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槍抗「疫」驚奇

2020-12-28 澎湃新聞

原創 沈公子 青年橫財發展會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雖然大家陸陸續續開了工,但畢竟在家蹲了太久,這讓上班仿佛成為了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也不乏逆勢加大生產規模的工廠和忙到不可開交的勞動者們,這其中,尤以口罩、防護服這類疫區急需品生產企業最為忙碌。

甚至很多平時在我們印象中跟醫療物資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也在趕工。

酒廠改產醫用酒精,彩妝企業做起了消毒液,甚至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國企,都利用原料和生產線的優勢,生產起了口罩。

不過大多數企業畢竟是匆忙改工,難免有磨合期,生產效率令人捉急。

燃鵝,這其中的一家企業非常提氣,做到了日產5000套防護服的水平,2月5號交付了第一批民用防護服。

企業還保證,很快日產量就能上到8000,奧利給。

這家企業,是我們極為熟悉的老牌秋衣秋褲大廠——上海三槍集團。

三槍這個牌子旁友們應該不陌生,它基本上是每個80、90後們的冬日童年回憶,直到現在,也在大超市、小便利店裡的內衣褲貨架上永不缺席。

△ 熟悉的感覺

小時候,貼身衣褲這類商品可供選擇的品牌不多,做廣告的更是寥寥無幾,三槍便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

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上海灘》大火,全國人都會哼兩句「浪奔浪流」。三槍集團趁勢買下了《上海灘》主題曲末尾的三聲槍響,用作自己的宣傳廣告。

雖然聽上去有些魔性,但廣告詞卻真誠直率得可愛,「砰砰砰」的聲音也確實鐫刻在了大家的腦袋中。

△ 品品廣告詞:「保暖、擋風、有彈性」、「冬天一把火」

每年入冬,父母都會帶我到百貨大樓買一套棉毛衫棉毛褲——首選就是三槍,老牌子,質量好,穿著放心。

十幾年前有一套三槍,和現如今身穿ck相比不遑多讓。

直到現在,即使我已經過了忘穿秋褲的年齡,還是存了一套穿了很久的三槍保暖內衣。

因為產品過於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印象中,三槍集團,就是個「做棉毛衫棉毛褲、保暖內衣的」,堪稱低配版滬上優衣庫。

但你要真拿它和優衣庫相比,那就著實是辱槍了。

廣義上來說,三槍集團成立於1928年,比很多人的爺爺輩兒都年長。

那會兒山河破碎風飄絮,實業救國的觀點盛行,在這種大環境下,上海的民族工商業者幹庭輝便成立了一家小紡織廠瑩蔭針織廠。

幹庭輝酷愛射擊,1937年在各類射擊比賽中拿到三連冠之後,便註冊了商標「三槍」。

△ 「三槍」商標註冊批准書

品牌的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適逢盧溝橋事變,愛國情緒空前高漲,支持國貨之聲絡繹不絕,自帶愛國基因的民族品牌三槍一炮走紅。

說三槍自帶愛國基因,絕非虛言。

三槍集團經歷了近90年的風風雨雨,從公私合營到改名「國營上海針織九廠」再到如今的三槍,任他雨打風吹,一直巋然不動。

在上世紀波詭雲譎的大環境中,民族企業能堅持下來,就是在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2003年非典時期,舉國上下也是口罩奇缺。當時的三槍接到了生產口罩的死命令。

平時的車間多用於生產成衣,突然改產口罩,生產線的改造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時間以及技術成本,再加上員工召回困難、消毒措施缺乏以及審批問題等等,困難重重。

燃鵝頭硬的三槍集團愣是在2天之內搞定一切,甚至在原材料不足的情況下,拿出自己存儲的優質紗棉投入生產,保證了每天向北京供應20萬個口罩的任務。

而17年後的新冠肺炎疫情,三槍集團在春節期間,再一次短時間內復工並保持高產量,用遠水解近渴。

我們當然可以說,非典時期攢的經驗,讓三槍集團面對此次疫情能夠做到快速響應。

但看問題不能只看我們身邊發生過什麼事情,還要看我們做了什麼事情。

「預則立,不預則廢」,誠不我欺。

三槍集團這波又快又穩的操作,靠的是多年的縱橫布局,才有如今的厚積薄發。

能快速號召人馬,說明凝聚力和組織力強,這是管理水平的體現。

能平穩改產口罩,說明設備優質、生產線多元化;這是技術水平的體現。

△ 78小時,改造流水線轉產防護服

這兩點,對於很多管理經驗豐富的外企以及新興產業中「船小好調頭」的公司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對於一個老牌的大型民族企業,這無異於創新之舉了。

受限於外部環境變化、管理者的知識水平以及企業本身的運作模式,國內的很多民企更多地關注相對務虛的企業管理,而忽略了相對務實的產品創新層面上的問題。

雖然民族品牌有自己深厚的積累,但過高的機會成本,也恰恰是他們革新路上的絆腳石。

換言之,「吃老本兒」很容易成為短期內較為明智、但對長期發展不利的決策。

正如《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所提到的觀點——「不可能在同一個企業中兼顧老業務和新業務」——用戶群體、企業盈利目標、資源分配等因素制約了很多原本能夠破局的戰略規劃。

再加上改革開放以後,不少行業都是外企進入大多針對高端市場,而以小作坊為主的私企憑藉超強的複製能力攻佔了低端市場。

這也是為什麼相當長一段時間,很多曾經在人民群眾心中有口碑有質量的產品和品牌,因為定位模糊且「不思進取」,在外來者與新晉者的左右夾擊敗下陣來。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用過的國貨,你是不是只能想起其中的一兩款熱門產品,而對於其他再無印象?

在一眾民族品牌裡,早早預判了市場與技術、並進行創新的三槍集團,實屬其中的佼佼者。

創新與改變不是拍腦門兒,它需要決策者,對市場需求和技術改善作出預判。

貼身衣物是人們生活的剛需,價格適中容易損耗,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它是由產品品質驅動的,其基本競爭力在於面料,包括面料的質量、舒適度、保暖能力等等。

而在此基礎上,市場層面的需求,會隨著消費者的差異化而逐漸多元——消費者因為身材不同、購買能力不同、審美水平不同,肯定喜好各異;這也給了生產者創新的驅動力。

三槍走的就是押寶面料,花式創新的道路:人家是國內最早一批成立產品研發部門的紡織成衣企業。

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生產「柔暖棉毛」內衣產品,因為保暖舒服,一上市就被消費者追捧。據說當時甚至有經銷商在工廠門口連夜排隊搶貨的情況。

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大家有錢了,就並不僅僅滿足於實用功能了,他們想讓棉毛衫棉毛褲在質量好的基礎上顯得不那麼臃腫——

三槍集團早早看到這一趨勢,又率先和萊卡合作,做了有修身功能的彈力內衣。

之後的抗菌內衣、發熱內衣,也都是三槍在國內一馬當先。如今,它家的發熱內衣,和優衣庫的Heattech黑科技系列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無論是對市場需求還是對技術改善的預判,都建立在三槍的主營業務上。

這一策略的優點在於短期內能夠形成相當強的集中化效應,同時也能降低成本;但弊端在於反脆弱性不足。

對於這一情況,三槍集團也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先有設備改造、後有技術引入擴充產品線,除了貼身衣褲,棉質睡衣、運動服、文胸等等各類紡織產品的生產流程先安排上。

△ 多元化的產業線

歸根結底,是通過獲取大量的優質資源與技術來提高應對變化的能力。

這種做法在黑天鵝到來的關鍵時刻不但能夠大概率自保,甚至能夠從混亂與不確定中保持盈利。17年前能產口罩,當前能填補防護服的深坑,概莫能外。

此次新冠肺炎,讓很多人都深刻地體驗了商業行為的不確定性以及隨時可能出現的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

這種情況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三槍集團這樣,好好利用自己儲備的經驗、知識以及勇氣。

打鐵還需自身硬,平時多多修煉內功,關鍵時刻方能穩住。

參考資料:

《創新者的窘境》, 克萊頓·克裡斯坦森

《對上海三槍集團產品開發戰略的思考》, 蘇鍔

《把中國民族品牌做大做強——上海三槍集團快速發展案例》, 陳國琪

http://www.sohu.com/a/371846185_395766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944408.html

http://history.eastday.com/h/shlpp/u1a7897444.htm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9599671

from=search&seid=16928065730397446585

設計/視覺:團結湖水怪/YAN

推薦閱讀

VR旅遊成了異地戀終結利器

巴菲特股東信傳遞出什麼關鍵信息?

特斯拉股價為何暴漲?

今年股市是85後第一次翻身機會嗎

��來自橫發會的神秘祝福��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

原標題:《三槍抗「疫」驚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更需暖衣暖心,三槍向湖北一線捐贈40萬套保暖衣物
    (圖片:2月1 6 日下午三槍集團首批捐贈湖北抗疫一線物資正式發車)  強寒潮來襲!三槍倚所長急一線所急  2月14日,,氣象臺發布寒潮、暴雪持續預警。,氣象臺表示,此次強寒潮天氣影響範圍廣、降溫幅度大、雨雪相態轉化複雜,將給湖北帶來明顯降溫,武漢未來48小時氣溫降幅預計達14 ℃ 左右 。強寒潮的侵襲也讓正在籌措為湖北抗疫一線單位捐贈保暖衣物的三槍上下員工更感急迫。
  • 抗疫劇《在一起》官宣定檔,全明星陣容,還原抗疫一線小人物
    最近熱播的抗疫劇《最美逆行者》,一經開播就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抗疫題材的影視劇近期熱度不下。近日,又一部抗疫題材的電視劇官宣定檔了,備受大家關注的抗疫劇《在一起》定檔9月29日,初步確定會有9家媒體平臺聯合播出。
  • 【全民抗「疫」】《你聽春天來了》——曲陽原創抗「疫」歌曲
    【全民抗「疫」】《你聽春天來了》——曲陽原創抗「疫」歌曲 2020-02-03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民戰「疫」】抗「疫」路上的家力量,我們在「疫」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上,父子倆戰地雖不在一處,但是他們戰「疫」的心卻緊緊相連。黃彩彬,龍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在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主動擔當起值晚班(晚十早八)的重任。每天,他脫下隔離衣物從抗疫一線暫時撤下來,回家就立馬做飯,照顧小孩,為父母做治療……中間只能抽出片刻時間稍作休息,隨後又馬不停蹄地奔赴抗疫戰場,真正成了一個主內又主外的全能之人。「把工作幹好的同時記得保護好自己。」「知道了,你也要注意安全。」
  • 抗「疫」先鋒丨戰「疫」夫妻兵,共築抗「疫」情
    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有無數的「戰士」衝在最前面他們舍小家保大家這其中就包含了一對對夫妻然而在韶鋼也有一對戰「疫」「夫妻兵」他們就是黃文星、羅丹健夫婦接下來請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看看他們夫妻感人的戰「疫」故事吧!
  • 益陽抗疫歌曲《春在路上》發布,暖心聲援抗疫一線!
    紅網時刻益陽2月11日訊(通訊員 宋詠琪)「春在路上,把風雨一掃而光,春在路上,和陽光一同綻放……」2月10日下午,益陽抗疫歌曲《春在路上》正式發布,暖心聲援抗疫一線。《春在路上》由劉華作曲,高漢武作詞。劉華,益陽本土音樂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創作學會副秘書長,現任湖南清溪文化旅遊經營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
  • 助力抗「疫」,共迎春天 ——長春非遺人抗「疫」作品展示
    防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長春市的非遺傳人積極行動起來,用他們靈巧的雙手傳遞出美好的祝福,用他們優美的唱腔表達出抗「疫」的必勝信念,用他們各自不同的方式加入到宣傳疫情防控的隊伍中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寒冬正在消散,春風已悄然拂面,我們共同期盼,繁花滿樹的春天就在不遠處!
  • 臺鈴抗疫影片《在一起》全國上映
    來源:北方網原標題:臺鈴抗疫影片《在一起》全國上映 獻禮最平凡的英雄為致敬在抗疫面前無數個無名英雄,由楊戴源編劇,夜修華執導,電動車領跑品牌臺鈴傾情出品製作的2020抗疫微電影《在一起》在9月14日全網溫暖上映。
  • 感謝所有抗「疫」英雄!金雁文化藝術節抗「疫」主題演講大賽開賽...
    今日,越秀區金雁文化藝術節抗「疫」主題演講大賽開賽,參賽者們或親述抗疫經歷,或衷心讚揚感謝各行各業的抗疫英雄們,一同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此外,還有參賽者自帶記錄抗疫經歷的視頻,一幕幕畫面帶觀眾回憶那段艱難的戰「疫」時光,感受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強大決心和力量。
  • 抗「疫」英雄為小學生講述救人故事
    羅朵介紹說:九華和平小學是個有愛心的集體,在寒假期間,學校領導、家委會號召全校師生,把壓歲錢、零花錢捐給了需要幫助的重「疫」區,他們將捐來的112213.5元定向送給了湖北第二大「疫」區的紅安縣,以實際行動把愛心融入教育,給學生注入夢想,傳播正能量,引導學生通過語音、視頻、圖畫為抗「疫」英雄加油,當我們在紅安縣收到這些家鄉人民寄來禮物時感動不已,令我們抗「疫」力量倍增
  • 2020,疫起抗疫,拍照不息
    2020,疫起抗疫,拍照不息 2020-12-23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深圳衛視開播
    作為深圳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定點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科研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也集結了這樣一批勇士,他們奮戰在一線,時刻與這場艱苦的戰「疫」面對面,真實的他們是什麼樣?快來!深圳衛視特別策劃全國首檔醫務人員親身視角直擊抗「疫」一線VLOG《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
  • 抗「疫」歌曲《天使的微笑》央視播出
    抗「疫」歌曲《天使的微笑》央視播出 發布時間:2020-03-03 07:45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8位抗疫英雄的故事!
    接下來,讓我們共同聆聽8位抗疫英雄的故事!抗疫期間,她在省內巡迴指導參與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行程近5萬公裡,為江蘇省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確診病例「零死亡」作出了突出貢獻。她之後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赴黑龍江、吉林、新疆等地指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她說:「命運與共,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重症患者在哪,我就在哪。」
  • 數位技術如何助力非洲國家抗疫?
    數位技術如何助力非洲國家抗疫? 作者:陳爽 責任編輯:陳爽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副教授張豔茹在介紹中非數字抗疫行動
  • 瓊劇《抗疫仁醫》在萬寧連演兩場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袁宇 通訊員梁振瑋  12月5日晚,以「弘揚時代精神、凝聚前行力量」為主題的2020年萬寧市《抗疫仁醫》瓊劇匯演活動在萬寧市和樂鎮舉行。該劇以醫療工作者等一線抗疫英雄們在抗疫中的獨特表現為主線,演出一幕幕精彩場景,吸引了不少群眾趕來觀看。  鑼鼓鏗鏘,舞樂齊出。
  • 抗疫劇還在路上
    再加上還在製作過程中的其它抗疫劇,足見上上下下對抗疫題材的重視程度了。如此差評,《最美逆行者》冤不冤?作為首部播出的抗疫劇,《最美逆行者》承載了很多人的期望,但遺憾的是這部劇把矛盾、衝突、煽情放在了首位,並沒有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 「我的抗疫史」 以筆為弦譜《春秋》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任昊)近日,歷史學院研究生會《春秋》編輯部刊出《春秋》2020年特輯——《我的抗疫史》。該刊共收錄十篇文章和三首詩歌,記錄了普通人在疫情下的見聞和思考,保存疫情下個人的記憶和敘事,旨在深化對於疫情的認識和反思,在思想和文化領域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 海南抗疫插畫漫畫海口展出
    本報3月29日訊(記者梁冰)近日,由愛奇藝海口創意中心、海口南亞廣場主辦,海南省動漫遊戲協會、海口王傳棋動漫有限公司和島民網協辦的海南抗疫插畫&漫畫作品展在海口南亞廣場正式開展。    本次畫展以「這一次,我們將『疫』戰到底」為主題,自3月2日起在海南本地徵集「抗疫」插畫、漫畫作品,截至3月13日,共徵集20餘幅作品。
  • 新年第一天的抗「疫」新人婚禮
    新郎相超壹在鎮(街道)工作,妻子在機關裡工作,去年疫情發生後,兩人都積極參加抗「疫」。2020年2月的時候,相超壹還主動要求去觀察點,做了2周的志願者工作。忙碌的工作讓他倆不得不延遲婚期,選擇在2021年的元旦舉行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