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她滿臉甜美、一襲紅衣,還誤以為她在延續少女無敵的把戲。——2010年9月3日
這是我看到轉型後以田馥甄身份出現的她之後,最精準的反應。然而一轉眼五年的時光,她用自己小小身體蘊藏的巨大能量證明了,她是對得起自己的存在。借新專輯發行的機會,徹底梳理一下有田小姐陪伴的這些年吧。
以下是一篇長文。
1. SHE時期
我在SHE時期就關注了這個組合,並且屬於從一開始跟下來十幾年的聽眾。但憑良心說,我並不算是SHE的歌迷(直到Shero時期才後知後覺感受到了組合的魅力)。畢竟在唱片時代,太多有特色的歌手,以各自曼妙的音色徵服過我們。比如擅長重低音的蕭亞軒、把轉音發揮到極致的温嵐,甚至是帶著異域特色、小露香肩的本多Ruru……因此我曾一度把SHE劃撥為和4 in love或是Twins一類的少女團體。
然而存在即合理,而長期存在就有其必然的過人之處了。前輩小虎隊廢了,同期的4 in love、F4廢了,晚輩飛輪海也廢了……(不知道EXO、TFBOYS會不會……)大浪淘沙之下,女子天團SHE不但屹立不倒,而且推陳出新、愈發強大,甚至整出了單飛不解散的漂亮方案,讓華研唱片因為雙份價值賺得盆滿缽滿。究其原因有四:
1) 和而不同的組合哲學。挑選相似團員的方案,只會讓每個團員都淹沒人海。這一點SHE的師妹團Popu Lady就是大敗筆,而AKB48等48系列這種不打算培養每個團員的模式就不用討論了。三個女孩個性不同,長相不同,聲線不同,卻涵蓋了一個時代各類女生的特點,讓少男少女在他們的身上都找到自己或者自己喜歡人的影子。這個定位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2) 情誼大於天。女孩子的友情最容易被理解為面和心不和,相互攀比也是常態(比如假臉姐妹撕B大戰)。然而和而不同的定位本身就決定了三個人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弱化了相互之間的攀比,強化了三個人的互補性,因此在互相需要的氛圍磨合下,三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Selina不會搶Ella的低沉,Hebe不會搶Selina的溫柔,Ella也不會搶Hebe的高亢。相得益彰,互相扶持,漸行漸佳。
3) 紮實的音樂性。就算唱了一溜口水歌,也不可否認SHE的音樂性明顯優於同期甚至前輩的組合。小虎隊、草蜢……你根本分不清誰是誰的聲音,而SHE一開始就努力的區分了三個人的聲線,甚至中期因為被詬病Selina和Hebe聲線相近,刻意讓Selina採用更輕柔的嗓音,而讓Hebe加厚聲線的力度。和聲是SHE的必殺,甚至有些和聲比主Key還要亮眼(比如《安靜了》副歌部分的和聲,以及《聽袁惟仁彈吉他》Selina全程的和聲),當然Ella厚實的底層鋪陳,也讓SHE的現場聽起來比CD還要立體。
4) 包裝的創意性。因為在臺灣做過一段時間的見習生,還是在華研的股東。這是一家臺灣地區最大民營銀行的文化產業創投部,之所以選擇華研,自然說明了這個新興企業在臺灣流行音樂界被認可的程度。就SHE的包裝來看,從早年日韓風+金牌作詞人施人誠的搭配,到中期跟風歐式復古風,到PLAY專輯之後徹底放開式的音樂玩樂加進了藍小邪、鄭楠等詞曲新銳,直至Shero獨創概念的巔峰……每一步創意都走得紮實穩固。相比很多固步自封、一塵不變的歌手,SHE和蔡依林、周杰倫一道,以百變的姿態全面的展現了自己作為實力偶像的特質。也是在無窮的創意之中,才保證了十餘年歌迷不膩的佳績。
在這個組合裡,不可否認製作人都偏愛Hebe,太多精彩的高音、抓耳的副歌都是由其領銜演唱(比如《一眼萬年》《來電》副歌幾乎聽不到另外兩個的聲音)。這也難怪,有這麼好嗓音條件,音樂領悟能力又高的團員,自然在和而不同的女團裡也備受矚目一些。難能可貴的是,即使在早期的搞怪路線裡,Hebe也是最含羞的一個。這也為她單飛之後專注音樂的路線埋下了一些伏筆。
2. 田馥甄1.0時期
(好了,說了這麼多SHE,再不轉到田馥甄就跑題了……)
從To Hebe到My Love,都算是田馥甄尋找自我風格定位的1.0時期。SHE時代對剛出道的田馥甄來說,利弊都很明顯。
利:
長得漂亮(別笑,這個真的是利器)
高人氣、知名度和粉絲基礎
單飛不解散的話題性
弊:
少女團體的固有形象和轉型失敗的惡評風險
獨立演唱的經驗缺失
從有利的方面看:
1) 長得漂亮不是說田馥甄有多天仙,而是她有極大的個人特色,以及極強的可塑性。剛出道的時候,Hebe的一雙電眼立刻擊暈了少男時代的我(一點都沒誇張)。而後在公司的包裝之下,她歷經個性少女、乖巧少女、甜美少女、酷炫少女、冰山少女等時期,終於在To Hebe時代回歸真我。直到My Love紅髮加波米長裙的造型,人們才發現她是在成熟裝扮下還能透露小女生靈氣的優雅存在。曾有人開玩笑說,直男都喜歡SHE中的Selina,只有彎彎才喜歡Hebe,其實不然。試想,一個可以可愛、可以安靜、可以深沉也可以御姐的存在,豈不是滿足男人全部幻想的綜合體。所以無論是高冷還是柔情,田馥甄的外形一開始就贏了。
2) 人氣這部分就不說了,SHE當年有多紅不用提,何況是定著Shero專輯的頂峰烈火繼續燃燒,殺傷力可想而知。
3) 單飛不解散算是SHE到田馥甄的首創,這個方式巧妙的安撫了SHE老粉(雖然預感到組合以後出專輯的頻率會降低很多),也滿足了想看Hebe演繹雙面人生的看官的好奇心。因此華研一步一步大膽心細的讓田馥甄品牌化,卻又沒有影響她回歸SHE再度勾起年代回憶,也算是用心良苦、別出心裁了。
從不利的方面看:
1) 為了打破對SHE的固有印象,同時擔心步子太大扯著蛋招來惡評,第一張To Hebe還是保留了很多屬於Hebe的唱法的,從聽覺上就像是抽掉了S和E的SHE新專。然而通過《超級瑪麗》《我對不起我》等歌曲的唱腔實驗,甚至在330音樂會和一專巡演中演唱的小眾歌曲,無不預示著田馥甄品牌的小船即將駛離SHE的港灣。果不其然,在My Love專輯裡,同名主打、情敵、魔鬼中的天使、花花世界等好多首歌的唱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給田馥甄打上了文藝青年的標籤。估計華研爸爸那會兒為了自己小步快跑的策略成功,晚上都捂著被子在笑吧。
2) 獨立演唱經驗缺失特別好辦,多歷練就好啦。從小型音樂會唱到中型室內場地,再唱到大型演唱會場,主要是訓練田馥甄完整唱完一首歌的氣息和情感表達。雖然直到現在關于田馥甄唱歌沒感情的論調還是層出不窮(無奈當年的溫柔和深沉都是SE擔當了),但絲毫不影響其演唱的完整度和技巧性。
總的來說,My Love之後,華研已經有底氣說,田馥甄這個品牌已經成功了。
3. 田馥甄2.0時期
在保持成功,開啟田馥甄2.0時代這件事上,《渺小》被廣泛認為步子邁大了(之前沒扯著的蛋扯著了),但我認為恰恰相反——是太畏首畏尾了。《渺小》《矛盾》《終身大事》《無常》絕對都是上乘佳作,就算是神婆風格又怎樣,渺小的大氣磅礴搭配細節處詭異的曲調,硬是從不舒適中孕育了一份敬畏的力量。我並不覺得只要薩頂頂或者龔琳娜唱的大氣才叫大氣,也並不覺得只有朱哲琴這樣的神壇女將才能歌頌世界。《渺小》單曲本身就充斥著對萬物的謙卑,表達了一個個性女子自己的人生態度。而《矛盾》的MV創意、《終身大事》的灑脫和《無常》的旋律優美,在此就不贅述了。
但是幾首好聽的情歌,卻是破功的敗筆。在呼喚完山川之後來一個「明明你也最愛我」是什麼鬼,更不用說「其實這個人已與我無關」這種深夜舔舐傷口的小情懷。並不是說這些歌曲不好,也不是說這些歌曲不受歡迎,而是在一張大主題的專輯裡顯得小家子氣。相反的,像《熱情》《小幸運》這些作為單曲出現的作品,不但不影響專輯的口碑,反而讓更多人可以接受田馥甄,卻是更明智的選擇。
4. 田馥甄3.0時期
從上面提及的《熱情》《小幸運》等系列單曲的釋出,順帶聯繫上SHE《花又開好了》專輯的發行,矯治了田馥甄品牌打造的一個誤區:田馥甄並沒有要和Hebe決裂。
所以才會生產出田馥甄3.0時代的《日常》。
客觀講,目前看起來《日常》專輯的製作費用的確不如《渺小》那麼大氣。既沒有遠赴**聖地拍攝大廣角的自然風光,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個看起來很稱頭的MV(這個我還是有些鬱悶的),但是整體的創意概念,無不體現了華研的創意團隊是一幫有腦子、有文化的人。從田馥甄的日常短片,到MÁRIA ŠVARBOVÁ的封面攝影,甚至上通告都是視頻直播當先。
很多人說女神下凡了,我卻認為,女神的日常,其實還是女神啊,只是很多人誤解為「日常」了,就必須是小家子氣的雞毛蒜皮。
真的是這樣嗎?不是!
《日常》專輯超過一半的篇幅都是在講「與自己相處」的哲學。《日常》同名主打讓人覺得沁心的原因不僅是舒適的曲調,更因為表達出來珍惜當下的態度。不僅如此——
《人間煙火》是和食慾自我的對話;
《無用》是和慵懶自我的對話;
《念念有詞》是和感性自我的對話;
《身體都知道》是和生理自我的對話;
《什麼,哪裡》是和迷茫自我的對話;
《慢舞》是和律動自我的對話;
《獨善其身》是和靈魂自我的對話;
除了這麼多的「自我」,剩下的兩首情歌,《靈魂伴侶》和《餘波蕩漾》,徹底摒棄了上一張敗筆情歌的套路,做到了「悲而不傷」。《靈魂伴侶》有些女版陳奕迅的感覺,藍小邪甩出來的比喻句簡直吊炸天,身體的觸碰換不來靈魂的相交,恰又點到了珍愛自己、讀懂自己的主題。而《餘波蕩漾》對死去愛情的懷念和釋然,也是自我掙扎與解脫的表達典範。
如此一來,十首緊扣主題,十指連著「自我」的核心,堪稱完美!
唱腔方面,既不是早期偏Hebe的唱法,也不是純神婆的嘶吼(這方面誤入歧途的家鴿是回不來了,還好我甄哥打住了)。田馥甄使出了各種自己喜歡的唱法,也不管聽眾接不接受了。反正「我就是田馥甄,所以你可以說我像王菲,說我又芭樂了,說我又裝神弄鬼了,但是我不care,這些就是田馥甄的唱法。」正如其實我一點也不同意很多樂評說田馥甄聲音辨識度低。大家要相信歌迷的力量,一早的就能從SHE稚嫩的聲線中分出哪個是Selina哪個是Hebe,更不用說這麼多年華研刻意在培養當家花旦田馥甄的唱腔。再說了,嗓音就算有特質如田震、張宇、阿杜……那有怎樣?有合適的風格定位、創意的打造和持續的作品發力才是王道(具體可參考蔡依林)。
5. 寫在後面的廢話
說了這麼多,儘管是想客觀的評價一下田馥甄的《日常》,但不免還是因為迷弟的身份有所偏頗。但我自認不是一個瘋狂無節操的歌迷,畢竟也是聽了臺灣音樂快20年的老炮。
BTW 我曾經喜歡過姚謙打造的一系列文藝範女藝人,當然在Elva徹底淪陷之後,田馥甄的出現給了我巨大的慰藉。不要說陳珊妮、陳綺貞或者張懸才是真正的文藝。皆是各有所長罷了。能夠把文藝和商業完美結合的,不外就是蘇打綠、林宥嘉和田馥甄吧。
一如既往的關注田馥甄,也關注擁有Hebe的SHE。
SHE教會我與友人共與一生的哲理,
田馥甄教會我和自己相處一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