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新時代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的重要論述具有重要的科學內涵,為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念。
立德樹人關係到黨的事業後繼有人,關係國家前途命運,必須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標準,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對總書記這一方面的重要論述具有深刻體會和深切感受。
我在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評審評估處工作,主要負責協助教育部司局和相關高校進行科技和人才評價工作。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高校以及高校教師,工作內容涵蓋職稱評定、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成果評價等。在國家當前關於科技評價「破五唯」方針的指引下,以及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要求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努力探索創新科技評價機制改革,著力破解影響高校科技評價的瓶頸。在科技評價工作中,認真學習國家政策,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文件精神,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科研育人作為高校科技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在遴選專家時,堅持將師德師風作為首要條件,同時也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科技評價首要任務。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高校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師德師風是關係其教育教學、科技創新方向的決定性要素。在回答習近平總書記的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上,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將政治素質作為首要要求,這樣才能牢牢把握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權;就要將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這樣才能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建成師德師風高地;就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核心追求,這樣才能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將學術創新作為重要使命,只有這樣才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人才。
因此,在構建以品德優先的評價機制基礎上,建立以能力、業績為導向的評價指標。持續優化評價方式,實施以精準同行評價為主的多元化評價機制,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堅持量質並舉、以質為先,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力求評價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在任何評價中均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做好高校科技和人才評價工作。(教育部科技中心黨支部青年委員、副處長 劉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