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秦明》是改編自作家秦明先生的小說《第十一根手指》,並由徐昂導演所執導,這部作品較為真實的反應真實情況下的破案手段,也讓觀眾更加直觀的看到了普遍的犯罪行為。
劇中的10件犯罪案件,不同於以往的犯罪題材類電視劇,是多以高智商犯罪為主,用以主角與罪犯之間的激烈的智商角逐,吸引觀眾眼球,但是本劇中的吸引重點,卻拋開了高智商,而加入了多用以專業知識,以及平常人的思考方式,例如張若昀所飾演的秦明,有一次案件當中就因為DNA樣本檢測與犯罪嫌疑人不符,導致了警方又嚴密監控了三個月之久才發現證據,抓捕犯罪者歸案,從這點可以看出導演所想給我們塑造的不是一個純用以智商判案的標準答案,而是偶爾也會犯錯的普通人。
原著中法醫秦明是一個幽默的胖大叔,而劇中是一個高冷範的工作狂,並且原著中的李大寶與林濤二人,也發生了些許改變,李大寶在原著中是一個有齙牙的中年男性,有些不愛說話,但是劇中改編成由焦俊豔飾演的女性李大寶,導演為了給予原著粉一些合理化的解釋,以及加入了一點女性主義的覺醒,在第一集中秦明看到新來的助手是個女性的時候,明顯表現出了一絲失望,並直言掏泔水桶這項任務女人做不來,而一旁由李現飾演的林濤也點頭附和道,這活確實不適合女性做,而這時的李大寶卻說了一句「請問什麼活是男性能做,而女性做不了的?」並加重了女性二字,這時秦明與林濤哪怕看不好這個「新手」,也不再言語,而李大寶更是極為賣力與認真的翻泔水桶裡的每一樣物品,而在第二集中,原本原著中嗅覺就極其靈敏的李大寶,在劇中更是突出了這一特點,可以輕易辨別苯乙醇與苯丙醇的味道差異,哪怕是秦明為了故意刁難一下,把部分乙醇稀釋,李大寶也可以準確的聞出差異,為觀眾塑造了一個「人形警犬」的人設,但是劇中的妙筆也在此展現,嗅覺靈敏是李大寶最突出的優點,但是絕不是李大寶在劇中立足的根本。
劇中的所有演員都不會只運用自己最突出的優點,避免了一招鮮吃遍天的審美疲勞,而是在偶爾的幾個點放大這種優點,例如秦明擅長推理,在最後一集中為了救大寶,愣是靠燈光的閃爍速度而計算出了大寶的所在地,這點在前面19集的劇情當中,並沒有刻意的追求推理,而是用法醫解剖屍體所獲得的信息結合現有證據而抓捕嫌疑人,像這次僅僅靠著手機當中錄的視頻便能夠找到所在地,全劇中僅此一次,而李大寶敏感的嗅覺,也僅僅是在第二集中,在下水道裡面還可以準確聞出屍臭味方向,在後面的劇情當中,李大寶也是運用專業知識以及解剖後的成果,去幫助秦明在走入死角的時候,開闢新的思考方向。
原著中是痕檢科的林濤,在劇中改編成了刑警大隊長,李現可謂是把這一角色塑造的淋漓盡致,平時在隊友面前,表現的極為嚴格,而在好友秦明旁邊的時候,便恢復了一個陽光幽默的男孩,因為全劇是以最為接近真實情況的犯罪題材電視劇,所以內涵沉重,大多數以單一色調為主,不免給觀眾過於沉重的感覺,而因為是較為真實的犯罪案件,所蘊含的犯罪動機,也較為讓觀眾理解以及接受,這便導致了一小部分因為過於敏感的觀眾,看到情感類的犯罪案件,便把劇中諷刺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看的過於冷血,而導演與編劇為了中和這一點,讓冷中尚存溫度,劇中用友情來調和這一點,當林濤提酒到秦明家裡,秦明問是不是又吵架了,顯然這不是林濤第一次跑到秦明家看球賽,即使你性格彆扭、不擅與人交流,但我們還是半夜能跑來敲你家門的好朋友,林濤在秦明家喝酒看球,秦明說老規矩靜音,明明是進了個好球,但是林濤也沒有大喊慶祝打擾秦明 後來秦明也發現了這一點,當看到好友林濤這一點時,便劃掉了自己標註的結案結語「任何堅不可摧的情感,都有瞬間崩塌的可能。」這讓我們在剛看完了一場揪心的後媽因為僅看到養子打親生孩子的時候不問緣由便下此重手,從而導致孩子死亡時候,原本對於人性可能有了一絲懷疑的時候,再一次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光芒。
秦明看似冷漠,但內心赤誠。他是獨立的人物,也是創作者對法醫這份職業的理想投射。鬼手佛心,不是浮誇的形容,而是法醫的真實寫照。一切的罪惡與骯髒,都是深埋地底的礦石,而正義的機器,也正是因為他們而運轉的飛快。《法醫秦明》嚮往高處的陽光,紮根於地底的黑暗。