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題材影片《紅麥》開機 紅軍長徵在麗江的故事即將講述

2020-12-24 澎湃新聞

紅色題材影片《紅麥》開機 紅軍長徵在麗江的故事即將講述

2020-05-22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麗江官方新聞綜合門戶網站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麗江網】

為紀念建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紅軍長徵過麗江八十五周年,5月21日,由中共麗江市委宣傳部、中共玉龍縣委宣傳部、中共古城區委宣傳部聯合攝製,雲天影視傳媒、小河淌水影視傳媒、麗江市紅色文化研究會聯合出品的紅色題材獻禮影片《紅麥》在麗江正式開機拍攝。該片將在麗江市玉龍縣太安鄉、大具鄉、白沙鎮、石鼓鎮及玉龍雪山景區、大研古城等地拍攝。

據介紹, 1936 年 4 月 25 日,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 蕭克、關向應、王震等率領下,完成策應中央紅軍北上戰略轉移後,為執行黨中央北上抗日、與四方面軍會合的戰略方針,在麗江石鼓搶渡金沙江。由於渡江後面臨著進入藏區翻越雪山草地的嚴酷現實,紅軍把一部分傷員留在了群眾基礎較好的納西族地區。

電影《紅麥》圍繞紅軍傷員田雙妹被納西青年木老三相救後所經歷驚險曲折的感人故事改編,表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各民族群眾善良樸實、大仁大義的民族氣節。該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納西族導演張春和擔任編劇,由新銳導演王洋共同導演,國家一級演員趙曉明、韓月喬。著名演員康磊、陽知、徐箭、宋楚炎擔任主演。

中共麗江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何玉蘭在開機儀式上說,麗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紅軍長徵經過麗江,給這片厚重美麗的土地播散下革命的火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留下了軍民魚水情深的美談佳話,尤其是太安鄉紅麥村人民群眾搶救紅軍,掩埋經過螳螂壩時犧牲的紅軍戰士,世代守護紅軍墓的感人故事,可歌可泣。這段歷史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值得去紀錄、珍視和弘揚。同時通過文藝創作,重溫革命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具體舉措和實際行動,也是挖掘麗江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內涵、提升麗江城市形象及知名度、影響力的重要機遇。

演員們紛紛表示,全力演好該片並期待上映。「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在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能夠參加《紅麥》的拍攝工作,我在影片中扮演的是一位納西族父親,該影片體現的是麗江人民對紅色革命的支持和紅軍的擁護,所以參與拍攝這樣的影片很有意義。」來自青海的演員康磊對影片拍攝充滿了熱情,「我在劇中是扮演一位納西族的青年,我在青海長大,經常與少數民朋友交往,且麗江氣候宜人,非常舒適,這樣的條件使我在人物刻畫方面和拍攝狀態方面更顯得心應手。」

據了解,影片計劃於2021年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和全國院線上映,並在騰訊、愛奇藝等國內知名網絡平臺進行公映。

採寫:李志文

責編:楊江芹

麗江網推薦:掃碼關注「雲南發布」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權威信息。

麗江網運營中心 出品-(麗江網 http://www.lijiang.cn/)

麗江市委宣傳部主管 麗江廣播電視臺主辦

麗江市新視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原標題:《紅色題材影片《紅麥》開機 紅軍長徵在麗江的故事即將講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紅色歷史題材影片《紅麥》在麗江開拍
    幼時,常聽老人說起麗江的紅色故事,其中,印象最深還是太安鄉紅麥村的群眾搶救紅軍,掩埋經過螳螂壩時犧牲的紅軍戰士,世代守護紅軍墓的感人故事。期間,在麗江石鼓搶渡金沙江,由於渡江後面臨著進入藏區翻越雪山草地的嚴酷現實,紅軍把一部分紅軍傷員留在了群眾基礎較好的納西族地區。當時,紅軍傷員田雙妹被納西青年木老三相救……而今天,這一段感人肺腑的紅色歷史改編的紅色題材獻禮影片《紅麥》在太安開拍了!
  • 紅色題材影片《紅麥》殺青 再現紅色麗江
    麗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紅軍長徵經過麗江,給這片厚重美麗的土地播散下革命的火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尤其是太安鄉紅麥村人民群眾搶救紅軍的感人故事,更是可歌可泣。近日殺青的紅色題材影片《紅麥》,便以此為背景,將這段歷史重新展現在觀眾面前。
  • 紅色獻禮題材影片《紅麥》殺青 李明亮飾演納西族鐵匠兄弟
    日前,由張春和、王洋聯合執導,雲天影視傳媒、小河淌水影視傳媒、麗江市紅色文化研究會聯合出品,中共麗江市委宣傳部、中共玉龍縣委宣傳部、中共古城區委宣傳部聯合攝製,趙曉明、韓月喬、康磊、陽知、徐箭、宋楚炎、李明亮等參演的紅色題材獻禮影片《紅麥》宣布順利殺青。
  • 電影《紅麥》殺青,再現紅軍長徵麗江往事
    由張春和、王洋聯合執導的首部反映納西族人民支援工農紅軍長徵的電影《紅麥》日前殺青。導演張春和表示,影片的靈感來自於當年紅二、六軍團經過麗江時,他們從奇峰險峻的邱塘關一路挺進,在途中遇到了淳樸真摯的人民,「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是《紅麥》的創作基調」。當年紅軍在經過雲南麗江時留下了一段光輝的歷史,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
  • 紀念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影片《紅麥》順利殺青
    日前,由中共麗江市委宣傳部、中共玉龍縣委宣傳部、中共古城區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紅色題材影片《紅麥》正式殺青。
  • 《紅麥》謳歌納西族人民支援紅軍,紀念紅軍長徵過麗江八十五周年
    據悉,由張春和、王洋聯合執導的首部反映納西族人民支援工農紅軍長徵的電影《紅麥》日前殺青。當年紅軍在經過雲南麗江時留下了一段光輝的歷史,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電影以此為背景,圍繞紅軍傷員田雙妹被納西木老三相救後所經歷的驚險曲折的感人故事改編,表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善良淳樸、大仁大義的民族氣節。影片旨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紅軍長徵過麗江八十五周年。
  • 《紅麥》開機;9.9元看《印象麗江》
    麗江紅色題材獻禮影片《紅麥》今日開機5月21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紀念紅軍長徵過麗江八十五周年,由麗江市委宣傳部、玉龍縣委宣傳部、古城區委宣傳部聯合攝製,雲天影視傳媒、小河淌水影視傳媒、麗江市紅色文化研究會聯合出品的紅色題材獻禮影片《紅麥》,在玉龍縣太安鄉舉行開機儀式,並正式開機拍攝,拍攝時間為期一個月。
  • 電影《紅麥》即將完成攝製
    她說,《紅麥》以小見大,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展現了紅軍長徵過麗江這段歷史,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感人至深,是一部很好的紅色影片。何玉蘭指出,「著力促進文化繁榮,打造具有麗江特色文化新高地」是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提出的目標。
  • 紅色題材影片《守望》在甘肅天水開機拍攝
    近日,紅色題材影片《守望》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娘娘壩鎮張輝烈士陵園正式開機拍攝。紅軍長徵經過天水市秦州區留下了一段光輝的歷史,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影片《守望》以此為背景,圍繞紅二方面軍十六師師長張輝在娘娘壩戰鬥中身負重傷,壯烈犧牲,當時年僅18歲的李子園小學教師李逢春親身參與安葬了烈士遺體,並歷盡劫波為張輝烈士守墓半個世紀,一家四代人接續守護著烈士的英靈,講述著英雄的事跡,宣傳著留存於這片熱土上的紅色記憶的感人故事改編,表現了秦州人民群眾善良樸實
  •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原標題:《紅軍長徵在綿陽資源分布與開發研究》出版——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以紅軍長徵在綿陽涉及的8個縣市區(另,三臺縣有少部分區域)和北川馬槽、江油青林口等重點鄉鎮為順序,編發了部分彩頁,文圖兼備、文字詳實,是一本極具研究性和實用性的紅色讀物。
  • 淺談紅軍長徵題材電影《扎西1935》[劇照]
    近段時間影視螢屏上好像暫時淡化或減緩了紅色影視劇的身影。近日總想找些紅軍題材的電影看看,昨夜有幸用平板電腦在「騰訊視頻」上免費看完紅軍長徵題材電影《扎西1935《扎西1935》是我國第一部全面反映紅軍長徵途中「扎西會議」的主旋律電影,也是一部綜合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影片。
  • 即日起至2021年2月11日,紅軍長徵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全面閉館維修
    《通知》指出,紅軍長徵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將開始為期一個半月的維護修繕,維修時間從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2月11日,暫定於2021年2月12日恢復開放。紅軍長徵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位於大研古城新華街黃山上段,既是紅軍長徵過麗江的重要紀念地,也是體現了納西族特色與外來文化融合的標誌性建築。
  • 《萬水千山》——新中國第一部紅軍長徵題材電影背後的故事
    新中國第一部紅軍長徵題材電影《萬水千山》,在1959年國慶十周年與觀眾見面,滿足了人們從銀幕上重溫這一人間奇蹟的強烈心願。該劇系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是我軍唯一將軍戲劇家陳其通的代表作,問世後引起強烈反響,在1956年舉行的第一屆全國話劇匯演中榮獲一等獎。
  • 少兒紅色題材影片《尋找劉胡蘭》在眉山開機
    網絡電影《尋找劉胡蘭》在眉山鄉開機。    ■海絲商報記者賴香珠黃奕群通訊員石倩雯文/圖    26日,少兒紅色題材影片《鄰家那些年之尋找劉胡蘭》在南安眉山鄉開機。    據了解,這部電影講述了一群性格各異的小朋友進入皇旗尖演藝特訓班,通過紅色教育、體能訓練、人際關係突破以及劇組魔鬼訓練,最終完美蛻變的成長勵志故事。
  • 電影《紅軍錢幣》在巴中市平昌白衣古鎮開機拍攝
    【 電影《紅軍錢幣》開機】這部電影講述紅軍時期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建立工農銀行,發行紅軍錢幣,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粉碎敵特土匪破壞,多次化解金融危機,贏得鄉親百姓信任,保證紅軍長徵勝利的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塑造多位年輕的紅軍財經幹部鮮活生動
  • 獻禮建黨百年 紅色題材小說「長徵·我是紅小鬼」系列首發
    「長徵·我是紅小鬼」系列包括《嘹亮的嗩吶》《小渡船》《新的力量》三冊,講述了十二歲的少年王小北在戰火中失去了親人後,帶著爺爺留給自己的嗩吶投奔紅軍,並與少年紅軍班的戰友們一起渡大江、過草地,不斷歷練、勇往直前的故事。
  • 「紅軍長徵來過我家」 ——香格裡拉市金江鎮的紅色往事
    「紅軍長徵來過我家」 ——香格裡拉市金江鎮的紅色往事 2020-11-02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色之美丨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位於會寧縣城東南的桃花山上,是一處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瞻仰憑弔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勝地,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和紅色旅遊文化價值。
  • 夏志遠《絕命後衛師》首播 紅軍精神紀念長徵勝利
    網易娛樂10月18日報導  10月17日,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導演董亞春執導,實力派演員張桐、郭廣平、夏志遠共同主演的大型紅色題材電視劇《絕命後衛師》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隆重開播。夏志遠在劇中飾演一位紅軍小戰士「賴嬌嬌」,特殊的家庭環境和時代背景,讓大家對這位小紅軍的期待值滿滿。今年正值長徵勝利八十周年,該劇以紅軍英雄部隊「紅三十四師」的壯烈事跡為素材,對紅軍精神、長徵精神進行了深入挖掘和個性表達。在以往的螢屏劇中,以八路軍、新四軍等紅色題材的電視劇可謂層出不窮,而以反映「紅三十四師」為素材的影視作品卻鮮有耳聞。
  • 再現彝海結盟歷史故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原標題:再現彝海結盟歷史故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本報記者 鄭 娜《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9月10日 第 11 版)《彝紅》將傳統的紅色題材與當代舞臺藝術結合在一起,藉助涼山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創作了一個有內涵而又特別的故事,一部有人物形象又有文化質感的舞臺戲劇作品,讓觀眾在走進歷史天空的同時為劇中人物命運感心動容,在歷史事件、戲劇衝突與民族風情的交織中獲得歷史的認知和審美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