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渾身不舒服,帶我去醫院看看吧!」
「去什麼醫院,一看就是溼氣重,媽給你煮點祛溼茶,喝了晚上就能好……」
相信有朋友一看上面的對話就能猜到這家人來自廣東,因為「溼氣」這兩個字常常從廣東人嘴裡說出來,很多人就有疑惑了,溼氣到底是什麼?身上有溼氣又會有怎麼樣的症狀呢?
我們先來看看溼氣到底是什麼。在中醫的理論中,致病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叫做「六淫」,而六淫中包括「風,寒,暑,溼,燥,火」,六淫中的溼也就是常說的溼氣了。
那麼溼氣為什麼會重呢?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溼氣的來源。溼氣很多時候來源於我們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淋雨,生活中有的小年輕看到一些偶像劇裡的淋雨鏡頭很浪漫,於是就貿然模仿,碰上小雨就去淋一場,還配上幾張圖,發上朋友圈才顯得自己有文藝範。
但是這樣的文藝範卻會為自己的健康埋下隱患,不知道到底值不值得呢?
溼氣的來源還有很多,天氣潮溼,食肉過多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溼氣入體,而溼氣入體久了,又排不出去就會累積起來,這樣溼氣就會像滾雪球那樣越來越重。
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
大家看到這,可能就有疑惑了,溼氣這麼容易入體,那我怎麼知道自己體內有沒有溼氣呢?下面就來講講溼氣入體的幾個表現。
如果要對溼氣進行等級劃分的話,大概可以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
初級,早上起來的時候頭懵懵的,會覺得不清爽,就像被包圍在霧氣當中,具體表現為四肢乏力,喜歡賴在床上;
中級,在中醫中有個詞可以拿來形容這個階段的溼氣,「溼重如裹」,打個比方,這階段的溼氣就像你高中時候,在大太陽下上完體育課後汗流浹背的狀態,不僅會感覺到不舒服,還會覺得力不從心,上下樓感覺搖搖欲墜;
高級,這階段的溼氣就會引起一些病痛了,比如食欲不振,腹脹,噁心乾嘔以及腹瀉等毛病。
溼氣的症狀大概如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照著來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症狀,再對症下藥,為自己除溼。
柔嘉小建議:
覺得自己體內有溼氣的朋友可以煮點赤小豆薏仁粥,通過喝幾天粥來降低體內的溼氣還是很有意義的,粥的配方大家可以自己網上搜一下,所需的材料都比較便宜,一般的藥店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