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是香港警匪片的巔峰之作,不但有影帝之間的飆戲讓人大呼過癮,而且劇情環環相扣也很值得回味。回味什麼呢?回味劉建明劉警官兩次人生角色的選擇,最後墮入無間地獄。可以這麼說無間道第一部和第三部講的是劉警官的兩次選擇,很可惜他都沒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交待,或者說這就是他的本相。
有的人不知道無間道是什麼意思,其實第一部片頭已經給出答案了。無間道是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我們都知道第三部最後劉警官成為了植物人,可是他的思維卻還處於幻想的狀態中。也就是進入了所謂的因果報應,循環無間。Mary曾經在第一部跟劉警官說過自己小說的故事,她說自己也不清楚小說中男主角是好是壞,最終的結局會怎樣。第三部劉警官的結局給出了回答,有的人說第三部不如第一部。其實不是這樣的,沒有第三部的無間道是不完整的。這樣也沒能完全闡述編劇的想法,更不能解釋」無間道「是什麼意思。無間道是劉警官作出的一種選擇,暗示劉警官是惡人,一種比壞人還可惡的惡人。
壞人麼?劉建明去警方當臥底顯然不是他的本意,進入警校後還希望能夠脫離警校出去混黑社會。他想被警校開除跟陳永仁的角色互換,也就是說他選擇做一位壞人從他加入黑社會時起。第一部劉警官跟陳永仁在樓頂相約會面,劉警官說自己想做個好人。陳永仁說我是警察,其實在陳永仁心裡認定劉警官是一位壞人。從劉警官設計無意害死陳永仁上司黃督察起,陳永仁就不可能放過劉警官。因為陳永仁是好人,好人跟壞人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不會有什麼同情心可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陳永仁覺得劉警官的辯解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等待時機的一種手段。最後陳永仁在電梯裡被林國平殺死,劉警官殺死了警方奸細林國平。這才有了第三部劉警官第二次的選擇,他想當一個好人。
好人麼?陳永仁被殺,黎明扮演的楊錦榮跟陳永仁有著深厚的交情。他為了兄弟想了解事情真相,決定找沈澄和李心兒聯合試探劉警官。楊錦榮先是引起劉警官的注意,接著李心兒故意透露了陳永仁治療的檔案。最後李心兒通過對劉警官的吹眠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劉警官患有人格分裂症。知道劉警官想成為像陳永仁一樣的好人,楊錦榮跟沈澄為了事情真相拿命賭了一把。可惜他們倆不知道劉警官就是間接害死陳永仁的兇手,楊錦榮被劉警官一槍打死。
劉警官想做一位好人,可是他的潛意識第一反應並不是這樣。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他是一位惡人,他愛的只是自己永遠成為不了像陳永仁一樣的好人。當初陳永仁跟沈澄兩人開槍互射,但都不致命憑的也只是內心的一個直覺。兩人不確定對方的身份之所以開槍,只因為這是警察該做的事情。楊錦榮被劉警官殺死前也說了這句話,「我是警察」暗示著再給劉警官一次選擇的機會。不過劉警官當時沒有明白當中的意思,他就像受驚的獵物早已失去了理智。這裡如果楊錦榮沒有被殺死也就不會有劉警官選擇無間道一說了,因為這樣劉警官真的是選擇做一位好人也就脫離編劇的中心思想了。所以說楊錦榮必死,為了後面做鋪墊。
劉警官最後因為楊錦榮的死清醒了,對著自己開了一槍。不過很可惜沒能死去,再也沒法經受打擊的劉警官精神徹底崩潰。墮入無間地獄經受無間斷大苦,這裡是惡人的歸屬。因為一個人無論是選擇當好人還是當壞人,都避免不了要面對死亡。而死亡並不可怕,反而是一種解脫。這輩子無論踏上哪一條道,都要經歷許多煎熬磨難。只有死亡才能得到輪迴重新開始,所以說這是一種解脫。劉警官在無間道第一部跟第三部做了兩次選擇,可都不是他內心的想法。最後只能去無間道,這也是影片的中心思想。一條無比悲慘的道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一條一輩子都要戰鬥的道路。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