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上節目,魯豫當著老郭的面,誇郭麒麟長得帥,于謙接了一句:「這點隨師父!」除了同樣長得帥,郭麒麟在性格上也更像師父。
至於為什麼像于謙而不是郭德綱,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郭麒麟說:
「學師父的藝是學怎麼在這江湖裡活著,學師父的德是學怎麼像人一樣在這江湖裡活著。」
相聲界有規定,爸爸不能教兒子,所以郭德綱把兒子交給好搭檔于謙培養。
相聲作為我國傳統行業之一,恪守「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郭麒麟的拜師儀式上,郭德綱曾調侃道:「今天很高興,舉行這樣的儀式,郭麒麟能夠認賊作父……」
老郭這話,就是告訴兒子,你要把于謙當做爸爸。後來,德雲社經常有段子調侃這對師徒,稱郭麒麟為「於麒麟」。
有一次,郭麒麟參加節目,自爆在家裡從不叫「爸爸」而是「郭老師」。因為在他心裡,老師和爸爸的地位是一樣的,他說:「一個是生育,一個是養育。」顯然,在郭麒麟心中,于謙就是他的第二個爸爸。
既然兩個都是爸爸,郭麒麟的性格像誰都不奇怪。
郭德綱在兒子心中,一直是一個嚴父。
12歲以前,郭麒麟一直和爺爺奶奶住在天津,和爸爸相處的時間很短。當時郭麒麟還小,老郭的愛好只有相聲和曲藝,父子倆都不知道如何交流。
即使如此,郭德綱對兒子的要求一直很高,以少班主的標準培養他。每次郭麒麟犯錯,他不打人,但是會把他帶到德雲社, 進行公開處刑,當著所有人的面批評他。
郭德綱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打壓教育。
有一次,郭麒麟助演嶽雲鵬,因為選錯段子,所以毀了氣氛。後來,郭德綱罵了郭麒麟半天,還發微博再罵了一遍。當然,他是為兒子好,畢竟「小時候多挨罵,長大後就不怕了。」
郭麒麟對郭德綱是又愛又怕,既希望得到他的肯定,又害怕讓他失望。但面對于謙時,郭麒麟非常放鬆,因為師父從不罵人,還把他當成親兒子。而且于謙是一個很愛玩的人,願意帶著徒弟嘗試好玩的事,他們之間沒有代溝。
郭麒麟也承認,自己更喜歡和師父呆在一起。
于謙出生在大戶人家,從小吃穿不愁,但是家教很嚴,他說小時候被管得很嚴,長大後就喜歡隨心所欲的生活。這一點,郭麒麟學了個十成十,為了學相聲,他初三輟學;為了好吃的外賣,他多次搬家;為了演戲,他很少再說相聲……
雖然郭麒麟小時候過得比較苦,但是後來成了富二代,還沒來得及體驗生活的艱辛,在這一點上,和師父于謙也很像。
在郭麒麟有兩個榜樣,一個是吃過苦、受過罪,嫉惡如仇的爸爸,另一個是性格謙和、溫潤如玉的師父。因為類似的成長軌跡,讓他的性格更像師父。
綜上所述:郭麒麟從小跟著師父學相聲,和師父關係更親近,而且成長軌跡和師父相似,所以他的性格更像于謙,而不是郭德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