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成為了東北地區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正式改國號為大清,八年之後,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衝發一怒為紅顏投降了大清,隨即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
在之後的二十年裡,大清相繼平定了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只可惜這一切皇太極沒能看到,因為他死在了清軍入關的前夕,所以他並不是清軍入關之後的第一位皇帝。
入關之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不過順治的名氣並不大,但是他之後三位皇帝,名氣卻相當地響,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
這三位皇帝統治了清朝近140年,開創了康乾盛世,達到了封建帝制的最高點,之後便一路走起了下坡路,直到成為了西方列強欺負的對象。
不過清朝的興起和衰落並不是我們本文要說的重點。
我們重點要說的是一個女人,一個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有關係的女人,此人便是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她13歲嫁給雍正,康熙稱其是有福之人,乾隆為她祝壽還跳起了舞,是古代少有的高壽之人,活到了84歲,一生享盡「福、祿、壽」。
她的故事很傳奇,就從嫁給雍正說起吧。
雍正:我娶了一位13歲的格格
鈕祜祿,是滿族八大姓之一,是清朝地地道道的大姓,鈕祜祿氏的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而她的曾祖父是清初開國五大功臣之一的巴圖魯額亦都。
鈕祜祿氏,出生於1693年1月1日,她11歲的時候就被指婚給了已經26歲的胤禛,兩年之後,13歲的鈕祜祿氏就嫁給了胤禛,不過此時的胤禛還只是貝勒,再加上父親凌柱的地位並不高,所以鈕祜祿氏嫁過去之後的地位就一直是格格。
1711年,鈕祜祿氏為雍正生下了四子弘曆,此人便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此時胤禛剛剛被封為雍親王兩年,即便如此,鈕祜祿氏的身份還一直是格格。
後來胤禛不幸染上了瘟疫,鈕祜祿氏那是一點都不怕,日夜照顧胤禛,這時候的胤禛或許才明白什麼才是真愛,而鈕祜祿氏在胤禛的心目中也有了分量,後來胤禛痊癒,則更加寵愛鈕祜祿氏了。
康熙:鈕祜祿氏真是有福之人
弘曆十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跟隨父親雍親王胤禛去拜見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見了弘曆極為喜歡,或許是因為弘曆的聰穎可愛像極了當年的自己,當然也有是因為隔輩親,因為他並不喜歡兒子胤禛。
康熙認為弘曆將來必定大有作為,於是就把弘曆接入宮中親自撫養和教導,並且對胤禛連聲誇讚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兒子被康熙接入了宮中,妃子又被康熙誇獎了一番,胤禛也就在此時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爭位的希望。
康熙去世之後,皇位落到了胤禛的頭上,繼位之前所經過的驚心動魄我們暫且不表,因為九子奪嫡的大戲一時半會也說不完,我們接著說鈕祜祿氏,胤禛繼位之後,年號定為「雍正」。
皇帝繼位之初,要對百官進行封賞,對於後宮的女人也要進行封賞,在雍正元年,鈕祜祿氏也正式被封為了熹妃,算是有了自己的名分。
雍正八年,熹妃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被封為了貴妃,雖然熹妃最後沒能當上雍正的皇后,但是她卻並不與妃子爭寵,這或許就是熹妃的大智慧吧。
乾隆:我要為母后大人跳支舞
雍正當了十三年的皇帝之後,便突然去世了,他的死亡至今依然是一個謎團,雍正死後,弘曆當上了皇帝,年號定為了乾隆,母憑子貴,作為乾隆生母的熹貴妃搖身一變成為了地位崇高的崇慶皇太后。
乾隆非常尊重自己的母后,對母后也秉承「三個凡是」的孝順標準,即凡是母后說的要聽,凡是母后想的要做,凡是讓母后費心的都是不可取的。
就好比有這麼一次,崇慶皇太后告誡有一座廢寺需要重修一下,乾隆二話不說,立即撥款修繕,還告誡相關的官員,以後這些事要上點心,不要讓太后操心,大臣只好唯唯諾諾地應允。
能有這樣的兒子,即便是放下現在,那也是有福之人,何況崇慶皇太后的兒子可是大清的一把手,所以康熙說她有福之人是真沒錯,難道康熙還真會看相不成?
乾隆愛出遊,尤其是喜歡微服私訪,每次出巡的時候,也都會儘量帶著自己的母后,而對於母后的壽辰,乾隆每次也都是精心準備,以博得母后的高興。
比如崇慶皇太后八十大壽的時候,乾隆親自「彩衣娛親,承歡膝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跳舞,引父母發笑,是古人孝順的一種體現。
要知道乾隆貴為皇帝,當時也已經60多歲的高齡了,能做到如此,在帝王中實屬罕見。
1777年3月2日,崇慶皇太后壽終正寢,享年84歲,諡號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在崇慶皇太后死時,已經近70歲的乾隆痛不欲生,日日在靈前祭奠,大臣紛紛勸說也不管用,為了表示對母后的思念之情,乾隆還命人為其鑄造了一座金塔,塔裡放著的是崇慶皇太后的頭髮。
鈕祜祿氏13歲嫁給雍正,康熙稱其是有福之人,乾隆為她祝壽還跳起了舞,而且極其長壽,關鍵是還得到了公公的認可、丈夫的寵愛、兒子的孝順,說她說古代皇后中最有福之人,其實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