,你有事做,如果你不想過這樣安逸的生活,那你可以去考研究生,知識改變命運,這個道理你不懂嗎?一席話,使鄭子華茅塞頓開,後來鄭子華終於考上北京公安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又讀了博士。每年節日廖老師都會收到他的祝福電話,稱廖老師是他人生的指路人,言語中滿是感激。廖老師就是這樣一種人,為人和善,喜歡學生,並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使他們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1996年,廖老師退休了。退休後的他不甘寂寞,在朋友的介紹下,他來到深圳福田,在出租房裡開了個小診所。由於他擅長中醫,尤其對男女不孕不育很有研究。加上他熱情和善,很快在當地站穩了腳跟。
一天傍晚,他和朋友去外面散步。突然發現荔枝樹底下有一個人躺在那裡。職業的敏感使他來到那個人身邊,發現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他用手去摸病人的額頭,發現燙得較厲害。他馬上叫人幫忙將病人抬進自已的出租房。通過詢問,得知小夥子是山東人,獨自一人外出闖蕩。突然頭暈發燒,自已還沒有找到工作,身上已沒有分文。說話間,廖老師看到了孩子的眼眶溼潤了。問他家人的電話,小夥子說出了他叔叔的電話。廖醫生看到病人上吐下瀉,病情很嚴重,馬上進行救治,直到小夥子痊癒。當他得知小夥子沒錢進廠(當時入廠要交押金),於是又給小夥子買了床上用品,又幫他找到工作,交了押金。醫藥費用了工幹元不說,還為小夥子墊付了兩幹多元現錢。小夥子非常感激,連說謝謝!後因在深圳批不下營業執照只好回到家裡。
回家之後,閒不住的他受聘於武岡雲山醫院做一名門診醫生。這樣他每天上班,晚上回到武岡二中的家。在這期間,很多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聽說廖老師樂善好施,於是就主動到廖老師家裡來。廖老師也很少問過學生的姓名,認為這些學生家庭條件差,家裡缺少溫暖。廖老師把所有的愛全部給他的學生,學生也完全把他當作自已的爺爺。2019年秋的一天,龍江鎮三水村一個叫黎前莊的學生,在雲峰讀書時不慎摔斷了腳,學生將他送到武岡都粱醫院治療。學生問他家裡的親人電話時,他眼圈紅了。因為他知道,媽媽在廣州打工,姐姐在長沙讀書,身邊沒有什麼親人。這時他想到廖老師。廖老師接到電話,問明了情況後,主動擔負起照顧他的重任。按時給他送飯,幫他洗澡洗衣服,又給他500元錢。直到他母親回家才放心。後來又找到當地政府幫他解決低保等。使他媽媽很受感動。素昧平心,黎前莊只和學生到過幾次廖老師的家裡,對廖老師如此信任,而廖老師對學生不是親人卻勝過親人的照顧,感動了醫院所有的人。
廖老師對學生的愛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鄧家鋪鎮雙橋村一個叫王賢導的高中學生,原來成績很好,因家庭破裂,他也無心讀書,後來輟學到過廣東。從廣東回來,不願回家,長期吃往在廖老師的家裡。初回家時,全身長滿疥瘡。廖老師熬好中藥給他洗澡,又給他塗藥,直到把疥瘡治好。並鼓勵他繼續完成學業。臨去深圳前,王賢導向廖老師告別,廖老師鼓勵他在外面好好幹,實在混不下去了就回來讀書。說得王賢導連連點頭。廖老師從衣櫃裡拿出王賢導的校服說,多懂事的孩子,因為家庭破裂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被學校開除,說這話時,眼中充滿了惋惜。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鄧元泰鎮一個叫肖俊傑的學生,在豐育中學讀初二。因疝氣手術住到雲山醫院做手術。廖老師看到只有他奶奶來醫院看望他。詢問中得知,孩子的母親因家裡貧困離家出走,父親在深圳打工。於是廖老師主動承擔起照顧他的重任。為方便患者康復,廖老師將患者接到自已家裡,每天要摩託師傅去接送肖俊傑,光每天的車費就是二十元,難怪廖老師的錢不夠花。
廖老師不僅對學生如親人,他有一顆菩薩心腸,對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他都會慷慨解囊。在雲山醫院期間,他看到一位老人出院後坐在醫院裡不動,廖醫生主動上前詢問,得知老人身上沒有回家的路費,廖老主動到食堂買來飯菜,然後又給老人車費錢。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今年疫情期間,他看到門衛沒飯吃,(所有的餐飲店都關門停業。)他每天從雲山醫院打來盒飯,連續近一個多月,他還自已熬製中藥給身邊的熟人和村裡的人送去,並向學校提出預防新冠肺炎交叉感染的建議,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讚賞。當問及廖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廖老師淡淡地說:我只想用我的微薄之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廖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沒有豪言壯語,而是在平凡的工作上默默地奉獻。他多像一顆小草,用自已的行動為祖國大地平添綠色。他不圖名利,不計報酬地做一些好事,善事,為的是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噯。有人說他是當代的雷鋒!也有人說他傻。
是的,在改革開放,物慾橫流的今天,人們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逐漸丟失的今天仍有像廖老這樣的一群人在默默堅守,用自己的行動撐起道德的大廈。書寫人性大愛的豐碑。真的很不容易,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但願廖老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