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和《聖經》裡都出現的一句話,馬太效應的正反饋成功學

2020-12-27 騰訊網

馬太效應

《道德經》第77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馬太福音》第13章第12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一個是公元前571年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一個是在公元100年左右成文的基督教經典。

兩個作品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這個就是馬太效應。

身邊的馬太效應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有這種情況,只要獲得一點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進而能夠擁有更多機會獲得更卓越的成就。

那些在大學畢業後一起進入社會的同學,有些人在開始工作幾年後,憑藉運氣也好實力也罷,比我們超前多走了一兩步,十年之後再回首,差距已經大的再也無法追趕了。

在各行各業,馬太效應都普遍存在。

對於搞科研工作的工程師來說,評職稱都需要論文來做支撐。而期刊上論文的發表活動,也受到馬太效應的控制,主要表現在高產作者群扎堆出現。

這個是我身邊的發生的真實案例。因為辦公室裡每年評中級、高級職稱的人很多,每個人都需要有論文作為加分項。所以有人就出面牽頭,拉了6個人,建了個論文互助群。相約發表論文的時候,互相掛下名字。當時組織者說的比較直接:6個人,每人發一篇,並且互相掛名的話,一年下來就有6篇論文發表量。這樣在評職稱時,加分也是很可觀的。

微信作為社交領域的頭號玩家,坐擁12億海量用戶。

淘寶經營電商領域這麼多年,積累的用戶基礎和社會地位,使它在2019年雙11一天銷售額達到2684億元。

這些頭部公司已經霸佔了他們領域的生態位,別的小公司很難再從夾縫中成長起來。這也是科技企業領域馬太效應的力量。

啟示

馬太效應在固化優勢方面的力量讓人驚嘆,我們也可以從中學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在做事情方面,態度積極主動,認真執著,也會為我們贏得別人的尊重和現實的物質財富,而取得的成就也會反過來強化自己的積極性,讓我們做事更有條理和章法,更得心應手,這樣就形成一種正向反饋機制,不斷循環強化,我們也能從中獲得越來越多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就拿自媒體創作來說,在起步階段,可能你寫的並不優秀,甚至可以說相當粗糙。但是你不斷堅持創作和更新,慢慢地從一兩個粉絲增加到一兩百個粉絲,他們會不斷給你反饋,給你點讚和留言鼓勵,你看了有人跟你的互動,會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接下來會更努力地投入創作。這樣形成一種正向循環,你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粉絲數量不斷增加,成就感也就逐漸積累起來,說不定哪天你就成為了現在領域的大V。

未來可期,不斷前行,馬太效應,助你成功。

相關焦點

  • 馬太效應與借錢邏輯
    馬太效應源自《聖經》中一則小故事,說的是窮者恆窮富者愈富的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經濟學解讀是資本喜歡向富集的一端扎堆,越有錢的,越是說明他的投資理財等財富處理的正確性。這樣一直繼續下去,沒有其他特殊影響的話,我們能夠發現,這樣的財富擁有者,更容易實現自我財富擁有數量和質量的不斷超越。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財富能力也越發會為資本所青睞,其結果也繼續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下去。其造成的社會影響就是馬太效應,富者恆富。
  • 講述聖經悲劇的巴赫曲 ——《馬太受難曲》
    (第一分曲)《馬太受難曲》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於十八世紀創作的巴洛克風格音樂。這部曲取材於《聖經》中第耶穌受難過程的敘述,整部作品結構宏大,共分為78首分曲,用音樂真實的再現了耶穌被出賣、被逮捕、被審判、被釘在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場景。
  • 《有翡》:周翡的成就,絕不僅僅是馬太效應這麼簡單
    她的好運一部分是因馬太效應發揮了作用,一部分是憑她自己的俠膽義膽聚攏來的人脈資源。世紀 60年代,著名的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首次將這種現象歸納為「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是個很殘酷的效應,由於累積和機會的作怪,才使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周翡有一個四十八寨大當家的母親。
  • 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聖經》《道德經》裡的造化是什麼?
    三,《聖經》《道德經》也講「音流是宇宙萬物之母」以下黑體字部分是根據小編恩師的教誨(1986年講於臺灣)原話貼出。由於恩師的講法是除了經典以外,前人從未講過的,很多人因聽不懂而極盡質疑與毀謗,外道,邪師,不絕於耳。
  • 穿越聖經:馬太福音(1)耶穌的家譜(太 1:1-16)
    首先,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合稱為符類福音,因為這三卷書無論在內容、遣詞造句,還是篇章結構上,都很相似,主要記載主耶穌在巴勒斯坦北部和加利利的傳道工作。接著,我們探討了馬太福音的作者、寫作背景、寫作特色、寫作目的與大綱。
  • 1月26日【新約聖經導讀】馬太福音第十八章
    召會生活中常常有絆跌人的事、被絆跌的事,因此需要赦免和被赦免。我們要因主的名接待所有的人,也要不輕看任何人。任何最小的肢體都是主所寶愛的。我們要挽回弟兄,愛弟兄,無限地赦免弟兄。因為我們的主,我們的神就是這樣,祂來就是來拯救失喪的人。1、在國度裡,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2、在國度裡,我們該如何對待別人?
  • 主題讀經:馬太福音6章
    所以,感謝 神,我在開始預備之前,我首先跟弟兄姊妹講:「讀經的小竅門」。讀經查經的小竅門,還是昨天講的「觀察」,這個觀察呢是…,你們注意聽哈,觀察是我們研究聖經後查聖經的第一步,所以,觀察是我們首先要學習的。 昨天我就跟弟兄姊妹提起觀察所學習的就是:首先我讀了昨天訓練的是說,你就拿出你昨天那個第一個印象,就是你在讀的時候第一個印象是什麼?抓住這個第一個印象。
  • 打開東方聖經——《道德經》這扇眾妙之門,帶您領悟生活之道!
    大家好,我是舜緣文化的張詩苓,我是傳統文化的受益者和傳播者,希望古聖先賢的智慧,可以利益到更多的朋友。之前我們的《易經》六十四卦,系列課程已經講完了,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展開,對《道德經》的探討。道德經被譽為東方《聖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和聖經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兩部著作,對於我個人而言,能夠有機緣學習道德經,是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道德經給了我無盡的喜悅、平和與勇氣,如果說要講解道德經,那我實在惶恐,只能說我希望把我從道德經中,得到的智慧分享給大家,是希望大家也能夠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 馬太蒙召(45)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馬太福音第45講,我們今天學習的經文是【太9:9--13節】,奉耶穌基督的名讀經:  經文:【太9:9-13】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
  • 蕭三匝對話王文鋒:《聖經》是如何煉成經的?
    但是,在其成書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大約300年),早期教會並沒有正典意識,甚至直到公元200年之前,都還沒有確立正典的主動意識和標準。 事實上,直等到公元4世紀末舉行的兩次主教會議(即公元393年與397年分別於北非的希坡和迦太基召開的兩次主教會議)上新約27卷才正式被確立為正典。
  • 白巖松:我有月賺2000萬機會,但《道德經》裡一句話,讓我放棄了
    「東方時空」、「子夜」、「焦點訪談」等等,在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節目中,都有白巖松的身影。白巖松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這樣一件事:年輕時我曾經遇到一個機會,可以月賺2千萬,但還是放棄了,因為突然間想到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 讀經筆記:聖經中對耶穌的預言,他的身世又是怎樣的?
    (撒迦利亞書 11:12-13 和合本)這以上兩處經文,都在預言主耶穌的到來。遠在四百多年前,神就預言,錫安的王的到來,而且他到來的方式也預言出來了,就是「騎著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聖城。二,聖經的新約卷中,所記載的耶穌是誰?所行何事?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數點文士和法利賽人的過錯(下)
    路加福音11:41說「只要把裡面的施捨給人,凡物於你們就都潔淨了」,看來「路加」所說的他們裡面不乾淨的東西是指他們的糧食和財產,這些東西怎麼這麼奇怪,在富人那裡就是不乾淨的,在窮人那裡就是乾淨的。馬太福音寫這段的作者不知是否覺得這話有點不妥,他將這句改成「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不過他改的也不好,因為按第25句,外面不是早已洗淨嗎。
  • 《道經》加《德經》,等於《道德經》,何為「道」,何為「德」
    提起《道德經》,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老子為我們留下的一部經典的哲學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頭,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而發布的最多的文化名著。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新約規定人不能離婚再娶或再嫁呢
    馬太福音在18:8-9也引用到這幾句話,不過在那裡是手、腳和眼都有引用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這些話雖然在舊約裡有據可引,不過這兩樣是人類律法中最基本的,產生於兩千多年前的舊約有這規定,一點都不稀奇、不值得驕傲,我可以肯定,只要有人類社會的地方,五千年前應該就已經有這樣的規定。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這個故事原意是什麼意思
    從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這兩段的頭和尾差不多,區別是在第12章,作者先文士和法利賽人來向耶穌求神跡,而在本段,作者寫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在結尾的部分,第12章還寫約拿在海裡三日三夜、人子也要埋在土裡三日三夜、以及尼尼微人、南方女王等話,本段那些話全部沒有。而本段話第2-3句說的看天發紅、發黑預測天氣的話,在第12章也沒有。
  • 打開聖經寶庫的金鑰匙
    在這篇文章裡,作者分享自己從希伯來文的角度讀《馬太福音》的經歷,幫助我們一窺聖經原文的奧妙。「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2-23)過去我總以為這段新約經文是在講眼睛是靈魂之窗。很多牧師、注釋書也這樣解釋。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在聖經裡,撒但就是一個專門配合神做壞事的,神說,人子要被人出賣,撒但就說,我去辦這事。在約翰福音裡,這點寫得更加清楚。約翰福音13:2說: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約翰福音13:21-27說:耶穌明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他吃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
  • 馬太福音第一~二章
    >釋經 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二章簡釋 新的家譜 馬太在找這種關聯性,他邀請讀者看耶穌後面的故事,從出生到被釘十字架,都要用一種與歷史相關聯的方法去看,這是他的期望。
  • 啟動馬太效應,有效制衡黃聖依等闊太
    其實,這一切正是「浪姐」欄目組所要看到的結果:馬太效應發揮作用了。越說越糊塗,怎麼搞出個馬太效應?30個姐姐名單中沒一個姓馬的,姓馬的女星馬蓉馬蘇馬雅舒還沒來。好,先簡單科普一下。再看其他「好人」組,大家一團和氣,講究配合,在這種氛圍下,伊能靜手把手教小白王智和王麗坤唱歌,把聖母光環發揮到極致;沈夢辰領銜《大碗寬面》,毫無壓力一展五音不全的歌喉;之前被當做「小透明」的海陸,唱到傷心處「我的全世界都在崩塌」,可以在沒有世俗的眼光中放聲痛哭。活在好人堆裡就是順當,喝涼水都不塞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