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優
先說一個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的職業吧,也就是聲優了,「優」在日語中是「演員」「表演者」的意思。追根溯源這個意思還是來自於中文,在我國古代就稱梨園中的戲子為優伶。聲優,顧名思義,是用聲音來表演的人,即我們日常所說的配音演員。日本的聲優雖然看上去是一份從事配音的職業,但是因為日本動漫產業的高度細分化和產業化,聲優已經脫離於單純給譯製片和動畫片配音,而成為一份年薪最高可以拿到7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30萬元的娛樂產業!
「聲優」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由著名動畫配音雜誌《Animec》的副主編井上伸一郎提出,後來,井上在新創刊的《月刊NewType》中大力推行「聲優」的提法而使其普及開來。由於電視媒體的普及讓電視節目配音演員需求量激增,從而帶來了專業化和職業細分。當時對配音演員的稱呼還不是「聲優」,而是聲音的「擔當師」。這些聲音「擔當師」不像50年代那樣只是一些從事第二職業的廣播配音員,而是經過專門培養的為電視配音服務的一群人。可以說,60年代出現的大量動畫配音專業人員標誌著日本動畫聲優產業的初步建立。
《宇宙戰艦大和號》堪稱日本動畫聲優史上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其原因不在於這部作品在動畫配音方面達到了多麼難以超越的水準,而在於它作為日本青年動畫的開山之作使聲優有了一個從幕後走到臺前的機會。很多女性觀眾喜歡上了片中的男主角古代進,也有很多男性觀眾迷戀上了片中的女主角森雪,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古代進和森雪,因此觀眾們就自然而然地把這種愛慕轉移到飾演他們的聲優的身上。
現在,聲優的偶像化成為了新的時代主題。偶像化對聲優本身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因為此時的聲優已經完全是一個和電影演員、歌手一樣的演藝明星了,他們必須熟悉聚光燈下的迷離閃爍,而不能僅只停留在話筒前藝術性的個人表演。同時另一方面,偶像化也帶來了優秀聲優收入的增加,換句話說,它決定性地翻新了聲優產業的盈利模式。因為原本按照聲優的級別,一部30分鐘動畫片的配音片酬從幾千日元到十幾萬日元不等,但一次演唱會的收入就可能成百上千萬日元。而且商業寫真、專業雜誌的訪談、廣告、衍生產品等明星經濟中常見的盈利方式,也都紛紛開始造訪偶像級聲優。
柏青哥職業玩家
柏青哥於1930年始創於日本名古屋,發源自歐洲的撞球機。當代在日本經營柏青哥的韓國僑民較多。在日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遊戲(賭博)機。
柏青哥分為兩種,一種是彈子,一種是片子。
彈子:以前說起柏青哥就是彈子賭博機,玩法最初是用手撥按鈕一個個發射不鏽鋼彈,然後彈子由上而下落入下面,碰巧落進入賞口就開獎了
片子(スロット):片子,就是硬幣,跟人民幣的一元硬幣差不多大小,但要稍微薄一點,也輕一點。玩法就是在遊戲中扳動機器的扳手讓屏幕裡的三行滾輪旋轉,渡輪上有眾多不同的花色,當旋轉停止後,如果顯示滾輪上顯示出三個花色在橫、斜行上相同時,就會給予玩家獎勵。
日本不允許賭博,但是柏青哥店是個很好的收入源,政府採取眼開眼閉的態度.柏青哥的換錢方式很有意思,憑計數器裡出來的票去換一些特製密封的口紅筆啦,原子筆啦什麼的,然後再去店外的寡婦福利會開設的小屋去換錢,小屋門口寫著,原子筆一支2000日元,文鎮一隻500等等回收你的獎品,變相的給你現金.至於為什麼叫寡婦福利會就不清楚了.技術好的職業玩家一個月可以賺30萬日圓左右哦。
赤鷺
在日劇《詐欺獵人》中介紹過一種專門通過情感詐騙來獲取經濟利益的欺詐師,業界的術語叫做「赤鷺」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她們是「職業狐狸精」。近年來,這種全新的職業在日本興起,當有人跟配偶過不下去又不容易離婚時,就會僱傭她們來勾引自家老公。而這些勾引人也會十分敬業,為了達到目的什麼事情都會去做。她們過著雙重生活,外表看上去像是秘書,而實際上卻是最新潮的日本「職業狐狸精」的一員。
在日本,只要你有錢,就可以解決感情生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如果想甩掉討厭的配偶,或者讓變心的愛人回心轉意,或者跟前配偶破鏡重圓,甚至想跟只有一面之緣的意中人好上,都會有專業的公司來幫助你。他們會用上能想到的所有技術和手段完成你的任務。在以前,日本的妻子們在遇到丈夫不忠或暴力時,通常都會選擇容忍。而離了婚的女人也很不受待見,很少人能再結婚。可是現在,「大家都想過快樂的生活」這種心理也使得日本的離婚率大增,也促成了赤鷺的產生。
獵人
說道獵人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扛著槍整日在山林裡蹲守野獸的那些人們,是啊,這怎麼能算日本的特殊職業呢?別急,請待小編一一道來:
1.可可豆獵人
生長在不同環境下的可可豆所製成的巧克力口感是完全不同的。有時候製作手工巧克力的職人希望能開發出新的產品,卻不能在市面上找到合適的巧克力原料,便有了可可豆獵人一職的誕生。
能成為可可豆獵人的人當然得要有深厚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積累,同時還需要有與可可豆種植農戶間進行溝通的能力。目前日本僅有一個人可以勝任此職,就是上圖的小方真弓。 為了尋找新品種的可可豆,她經常獨自一人深入還未開化的熱帶叢林地區,是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日本有名的巧克力職人如小山進、辻口等都曾經委託過她尋找可可豆。
2.怪魚獵人
其實認真來說這個職業屬於「冒險家」屬性,本身並不能為獵人們帶來收入。但因為冒險家的屬性能得到名氣,從而能帶來其他生意例如魚類知識的諮詢、魚竿的設計與販賣、上電視節目和自己全國巡迴演講等等。從事這個職業較為出名的人有小塚拓矢和武石憲貴,下圖為小塚拓矢。
據說小塚拓矢以怪魚獵人為職業帶來的一系列附加收入並不算高,年收入200萬日元左右。但是,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小塚自述從小時候就喜歡各種魚類,做怪魚獵人是一直以來的夢想),收入不那麼重要了不是嗎?
3.螞蟻窩獵人
這個獵人更接近於我們所熟悉的除蟲專家,可也有他的特別之處,因為他可以把抓到的馬蜂做成標本給你!每年螞蜂蜜蜂之類的蟲子到了繁殖期就開始到處築巢,這個時候螞蜂窩獵人的生意就好的不得了了……日本各個地方都有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存在。
地鐵推手
尖峰時段,地鐵裡人滿為患。在車門口,人們能看到一些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員,這就是具有日本特色的車站特殊服務人員,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地鐵推手,因為他們就負責在擁擠的車門口幫助那些乘客擠進車廂,並及時關好車門,保證車輛安全通行。對於該職業用圖已經無法形容精髓了,所以還是請大家通過視頻來領略吧!
看看日本地鐵,我欣慰了!
撿鮪魚
鮪魚即金槍魚,金槍魚是一種大型遠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魚。據說,撿鮪魚是一種高收入的職業,而且是公務員性質的工作,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程序猿一戰高下的行業。有圖為證
但是,撿鮪魚中的「鮪魚」並不是指真正的魚類,「鮪魚」其實指的是:自殺者的屍體。因為日本的社會壓力巨大,不良的死亡文化、惡劣的工作環境、低迷的經濟狀況。其結果就是每天平均85人自殺,連續14年已超3萬人,2011年「自殺報告」讓日本自殺率再次雄冠全球,陷入尷尬境地。伴隨著高自殺率帶來的問題就是,自殺者往往會選擇,新幹線跳月臺,銀座跳大樓,家中溫水割脈等一系列產生極端恐怖場景的方式。就像這樣。
所以這個時候,撿鮪魚者就會緊急出動。收拾遺體,整理現場,還原現場。你也許會說,這個職業全世界都有啊!但是在日本,因為其高自殺率該職業變成了專職。
座者
看了那麼沉重的職業最後來個輕鬆的吧,此圖攝於2013年6月16日京都一家醃魚店,根據店長的說明,不是想做生意,就是想只有幾個人能和遊客聊聊天打打招呼,讓遠方來的客人覺得安心。
附帶翻譯:80歲以上,沒什麼活力,附帶食宿,時薪1000日元,工作就是坐著。
註:本文整理自知乎相關問題,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