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沈公子 青年橫財發展會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雖然大家陸陸續續開了工,但畢竟在家蹲了太久,這讓上班仿佛成為了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也不乏逆勢加大生產規模的工廠和忙到不可開交的勞動者們,這其中,尤以口罩、防護服這類疫區急需品生產企業最為忙碌。
甚至很多平時在我們印象中跟醫療物資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也在趕工。
酒廠改產醫用酒精,彩妝企業做起了消毒液,甚至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國企,都利用原料和生產線的優勢,生產起了口罩。
不過大多數企業畢竟是匆忙改工,難免有磨合期,生產效率令人捉急。
燃鵝,這其中的一家企業非常提氣,做到了日產5000套防護服的水平,2月5號交付了第一批民用防護服。
企業還保證,很快日產量就能上到8000,奧利給。
這家企業,是我們極為熟悉的老牌秋衣秋褲大廠——上海三槍集團。
三槍這個牌子旁友們應該不陌生,它基本上是每個80、90後們的冬日童年回憶,直到現在,也在大超市、小便利店裡的內衣褲貨架上永不缺席。
△ 熟悉的感覺
小時候,貼身衣褲這類商品可供選擇的品牌不多,做廣告的更是寥寥無幾,三槍便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
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上海灘》大火,全國人都會哼兩句「浪奔浪流」。三槍集團趁勢買下了《上海灘》主題曲末尾的三聲槍響,用作自己的宣傳廣告。
雖然聽上去有些魔性,但廣告詞卻真誠直率得可愛,「砰砰砰」的聲音也確實鐫刻在了大家的腦袋中。
△ 品品廣告詞:「保暖、擋風、有彈性」、「冬天一把火」
每年入冬,父母都會帶我到百貨大樓買一套棉毛衫棉毛褲——首選就是三槍,老牌子,質量好,穿著放心。
十幾年前有一套三槍,和現如今身穿ck相比不遑多讓。
直到現在,即使我已經過了忘穿秋褲的年齡,還是存了一套穿了很久的三槍保暖內衣。
因為產品過於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印象中,三槍集團,就是個「做棉毛衫棉毛褲、保暖內衣的」,堪稱低配版滬上優衣庫。
但你要真拿它和優衣庫相比,那就著實是辱槍了。
廣義上來說,三槍集團成立於1928年,比很多人的爺爺輩兒都年長。
那會兒山河破碎風飄絮,實業救國的觀點盛行,在這種大環境下,上海的民族工商業者幹庭輝便成立了一家小紡織廠瑩蔭針織廠。
幹庭輝酷愛射擊,1937年在各類射擊比賽中拿到三連冠之後,便註冊了商標「三槍」。
△ 「三槍」商標註冊批准書
品牌的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適逢盧溝橋事變,愛國情緒空前高漲,支持國貨之聲絡繹不絕,自帶愛國基因的民族品牌三槍一炮走紅。
說三槍自帶愛國基因,絕非虛言。
三槍集團經歷了近90年的風風雨雨,從公私合營到改名「國營上海針織九廠」再到如今的三槍,任他雨打風吹,一直巋然不動。
在上世紀波詭雲譎的大環境中,民族企業能堅持下來,就是在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2003年非典時期,舉國上下也是口罩奇缺。當時的三槍接到了生產口罩的死命令。
平時的車間多用於生產成衣,突然改產口罩,生產線的改造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時間以及技術成本,再加上員工召回困難、消毒措施缺乏以及審批問題等等,困難重重。
燃鵝頭硬的三槍集團愣是在2天之內搞定一切,甚至在原材料不足的情況下,拿出自己存儲的優質紗棉投入生產,保證了每天向北京供應20萬個口罩的任務。
而17年後的新冠肺炎疫情,三槍集團在春節期間,再一次短時間內復工並保持高產量,用遠水解近渴。
我們當然可以說,非典時期攢的經驗,讓三槍集團面對此次疫情能夠做到快速響應。
但看問題不能只看我們身邊發生過什麼事情,還要看我們做了什麼事情。
「預則立,不預則廢」,誠不我欺。
三槍集團這波又快又穩的操作,靠的是多年的縱橫布局,才有如今的厚積薄發。
能快速號召人馬,說明凝聚力和組織力強,這是管理水平的體現。
能平穩改產口罩,說明設備優質、生產線多元化;這是技術水平的體現。
△ 78小時,改造流水線轉產防護服
這兩點,對於很多管理經驗豐富的外企以及新興產業中「船小好調頭」的公司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對於一個老牌的大型民族企業,這無異於創新之舉了。
受限於外部環境變化、管理者的知識水平以及企業本身的運作模式,國內的很多民企更多地關注相對務虛的企業管理,而忽略了相對務實的產品創新層面上的問題。
雖然民族品牌有自己深厚的積累,但過高的機會成本,也恰恰是他們革新路上的絆腳石。
換言之,「吃老本兒」很容易成為短期內較為明智、但對長期發展不利的決策。
正如《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所提到的觀點——「不可能在同一個企業中兼顧老業務和新業務」——用戶群體、企業盈利目標、資源分配等因素制約了很多原本能夠破局的戰略規劃。
再加上改革開放以後,不少行業都是外企進入大多針對高端市場,而以小作坊為主的私企憑藉超強的複製能力攻佔了低端市場。
這也是為什麼相當長一段時間,很多曾經在人民群眾心中有口碑有質量的產品和品牌,因為定位模糊且「不思進取」,在外來者與新晉者的左右夾擊敗下陣來。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用過的國貨,你是不是只能想起其中的一兩款熱門產品,而對於其他再無印象?
在一眾民族品牌裡,早早預判了市場與技術、並進行創新的三槍集團,實屬其中的佼佼者。
創新與改變不是拍腦門兒,它需要決策者,對市場需求和技術改善作出預判。
貼身衣物是人們生活的剛需,價格適中容易損耗,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它是由產品品質驅動的,其基本競爭力在於面料,包括面料的質量、舒適度、保暖能力等等。
而在此基礎上,市場層面的需求,會隨著消費者的差異化而逐漸多元——消費者因為身材不同、購買能力不同、審美水平不同,肯定喜好各異;這也給了生產者創新的驅動力。
三槍走的就是押寶面料,花式創新的道路:人家是國內最早一批成立產品研發部門的紡織成衣企業。
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生產「柔暖棉毛」內衣產品,因為保暖舒服,一上市就被消費者追捧。據說當時甚至有經銷商在工廠門口連夜排隊搶貨的情況。
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大家有錢了,就並不僅僅滿足於實用功能了,他們想讓棉毛衫棉毛褲在質量好的基礎上顯得不那麼臃腫——
三槍集團早早看到這一趨勢,又率先和萊卡合作,做了有修身功能的彈力內衣。
之後的抗菌內衣、發熱內衣,也都是三槍在國內一馬當先。如今,它家的發熱內衣,和優衣庫的Heattech黑科技系列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無論是對市場需求還是對技術改善的預判,都建立在三槍的主營業務上。
這一策略的優點在於短期內能夠形成相當強的集中化效應,同時也能降低成本;但弊端在於反脆弱性不足。
對於這一情況,三槍集團也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先有設備改造、後有技術引入擴充產品線,除了貼身衣褲,棉質睡衣、運動服、文胸等等各類紡織產品的生產流程先安排上。
△ 多元化的產業線
歸根結底,是通過獲取大量的優質資源與技術來提高應對變化的能力。
這種做法在黑天鵝到來的關鍵時刻不但能夠大概率自保,甚至能夠從混亂與不確定中保持盈利。17年前能產口罩,當前能填補防護服的深坑,概莫能外。
此次新冠肺炎,讓很多人都深刻地體驗了商業行為的不確定性以及隨時可能出現的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
這種情況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三槍集團這樣,好好利用自己儲備的經驗、知識以及勇氣。
打鐵還需自身硬,平時多多修煉內功,關鍵時刻方能穩住。
參考資料:
《創新者的窘境》, 克萊頓·克裡斯坦森
《對上海三槍集團產品開發戰略的思考》, 蘇鍔
《把中國民族品牌做大做強——上海三槍集團快速發展案例》, 陳國琪
http://www.sohu.com/a/371846185_395766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944408.html
http://history.eastday.com/h/shlpp/u1a7897444.htm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9599671
from=search&seid=16928065730397446585
設計/視覺:團結湖水怪/YAN
推薦閱讀
VR旅遊成了異地戀終結利器
巴菲特股東信傳遞出什麼關鍵信息?
特斯拉股價為何暴漲?
今年股市是85後第一次翻身機會嗎
��來自橫發會的神秘祝福��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
原標題:《三槍抗「疫」驚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