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聽到過關於「白月光」與「硃砂痣」的言論,那段話說「一直渴望得到,卻一直得不到的被稱作白月光,曾經得到過,卻無法再次擁抱的被稱作硃砂痣」。
聽到這句話之後,我內心不由得產生一種疑問,「一直渴望得到,卻從未得到過,這真的是愛情嗎?」
與其這樣說,倒不如說「白月光」與「硃砂痣」分別代表了兩種愛情,這兩個人一個溫柔了歲月,另一個驚豔了時光。
驚豔了時光的是「硃砂痣」,是青春年少時的驚鴻一瞥;溫柔了歲月的是「白月光」,是年年歲歲往後餘生的榮辱與共。
而「一直渴望得到,卻一直得不到的」大概是執著於自己的幻象了。就像以前總聽說某某人暗戀某某人多久,有多麼痴情,那時也會被這故事所感動。
但後來才明白,真正的愛情是看見真實的對方,而不是一直活在自己幻想中,痴戀一個自己幻想的人多年,這樣的「愛情」,並不能稱為「真正的愛」。
只不過是自己由童年到慢慢長大,內心有一個幻想的愛人模型,等遇到這個人之後,就不由分說將自己的愛人模型,套到對方身上,全然看不到對方真實的樣子。
愛情中最高的境界,是合一,而最低的境界,是貌似合一。
真正的合一,是你徹底了解了自己,也徹底了解了對方,你先明白,自己與對方是兩個不同的人,但你們在長期的相處中,馴養了彼此,突然有那樣的剎那,你們感受到觸碰到彼此的心。
最後你們兩個人的精神交融在一起,兩個人在精神獨立的前提下合一。
而貌似合一是你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對方,你活在幻覺裡,幻想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然後將這幻想套在對方身上,對方似乎接受了,於是你覺得你們兩個人合一。
(還有一種「貌似合一」是你們兩個人在一起了,然而你永遠捉摸不透對方的心思,不知道自己在對方心裡的地位,不管在一起多久,都感覺不到深入靈魂的親密感。)
這種合一有可能表面上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然而你根本沒看到對方真實存在,也沒看到自己真實存在。
或許也可以說,是刻意不想看到真實的對方,因為看不到真實的對方,就可以一直活在幻想中,得到最大滿足,而一旦看見真實的對方,意味著幻想破滅,虛幻的合一感也毀滅了。
這種心理可被稱為「失區別」,即我看不到你和我之間有什麼區別,也看不到你和我的想像有什麼區別。
想要達到兩個人真正合一的狀態,一是要在感情當中展示真正的自我,二是要認清對方,達到這兩個狀態,親密關係才可以真正合二為一。
「失區別」是一種心理防禦,防禦的是曾體驗過的嚴重的分離焦慮,也就是曾被拋棄的經歷。
看似是給對方的美好愛情故事,但實際上是為了尋找自己的一份證明,即我在你心中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我在這個世界上也就是獨一無二的,你對我的愛,證明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愛情是上蒼賦予我們最偉大的情感,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到那個與自己靈魂契合的人,打開自己的心門,打開對方的心門,兩顆心在塵世中相互依偎,從此你是我的唯一伴侶,我是你的唯一伴侶。
從此不管你遭遇再多苦楚,不被多少人理解,都有這個真心愛人始終如一陪伴身側,如果能夠找到這樣一個人,此生無憾。
但真實往往很殘酷,或許有時候,我們選擇與一個人戀愛,不是因為單純的「我愛他」「我想一直與他在一起」,而是為了用與一個人戀愛,來對抗生命的衰老、死亡、自由、孤獨。
生命中的衰老、死亡、自由、孤獨,本該由我們自己面對,然而我們害怕獨自面對,於是選擇一名異性,渴望愛情能夠拯救自己,免受痛苦。
當你選擇與一個人戀愛時,不防問問自己內心深處,究竟是想戀愛,還是想借著愛情來逃避生命的痛苦,從本來的生命中逃走。
不管如何,愛都是美好的情感,希望你遇到愛珍惜愛。
遇到對的人不易,且行且珍惜。漫長相守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讓愛情走到最後。努力過,付出過,妥協過,包容過。不忘初衷,為愛永恆。
青玖情感——拒絕任何無意義的斷聯。喜歡聽的不一定是事實,給予希望的又不一定可信——我們保證會給你帶去最真實質樸的分析!
挽回愛情,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挽回有任何疑惑,歡迎帶上你的問題,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