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七點我們打開電視都能熟悉聽到一段極具特色的BGM,沒錯這就是我們國家數年如一日的新聞聯播節目,這檔節目才是家喻戶曉的,甚至很多人都調侃希望自己能活到《新聞聯播》停播的那天,當然這個想法不出意外是不可能實現的。作為一檔號稱「永不完結的連續劇」,從誕生之初到現在也已經走過四十多個年頭了。
可以說比我們很多人的年齡都大,可以說《新聞聯播》是看著我們多數人長大的,在眾多電視節目中也是最出名的一檔節目了。畢竟作為新聞類節目一直以來被都以嚴格著稱,而且這些新聞類節目大多都現場直播,對於主持人的臨場發揮和反應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並且和其他電視類節目不同新聞聯播這類新聞類資訊的節目,要求的就是100%不失誤,可見要求之高。
大家是不是經常看到這一幕就是當直播將要結束的時候,基本上主持人都在整理稿子,然後屏幕上滾動著那些製作者的名字,一直到節目完全結束。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每次都是這樣結尾的呢?這到底是官方的硬性規定還是說其他什麼呢?原來別小看後面短短的十幾秒畫面,其作用可是非常關鍵的,那麼他們有何特殊之處我們一起看看:
1、為了準確控制時間
要知道《新聞聯播》可是有著三十分鐘的時長,並且央視的跟地方上的《新聞聯播》不同,央視的是現場直播的,而其他的地方臺的則是錄播所以區別就來了。因為是現場直播所以對時間的管理可以說近乎苛刻,一到七點不管地方臺或者央視臺絕大部分都會自動跳轉到節目開始的片頭處,然後正式開始錄製。要在精準的時間內將鏡頭切到直播間,然後七點半切走。
但是因為一些人為因素像語速、轉接等方面要是稍微出現一些差錯就很可能導致無法在正好七點半的時候播送完新聞,那麼空出來的時間怎麼去彌補而且又不顯得尷尬和突兀呢?不可能畢竟十幾秒的時間要是幹坐著就更加突兀了,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和相關人員商量出了用收稿子來結尾的創意,不僅應景還很方便。而且還能根據空擋的時長進行相應變化,空的時間多一點就多收一會兒,而在新聞界這個模式被稱為「鬆緊帶」能夠幫助我們很好的掌控局面,
2、充當片尾的作用
一般正式節目完成之後就會直接接入廣告,但是畢竟新聞聯播還是很有排面的,如果主持人一說完實時新聞到點了就直接切入廣告總顯得有些急促。而以「收稿」來結尾完全承擔了一個片尾的作用,也算是一種特有的形式,而且搭配上字母和片尾曲顯得更加的和諧完整。這個時候完成了再接入廣告那麼才顯得沒有那麼的著急,大家也能切換得很舒適。
3、總結不足
畢竟是在全國人民觀眾前面直播很多地方都需要做到完美,收集稿子則可以整理知道自己這場直播中的缺點,好在下次直播中改正,所以這些稿子就需要被整理起來方便歸納總結使用。
千萬別以為十幾秒的時間空擋起來也沒啥,要知道《新聞聯播》是一個實時新聞類資訊報導,代表著全國最高水準,因此在這裡面容不得半點差錯。對於主持人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只有將各方面做到完美才能夠符合大家的期望。別看結尾處一個小小的收稿動作,其中的含義可並不簡單。
而且這也是直播新聞的各位前輩和相關人員總結出來的經驗,因為收稿動作會讓得這是節目最合適的一個緩衝動作,既顯得順理成章也讓人覺得專業十足,並且這個時候主持人們可以卸下莊嚴的面目表情可以適當的放鬆一些,也讓大眾看到了不一樣的新聞主持人。
其實《新聞聯播》的錄製程度和要求遠超一切綜藝節目,在這裡的主持人們的壓力都是很大的,畢竟面對十幾億人的直播每個細節都不能出現失誤,不然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事業的轉折點。也正因為有他們所以才讓我們看到國內外正在發生的大小事件,並且簡單直接的了解到真相。也正因為他們做的一切才讓我們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不過近些年收的興起倒是讓這部分觀看人群大幅降低,感覺也沒以前那麼強烈了。
不知道你上一次看電視直播《新聞聯播》是多久呢?
無錫創元傳媒:四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