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吃喝玩樂這四件人生大事上,「吃」排第一想必有它的道理。大家對吃的熱情從每年層出不窮的美食紀錄片就可以看出,就算不能親自嘗遍天下美食,能「一飽眼福「也是一件美事。
作為一個聽話的吃貨,這個春節少出門,少聚會。在不能出遊的期間,我就挖到了一部可以說是廣東版的「舌尖」的美食人文旅行紀錄片——《喜粵之味》,這部紀錄片是由新媒股份、4K花園聯合出品的!不僅帶來沉浸式的味蕾視覺風暴,還超下飯,看得我狂咽口水,在騰訊視頻連看四集的我,已經要迫不及待介紹給大家~
▲《喜粵之味》第一季
01.
喜悅的滋味,味蕾與心靈的收穫
「喜粵」諧音「喜悅」,在傳統文化中有著人們對美好、開心、歡樂生活的期待。「之味」諧音「滋味」,有味道之意,代表旅途中相遇的美食。「喜粵之味」既有「喜歡粵菜滋味」的含義,也有「喜悅的滋味」之意。
《喜粵之味》第一季一共13集,以「因味道與情感緣起的旅行」為線索,由4位集美食達人、音樂才子、抖音紅人等標籤於一身的廣東本土美食家,分別走進粵菜的代表地區順德(廣府菜系)、梅州(客家菜系)、潮汕地區(潮汕菜系),發現當地最具特色的美食,呈現人與城市的奇遇,發現與感知的美食故事。
在第一集旅程的開端,便與曾經失傳的順德名菜茶蔗燻鯪魚相遇。鏡頭下,它的製作過程顯得如此巧妙,甘蔗既是味道來源,也是食器中的建築材料,氤氳的熱氣讓人仿佛隔著屏幕就能感受到亦甜亦鮮的香氣。
而在第三集中,我們就在吃雞上,徹底感受到了廣東人對美食的追求。在這裡,只有經過養殖180天以上的清遠走地雞才有資格上餐桌。將事先醃製過的走地雞鋪在荷葉上。蒸汽慢慢通過荷葉向雞肉層層滲透,成就了一吃就無法讓人忘懷的桑拿清遠雞。
02.
美味的傳說
其實不過是一個個人組成的故事
「當我們愛上某個城市或某種味道,那一定是有著某種潛在的連接。」《喜粵之味》主創這麼說。因此四集一路走來,鏡頭視線始終沒有離開美食的本質——人和城市,讓每一種食物都被賦予了靈魂,挑逗味蕾的同時,更觸動了情感。
順德潭州水道旁,有一座臨河而建的農莊小院。主理人是一位遊歷四方後,落腳在此的女俠。她曾經歷過多年的背包客生活,最後因為女兒,選擇回到順德,成了小院老闆。每天畫畫飲酒招待朋友,這裡成為了熱愛生活的人們匯聚一堂的烏託邦。
在十幾年的時間中,峰哥用他的努力,將順德碧江兩個曾經破敗的蘇姓祠堂,盤活成一個藝術館,改成蓬萊書院,以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一座曾經衰敗的嶺南古建,變成了書香滿溢的書院,峰哥按照傳統的修建方式,讓自己的情懷有了安放之所。
03.
8K沉浸式視覺盛宴,帶來美食的治癒感
「舌尖」的總導演陳曉卿說過,「其實一個片子好與壞,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有沒有作品感。」
《喜粵之味》是目前全國首部用8K超高清技術所拍攝的美食紀錄片。高清鏡頭「原汁原味」放大了美食的質感與細節,讓觀眾身臨其境,真切體會到美食近在眼前的沉浸式樂趣。
與傳統美食類紀錄片的不同,《喜粵之味》在色調設計上強調氛圍感受,通過柔焦、銳化等處理突出每一位人物的場景化表達,營造「小青春」、「文藝低飽和」、「電影感」等風格色調。而美食部分則以偏暖色調為主,突出食材與菜品的質感與誘人,帶來濃濃的治癒感。
在《喜粵之味》的鏡頭中,記錄著真實而不刻意的美感。讓我們看到了美食背後這些平凡卻又熱愛生活的普通人,保護著當地的文化,讓我們對每一份食物都充滿愛意。
目前《喜粵之味》正在熱播中,1月25日起,每周一至周四中午12點在騰訊視頻和喜粵TV播出,我們一起共赴這喜粵之旅吧~
▲《喜粵之味》預告 | 打卡廣東三城,尋找粵菜精髓
➤ 文章由廣州情報站編輯處理,轉載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